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锦集

2021-01-11 03:57:3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锦集

  《没有名字的身体》是一本由黄蓓佳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4.60元,页数:2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没有名字的身体》精选点评:

  ●小时候看过 一直震惊于黄蓓佳不是写儿童小说的???? 记得男主说“我对你有责任” 导致后来他对我的客气绅士,叮咛教导都让我当作彼此有特别意义的证明。他说“我这就跟操心我侄女一样”。

  ●2013年1月阅读。主人公梦中的爱情无法引起我的共鸣。很潦草的看完。

  ●一个女人的一生,在13岁那年定格。

  ●13岁时看了一个开头。十几年过去。再看时忍不住多次落泪。他带着两只鸡到北京照顾她的那个情景让我想到了《荆棘鸟》。让我爱你,然后把我抛弃

  ●可惜绝版。

  ●现在想起来真心后悔在小学六年级就看了这本书然后完全没看懂地把它当做黄赌毒小说扔在一边 回头想想书里写的的确不是小学生能理解的东西

  ●之所以觉得这本书好,除了一般书的原因之外,其实是有两个出于私心的特殊原因的……

  ●一段纯纯的师生恋,虽然有些不伦,但谁能阻止真爱呢~~

  ●矫揉造作

  ●双双婚内出轨,双双恶心到反胃。很讨厌打着真爱和不伤害她人旗号,实际伤害到别人利益的出轨者,你们良心不会痛?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一):?

  这书没太大看头,可是然而我只是单纯怀念我们高中体育课不上或者提前放然后可几个人溜达到图书馆翻几本喜欢看的书坐到窗子前读的日子罢了,我是很凄惨的小孩,知道没有可爱女孩可陪我再去图书馆所以再也不会敢坐在靠窗座位做任何事,我本来向来喜欢窗边因为阳光很好,可我是多讨厌那些聒噪的社会人啊。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二):如果身边只剩下一本书,我会选这本

  书橱里书越来越多,经常拿出来读的,只有这本。它简单,好读,温暖却又带着永远的忧伤。十三岁开始的依赖,终其一生的爱恋,没有惊心动魄,却平淡得荡气回肠。在平静的叙述之下其实埋藏着她对他深深的爱恋,正如她这一生所做的一切,普普通通的一切,都埋藏着对他的爱。即使两人始终没能真正在一起过,但是却有爱陪她走完剩下的日子。她不会孤独。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三):歪腻的阴暗 潮湿的忧伤

  整本书的格调太低沉,只看见一个放纵自己的女人对一个男人无休止的依赖,一些自私又肮脏的灵魂!!我看不见爱的真于纯,没有理智的付出,没有干净的放手,无法与山楂树相提并论,我更看不见生命的坚韧与生气。如果只是把人性的阴暗一面来表现,比不上《童年》比不上《骆驼祥子》,书中的人物没有真正的灵魂,被环境独立,亦没有普遍性。这样的书,没有很明显的价值和界限吧,我想……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四):回首曾经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过去的浓重的阴影……

  当我读到叶芝这首《当你老了》时,悄然泪下,黄蓓佳的《没有名字的身体》也进入结尾。掩卷难寐,我想小说中的她也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慢慢咀嚼这三十年的爱情度日吧。

  黄蓓佳的小说总是用其特别细腻、平实、清丽、温婉的语言打动我,而其在《没有名字的身体》中讲述的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师生恋情的故事,却带给我一种绵长的沉重。正如其在创作谈里所说:“疾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简单,死亡更促使人去回望生命中曾经发生过的事情,那些是我们感动的难忘的点点滴滴。”小说里的她正是带着这样一种心情讲给我们一个环绕她一生的难忘经历。

  一个十三岁的小女孩儿,遭遇生命中最最尴尬的一刻,那种无地自容,那种生不如死,那种孤独无助,我想每个女孩子都曾经感觉或经历过的。而小说里的她在绝望中,看到了年轻的化学老师(他)穿过开满金黄油菜花的校园小路,向她走来。那一刻的花香,那一刻的阳光,就从他们站地教室外面的山墙上开始,像春天的风般飘荡在渐渐苏醒的大地上,缭绕着,弥漫着,见证着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轻叹,每一次相拥,每一刻绞缠。

  读着读着,人会沉浸其中,她或他仿佛就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又仿佛就是自己了。那么多感觉,那么多感动,那么多细节,那么生动地走进我,无法分开哪是故事,哪是生活了。

  我眼前突然出现这样一些场景。

  在冷气房间里,她靠在沙发里,想起那个夏末秋初的炎热中午,棉花地边,树阴下,他递过来的水壶,他特意送来的复习资料还夹在他的自行车后座上。

  在电热油汀旁,她端起热茶,轻啜时,想起在他寝室,他抹床上的凉席,拿手电筒搜检蚊帐四角,点上蚊香,隔着门缝递给她白瓷的带盖痰盂。

  在寂静的夜晚,她躺在床上,会听到,皮肤和皮肤摩擦,发出细碎的丝绸般的声音吧;会感觉到,眼前有两朵闪动的亮光吧;会触摸到,均衡匀称,带着从容不迫的沉稳的呼吸吧。

  走在路上,她面前会浮动那双站了二十多个小时,整个下半截都是紫红的,紫中带青,用手按下去,铜钱大的一块白色清晰地许久不散的腿吧。

  这些细节不仅感动了她,更加地感动了我。当她对自己说,现在可以老了,不会再有人在乎她的年龄和容貌了;可以坦然地面对镜子,看皱纹爬满额头,眼睑松成口袋,嘴角撇出弧圈;可以放心地老去了,没有忧虑,没有伤心,没有害怕,没有惊悸,也没有悲痛和绝望。我知道,她的爱从她说出这些话的那刻,已经深深地收藏心底了,不过她会每时每刻打开回首曾经——那个金黄的油菜花开时。

  《没有名字的身体》读后感(五):纯粹的爱情

  看完山楂树,就想起了这本书,因为同样是七十年代的爱情,《山楂树》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感动。但这本书,却是真的让我流泪,让我读完以后好多天都沉浸其中,不知身在何处。

  一段师生恋,婚外恋,持续一生。

  小说写的是两个人的爱情,纯粹的爱情,书中没有出现主人公的名字,只是她和他,也没有对他们外表和性格做太多的描写,他们只是普通人,没有高大完美的形象,只是他们相爱。

  他们相遇是在她十三岁的时候,突遇人生最最尴尬的一刻。生不如死的巨大羞愧中,她看见年轻的化学老师穿过油菜花开的校园小路向她走来。漫长的时光从这里开始,三十年的爱恋,从他们站立的脚下,像春阳晒过之后暖暖的地气,飘摇上升,缭绕和弥漫,见证他们的每一声惊叫,每一句轻叹,每一滴汉水和每一交绞缠。

  从初中、高中、插队再到大学,其间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他却时刻注视着她,守望着她,只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出现,给她关怀给她温暖给她爱。大学的时候,她也像一个普通的女孩一样,谈恋爱交男朋友,但当他的妻子对她说要和他离婚时,她终于解除了禁锢,正视自己的内心,原来她爱他,她从十三岁的时候开始爱他,一直都没有改变。于是,他们有了肌肤之亲,他们开始了对未来生活的期待,她期望一辈子都可以做他的孩子。然而,命运,就是这样,它可以给你突如其来的快乐,也可以轻易地拿走它。妻子得了重病,道德和良心让他不能离开,他只能丢车保卒。因为妻子除了他一无所有,而她年轻,是大学生,未来的路很宽很宽,可以有无数个选择。就这样,她被放弃了,但爱,是不能被放弃的。

  转了一个圈,她发现命中注定只能属于他,她爱他,她只能爱他。她的身体是他的,她的灵魂是她的,她的一生都是他的,她做每一件事都是为了他。当他对她说,你还是回来吧,我不放心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北京。她就调回了省城;为了不让他因为他们之间关系的不公平而内疚,她就找个人结婚。

  当终于等到所有的障碍都没有了的时候,她悲伤地发现他已经老了,有了空间却没有了时间,50岁的他有心脏病,于是他们放弃了性爱的内容,二十年交往中最重要的内容。见面,变得简单,仅仅是相拥而卧,手拉着手,微笑,说话。以为这样可以过一辈子。

  从始至终,他是不能完全属于她的,他有家庭,有对家庭不可放弃的责任。她,作为一个知识女性,毫无保留地爱着他,在他离去以后,她的理智在想:这么多年,他和他的妻子之间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两人之间,谁在他的心里分量更重?如果是他的妻子,那么他的表现就太过高明,如果是她,又为什么在他的妻子死了不久,他就迅速崩溃,跟着死去。她无法得到答案,她的生活也因此颠三倒四,混乱得无以复加,即使他已经离去。

  感谢作者细腻平实的叙述和清新婉丽的语言,把一段感情写得如此流畅自然,凄婉动人,体会到那种无奈、刻骨、辗转在心尖的痛。我流着泪一遍一遍读着这些句子:他去世的消息是化工厅办公室通知我的,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房间里的一切变得昏暗,桌椅和窗帘都在一点点地退色,退成一种陈旧的、蚕丝一样的灰黄,像电影里镜头从白日突然地转换到黑夜。我的耳朵也开始失聪,听声音都感觉遥远、虚浮,混混沌沌像一锅稠汤。。。。。他认识我的那一年,我十三岁。从此以后我没有长大。我在他的眼睛里再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变,从面容到身体到灵魂。在他离去的那一刻,她明白她已经老了。不会有人在乎她的年龄和容貌了,她可以放心地老去。

  就是这样一段爱情,纯粹的爱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