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钢琴艺术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钢琴艺术读后感精选

2021-01-15 03:04: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钢琴艺术读后感精选

  《钢琴艺术》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钢琴艺术》读后感(一):已读标签

  

1996全年

【1997年未读,在单位3号库中】

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一百四十字

  《钢琴艺术》读后感(二):1996(3)

  练琴主要是脑子,脑子不断想音乐,另一方面,也需要一定的量。正如涅高兹所说,要解决钢琴技术问题需要吃完一吨盐的功夫,一定的量的功夫会产生质的变化。有的时候,我感到很反感。就是个别学生拿着某个大师的语句,认为一天练琴时间那么短就够,这个白痴,完全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拿个理论直接用,没思考一下诸如条件,环境,能力,针对性等一切不可忽视的要素。

在巴赫的一生中,他将《平均律键盘曲集》的第1集先后写了4遍,也许是为了当时的数学或是作曲圈内人的需要而作。第二集的手稿,其中缺了3首,据说有一首至今被私人收藏着。巴赫较喜欢用击弦古钢琴演奏,这个乐器是通过金属片敲击琴弦而发音的。在巴赫的有生之年,意大利人克里斯托福里已经发明了钢琴,但巴赫从未拥有或演奏过,并且终生都似乎未对这件新乐器发生过兴趣。巴赫只在公开演出时使用拨弦古钢琴(羽管键琴),因为它的音量相对来说较为宏大,而在自己家里演奏时则用击弦古钢琴。

  嗯嗯,这些信息构成了一些音响要素。

巴赫所有协奏曲都是为拨弦古钢琴而写的。由于这一乐器是用签子拨弦而发声的,因此,“如歌地演奏”在这种乐器上实际是不可能的。

  哈!这很有趣。脑补出一个雷人的场面。

总体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键盘曲集》是为击弦古钢琴而作的,但第一集中的a小调赋格除外,这首为拨弦古钢琴而作的,第一首平均律作品,具有管风琴的音响效果。所以,它只能在带有踏板的拨弦古钢琴上演奏。

  好关键的段子,拨弦古钢琴竟然也有踏板!看起来,这些作品,要妥当处理才是。

在巴赫的时代中,欲把音乐作为情感表现的手段,只是一个梦想,巴赫的祖先,有一大堆是数学家,加上巴赫的个性和当时的环境,也不允许把音乐与情感紧密联系起来,还是为后人开启了一扇小小的情感之门。

  所以,巴赫的作品永远都会被独立出来,它这种音乐是超脱的。

  《钢琴艺术》读后感(三):1996

  无论你弹的是练习曲还是艺术作品,必然在声音上下功夫,说得更确切些,就是练习声音。显而易见,而且这种声音是从构想中,移到现实中去。任何脱离示范的技术,都有可能陷入歧义。

钢琴必需“弹到点“,是符合钢琴这件乐器的。

  从车尔尼开始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从现在很多拔苗助长的学生中,可以看到他们手指跑的很快,就是音没有弹着的情况。

从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在练习时注意力要非常集中,要看清楚谱面上的每一个音符和细节,并准确地把它们做出来,绝不要让学生养成一种大概、差不多的练习习惯。思想上的认真乃是练习的灵魂。同时慢练则是成功的秘诀,一定要清除头脑中的求快、贪多、马虎的思想,这些东西不去掉,后患无穷。

  同意!但是我遇到过有要求的奇葩学生,他反对你的某些意见,向你提出他的要求,也会认为这能影响他的心情。当然,我对这条定义的斟酌意见是循序渐进,比如在拜厄阶段和599阶段着重练习音符,在849阶段、莱蒙等辅助用于节奏把控做为某一种过度。突出某一练习着点,可以降低某种难度,增加专注。慢练是解开一切作品的首要方法,但我的教学经历却无比费解,我怀疑现在学生普遍没有清静平和的修炼精神吗?还是因为某一类学生本身就是个傻B木头桩子。他们在琴房练习质量差,就会导致回课质量不过关。嘿!你知道吗?我有时感觉就像在驾驶一辆破马车,有的时候你的缰绳就是不好用,甚至因此很着急的想照那个反馈性和选择性耳聋的后脑勺扇过去。我有时为了避免更大程度上的演奏失控,因此会拽紧缰绳,严格的对抗问题,然后蠢驴会特么反抗性的给我拉几个粪蛋。

不要在演出前拼命的重复练所要弹的乐曲,因为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最好只是活动一下手指,使手指暖和、灵活,处于一种临场前的准备好的状态就行了。

  我曾经在赛场上,遇到某个老外利用吃香蕉的方法。嗯!香蕉含镁等元素比较多,可以让人处于演奏的友好状态。所以,比赛之前吃两个吧。

坐在琴凳上后,不要马上就弹,而要安定下来,然后默唱一句半句将要弹的乐曲,以定好速度和使自己“进入角色”。

  对的,心里想着旋律,比如“do——xi do xi— la— mi——do la mi,走”,然后弹出来,一直到曲子结束。

弹奏时最好是跟着乐曲一起在内心歌唱,边弹边唱,可以使自己完全投入音乐的意境之中,使许多杂念都很难产生,从而保证演奏的圆满成功。

  这种唱,是一种微妙的状态,如果得道了,那么作品将变得有趣起来。试想,人琴合一了,乐器的“声带”是自己的一部分,那会多么协调。事实上,还有另一重境界,让我可望不可及。有时,可以贴近一些,但感觉起来,都是别人的CD影响了自己,或者说,不理解自己的“声带”有多么大的进步。当然,最麻烦的是这不简单,人们控制声带,比用控制手臂、手指、手腕、身体等等,才能发出声音要容易的多。但事实上,通常人们对自己的声带效果一无所知。

学习钢琴有3个“关口”是最难过的。第一关是学琴一年左右,需达到良好的手型与5指范围的支撑和跑动。第二关是在弹奏车尔尼299的程度。如果不能在这一阶段锻炼出良好的有弹性的快速而灵活、均匀而干净的手指跑动,对以后学习进程影响极大。第三关是进入肖邦练习曲程度的关口。只有在质量上达到这一程度所应有的基本要求,才可以说他进了钢琴艺术殿堂的大门。跨过这一步,钢琴音乐文献的大门就向他敞开。

  恭喜我自己,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以前20多岁的年龄段,迈进入了文献大门。

在学琴的初、中级阶段,需要“中规中矩”,严格要求,如手指站住,掌心拱起,手腕放平,肘部与键盘持平,调整坐凳的高低,然而,“得大境界,反若无道”。演奏进入高境界高层次,唯一的取舍即在于音乐。为了达到理想的音乐境界,任何非常规的手段都可能使用。

  哈哈哈哈,原谅我嘲笑某些傻瓜。Sorry!因为有一种情况就是看着学生东施效颦。我讨厌当老师的理由的一个原因,你得让自己的演奏姿势中规中矩的给学生拿去模仿,你得限制自己某些超纲范围的触键,别让学生进入弄不明白的误区,甚至把某些微妙的东西拆解成片,甚至有时对于钻牛角尖的,也要把片拆解成点,最后甚至连自己熟悉的东西,看起来都十分陌生,啧啧。想象一下,把某种情感拆解到情感他妈都不认识,也真是令人无奈呢。。。我一心只想寻找突破到“寂灭形式”,化作归真的境界。我真的在某个区域的时间,待太寂寞久远了,人奔中年凡事淡泊一些罢了。

霍洛维茨的演奏,有时亦存在着过分脱离原作风格之虞,故不宜学生模仿。

  真的如此,这位大神会把音符都改了的。我看到他那个拉赫马尼诺夫《第三钢琴协奏曲》对指挥说修改动的那个油管上的视频。通俗的情况上来看,我看电视,也见过不少歌手需改原曲。一会儿拔高,一会儿像颤音。啧啧,我真心欣赏不来呢。

钢琴教学法是因人而异的,因材施教法是活的,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尽早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鉴赏力,最好的教学态度是含蓄,友善,愉快,而从不显露出一点儿不耐烦,练习曲十分重要,但过度的练习而忽略了音乐性,有害无益,促使学生用功学习的最好办法是,让他知道他必须公开演奏。

  涅高兹就批判过各种教学法,真的如此,教学生的方法,是因人而异的。甚至有些情况下还要量身打造。对于教师的个人形象问题,那么,我认为有两点要特别给予注意。首先是“皇上”受了再大的挑衅或侮辱,都要像个权威的木头桩子一样,不露声色。第二个,就是要耐心等待自己的学生长进,即使这帮“太监”急了,做为“皇上”也不要着急,毕竟,某些前提基础,或者某些应该交代的东西没有提前整理好,而拿给学生根本看不懂的东西,他们肯定就会像猴子一样,出尽洋相。对于个人形象问题,我推荐额外去参考这本书,虽然实际用处不大:

当老师是个技术活评价人数不足汤姆·班尼特 / 2013钢琴教师必须掌握有足够数量的技巧训练用的练习曲,才能适应各种不同学生的实际训练需要,由于手的形状,大小和机能等方面因人而异,没有任何一种弹奏法是可以通用所有不同的手上。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技巧要求选用曲目,绝不能拿整本的练习曲集给学生一条条地顺序去弹。这样往往要延误学生的进步。

  这里有一些问题,练习曲的目的不单单适应与手,更重要的是要适应于作品,以至于更好的为作品训练出灵活有控制力的手。让不让学生一条条的去弹奏,这取决于学生是否以掌握某种条件下能力。是的,练琴的关键点,是带着目标,带着探索精神去练习,如果学生能很快掌握,那么,完全可以跳级,如果学生不能完全掌握,那么,必须要打好基础,甚至在车尔尼都不够的情况下,扩展更多的可能。

  本年度的书籍扩展阅读推荐:

  《钢琴学习的途径》吴元 编

  《钢琴艺术》读后感(四):1996(2)

  俄罗斯学派比较热情,有力量。而法国则异常精巧,灵活,有更多的音色、层次变化。从曲风来看,俄罗斯更有悲情色彩一些。这个民族风格很难弄清,

要尊重作曲家的意图,不要过多地自作主张。现在有些学生喜欢学CD,学某个大师的演奏,但有些大师对音乐的处理可能很个性化,与乐谱上不一样,有些处理可能对他本人合适,对学生来说就不一定合适。有些世界上一流演奏家,他们会改掉原作中的节奏、节拍,强弱,甚至加减音符。

  我很提倡个性,尤其是,额……那些已经到了肖邦练习曲以后的程度,这要懂得欣赏。事实上,我遇到很多机器人学生,就像软件“西贝柳斯 7.5”忘记开强弱一样。缺点是节奏竟然还不准。

听录音是件好事,但要知道怎么听法。开始不了解这首曲子总的效果,听听录音,有个印象,然后就需要自己把音摸熟,尽可能弹得朴素些,准确些,规规矩矩地学。然后再听录音,看看人家有什么好的地方,择优而学,这是好的。但无论如何,不是什么东西都能学。比如rubato,就切忌东施效颦,不能过分。要有一定范围,一过分就会变样。莫扎特说,弹rubato时照样能打节拍机,就是这个意思。

  说的就是CD该怎么听,怎样去学。首先得找个靠谱的版本,哈哈哈哈。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手指跑得飞快,但弹得不好听。弹琴就是要用手指传达内在的东西,不是中国人缺乏乐感,而是有些人过于偏重技术,不注重音乐表现。

  事实上,某个中国人真的缺乏乐感,怎么教都不会构思表现方面,只能告诉他这儿强点,那里渐弱,那里踏板和声考虑到曲式放掉,踏板还是太脏了!那里……啧啧。如果告诉他这里表现的是XXX,他就得说:不明白。

学生误解身体动得多就是乐感,一切多余的动作都是有害于音乐的。身体动作是为了达到某种音乐效果。声音做出来,动作才是有效的。如果离开声音,漫无目的的乱动一气,这只能破坏音乐形象。

  舞蹈和音乐,哦!原来如此。一切多余的动作都是有害的,要去想象,所以你看齐默尔曼的动作,他在构思中创建音乐,而不是因为感情参合在动作中去。这与《傅雷家书》中提到是一样的问题。我也在沈阳练琴那段时间里,也看到不少扭来扭去的练琴姑娘,感觉她们舞蹈跳的真好,至于对演奏的帮助,我不太清楚。那篇论文是《音乐教育中的舞蹈律动》,在这二者之间,不死板,却也不夸张,这就是度。

一些学习钢琴的人对力量支配问题解决得不好,所弹作品的力感虚散乏力,其原因是对弹琴所需要的力量之源如何运用没有搞清,指、腕、臂的力感协调运动的发力源来自腰部,若不是腰部发力十足,仅靠手臂挥动无法达到作品所要求的爆发性音响。

  是身体重心的利用。但是,根本在于手指拥有很好的支撑。虚散乏力这个是因为着力点的不正确。至于腰部是为了更好的让手臂获得支持。

优秀的演奏由两大因素所决定:第一是包括腰部力量正确运用在内的全面技术功力;第二是演奏者本人的音乐修养,个人气质以及他对作品的理解和对作品处理。

  这个句子感觉好笼统,甚至可能还潜在歧义。我想这里要表达的应该就是:需要理论和技术二者相结合。当然,我猜测可能这位笔者和我一样,遇到了木头桩子一样的学生才写这样一篇。

触键手指较弯时控制加强,力点集中,声音的颗粒性增强,但跨度变短,灵活性降低,紧张性加大;而较直时手指灵活性提高,指尖跨度增大,发音柔和细腻,但力点分散、控制削弱。他们互为利弊,不能取代。

  关于以上演奏技术,我认为这本书应该非常全面了:

钢琴演奏技巧8.9约瑟夫·迦特 / 2000 / 人民音乐出版社“密接和应“,即答题在主题完成之前进入,是赋格曲的再现部中最常用的技巧。

  嗯,这一句告诉了我一种技术关键词,密接和应。

布置一首新作品要求学生认真、准确地读谱,特别是音乐术语,要准确地理解它的含义,并用中文译到乐谱上。

  然而学生的回课表现是TMD眼瞎,甭说术语,连音符有时都能看成别的。对于拜厄和599这么超级简单视谱训练的东西,真不知道他们怎样办到的,可以创作出一堆错音来。

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保证不少于4-5小时的练琴,为了能有效果学生在练习作品时要有计划、有目标、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学能力。特别要训练感觉与听觉,广泛地听各种类型的音乐,看著名演奏家的影碟,提高鉴赏力,丰富内心世界。

  然而学生要求每天练习1个小时琴,原因有N种,然后像上帝一样,创造完万物之后,要求第7天休息。学生没有计划,即便是我把学习方法、时间规划、参考书目、参考云音乐都替他们编写出来也没用,因为,他们像木头桩子一样没有回应,根本起不到任何效果。我虽然不是视唱练耳专业和声乐的老师,但是这些也教他们,然后,他们说自己可以整。OK,没问题,那么我们接下来要学习勋伯格《和声》,还有央院的《曲式》,然后,他们拿来的是《理查德·克莱德曼》,想弹这个那个。没问题!就是内心仿佛是一万只草泥马在狂奔。

教学生认真读谱,是非常重要的。

  对的。前提是教的是学生,如果是一些“受过刺激的主”、“得了失心疯的朱丽叶”、“他妈没有时间会蒸发的三好学生”、“被不情愿和沮丧踩过脸的鲁滨逊”……

  本册期刊的额外扩展阅读书籍推荐:

李斯特传目前无人评价安东尼·威尔金森作曲家论音乐评价人数不足萨姆.摩根斯坦 / 1986 / 人民音乐出版社舒曼论音乐与音乐家8.8[德] 罗伯特·舒曼 著 [德] 古.扬森 编 / 1978 / 人民音乐出版社李斯特论柏辽兹与舒曼评价人数不足(匈)李斯特 / 2005 / 人民音乐出版社世界音乐家名言录目前无人评价刘智强 韩梅 编 / 1989 /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音樂語言评价人数不足戴里克·柯克 / 1987 / 人民音樂出版社钢琴考级曲目演奏指南目前无人评价吴元 / 1999 / 中国青年出版社涅高兹谈艺录8.8海·涅高兹 / 2003 / 人民音乐出版社论钢琴表演艺术9.2[苏] Г.涅高兹 / 1962 / 人民音乐出版社神曲(全三册)8.6但丁 / 2004 /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边这本真贵,剁手也要买了阅读!

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第2版)10.0(英)斯坦利·萨迪(Stanley Sadie) 编 / 2012 / 湖南文艺出版社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