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摘抄
《西方文学十五讲》是一本由徐葆耕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方文学十五讲》精选点评:
●欧洲文学非常好的入门教材,可以根据它规划下要看什么书
●非常好的一本书,对于认识西方思想史也非常有帮助。内容深入浅出,又富有情感魅力。
●对我影响很大的一本书,在那个求知欲旺盛的年纪,引领我关注外国文学。
●作者讲的和写的都很好,值得一读,只是有些不够作家不够全。
●高中
●徐葆耕老师实在是个热情而真挚的人啊
●比较清晰的入门读物。
●考研时读过,一晃已经过去了五六年。时间啊,干!
●这本书像树干,串联起之前读过的所有书和电影。探寻文学发展史的同时,讲述了人类社会结构的发展历程。
●杨老师的讲课框架原来有一半都是按这本书来的啊,连引用的书目都一样。清楚,基础。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一):粗略西方文学史
这算得上是一本非常好的西方文学体系搭建的书籍了吧。
全书内容基本以徐老师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因此读起来丝毫不会枯燥,并且非常有体系感,让我一度觉得能够上这样的课真的是太棒了!
也正是因为这是一本名家通识讲座系列,所以不会有太多的名言警句。但是却可以更加清晰的带你了解西方文学体系及相关的作家及其代表作。
非常好读,也非常值得一读,推荐!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二):作者缺少文化自信
也许是作者看的西方文学太多了,侵染已久导致盲目崇拜,字里行间对西方文化推崇至极,但是作为学者不能做到公正客观。你可以介绍并且美化西方文学,但是不能话里话外的顺带着总是贬低中国传统文化。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缺少文化自信”。最近没有时间,有空我会慢慢把文中写的令人不爽的章节拿出来供各位慢慢讨论。虽然作者已经故去,但是文学讨论对事不对人,革命领袖还三七开呢。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三):不难看,但松松垮垮
可能是由于太喜欢那本《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了,翻完这本书后,觉得嘴里淡出个鸟来。 罗列,基本上就是罗列,说得好听点就是西方文学的百家讲坛普及版。在文艺复兴章节中对中国的点评很难有说服力,对一些历史事实的引用也不尽精准。结构上貌似宏大,实则选裁取巧。
喜欢西方文学的话,认真读读卡莱尔的雄文,对比一下卡叔和何老师对文艺复兴及《神曲》的点评,没法儿看。
但此书于我也有用,就是把但丁的地狱画了个图,也让我了解到普希金是有黑人血统的。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四):算是入门啦
西方文学名著15讲是一本非常好的入门读物。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简单地梳理了从古希腊开始西方文学随着历史进步不断变化发展的历程,每一章都是不多不少,点到为止。虽没有深入骨髓地探讨某一种文学流派但确是完整地把握住了每一时期的大局,语言深入浅出,没有一句废话。每一章节都围绕那一时期的流派介绍几个有代表性的具体作家和作品,结合着当时客观的历史社会背景和作家身世经历造就的个性抽丝剥茧般的分析出某种流派从产生到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对于作品一般是介绍故事情节和内容,有的是简要提及,有的还会选择原文段落进行解构分析。这本书最多使用的手法就是比较分析法,在比较中浅析流派与流派之前的异同加强了读者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总的来说不乏为一本好书,具有相当大的启蒙引导构建知识基本框架的作用,只是太入门常给人浅尝辄止的不愉快感觉。
《西方文学十五讲》读后感(五):读万卷书计划32.西方文学十五讲
从开始读万卷书计划后,徐葆耕老师这本书是第32本,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进步,书是真的好 每当在课堂上被学霸虐到眼冒泪花,中午觉是睡不着的,鞭策自己今天一定要看完这本书 理论和主义是比较难理解的,尤其是在结合专业术语的时候,不少这样的专著都是这样劝退读者的(可能是我太学渣)但是在徐老师的阐述中,即可以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中西比较加深理解,又像一场和作者本人的交谈 文字不再是智性的疏离感,而是来自每代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理想 总的来说,这本书以文学时期作为章节划分,每章会介绍本时期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课后会有思考题和推荐书目 与传统的文学史不同的是,徐老师在此基础上有很多独到的见解 尤其是介绍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那两章,让不太理解二者分界的我有一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看书吧,看吧,看吧,输赢还是困惑,开始看了就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