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经典读后感有感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是一本由[法]莫泊桑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00,页数:19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精选点评:
●莫泊桑的故事无话可说,翻译也挺不错的。只是这本书本身完全没有收藏价值 ... 还得重新买 ...
●难过
●终于能读懂一点点大师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很生動、細緻,描繪人物栩栩如生~
●最早接触外国作者的文章就是莫泊桑,初中课本上就有。觉得他是一位非常有政治头脑思想的作家。
●短篇小说之王 项链真的是 意料之外 情理之中
●曾经想要仿写 但没有经历写不出来
●经典
●没什么内涵。
●莫泊桑的笔有时候也有点刻薄,人世间的好些事情看穿了可一点都不美,不如写出来让大家笑笑。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一):法国短篇小说巨匠
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以前仅仅接触过《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时至今日才算对“法国短篇小说巨匠”有了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故事划分为几大块,“普法战争”“悲喜职员”“乡村轶事”“爱与情欲”“怪诞故事”记录了不同风格的精彩故事,或讽刺或歌颂,让我们在阅读之余更多的是在思考,同时对那个时代的背景也或多或少的也有所了解。如果你还怀念童年时语文课上学习过得《我的叔叔于勒》,不妨拿起这本书试着读一下吧,也许会和那时有些不一样的感受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二):说两句
这本两百叶左右的薄薄小册子,却是我见过的最精彩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集。由此我们可以领会莫泊桑为什么如此令人着迷。这些小说如同一件件玲珑别致的洛可可艺术品,令人爱不释手。在莫泊桑笔下,大自然永远是为了把人迷醉,处处常闻散发的芬芳香气。而那些碌碌无为的小人物和庸俗的上层人士,永远以满足基本的欲望而感到快乐。他们都是些最法国的法国人,浪漫而感性,享乐而知足。在这里,人性里的自私一面也被展示出来,但并没有给涂抹上灰色调。世界就是这样,有善有恶,彼此共存,作者对此一笑置之,不加评点,善意地嘲弄一番,好象只是为了取乐取乐而全无恶意。莫泊桑的语言轻松而戏谑,直白而明晰;他带领我们游览了一些被忽视的角落,见识了一些新奇有趣的人物和事件,我们为此应该感谢他。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三):我只是稀松平常的讲个故事而已
莫泊桑《项链》
特别喜欢这篇短文,里面的女人向往更富裕的生活,厌恶自己普通的生活,老公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弄到了一个宴会邀约,让她能做做公主梦,为了装得像公主,于是借了一条名贵的项链。在参加宴会中,她成了焦点,确实也做了一天的公主梦,但是她却为了这一天的公主梦付出了10年甚至是一生劳苦的代价。宴会结束借的项链就不见了,为了去买一个一样的项链去还,借了高利贷,为此辞掉了佣人,打了10年工,才还上贷款,从此改变人生轨迹。为了圆一天的梦,失去了自己拥有的惬意的平淡的生活。最终发现掉的项链竟然是假的,十年劳苦付诸东流。其实她在戴珍贵项链的时候其实忘了她其实也拥有一件珍宝,只是她从来都没有意识到,就是她老公对她的爱。如果我去写我会写她去参加名流之后,结实了有钱人,和别人跑了,最后有钱人抛弃了她,她身患重病,他抛弃的老公费尽心机给她凑钱治病最终死去,她失去了她唯一的珠宝。
坠入爱河的人好比嗜酒成性的酒徒,喝上瘾的老想喝,爱出滋味的老想爱。
真爱之所以能成为大家口中的故事,是因为世间罕见,而那么难能可贵的爱情却成了一桩笑话。《修软椅垫的女人》
莫泊桑最擅长的还是嫖妓和小市民的故事。把妓院的内容写得那么生动。一个莫名留下的儿子,成了自己的心头刺。爱国的妓女羊脂球。
他的写作故事性很强,而且把人物刻画得很生动,对身边的故事有很深的观察。《家人》里的老妇人之死见证了家人的自私无情,到后来活过来这样戏剧性的结构可以借鉴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四):法国著名大作家左拉在莫泊桑葬礼上的讲话
请允许我以法兰西文学的名义讲话,作为战友、兄长、朋友,而不是作为同行向吉·德·莫泊桑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是在居斯塔夫·福楼拜家中认识莫泊桑的,他那时已在18岁到20岁之间。此刻他又重现在我的眼前,血气方刚,眼睛明亮而含笑,沉默不语,在老师面前像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谦恭。他往往整整一个下午洗耳恭听我们的谈话,老半天才斗胆插上片言只语:但这个表情开朗、坦率的棒小伙子焕发出欢快的朝气,我们大家都喜欢他,因为他给我们带来健康的气息。他喜爱剧烈运动,那时流传着关于他如何强悍的种种佳话。我们却不曾想到他有朝一日会有才气。
《羊脂球》这杰作,这满含柔情、讥嘲和勇气的完美无缺的作品,爆响了。他下车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使自己跻身于大师的行列。我们为此感到莫大的愉快;因为他成了我们所有看着他长大而未料想到他的天才的人的兄弟。而从这一天起,他就不断地有作品问世,他高产,稳产,显示出炉火纯青的功力,令我惊叹,短篇小说,中篇小说,源源而出,无限地丰富多彩,无不精湛绝妙,令人叹为观止;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小的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悟醒豁的生活的窗口。读他的作品的时候,可以是笑或是哭,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啊!明晰,多么清澈的美的源泉,我愿看到每一代人都在这清泉中开怀畅饮!我爱莫泊桑,因为他真正具有我们拉丁的血统,他属于正派的文学伟大的家族。诚然,决不应该限制艺术的天地:应该承认复杂派、玄妙派和晦涩派存在的权利;但在我看来,这一切不过是堕落,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时的离经叛道,总还是必须回到纯朴派和明晰中来的,正如人们终归还是吃那营养他而又永不会使他厌腻的日常必吃的面包。
莫泊桑在15年中发表了将近20卷作品,如果他活着,毫无疑问,他还可以把这个数字扩大三倍,他一个人的作品就可以摆满一个书架。可是让我说什么呢?面对我们时代卷帙浩繁的产品,我有时真有点忧虑不安。诚然,这些都是长期认真写作的成果。……不过,对于荣誉来说这也是十分沉重的包袱,人们的记忆是不喜欢承受这样的重荷的。那些规模庞大的系列作品,能够留传后世的从来都不过寥寥几页。谁敢说获得不朽的不更可能是一篇三百行的小说,是未来世纪的小学生们当做无懈可击的完美的典范口口相传的寓言或者故事呢?
先生们,这就是莫泊桑光荣之所在,而且是更牢靠、最坚实的光荣。那么,既然他以昂贵的代价换来了香甜的安息,就让他怀着对自己留下的作品永远富有征服人心的活力这一信念,香甜地安息吧。他的作品将永生,并将使他获得永生。
《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读后感(五):读浙江文艺版《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读浙江文艺版《莫泊桑短篇小说精选》
原则上讲,本人对吃穿这些生活琐事都不是很讲究(非不能也,不为也),唯独对读的书挑三捡四,严格把关,苛刻异常。尤其是对外国作品,则往往是仔细对比几家知名出版社的版本后,才审慎地做出决定。因为我始终坚信,阅读外国作品,当你的外语水平还没有达到可以无障碍阅读原著的程度,只有阅读一个好的版本才能让你真正体会原著之精髓。而一个恶劣、不负责任的版本则犹如赝品,不仅能轻易地使名著沦为味同嚼蜡的鸡肋,更严重的是它让你的阅读经历成为一段噩梦。
这种垃圾书比比皆是,尤以北京燕山、中国致公、长江文艺为甚。这些翻译极为拙劣的毒草向来为文化人所不齿,但因其包装华丽花哨足以引诱非专业读者,所以销售量还算过得去,大有劣币驱除良币之势。
读外国名著,除了人民文学、译林、上海译文之外按理说已别无选择。即使有那也是屈指可数,关键还是看译者。而本书的译者柳鸣九名声平平,未曾耳闻。拿书在手,随意翻阅的时候我心里一直犹豫:To 读or not to读, this is a question。之后将其与北京燕山的进行草草对比后,随即就发现此书具有明显的优势。语言文采斐然,生动灵活且不乏幽默。而北京燕山的味淡如水,真佩服那位翻译者怎么能把作者作品中包袱在翻译的时候逐一蒸发殆尽,译得如此乏味,估计十有八九是大学生捉刀代笔之作!
原本打算泛览此书,不做笔记,但书中精妙之处层见叠出,幽默之语扑面而来,使我会心捧腹的同时不得不划划点点。
莫泊桑的幽默具有持久性(但凡有智慧的幽默无不如此),很多地方我即使在第二第三次阅读还是忍俊不禁。
除了许多俏皮智慧之语我再三品味外,他的代表作《羊脂球》我逐字逐句看了两遍。而其他的短篇小说多少让人感觉拖沓,结尾平淡无奇。如《一个农庄女工的故事》、《戴丽叶春楼》。甚至连《项链》这样的次代表作,其情节在现在看来也已经有幼稚倾向了。
下面来说《羊脂球》,初次看完后我既同情怜悯又愤恨。谁知所谓的社会上层竟如此无耻龌龊、麻木不仁、过河拆桥!而连那两个修女也如此冷漠,难道修道院中所要求的仅仅是压抑自身的欲望而没有施援天下苍生?!类似的感慨似乎没必要再发了,现只想对《羊脂球》提出几点自认为比较有创见的质疑。
本文中羊脂球是个善心助人、自尊自爱、热爱祖国、坚贞不屈的妓女。用这种圣洁高尚的词语形容一向为人所鄙视的妓女简直是前后矛盾。让人不可思议。为什么一个风尘女子仍然“自尊自爱”“坚贞不屈”这让人颇为费解。估计是作者有意为之,欲以此“社会耻辱”身上残存的高尚品质去反衬其他社会上层人物的丑恶。但我思前想后,总觉得此故事中还有一个作品未予说明,读者容易忽略的悬念。那就是,为何这样一个品行高洁的女子会不幸误入风尘?如果作者能将情节稍加改变,巧妙追述羊脂球这一不幸经历的话,就可以使她的命运更能打动读者。可惜斯人已逝,徒增读者遐想而已。
2007年2月19日 星期一 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