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精选

2022-04-12 03:35: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精选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一本由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著作,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4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精选点评:

  ●社会保障相关专业必读书目。尽管安德森关于世界社会福利模式的三分法目前已经受到诸多质疑,但三分法是基础,必须了解的。不太好上手,刚开始读比较晦涩,坚持读一阵子之后会慢慢有感觉。遇到读不懂的地方暂时跳过去,可能在之后的章节中会有解释。由于翻译原因,一些原文中的词可能会被译走形,所以有条件的话推荐买一本英文原本对照着看。

  ●跟《自杀论》给我的感觉很像,虽然主题简明,却能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惊喜。没有高超的定量技术,但把量化研究做得十分精彩,而且在每一部分的论述都能启发人思考。作者的理论基础扎实,数据收集尤为严谨,最妙的是各种操作化定义的设计。安德森在做一种开创性的工作,归纳出的三种福利国家类型已成为社会保障研究中的巨大理论贡献。

  ● D57/32

  ●“用非商品化的社会政策解决劳动力商品化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及其衍生问题”。枯燥是肯定有点的,虽然其实看得比较粗略有些内容被跳过了不过还是暗挫挫标成已读算了反正应该不会再捡起看了。。

  ●好难读懂 但讲真好厉害

  ●连续性逻辑性太强

  ●跟没读一样。

  ●不二之作

  ●表示读不懂=。=

  ●张力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一):阶级关系:不同的阶级联盟导致了不同的福利制度

  

1.三种福利体制:自由、保守、社会民主

2.去商品化:劳动力和土地的商品化。劳动力和土地的本质都是人的一部分,是嵌入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它们都不天然地是商品。它们成为商品是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重新建构的,是一个commodification的过程(马克思:异化)。工人将劳动力出售给资本家之后,他们不再掌握自己的劳动力。de-commodification:个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进入劳动力市场,并即使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也可以得到保障,这是福利国家的终极理想

(1)自由民主:社会福利总体水平比较低,means-tested(基于家计调查的福利制度,有关方面会来调查是否真正需要,例如福利署;只供回到劳动力市场的最低门槛,并不是去商品化)

(2)社会民主:范围广,很少有严格的资格审查,通过这些福利政策把所有人的生活水平都拉到中产阶级的水平

(3)保守主义:按照不同的职业和社会群体划分;之前类别的国家都是以个人为单位,但在保守主义国家中是以群体为单位

3.社会分层的区别:

(1)自由民主:固化了社会分层,对于下层阶级(无法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是有惩罚措施的,给予“领取社会福利的人”的标签;food stamp

(2)社会民主:弥合社会分层而不是固话,为了促进阶级之间的联合

(3)保守主义:维持一定的分野;是不同职业群体、社会群体之间的分野,不是阶级

4.公民和市场的关系:

(1)自由民主:市场主导;导致保费提的非常高,全国三分之一的人是underinsurence;事先调查投保人

(2)社会民主:国家主导;不以盈利为目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个人独立,使个人有更多的社会尊严,去商品化

(3)保守主义:国家主导;以家庭为单位发放,固化了家庭制度,促进结婚率和生育率的提高

5.

social coalition

6.评价

exhaustive

gender-blind

focus on social transfer programs rather than public services

decline of welfare state in the neoliberal era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二):千万要读英文版。郑秉文的2003年中文版翻译错误太多

  因为研究的原因,要读一些社保理论方面的书,发现大陆的几本书的翻译质量都很差。相比之下,郑秉文2003年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的质量算是好的了,至少中文都是相当流畅和老练的。其余几本书,连中文都不通了。

  先看这本名著吧。

  从导论开始。

  第1页

  The leading theme in our account, however, is that the history of political class coalitions is the most decisive cause of welfare-state variations.

  译文:然而,我们叙述的主题仍然是政治性阶级联盟的历史,这是导致福利国家差异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话翻译的语法结构不对。主题变成了历史,而在英文中,主题仅仅是这个判断的主语。

  我们叙述的主题仍然是,(各种)政治性阶级联盟的历史是导致福利国家多样性的最主要的因素。

  第2页this approach identifies its subject matter as the “Keynesian welfare state”

  译文:这种方法将这一论题定为。

  英文分析:这种方法将研究对象定为

  英文2-3页,要论证的是这些都是判定福利国家性质的关键特征,而不是这些特征本身。

  Arguing that issues of de-commodificaiton, social stratificaiton, and employment are keys to a welfare state’s identity.

  中文第3页的翻译是:来论证非商品化、社会分层化和就业等问题,它们都是判定一个福利国家性质的关键。

  原文的意思是要论证的是这个判断本身,译文的意思就变成了论证这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否关键是不需要论证的。【这里的语法错误和第1页的is that the history是一样的。】

  由此,会对翻译者的英文语法产生怀疑。

  中英文都在第3页,讲的是作者的第二个研究信念。

  这里的unite or divide不好理解,但我怀疑译文有误。

  原文:The second belief is that only comparative empirical research will adequately disclose the fundamental properties that unite or divide modern welfare states.

  译文:只有进行经验的比较研究才能在总体上或个案上充分揭示现代福利国家的基本特征。

  原文的unite or divide变成了总体上或个案上。逐字翻译是:

  才能充分揭示(在国家内部)导致团结或者分裂的基本特征。似乎不是谈论福利国家之间的异同。

  紧接着的distant dream就显然翻译错了,应该是“缥缈的梦想”,不是“长久以来的梦想”。这个很重要,表明了作者对这种梦想的基本态度。

  还是中文第3页,介绍第一章的思路。

  原文:In the first chapter, our task is to reintegrate the welfare-stat

  debate into the intellectual tradit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译文:我们的任务是再次将福利国家的争论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理性传统中来。

  这个错就大了,和distant dream的性质相同,原文中的intellectual tradition,是知识传统。理性(主义)传统有非常强烈的含义。这两处错译一方面表明译者的英文水平与翻译风格不够严谨,更重要的是表明作者在学术判断上和Esping-Adersen可以说是背道而驰的。

  继续中文第3页的研究方法。

  原文:a world of linearity: of more or less power,

  译文:线性关系变量的世界:或多或少的权力

  把of这个词丢掉了,应该是“关于更多或者更少的权力”

  接下来是三个世界的分类,原文的风格和译文显然大不相同,译文虽然没有概念错误,但是在句子上做了过多的改写。

  有兴趣者可以对照。

  原文是:We will in this book understand welfare states as clustering into three different types of regime that we have labeled conservative, liberal, and 'social democratic'. Their crystallization and subsequent development can hardly be explained with analytical parsimony.

  原文中的clustering和label都不见了。

  接下来的原文是:

  In chapters 2, 3, and 4 we offer a reconceptualization of what we believe to be the salient characteristics of welfare states. The extension of social rights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essence of social policy. Inspired by the contributions of Karl Polanyi, we choose to view social rights in terms of their capacity for 'de-commodification'. The outstanding criterion for social rights must be the degree to which they permit people to make their living standards independent of pure market forces. It is in this sense that social rights diminish citizens' status as 'commodities'.

  这里就不加上中文了(中文没有可以拷贝的版本)

  we believe to be隐含的是我们确认为,对应的译文是“我们所认识的”,略有差异。

  Essence译成了“基础”。Capacity译成了“容纳能力”。这都是小问题。最后一句的diminish一词译成了“削弱”,字面上没有问题,但是削弱通常情况下隐含的意思是把好东西搞坏了。翻译成“淡化”是否更好。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三):《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

  时间:小学期

  地点:财大温江校区

  书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于社会保障学子而言就如同《资本论》于马克思主义者一样。在大一时隐隐约约听学长老师提起过但没有去看。到了大二在胡秋明老师的推荐下才开始读。

  读者本书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胡老师,《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据我所知有三个版本,一本是台湾古允文编译的,也是第一本汉译版,虽然没有读过,但是阅读一些论文,这个版本的影响极大,我不知道大陆有没有,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大陆成都财大图书馆没有。还有两个版本,都是从属于编译丛书系列,一本从属于“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系列,一本属于郑秉文主编的“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丛书”系列。在胡老师的影响下,我选择了郑秉文主编翻译的版本。参照两个大陆版本,“当代资本主义研究”系列相对明了简单、开门见山,而郑版前言、续、作者简介等等很多,对我的影响很大。

  这本书我连续看了两遍,现在正在看第三遍。古人说得好“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矣”,虽说这是一本社保专业书籍,但就文章内涵内容而言完全超越了狭义的社会保障专业,可以供不同专业不同爱好的人交流。本人才疏学浅,对文章理解的偏颇之处也请大家多多指教。

  郑秉文《译者的话:艾斯平-安德森其人其事》中,安德森坦言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对自己学术发展影响最大,众所周知熊彼特是新世纪“超越左与右”的代表人物,学术理论横跨马克思主义与西方政治经济理论,而这一特点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显露无疑。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在我看完第一遍后才发现他与我是“同龄人”,生于1990年。当我得知她也是“90后”的时候也是十分惊讶。从成书的时代背景以及安德森的学说形成时代背景来看也是颇得玩味的。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美国的里根总统执政,英国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主政,都是极力推行私人化的市场经济,而与此同时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以及中国大陆“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在整个世界大潮流纷纷高举“市场”大旗的时候,安德森发出了不和谐的声音,他于1985年发表了其代表作《政治反对市场》。

  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书三个世界》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到安德森的“左翼”色彩。

  如果必须让我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本著作,那就是“用非商品化的社会政策解决劳动力商品化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及其衍生问题”。

  “商品化”、“非商品化”是这本书理论体系构建的核心所在。

  我们可以说安德森是一位左翼政治经济学家,但他绝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者,虽然他在著作的理论构建中有着深深地马克思主义烙印,而此书也多次引用《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著作甚至还有列宁、考茨基等人的若干思想。

  回归主题,正如我的一句话总结“用非商品化的社会政策解决劳动力商品化引发的政治经济问题及其衍生问题”。

  安德森的思想很明确“现代社会政策的源动力在于人类需求和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p38),忽略作者对“前商品化”的论述,“人的需求和人本身的商品化或许增强了资本主义积累的动力,却削弱了作为个体的工人”、“工人不同于其他商品,因为他们必须生存,然后再生产他们自身和他们生活其间的社会。洗衣机可以待价而沽,直至市场上的价格让人满意为止;但若无其它赖以维持生计的办法可供选择,劳动者则不能惜身自售”、“作为商品,人们成为他们自己所不能控制的权利的俘虏;即使是疾病这类微不足道的社会偶发事件,或是商业周期之类的重大事件,都能摧毁商品与反掌之间。如果工人们确实表现为各自独立的商品,无疑,他们将互相竞争;竞争愈激烈,价格越便宜。作为商品,工人具有可替代性,很容易过剩、分裂”。

  劳动力的商品化,抑或劳动的“异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基石之一。安德森“劳动力商品化”的论述有着深刻的“马克思烙印”,看完全书后,再看郑秉文老师《福利资本主义模式的变迁与比较》中“资本主义中劳动的商品化与劳动的异化”推荐引用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此我也参阅了马恩全集中手稿部分(全集第三卷02年版),下面引用几段原文字:

  “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第一,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成为属于他的劳动的对象,不成为他的劳动的生活资料;第二、感性的外部世界越来越不给他提供和直接意义的生活资料,即维持工人肉体生存的手段。”

  “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体,他只有成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肉体的主体”

  “工人不幸成为一种活的、因而是贫困的资本,这种资本只要一瞬间不劳动便失去了自己的利息,因而也失去了自己的生存条件”

  但是安德森在解决“劳动力商品化”的分析上并没有将马克思主义奉为圭臬,只是将其作为普通学说之一进行阐述(有明显的弱化迹象)。

  在分析解决问题时,第一边看书觉得云里雾里,但理清思路后就显得较为轻松了。对自由主义的阐述、对保守主义的阐述、对社会民主主义的阐述结合历史、政治、宗教、经济,可以说十分精彩。安德森并根据现实国家为例对三种不同模式进行了实际分析,这也是存在争议的地方。成书之后,各国学者纷纷挑出安德森分析欠缺之处作文章,并自作聪明的划分了“四个世界”、“五个世界”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只要回归原著,看看安德森的《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前言就迎刃而解。

  “我们所做的宏观比较不允许过分详述的论述单个国家的情况。我相信,对此项研究所包括的18个国家中的任意一国的情况有所了解的读者都会感到,我对‘他们的’国家的论述即使不是完全曲解,至少也是肤浅的。”

  “采用广义的研究方法意味着有得有失。由于我们旨在进行‘全景’式的推断,因而不能沉溺于各种社会计划的细节特征”

  了解这一点对理解全书特别是对理解国家举例论证部分十分重要。就以我个人学习此书的经验看,在福利国家、福利体制、福利手段的学习中,对作者所设计的各种流派思想应该随时抓捕,做到“读一本书,延伸至十本”,(如学习熊彼特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主义》、《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等),而到了具体的国家分析上,则不必过于注重书目,尽量学习作者的分析论证方法为主。

  针对“劳动力的商品化”,作者提出了“非商品化的社会政策”应对措施,并通过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分别进行了论证,经典马克思主义观点基本上被作者所摒弃(虽然“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的提出基本上是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但在解决方法上却不是主流)。从自由主义的角度论述也是从极端自由主义到“必要的社会政策”为线索滤清,有着西方经济学史基本知识的朋友对此也不难理解。比较有意思的是从“保守主义”角度分析。

  平心而论,在接触这本书之前,我对“保守主义”这个最基本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楚。而原著对“保守主义”的论述也与诸如百度之类的解释不同。

  安德森将保守主义解决“劳动力商品化”再次细化为“大封建主义、合作主义、国家主义”三个模式。作者为何对保守主义思潮如此青睐?

  “我们长篇离题讨论社会权利的保守主义基础是必要的,因为这正是现代社会政策的历史源头”(p44)

  安德森从拿破仑三世、俾斯麦的社会政策入手分析,说明了社会福利政策的产生非但不是源于民主体制,反而是在集权体制中才得以萌芽发展。从极端的角度论述“非商品化”的本质:用政府手段解决劳动力“商品化”问题而非市场手段。

  此书的另一核心是社会分层问题,社会政策旨在解决社会分层问题,但实际上却会起到加强的作用。对“非商品化社会政策”、“社会分层”的研究安德森使用了大量数据模型,而对这些数据模型的理解是我最大的一个“软肋”,由于这个“软肋”的存在限制了我的更深层次理解,强迫着我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对劳动力的调节鉴于时间问题我不再多说,阅读本书我改变了多年不做笔记的习惯,记录了很多精彩内容以及延伸参考的其他书目内容,在这里不一一列举,现在仅列一条,可结合中国公务员社会保障政策及历史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求于有此意向的朋友讨论学习“公务员养老金在本质上具有职业养老金的属性,它透射出政府的雇主身份;尽管他们是通过财政筹集和支付的”。

  本书犹如一座宝库,是全球社会政策特别是社会保障政策研究者的“红宝书”,也可以为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学爱好者提帮助,在这里也为大家推荐一番。

  读后感的结尾

  鸣谢:

  吾师胡秋明老师的推荐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四):福利资本主义的逻辑

  福利资本主义的逻辑

  读《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阅读艾斯平-安德森的这本《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是个矛盾的过程。

  它的行文严谨意涵深刻,似乎每句话里面都可以引申出许多的观念,又与其他段落与章节形成完整体系。正因此,对于我这个社会福利的初学者来说,阅读每个段落都是一个相当困难的过程:尝试理解行文的真意,同时不得不面对大量陌生的专业用语;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感觉到一个个概念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对福利的理解的也不断深入,有时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通透感,但后来通常发觉实际上只是自以为理解了的错觉。

  这个阅读的矛盾过程,自然不可期待能获得什么货真价实的真知,最后也没有将整本书读完。不过回顾起来,观念的积累和更新,确实可以算作阅读中最大的收获了。

  一 什么是“福利国家”?

  本书的题目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顾名思义作者是将实行不同福利资本主义的国家按照体制分成了三个类别。因此书中大量使用到了“福利国家”、“福利体制”、“福利世界”等词,但是在书中并没有对它们进行准确的定义。而似乎是以一种“约定俗成”的方法在传达他的含义。

  有时候会疑惑这样直接使用这些未加厘定的概念是否会导致不准确与偏颇,但后来发现界定这些概念的确存在非常大的困难。这些概念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各领域,而且因为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分类与模式,内涵相当模糊。艾斯平-安德森在这本书中引用了教科书上常见的定义:“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但他紧接着就对这个定义提出了一大堆问题来质疑。但质疑完了后他并没有正面提出他的定义。

  在书后附的译者跋中,郑秉文教授补充到福利国家这个概念的基本范畴应该包括转移支付、物资服务和充分就业。通过这种方式,才基本让人明白了福利国家的大概内涵。

  二 为什么会出现福利国家?

  对于这个复杂问题,我认为艾斯平-安德森的这本书提出的核心逻辑概念是“商品化”与“非商品化”。

  1.前资本主义时代的前商品化

  在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劳动力没有被完全商品化的时候,比如中世纪,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能力的不是劳动契约,而是家庭、教会或君主的福利环境。虽然前资本主义并不是绝对没有商品形式,但劳动者只是为了生存只是偶尔出卖他们的劳动力,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化的劳动者是不存在的。大多数人能不完全依赖于工资形式的收入而生存。

  2.资本主义中劳动的商品化与劳动的异化

  资本主义的迅猛发展无情摧毁了旧制度,与自由放任主义资本主义相伴而生的是劳动的商品化。当人们为了生计和必要的社会保障而不得不到市场上去寻找工作和就业机会的时候,他们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所有经济来源不得不依靠他的工资收入。当人们的劳动成为商品的时候,他们独立于市场之外的生存权利就岌岌可危了。

  资本主义的发展将各种生产要素全部资本化,土地、矿藏、森里、生物等等,同时要将劳动商品化,用源源不断的劳动的生产,将原材料制成各种产品并通过市场取得利润和再生产的能力。但是,将劳动力商品化的过程却是个充满内在问题的过程,如同作者一样,我也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于人和物的本质上的不同,亦即劳动的承载者——人是独特的。

  类似于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这样的表达,这个问题可以表达为“存在先于劳动”。作者形象地比喻说洗衣机可以待价而沽,直到市场上的价格令人满意为止;但是工人们不同于其他商品,因为他们必须先生存,然后才能再生产他们自身和他们生存其间的社会。

  而劳动的商品化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在资本主义社会,与其他商品一样,劳动力这个商品也存在竞争,;也遵循着同样的供求规律,竞争越激烈,价格就越低;价格越低廉,工人的生活就越陷入贫困不可自拔。资本主义就是充分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一切物品都可以买卖,并且货币成为了劳动商品化的价格尺度,劳动力终于成了自己可以出卖自己的特殊商品。

  但是市场有其内在的缺陷。表面上看,工人是自由的,在市场中,工人可以在工作、雇主或者休息等多种可替代效用中做出自由选择。但是,这种自由是虚幻的自由,因为他们必须先存在,才能再生产出他们自身。这样,工人的自由只能表现在必须卖出他们自己,否则他就没有别的赖以维持生计的办法可供选择。

  于是在劳动商品化过程中就遇到两个问题:

  一个是市场的不确定性问题。在自由的市场中,工人并不能保证自己经常被雇佣并获取工资保证他的生存。如果在严重的就业不充分情况下,工人长期没有办法找到工作,无法维持自己的生存,资本市场却对此视若不见。

  另一个是问题是当劳动力的商品有其内在特殊性。比如说工人受伤时必须要离开市场去复原,这时候就需要一份替代性的收入维持生存与复原。但雇主为了利润,很可能会寻找其他工人来雇佣,那么受伤的工人就像报废汽车那样被抛弃。

  从上面归纳的分析逻辑中很容易发现,“商品化”这个概念是分析福利体制的一个关键工具与视角。

  3.非商品化与福利国家

  劳动商品化将导致非常复杂深刻的影响与后果。

  劳动商品化的境地导致“非商品化”的工人运动政策。劳动商品化无疑是导致阶级分裂和无产阶级产生、发展壮大、工人的集体联合和工人运动的主要原因。非商品化既是劳工团结的起点和终点,又是工人集体行为的动机和目标。

  从社会冲突论的角度来说,正是这样的社会矛盾导致的工人运动与阶级冲突促进了福利国家的形成。各种福利制度都有社会控制功能,有助于缓和阶级冲突,维持社会秩序的稳定。

  非商品化的目标增强了劳动者的力量,削弱了雇主的绝对权威;但社会权利的结果却起到瓦解工人运动的作用,福利制度同时成为福利资本主义统治的一个重要阶段。

  非商品化确立了工人的社会权利,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社会权利就导致了福利国家的诞生。这样的“非商品化福利国家”即是指,公民在必要时可以自由地选择不工作,而无须担心会失去工作、收入或一般福利。

  三 非商品化过程中的三种福利模式与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可见,非商品化与福利国家紧密相联系,那么根据非商品化程度大小的不同,也就可以把福利国家的福利模式分为不同类型。艾斯平-安德森将福利国家分为:“自由主义”福利体制(盎格鲁-撒克逊福利体制)、“保守主义”福利体制(欧洲大陆的合作主义福利模式)、“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斯堪的纳维亚福利模式)。这与蒂特马斯的分类有相当大的联系。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376709580/#next_photo

  通过上面的图表可以非常清晰地比较这三种福利体制。

  1.三种福利模式所依托的阶级不同。

  在“自由主义”模式那里,中产阶级是市场化的主要支撑者。在“保守主义”的模式中,中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他们对福利国家更加忠诚。在“社会民主主义中”模式中,由于国家慷慨的福利提供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需要,传统工作阶级和新中产阶级都从中受益,客观上形成了一种紧密的连带关系,与福利国家形成了紧密的依赖关系。

  2.三种福利模式下组织的合作程度不同。

  这里的合作是指,体现雇员组织、雇主组织和政府三者之间伙伴关系机制、结构及其在现代社会保障和福利国家中的作用。一般而言,劳动力的非商品化程度越高,他们的合作主义倾向越高哦,反之则不同。在三种模式中,合作程度最高的是“社会民主主义”模式。“保守主义”模式次之,“自由主义”模式最低。

  3.三种福利模式或制度对阶级结构及其分化的影响不同。

  例如,“自由主义”模式容易出现两极分化的结局:穷人靠国家,富人靠市场。市场主要是满足富人高层次福利需求的供给者。“保守主义”模式因按社会地位划分社会福利,故阶级结构的稳定性较高。“社会民主主义”模式则实行普救主义,使得社会福利的对象覆盖到各个阶层。

  四 结语

  通过上面的三个小主题,我将本次阅读带来的观念更新的逻辑做了一个梳理。重点地尝试解答福利国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困扰了自己很久的问题。

  不过除了上面这些结论,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收获:

  首先就是一种研究的视角,一种通过考察现象与制度的历史与社会背景去深入分析它们的形成、变化的方法。比如研究社会福利制度,首要的就要对历史有足够的关注。资本主义是怎么发展起来的,而福利又是何时发展起来的,它们在时间、因果上是否有联系。例如说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于一百多年前的德国,如果继续上溯,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的《济贫法案》可以看作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门槛时对人类社会安全需求的第一个回应,标志着人类开始进入工业革命的社会。于是我们逐渐发掘出似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的某种变化促成了福利制度的产生。这时候再深入对比两种社会形态的区别,我们找到内在联系的关键的变量——劳动力商品化。再以此工具去分析,就越加深刻清晰了。

  其次要注重制度背后的思想来源。在三种主要的福利体制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乃至女权主义、生态主义等思想上的支柱。在不同思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下,社会制度也因之受到重大(但不唯一)的影响,形成了具体的微观制度细节。一个例子是在福利制度改革中,2002法国政府提出了非常温和的方案,主要内容是将公共部门、国有企业的法定退休年龄与私人部门“拉齐”(将缴费期延长了2.5年)以减轻非常沉重的财政负担,竟然引起2003年举行的近一个月的大罢工,几乎所有的航空、客运和铁路陷入瘫痪,造成重大损失。这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看来则是十分不解的。这个例子中固然有非常多的结构性因素,但很清楚地看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大作用了。

  最后要细致地、具体地考察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对应关系。同是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的历史背景、思想来源的影响下形成后,它的结构就对它的功能与作用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如果我们将福利制度的功能一概而论,只能得到非常笼统、未及重点的结论。而艾斯平-安德森总结的三种福利制度体系既是历史塑造的,又将塑造历史;既来源于工人运动与阶级斗争,又将对社会分层体系造成不同的、相对应的深刻影响;既受到某种思想来源的影响,又成为某种思想的生长与实践的土壤。可见微观结构的差异,将在时间的演进中走上差异非常巨大的道路,因此在一开始分析时,就不能忽略结构与制度上的微小差异。

  对福利制度的形成、分类的争论还没有结束,对其未来发展的考虑与预期又开始更大程度地影响当今福利政策的制定与福利体制的走向。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的老龄化问题逐渐加重,与此相关的一系列经济、政治、社会、环境问题层出不绝。西方的福利体制正随着老龄化与财政问题而重新走上“再商品化”道路,而我国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此外在更深层次上,福利体制本身作为一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改良,其局限性也慢慢显现。

  研究没有止境,生活还在继续,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没有尽头。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后感(五):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

  第二章 社会政策中的非商品化现代社会政策的源动力在于人类需求和劳动力的商品化过程,由此,人们的福利渐渐取决于他们与现金交易的关系。这并不是说社会政策在人类社会收到现代资本主义迅猛冲击之前尚不存在,而是说它的性质和机构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开始发生变化。传统的社会福利存在于不完全商品化的世界里。

劳动力的商品形式已成为现代哲学、意识形态和社会理论所关注的中心。第一节 前商品化与保守主义遗产

  前资本主义社会,大部分人依靠通行规则和社会组织维持生计,这里的社会救助是慷慨且仁慈的。

  保守主义思想观念的特征是将人的商品化视为道德堕落,社会秩序的腐败,涣散和紊乱。他是如何解决商品化问题的呢?有三种模式:大封建主义,合作主义,国家主义。

  本节主要讨论社会权力的保守主义基础,因为这是社会政策的历史源头。正是保守主义的传统首先对劳动力商品化发起冲击。

恕我直言,前商品化的社会政策是防止资本主义倒塌的拱璧之一,他也是我们今天所考察的现代福利国家的基石之一。第二节 自由主义对商品化困境的回应劳动力商品化与自由放任注意相伴而生,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抽象而纯粹的劳动力商品化形式。

  自由主义的观点是:提供社会最低收入保证只会导致贫困和失业;社会保护会引发道德沦丧,奢侈,懒惰和酗酒。

  自由主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从前资本主义制度中寻求,包括家庭,教会和社区的救助。但这与市场规则相悖。

  自由主义从公众利益的原则上承认了社会干预的基本原理,并渐渐承认社会权利的必要性。

  他们提供的答案是:1。调整修正”资格不及“原则,将济贫法转向家计调查式的社会救助体制

  2。将个人保险观念扩展至集体协商的社会给付中。

简而言之,自由主义在实际过程中对社会保护的适应性比人们一般想象的更富有弹性。这是因为在某些条件下,他能保证既强化劳动力的商品地位又不致引出负面的社会效应。第三节 作为社会主义政治策略的非商品化

  社会主义分为革命派和改良派,他们的战略主张不一样。

非商品化政策的萌芽阶段与合作主义的保守传统有着极为密切的渊源关系。这并不奇怪,因为早期的劳工运动很大程度上是在限制性的行业联合会和互助会的基础上,某些情况下也是在正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这些体制的缺陷之一是,给付不足并且范围有限,难以触及到工人阶级中最脆弱,最易受到损害的成员。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是否应该支持将社会权利扩展到资产阶级国家的争论。

  然后,社会主义者将保守的改良主义和社会主义目标融合在一起。社会主义者最终接受福利国家作为其长期事业的中心目标。

总之,社会主义的非商品化模式要义就是将人们从市场以来中解放出来。强调个人非依赖性。相对于自由主义模式,社会主义的目标是将权力最大化和制度化。第四节 现实世界的福利国家与非商品化

  为了揭示各种社会政策的非商品化潜力,从社会支持水平分析是无用的,必须对实际福利计划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分析。这里有一些量纲:

  1.人们进入权利的资格标准和资格限制

  2。收入替代

  3.资格授权的范围

  在不同类型福利国家中的资格授权包括:严格的家计调查或收入调查,工业业绩,公民身份。

  这里通过变量的评分定量的测算国家的非商品化能力,分别是养老金,医疗保险,缴费或家计调查。以此发现他们的影响能力。

  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福利国家非商品化能力的国别差异?(第五章深入论述)

  提出假设:1.具有悠久的保守主义或天主教改良主义历史传统的国家,其非商品化的社会政策可能在早期就有所发展。

  2.具有强烈的自由主义传统的国家因不同的政治权力结构而出现了分化。

第三章 作为分层体系的福利国家福利国家能够提供服务和收入保障,然而它通常也是一种社会分层化体系。

  但福利国家的分层化作用受到严重忽视,有两个理论认为福利国家缩小阶级差别。已有的文献都是聚焦于收入再分配问题上。

福利国家结构对平等的直接影响正是我们接下来要详细展开的问题。大量新近的比较研究以更富有成效的方式来重新表述这个问题,而不再局限于总体收入分配。....这些研究有助于直接辨别不同的福利国家对分层化的影响。第二个探索性的方式是“生活水准”研究,它是从标准收入分配方法派生出来的,迄今主要限于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无论如何,贫穷和收入分配只是福利国家分层化的一个方面。在此,我们关注的并不是收入本身,而是各国在构建社会公民权利方面的结构差异。

  那么福利国家分层化的主要构成因素有哪些呢?

我们可将社会分层化和聚合状态归纳为三种模式或三种理念类型,这种分类与我们前面对非商品化制度类型划分并行不悖。第一节 保守主义社会政策的分层化

  传统的保守主义观点:对资本主义带来的社会结构调整和阶级对抗的憎恶,为了社会的融合必须保持传统的社会关系,偏爱严格的等级制度,合作主义和宗法制度。

  保守主义的两种体制:国家主义,合作主义。

  1.家长制即国家主义对福利国家的影响有:.给两个领域留下烙印:公务员慷慨的福利待遇(塑造了阶级结构),养老金制度;社会救助的演变

2.合作主义是保守主义对于社会分裂,以及对于伴生于市场和工业的个人主义做出的主要回应。

  合作主义以身份同一性,成员资格的强制性 和排他性,互助制度和代表权垄断为基础。

  基于这些基础,建立大量定位于不同阶层的社会保险计划已成为传统。

  而合作主义之所以可以控制欧洲国家,是因为:这些国家悠久的基尔特传统,在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期,计划发展的可行性模式已经存在;社会的阶层差别,等级制度及特权势力非常强大;天主教会在社会改革中起到作用。

第二节 自由主义社会政策的分层化

  自由主义思想:普救主义和平等主义。最小化的,自由放任的社会政策是符合理想的。

  但它在实践中促成了社会二元化和社会羞辱效应。

  面对压力(个人人寿保险模式很少,私人福利市场难以发展),自由主义不得不与最低限度的集体主义相结合。这就是自由主义改革运动。尽管存在明显偏差。

总之,自由主义的分层化理念的核心显然是由市场培育的竞争性的个人主义。它热衷于需求检验方式,目标是国家只关注真正的穷人,这虽然合乎逻辑,但却造成了社会羞辱和二元化等不曾预料的结果。它有两种交替性的选择,一种是私人保险和协商的职业福利,另一种是社会保险。如果我们将这三种自由主义手段结合起来看,其结果可能是个人的自我责任与二元主义的奇特组合。这种分层状况或多或少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特征。第三节 社会主义社会政策的分层化集体主义的严峻障碍是“贫民窟无产者”和社会的分隔。社会主义者必须筹划出一种社会政策,既能满足贫困者对社会救助的需要,有能有助于社会主义运动掌握政权。

  一是合作主义和家长制团体,二是将社会保障问题交给工会,通过集体协商。这两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早期社会主义运动提出第三个选择——微观社会主义的“移民区策略”。

移民区模式本意是通过动员其成员来建立阶级团结和权力,却由此产生了难以克服的问题。既然它的经费是由工人自己筹集的,就势必无力应付持久的经济危机和代价昂贵的劳资纠纷。围观社会主义也蕴含着社区成员与非社区成员之间的二元性,区分在享有优惠权工人与处境更为艰难的群体之间划出一道界限。那么,如果社会主义者们希望获得广泛的阶级团结并在议会占多数,他们恐怕就得采纳真正普遍的团结观念——普救主义。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就是将普救主义原则和民主权利的扩大结合。

向人民的普救主义的转变不仅仅是为了赢得选举,它似乎证明了主导型的社会结构和社会主义者对共同责任的理解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社会结构现代化之后,普救主义原则就受到了挑战。新的阶层兴起,他们不再满足于定额给付。否则,市场体制就会出现,不平等现象发生。

对于身为社会公民一般工人,其结果是一个向上攀升的过程。对于福利国家,其结果是巩固了大多数人与其保障相融合的关系。第四节 福利国家分层化的比较量纲

  在这里作者希望通过定量分析,对不同制度特点拆分,为各个国家评分,判断当共同变量积累到何种程度能够区分特殊的制度类型。

  社会分层化的评分方法:保守主义体制的特征通过合作主义和国家主义变量来度量,自由主义体制的特征通过社会救助以及私人保健,私人养老金的相对重要程度来度量,社会主义体制的特征由普救主义成都来度量。

第四章 养老金体制结构中的国家和市场

  本章利用养老金来探索国家和市场的关联,政府和市场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特殊的混合型社会福利供给方式,从而决定了福利国家的体质。

第一节 福利国家体制中的国家和市场的关系

  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提供的社会保障之间的区分,展示了福利国家体制的非商品化,社会权利及社会分层化的结构关联。

第二节 发达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中的公共与私人相混合的社会保障

  首先要区分公共福利和私人福利,另一个要将政府公务人员的养老金,它与法定的社会权力无关。

  还有是要区分职业养老金和人个人养老金。职业养老金不是市场体制,私人部门的养老金等于同合作主义的社会保险。

  由于缺少数据,作者采用经验性综述,使用的两个指数分别是:计划类型的总支出(覆盖范围和资金筹集的数据),老年家庭的收入来源。

第三节 国家和市场的养老金保障

  主要讨论混合养老金的一般量化。

  根据社会保障与私人部门在福利供给对比中的相地位,将养老金制度分为三类:

1.合作主义式的国家主导的保险制度。在这里,社会地位是养老金计划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在这种体制中,私人市场的作用通常较弱,社会保障带有高度的职业性分隔倾向,尤其是公务员。2.补缺型制度。市场的优势地位是以牺牲社会保障或者公务员特权,或者同事牺牲二者为代价的: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士,美国。3.普救式的国家主导的制度。消除了地位特权和市场的影响。

  这种分类却对英国不适用,它是真正混合的。

第四节 养老金结构的历史渊源

  19世纪末出现,二战间迅速扩展。但直到二战后,都没有形成制度化方式。

事实上从起源到现在,养老金是通过纷繁的私人与公共的混合形式持续发展起来的,国家只是促成了这两种形态的发展。

  19世纪,老年人维持生计的方式主要是工作,家庭,慈善机构,公共部门提供的救助金,国家或私人的养老金计划(比较少见)。

  私人养老金包括互助会和类似组织,另一个是雇主计划。都有局限性。

第五节 公共 和私人混合形态的历史演进奇特的是公共和私人养老金是相伴而生并且并行发展的。被渐渐挤出的是前资本主义时期社会保障的遗迹,如家庭和慈善机构,同时还有贫困救助和互助会。

  养老金演变的因果结构与社会学变量和政治改革相联系。

  公共与私人养老金最初动机是削弱工人运动的愿望。他们制度化发生在20世纪早期。

  政府的职业性计划对私人部门有两方面的影响:刺激了其他行业对相同保障的需求,促进保险公司地位提升,帮助建立了私人市场;制定对企业的税收优惠,私人企业也承担起社会保险的给付。

  二战前的政府养老金立法基于严格的精算主义和最低限度需要的理论之上

  私人养老金20世纪前期迅速增长,并且开始转型:成为契约式的安排,扩大到普通劳动力。由此,互助会让位于现代保险公司,家庭救助让位于城市的住宅所有权。私人养老金计划甚至可以抵御经济危机的影响。

第六节 战后时期的重建

  经济危机意味着最小化的政府和时常彼此互补的愿望不可行。1940,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是,即没有足够的市场覆盖,也没有足够的政府覆盖。

二战养老金发展的分水岭。战争破坏了旧的社会保险体制,或为战后福利国家的承诺建立起结构框架。

  40年代也是私人养老金增长的时代。(原来的社会保险体制破坏了,社会保障不充分)

战争至少在两个重要方向上改变了养老金的制度形式:私人养老金成为工会谈判战略的主要目标和为了未来的承诺而延缓当前工资增长的一种手段;随着工会制度化,传统的恩典式养老金被集体谈判,契约化的养老金计划取代。

  国家养老金类型主要是:普救式的,给付较低的;社会保险养老金,但很多人被排除在外。这又刺激了私人市场的发展。

  国家制定了税收政策,还主动为养老金储蓄创造了市场。

循着历史的主脉观察,在各国相当可观的公——私混合差异中,呈现出国家干预的两种方式:首先是政府赋予公务人员和受雇者以特殊地位的传统;其次是几乎在所有国家,政府决定对私人市场中成长的第二层次养老金实行立法或直接委托管理。小结

  1.国家成为我们定义福利国家体制类型的中心问题。

  2.鉴别福利国家应该根据他们与市场及可替代的四人安排如何相互作用来确定。

  3.公共和私人供给相互作用决定了一般分配结构,社会权利与私人合同之间的关系以及阶级,性别和地位的不平等,也就决定了福利国家的制度。

  4.各国的福利强度不应仅从公共部门的福利强度看。

  5.我们还必须重新审视关于福利国家的传统假设。

第五章 权力结构中的分配体制

  为什么某些国家的社会保障市场化程度高于另一些国家?

  为什么普救主义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显著,合作主义在欧洲大陆盛行?

  为什么不同国家对社会政策的责任界定差异很大?

  为什么各国明确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制度群组?

  本章的任务就是对推动福利国家发展的各种力量进行鉴别。功能主义现代化理论和权力理论在”福利国家是否产生于特定的权力条件下“存在分歧。可能源于研究风格的不同。

  在这里,我们将议会制度,工人内部分化以及社会中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关系作为考虑因素。第一节 资本主义的社会民主化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