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公园五罪犯》观后感精选
《中央公园五罪犯》是一部由肯·伯恩斯 / 莎拉·伯恩斯 / David McMahon执导,Ed Koch / David Dinkins / Craig Steven Wilder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央公园五罪犯》精选点评:
●家教很重要
●一件弥天大错的酿成总是各方面原因综合的结果,影片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件超集冤案到最后翻案的十几年历程,更是对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种族分歧现象的叹息。哎,翻案了又怎样,监狱中经历的时间,是永远找不回的。
●1989年4月19日早上,纽约中央公园,一位28岁的妇女被强暴并被虐待至重伤生命垂危,事后警察逮捕了五名14-17岁的黑人和西班牙少年。尽管警方已经发现现场提取的DNA和精子与五少年并不相符,同时案发时嫌犯的路线图也对不上,还有其他细节也不符合,但由于五少年已经招供,所以仍分别被判处了8到13年不等的刑期。2002年,纽约警方在审讯另一个案件的时候,找到了真正的凶手。五少年被释放的时候,将纽约政府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但被纽约市政府拒绝。
●class assignment
●片子不仅仅满足于探案和洗冤的快感(虽然Ken Burns几乎就是好故事的代名词),更重于暗示种族和司法等重要问题仍然无解并将缠绕这个社会。
●people can be so ignorant and so wrong, the worst thing is they wouldn't admit even they know they have done something really wrong.
●1989 interracial rape in new york。难以想像20年前的纽约竟然是那样混乱。4个出镜的“无辜”“黑人青年”性格特征也很明显:英语说不好情绪话特别严重的korey wise, 油腔滑调后来又入监狱的raymond santana,觉得生命被耽误了眼泪掉最多的kevin richardson。人在绝望、压力下是很难理智的,何况少年
●不会过去 不会忘记
●几乎可以肯定未来纽约会赔偿这5个人很大一笔财富,但是跟其他回溯冤案的片子一样,让人无奈的还是这些人青春的被浪费和公众对翻案远比不上丑闻的关心。Raymond Santana前因后果坐了两次长监,看得出都是从小收到次等待遇的后果,但是还是神情恍惚的Korey Wise更可怜,一个无辜的生命被人无情的折腾。
●集体作恶的可怕之处在于,大部分身在其中的人对此一无所知。中央公园案是程序正义的脆弱性展示,也永远成为了纽约的一道伤口。
《中央公园五罪犯》观后感(一):直视中央公园血案后的真相
直视中央公园血案后的真相Central Park Five
1989年4月19日中央公园发生的一起血案震惊了全纽约, 一位28岁的银行职员Trisha Meili在中央公园晨跑时候遭受袭击,被不明人士强暴并残酷虐待至生命垂危的地步。事发4个小时之后才被路人发现并报警送院。这件事轰动了当时的纽约,各大媒体都纷纷报道此案,认为通过这件事情说明, 纽约毫不夸张地已经成为犯罪的天堂。此案的作案手法如此残暴,受害人几乎被殴打致死, 内脏出血,整个左眼球因为殴打致残,不得不去除,受害人的脑壳因为遭到强烈打击,已经损伤,当时血迹满地的景象让抢救人员对她的生还不抱太大的希望, 认为即便她活下来了,也很可能是植物人。
案发没有几天,纽约警方就宣布已经抓到了犯案的嫌疑对象,是五个黑人和西班牙少年,年龄从14岁到15岁不等。经过审讯,五少年承认了犯罪的事实。 这一下,纽约人愤怒了,从媒体到个人,很多人主张极刑处置五个人。 当时纽约的著名地产商唐纳德川普甚至在报上做了整版的广告,呼吁将五个人判处死刑。 根据美国法律,五个人均为未成年少年,所以量刑只能根据少年罪判刑。因此,五个人被法庭定罪后,分别被判处了8到13年不等的刑期。
好消息是受害人Trisha Meili居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死亡或者成为植物人,她居然顽强地活了下来,除了失去一只眼睛一起其他的一些永久性神经疾病之外,她已经全部恢复,只是因为大脑受损,她对事件失去了全部的记忆, 只记得事发前一个小时的往事。
这件震惊纽约人的案件让媒体各界都发出了关注纽约犯罪率的呼声, 同时也激起了纽约市政府决定清理纽约犯罪案件的决心,几年后新任市长朱利安尼通过一系列的铁腕政策,全面清理纽约的犯罪系统,改造城市的面貌,致使纽约的犯罪率呈现不断下降的好趋势。
很多年过去,这件事也开始淡出人们的脑海与视线。没想到到了2002年,这件旧事居然被重提,原因是纽约警方通过审问一个被捕获的罪犯,得出了原来轰动一时的中央公园血案居然抓错了对象,他才是真正的作案人。通过现场保留的DNA与精子对比,警方终于证实当年中央公园血案的作案人不是那五个不幸的少年。
其实,当年案发之后,警方已经发现现场提取的DNA与精子与五少年并不相符,案件的全部就在于五少年对案件的自我招供。当然,当时担任五少年的律师们也表示通过与嫌疑人的谈话,五少年的犯罪确定性并不高,五少年也表示出他们是被警方通过威胁利诱的条件被屈打成招的。 但不幸的是,当时案件激起了太多的关注与太大的公愤,警方根据五少年的自供,将他们送上法庭,面对血淋淋惨不忍睹的现场照片, 陪审团作出五少年犯罪的判决。
此一时也彼一时也,当时轰动纽约的血案所造成的媒体声势到了2002年已经不再,没有多少媒体愿意为五少年的冤案而付出更多的笔墨, 因此这件事情的翻案也并没有得到更多的人的注意。五少年中的几个人被无罪释放的时候,已经今非昔比,当年的少年已经成为青壮年,他们的大好青春在监狱里被耗损。 出狱后,五少年开始将纽约政府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但是此状告被纽约市政府拒绝, 不愿作出赔偿,至今这个案子还没有得到最后的解决。
如果不是一部纪录片,上述的这些所有都不会再引起任何人的注目。2009年,电影制片人Ken Burns及女儿Sarah Burns等三人根据此案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将此案的全部案前幕后拍摄下来, 并取名Central Park Five, 中方的翻译是《中央公园5罪犯》, 其他还有什么中央公园五杰,第五中央公园等捕风捉影的乱翻。正确的翻译因该是《中央公园五少年》因为他们已经被无罪释放,不再是罪犯。这部纪录片于2012年五月在美国著名的Sundance电影节上放映,获得一致好评并获奖。 目前这部电影将于近日在全美公映。
这部电影纪录片真实地揭示了80年代纽约的经济与犯罪的历史大背景,以及当时那个大环境导致法律对有色人种嫌疑犯的歧视以及不公。同时,也通过走访当事人,将台前幕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已纪实的形式告知世人。无论如何,这是一部不容忽视的历史真相的纪录片,发人深省。如果说,中央公园的血案间接地促成了纽约政府改造纽约的决心,那么这部纪录片就直接促成人们重新回顾历史,翻开案件的真相,让所有参与人的良心得到重新的审视。 单从这方面来说,这部纪录片就是成功的!
《中央公园五罪犯》观后感(二):Institutionalized Racism
历史作业,由于不打分所以写的渣的一笔,不多说了,只是为了存在这儿免得以后不上这门课了找不到了。
As 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from a country where racism has never been a social problem since the collapse of feudal system, I did not have the idea of how severe racism could be in modern times before I watched the movie The Central Park Five. Therefore, I am totally shocked by the racism in reality society presented in the impressive documentary.
In fact, institutionalized racism began before the five teenagers were forced to commit the central park jogger case. The policemen caught them without a persuasive reason before the jogger was found. Five teenagers just went to the park and had fun with friends; then suddenly caught by police. This scene was unquestionably unconceivable in many people’s views. When the beaten and raped lady was found in the park, the police did not try to figure out who the assailant was based on evidence. On the one hand, they firmly considered the five black kids as assailants, therefore, once this idea was formed, they would relate all so called “evidence” which may be a slight similarity between the assailant and kids together and convict the kids. They made their deductions based on somebody as the assailants rather than on the case itself. This action was caused by the institutionalized racism. Because the five teens were black, the policemen thought they were more likely to convict crimes and the policemen were not afraid of themselves being convicted as misconduct in office since they were more powerful than the black. They had the sense that they can dominate the lives of the relatively powerless black. On the other hand, even they did not really regard the kids as assailants, they wanted to find the assailants immediately because at that time New York was considered the crime center and citizens lost faith on government officers. As a result, they might arrest the kids as scapegoats. What was more severe in the case was that they faked confessions and forced the kids to repeat the faked confessions. From this we could see that the officers did not even take the black kids’ lives seriously, and some people like them were serving in the criminal justice system.
From the documentary, we know that the media did not report crimes of the same race at that time massively. However, they put so much attention in the interracial case. From my perspective, the reason why they did that was because in the so called “crime center” of New York, people were terrified and highly concerned about their safety, so they were angry about the police and the government which could not ensure the citizens’ security, to find an exit their anger, the media tried to transfer their anger to the black. Ordinary people were easily affected by the ideas of the publishers. By this means, the people would not complain about the office anymore which might affect the government authori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media was also influenced by the public opinions. During that period, white people were still the mainstream of upper New York society. Their fear of the black people caused by the black movements and black people’s inborn stronger body strength led to their discrimination. Therefore, they used public media as a tool to create a phenomenon against the five teenagers and against the black people indeed. Under the massive public reports, the offices were under great pressure that they were supposed to figure out the “reality” as soon as possible, eventually, the kids were used as scapegoats. In addition, the media suggested that the assailants should be sentenced to death penalty, and it seemed that all citizens were expecting that. Influenced by public opinions, the court aggravated punishments for the kids.
Finally, the real assailants came out, and the kids were already acquitted. They may get economic compens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However, their psychological trauma may never recover. Besides, there may be still many innocent people not justified just because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racism. Will they be “lucky” as the central park five?
《中央公园五罪犯》观后感(三):对待肤色,美国从来都是双标
自1974年以来,美国执行的1499起死刑中,76%是黑人针对白人犯下的罪行,但当受害者是黑人时,仅为15%。
尤其是八十年代,这一比例更甚。
1984年,四名非裔少年在地铁里向一位白人男性本纳·格兹讨要五块钱,可结果却是钱没要成,还挨了好多枪,导致四名少年严重受伤。
事后格兹表示要不是子弹不够,他们都得死,警方将其逮捕后控以蓄意谋杀罪,但陪审团认为罪名不成立,最后格兹只以非法持有枪支入狱一年。
可见,80年代的美国,种族歧视异常严重。
然而这起案件跟1989年在纽约发生的中央公园慢跑者案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因为“中央公园五人案”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负责办理此案件的所有司法部门至今都不愿意承认他们曾经犯错,连现任美国总统也是如此。
导演肯·伯恩斯根据这一事件拍成了纪录片——《中央公园五罪犯 》。
1989年4月19日晚上9点到10点,一群黑人少年在纽约中央公园闲逛,他们有的是帮派分子,有的是邻居或朋友,有的是陌生人,有的觉得好玩就加入。
渐渐的这群无所事事的少年开始拿石头砸车,拦住行人恐吓,随意攀折花草树木,甚至随地大小便。
与此同时,在中央公园的中心位置,另一起残忍的强奸案正在发生。
特蕾莎·麦莉是华尔街一家银行的职员,这天晚上她如往常一样在公园慢跑,却遭到了歹徒的强暴和虐待。
她的身体多处骨折,左眼几乎掉出眼眶,体内大量出血,身上的贵重物品也被洗劫一空。
生命垂危的她,直到四小时后的凌晨一点半才被路人发现,送到医院抢救,主治医生当时就下了死亡通知书。
但幸运的是,麦莉昏迷了十二天,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只是由于头部受到重创,她并不记得当晚发生了什么,也无法指认凶手。
警察是10点钟赶过来的,他们看到那群黑人少年在惹是生非,遂将他们逮捕。
其中有14岁的雷蒙德·山塔纳、凯文·理查森、尤瑟夫·萨拉姆、安特伦·克雷以及16岁的科里·怀斯。
审讯完后,警方本打算放了这群少年,但当他们得知了麦莉被袭击一案,又将他们扣了下来。
一名白人女性在公园被暴力对待,正巧又有一群黑人少年在打砸抢烧,警方笃定凶手必是他们。
于是纽约警察对他们严刑逼供,企图让他们认罪,可并未强暴麦莉的他们全都一脸茫然,不知所措。
眼见审讯没有收效,警察开始威逼利诱,告诉他们,只有承认犯罪,才能安然回家,否则就是一顿毒打。
这五个14到16岁的少年都来自平凡的家庭,有的是棒球队小将、有的家长是大学老师。
他们从来没有被逮捕过,吓得半死,不知道该怎么办,也完全不懂自己的权利正在地被剥夺。
唯一的想法,就是回家。
警方连续审讯了14至30小时,期间他们五人滴水未进,也没有得到任何休息的时间。
在身心皆疲的情况下,五位少年的意志被摧毁,他们互相指控,说对方是行凶犯,自己只是旁观。
然而重要的犯案细节,他们却说的支离破碎,搞不清楚是谁先动的手,也不知道麦莉的衣着,更不晓得犯案地点和所用凶器。
警察局外,媒体没有遵守未成年人罪犯在未被定罪前不得公布姓名的规定。
就连拉丁裔和非裔的黑人都在责怪他们五人,认为他们是“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让自己的名誉受损。
在这波由媒体制造的舆论声浪中,坚持为他们五人平反的只有他们的家人,因为其他人只想他们尽快受到法律的制裁。
在媒体的推波助澜下,大批白人女性走上街头抗议,举着“强奸部分肤色”的牌子,对有关部门施压,要求他们对五名黑人重判。
一时间,整个纽约市都笼罩在一片叫骂声之下,白人群情激昂,黑人心惊胆战,稍有不慎,就是一场种族恶战。
事实上,同一星期的性侵案有28起,其中还有一起黑人妇女被强暴后丢下屋顶的案件,新闻却鲜有着墨。
当时是地产管理员的唐纳德·特朗普为呼吁恢复死刑,花费8.5万美元买下了四家报纸的整版广告。
他表示要让任何年龄的罪犯都感到害怕,令那些黑人少年知道从威胁白人安全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自由便不复存在。
1990年,陪审团判决五位少年强奸、企图谋杀等罪名成立,但当到了庭审阶段时出现了尴尬的一幕。
从麦莉身上采集的DNA与五名被告不符,现场痕迹也像是单人作案,五位少年衣着zhe整齐,没有打斗的痕迹。
仅有的眼角的伤,还是警察抓捕理查德时被刮到的。
可纽约警察却不理会这些,以“现场一定有第六人,这五名少年是共犯”为由对他们定罪。
最终,山塔纳、麦克雷、萨拉姆、理查森四人被判入狱5到10年,是美国法律规定的未成年罪犯最长年限,而已满16岁的怀斯被判5到15年。
审判结果出来后,民众都是赞誉之声。
为什么偏偏是纽约?
在70年代,纽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整座城市面临破产的风险,社会秩序混乱,成了犯罪的天堂。
到了80年代,随着华尔街的崛起,纽约的经济逐渐复苏,贫富差距也越拉越大,阶级矛盾愈加恶化,白人与黑人之间的冲突不断。
因为那时的黑人大都是穷人,住在贫民窟,是黑帮、毒品、枪支泛滥的地方,而有钱白人则在富人区。
所以只要一有犯罪,他们就会认为是黑人干的。
当时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年轻的黑人男子是美国濒临灭绝的物种。
冤狱的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按理说,他们早可以获得假释,但是假释就得承认犯罪且认罪态度良好,可他们无一人愿意服软。
所以一直到7年后,五人中的四人才假释出狱,只有怀斯一路以来不肯认罪,也放弃假释出狱。
2001年,怀斯在监狱又一次碰到了犯人马泰斯·雷耶斯,雷耶斯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我想跟你道个歉。
怀斯以为之前抢电视的事儿,表示这是无关紧要,不必记在心上,但雷耶斯说并不是这件事,而是中央公园的真凶是我。
2002年,雷耶斯向公众承认:“是说出真相的时候了,是我制造了那起强奸案,我一个人。”
警方迅速重启此案件,受害者的DNA与雷耶斯相符,雷耶斯说的许多犯案细节也与13年前如出一辙。
至此,被冤枉入狱十三年的五人总算沉冤得雪。
出狱后他们便将纽约司法部门告上了法庭,通过协商赔偿4100万美元,一人一年100万美元。
这么高的冤狱赔偿费,不仅创纽约记录,在美国也属罕见。
可就算获得了赔偿,也洗清了罪名,他们的人生会就此变好吗?
当然不会,因为公众一直对他们敌视,媒体总在嘲讽他们,大家更喜欢看到五名黑人强奸一名白人的故事,这可以引起他们的愤怒。
五名少年入狱时不到二十,本该是上学学技术的年纪却在监狱里白白耗费了十几年,出狱后,不但养成的习惯难以更改,就连一门糊口的手艺都没有。
他们有的当了清洁工,有的成了毒贩,一辈子都被贴上了性侵犯的标签,被人们歧视。
而始作俑者的美国当局呢?
他们对五名少年没有一丝歉意,把所谓的民主和自由当作哄人的幌子,正因为他们的存在让美国社会变成了一片残酷的黑暗丛林。
然后把身处其中的人们分成了三六九等,导致阶级的分化、同阶级的内斗、跨阶级的欺凌,在优胜劣汰的法则中愈演愈烈。
那些所谓的大多数只愿意看到文化中糟粕的部分,将其取出放大,作为论证别人无知落后的证据。
也许本意不坏,但是当一群人都跟随的时候,玩笑也就演变成了事件,事件随之成为长久难以消除的世俗认知,偏见产生。
更可怕的是,这种偏见会慢慢变成歧视,从而有了种族歧视、地域歧视、肤色歧视。
而这就是美国的现状。
微信公众号,ID:idlemovie
微信搜索: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Idlemovie
《中央公园五罪犯》观后感(四):震惊全美的强奸案,13年后意外反转,这高分片揭露的真相让人气到发抖!
“强奸不分肤色!” 1989年,纽约“中央公园强奸案”震惊全美,大批白人女性走上街头表达抗议。 她们要求拘捕5名有作案嫌疑的黑人少年,最终这5人均被重判。
然而2002年,真正的凶手自首了…… 这件激起种族矛盾的案件成了美国史上最大的冤假错案之一。 被释放后的5名黑人走上了维权之路。 最终,联邦法院批准纽约市政府与5人达成4100万美元的和解协议。 这么高的冤狱赔偿费,不仅创纽约纪录,在美国亦属首见。
今天给大家聊的这部纪录片,通过采访5名当事人、亲属及目击者等试图还原这起冤案,并展现纽约司法系统黑暗一面。 美国《纽约时报》影评将这部纪录片评为年度最佳纪录片之一——
中央公园五罪犯
The Central Park Five
导演:肯·伯恩斯 / Sarah Burns / David McMahon 编剧:肯·伯恩斯 / Sarah Burns / David McMahon 主演:Antron McCray / Kevin Richardson / Yusef Salaam 上映日期:2012-05-24(戛纳电影节) 片长:119分钟
导演肯·伯恩斯表示,纪录片让自己有机会展现出了上世纪80年代纽约的时代背景,并给了5名“少年”表达的机会。 虽然外边的报道很多,但关于他们自己的声音却很少,我们应该了解真相。
导演肯·伯恩斯 Ken Burns1989年4月19日,一位28岁的银行职员特雷莎·梅里在中央公园跑步时,遭到歹徒强暴和残酷虐待,大量失血且身体多处骨折,左眼几乎脱离眼眶。 生命垂危的特蕾莎在事发4个小时之后的凌晨1:30才被路人发现并报警送医,这件事轰动了当时的纽约。
被害人遇害时的上衣染满鲜血仅仅是听到真凶复述犯罪过程,也足够令人不寒而栗。
真凶马泰斯·雷耶斯的录音记录医生看到特雷莎的惨状后,对她下达了无法挽救的死亡诊断书。 特雷莎靠着顽强的求生意志,足足在医院昏迷了12天后,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然而,由于头部遭受重创,特雷莎对于案发当天的事情没有任何记忆。 使案情变得复杂的是,案发当天的公园中还有30多个青少年在打闹玩耍,这其中有帮派分子,但有的只是普通少年,他们或同学或邻居、有的互不相识,大家只是在同一时刻来公园玩。
在此期间,发生了少年帮派寻衅滋事的小型暴乱。 晚9点,几个少年帮派分子攻击了数名骑行者、向出租车抛石、攻击并抢劫了一名行人。 10点钟,警察来了,混乱中也逮捕了14岁拉丁裔的雷蒙德·桑塔纳及同样14岁,非裔的凯文‧理查森。而这两人并非帮派成员。
凯文‧理查森当发现受伤的慢跑者特雷莎后,警方提升了案件的紧急度。 原本准备放人的警局,又将这些青少年扣下来,一切矛头都指向这些人。 一名白人女性在公园里被强奸并暴力伤害,而期间确实有一帮孩子在附近惹是生非,不难想象,警察已经确定嫌犯就在这些人中间,他们要做的就是找出证据,证明他们有罪。 警察开始盘问并威胁这几个少年,试图逼迫他们认罪。 少年被分开审讯,所有人都表示他们就是凑凑热闹,但情况渐渐向糟糕的方向发展。 ”有人砸车、有人拉住骑脚踏车的人想让他们跌倒。“ ”你对那位女士做了什么?你强暴她了吧!“警察把特雷莎遇袭的矛头指向他们。 ”强暴?“ 他们被分开询问,却有同样的疑问。”什么女士?“ ”你想不想回家?要回家你就承认吧!“ ”可我什么事也没做啊。“
这五个14到16岁的少年都来自平凡的家庭,有的家长是大学老师、有的是棒球队小将,他们从来没有被逮捕过,不像少年帮派分子知道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他们唯一的感觉是惊恐,想赶紧回家。
在警探录制嫌犯的认罪视频前,五名嫌犯都被刑讯了至少7小时,有些被长时间关押而得不到水、食物和休息。 反反复复的盘问,要他们一遍遍复述事情的经过,为的就是摧毁嫌犯的意志。
当他们疲惫不堪的时候,就愿意做任何事以求解脱。 于是,在审讯了14至30小时后,他们互相指证栽赃对方,事情开始失控。
其实,在此之前纽约这座城市的暴力活动已经突破历史新高。 种族问题所导致的冲突,经常是一触即发。 80年代后期的纽约是一座严重分裂的城市,80年代初金融业迅速崛起,大量财富流入这座城市,这座之前已经萧条了数十年的城市突然开始好转。 但在城市的另一边,那些与毒品帮派打交道的人们仍然被困在社会底层逃不出去,似乎有一条无形的界限将纽约分成两部分。
1984年,海洛因在纽约市泛滥,这也导致犯罪率大幅上升。 而因为高犯罪率、帮派战争、缉毒战争,受害最深的却是那些工人阶级中的有色人种的孩子,没人在乎这些人的生死。
当时流行一种说法:美国濒临灭绝的物种就是年轻的黑人男子。
该案件的5名被告:雷蒙德·桑塔纳、凯文·理查森、科里·怀斯、尤瑟夫·萨拉姆、安特伦·克雷,正属于这个群体。这层标签让人们对他们的”罪行“更加深信不疑。
1990年,陪审团判决5名青少年强奸、攻击和企图谋杀等罪名成立。 这下,纽约人愤怒了,从媒体到个人,很多人主张极刑处置五个人。 当时仍是地产管理员的唐纳德·特朗普为呼吁恢复死刑,买下了当地4家主流报纸的整版广告。 特朗普表示,他要让“任何年龄的罪犯”感到害怕。 广告花费了85000美元(等同于2018年的172000美元),其中称“Koch市长说我们的心中不该有恨意,但我不这么认为。我想要恨这些匪徒和凶手,他们理应遭受痛苦…是的,Koch市长,我想要也一定会恨这些凶手…疯狂的怪人对公民们犯下的暴行,我们的伟大社会怎能容忍?必须让罪犯知道,从威胁我们安全的一刻开始,他们的自由便不复存在!”
这背后隐藏了一层大家都不愿说破的意味,黑人不良少年加害白人杰出女性,可以说是极度的“大逆不道”,许多人更加确定万恶的根源就是那些黑色褐色人种。 事实上,同一个星期的性侵案就有28件,包含一位非裔妇女被强暴以后丢下屋顶,新闻却鲜有着墨。 这种仇恨的感觉甚至令人呼吁恢复死刑,哪怕是针对几个平均年龄14岁的孩子。
要知道这种事如果发生在1901年,这几个黑人少年会被处以私刑。 很可能是先被阉,然后再被烧死。
一旦认定这几个少年有罪,要改变这种观念就很困难。 种族、权利和政治让这变得极为困难。 媒体并没有遵守未成年罪犯在定罪前不得公布姓名的规定,刊登了姓名、照片甚至地址,让家属及社区不堪其扰。 非裔拉丁裔的人们也憎恨这几个年轻人,认为就是这几粒老鼠屎害自己名誉扫地。 唯一相信少年们的只剩下他们的家人,这五名少年却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左上至右下依次为:怀斯、麦可雷、理查森、山塔纳、萨拉姆案件进到法庭审理时,出现了非常尴尬的情况—— 从受害人身上提取的DNA和五名被告都不符合。 另外,现场的痕迹像是单人犯案,加上五位少年衣着整齐、没有打斗的痕迹,唯一在眼下有条伤痕的理查森表示那是警方逮捕时刮到的。
警察只好将审讯录像带列为主要证据,用“现场一定有第六人,这五名少年是共犯”的说词来解释缺乏直接证据的尴尬。 最后,四名少年:山塔纳、麦克雷、萨拉姆、理查森被判七至八项罪名成立,包含性侵、恶意攻击等,得到5-10年的徒刑,为法律规定未成年罪犯的最长年限。 已满16岁的怀斯被按成年人论处,判了5-15年的徒刑,并被送到严厉、可怕的雷克斯监狱。
讽刺的是,审判结果出来后,警察收到一片赞扬和感谢。 民众认为他们维护了法律和秩序的尊严。
年复一年,时光就这样在冤狱中流逝。 按理说少年们早该获得假释,然而假释出狱必须认罪并表示出深深的悔意,这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其中四个人直到七年后才获得假释。
人虽然回家了,但是在监狱中养成的习惯却再也改不掉,就像终身烙印。 比如习惯呆在狭小的房间里,因为那房间和牢房差不多大。
获释时他们二十出头,但该上学的年纪都在监狱中度过,没有一技之长还背负着性侵者的标签,找工作处处碰壁。 这些少年有的当了清洁员,有的干脆自暴自弃走上岐途。
而年纪最大的柯里‧怀斯一路以来不肯认罪,更放弃申请假释出狱。 巧合的是,2001年,被关了近13年的怀斯遇到了1989年在雷克斯监狱电视室曾有过一面之缘的犯人马泰斯·雷耶斯(Matias Reyes)。 “我想跟你道个歉。”雷耶斯说。 “因为之前跟我抢电视看?兄弟,都过去了。反正我们被关着哪里都出不去!”怀斯这么回答。 雷耶斯说的并不是电视事件,他告诉狱警自己才是犯下中央公园那起案件的人,怀斯是无辜的。
真凶马泰斯·雷耶斯(Matias Reyes)2002年9月26日,雷耶斯向公众承认:“是说出真相的时候了,是我制造了那起强奸案,我一个人。” 马泰斯·雷耶斯,31岁,目前也在监狱中服刑,他曾犯过数起滔天罪行:强奸多名女性,还杀害了其中一位。自1989年4月攻击特雷莎之后,雷耶斯又强暴谋杀了一名孕妇,同年八月他再度犯下性侵罪被逮捕入狱。
真凶马泰斯·雷耶斯(Matias Reyes)他交代了更多的犯罪细节,都与当年警察现场收集的证据相符合,DNA也吻合。 至此,这场13年前的冤案才沉冤得雪,然而五个含冤入狱的少年的人生已经被毁。
2002年圣诞节前,法庭判决撤销所有针对这五位年轻人的指控,让他们获得清白。 这无疑是纽约是有史以来最重大的冤狱逆转案件,面对这样的反转,社会上的反响却出奇的冷淡。 当年这五个少年背着莫须有的罪名入狱,被媒体嘲讽、被公众唾弃。 如今沉冤得雪了,大多数人只是耸耸肩。 公众显然更喜欢五个黑人少年强奸一个白人女性的故事,这会引起他们愤怒的共鸣。
甚至2002年的媒体比1989年的时候更加过分,有些新闻标题这样写道:“撒野五人帮应该留在监狱!” “无罪?话别说得太快”“自白证据不会错!”
而警察方面,内部调查委员会的结论是,证据有问题但警方没有过错。 当初负责此案的探员仍然坚持认为五个少年和雷耶斯是一伙的。 “我依然认为五位少年与雷耶斯是一伙的,只是雷耶斯留到最后,其他人先离开了。”
无论是媒体还是警察,都不愿意正视自己的错误。他们不愿意承认自己抓错了人,更何况真凶在之后又继续作案,他们本应该早点抓到他的…… 而那五个少年的青春就这样在监狱中蹉跎了,并且被贴上强奸犯的标签十几年。 当初“陷害”他们的人就算认错、道歉还有用吗?
2003年12月8日,五名蒙冤的青年对纽约市政府、纽约警察局、纽约区检察官办公室以及一系列参与此案调查审理的官员发起诉讼。 罪名是:非法逮捕、非法监禁、非法判刑、恶意告发、错误宣判。
人们常常只愿意相信自己喜欢的“真相”,被情绪和偏见所左右。 这种时候,“公正”就变得很危险,容易使清白之人无辜蒙冤。 当大多数人都相信你有罪时,也许你就不得不“有罪”。 我想,这是值得每个人去警惕和自省的。
本文作者: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