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精选

2021-01-26 04:20: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精选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是一本由汪子嵩著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80元,页数:1127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精选点评:

  ●定位非常尴尬的书。对专业研究来说似乎没什么有意义的观点,主要是材料的整理;而对一般读者来说又显得太过繁琐,用来备考也觉得重点不明确。好在语言通顺可以看得快,这些西哲老人的中文水平还是比现在大部分人要高得多啊。

  ●这个书系非常感谢

  ●对于那代人,不能要求太高。

  ●读了第一卷之后,其他卷放弃了,每卷都一千多页。。笔记做到死啊。。

  ●写作无法摆脱时代与环境的限制,但是它能够彰显出超越时代和环境限制的努力。

  ●当年我买了全套,写的是真棒……

  ●..依然很头痛。。滴一本书

  ●几位先生都老了

  ●感觉相当简单明了,就是巨细无遗了一些吧⋯⋯但还是颇适合哲学生(盲)的。。。

  ●这书的唯一毛病恐怕就是篇幅过长,有压缩的必要。当然,著者带着一点所谓的“中国特色”,但在这本书里这已经不是缺点,而是一种著者自己的观点了。因为著者是在全面介绍了学说本身以及西方重要研究者的意见的基础上,才小心翼翼的说出自己的看法的。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一):有时间可以阅读,需有耐心。

  对于希腊哲学史没有接触过的人,最好先读一下其他通识性的著作,如斯通普夫或者国内其他的西方哲学史的介绍书籍。在有时间的情况下,读这本书对希腊哲学史的若干问题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但是其中的材料很繁杂,从事研究的人的可以仔细阅读,如果只是因为喜好哲学,那么其中一些比较繁琐的东西可以跳过。另外,可以结合严群先生有关希腊哲学的书籍一同阅读,更能够把握希腊哲学史的整体脉络。

  当然,古希腊哲学,尤其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对于古希腊的社会状况,不仅仅是简单的历史线索,而是宗教、科学的知识也应该适当地了解,这样对理解希腊哲学史有不小的帮助,因为在那个时代,宗教、科学和哲学仍未分家,在各个哲学家的论著中通常都掺杂着一些宗教和科学的思想,而且哲学的发展和这两者的发展之间是有一定的联系的。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二):非哲学研究者为何要看此书?——借以怀念一个朋友

  一个朋友曾这样和我说:

  我推荐的是汪子嵩、范明生、陈村富、姚介厚著《希腊哲学史》,这套书我也只买到了两卷,一卷就很厚了,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去看。

  我大致能推测出你的性格和心理倾向,我也曾是一个很内向、孤僻、自尊与自卑激烈冲突的人,年轻时曾受过打击,也许比你受到过的打击更沉重。推荐你看哲学,是因为我相信,唯有它能使我们这类人的心灵求得安宁。但哲学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所以肯定不能拿它当饭吃。你只能在闲暇时去看。不能急,每天看10页书,积累10年下来,你会是与现在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

  我是针对你的经历和性格,我建议你看哲学,是想帮你理出个头绪。我也有过困惑,是哲学帮我度过难关,所以我才建议你。你有潜质,否则我也不会那么说。

  原买过,但都丢弃了,很觉对不住他,刚又订了一份,我不知道是否会读,希望能读下来吧。三年了,几乎没有和他做任何联系,似乎是因为没有读这套书,但我真心的感谢他。在此记之。

  还有,他最后一句话鼓舞了我,因在那时,我几乎彻底对自己丧失了信心,常常怀疑自己的智力,但他竟说我有哲学潜质,哲学恰是对智力要求最高的。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三):人类的大宗师、“西方的孔子”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crates,前469——前399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苏氏出身平民,生活刻苦,他以自学成为一名很有学问的人,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青年常常聚集在他周围,向他请教。他平易近人,热情洋溢,具有朴实的语言,加之幽默风趣,故能使受教者如坐春风,自然潜移默化,他的一生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署,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没有注意到这些,为了追求真理,苏格拉底不顾自己的利益、职业和家庭,他虽然整日为公众利益奔忙,但除曾被选入五百人会议当过一任执政官外,他基本上没有介入过政治生活。苏格拉底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他曾自问:什么是哲学?他自答: “认识你自己!(know yourself)”

  苏格拉底在2000年前提出了“知识即美德”的神圣思想,他的思想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他提倡人们认识做人的道理,过有道德的生活。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苏格拉底提出肉体易逝,灵魂不朽,认为天上和地上各种事物的生存、发展和毁灭都是神安排的,神是世界的主宰。

  苏格拉底在白天闹市中就常会进入到深深的禅定中,在他身上常有神迹现象出现。在古希腊,有一回,有位叫凯勒丰的来到以准确的预言而闻名的德尔斐神庙,向神提出问题,求神谕告诉他谁比苏格拉底更有智慧。女祭司传下神谕说,没有人更智慧了。苏格拉底并不认为自己是最有智慧的人,他造访了一个又一个享有智慧声誉的人,发现这些自认为聪明的人,最不聪明之处就是以自己所不知者为知。于是他终于明白,神谕通过苏格拉底告诫人类,最聪明的人是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微不足道的人。

  公元前399年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雅典人利用雅典民主制这架机器,处死了他们本邦引为骄傲的思想巨子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在申辩中曾说:“这些年来,我把私事置于脑后,抛弃天伦之乐,为你们的利益整日奔忙,像父兄一样默默地照顾你们每一个人,敦促你们潜心向善”,有位青年曾说:“在这段时间中,我开始明白你是最高尚、最伟大、最勇敢的人,这样的人以前从未到过这儿”。苏格拉底之死,为后人留下了永久的话题,苏格拉底的思想,更为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回味。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苏格拉底都有一大批崇拜者。与一些人类的大宗师一样,他一生没留下任何著作,但他的影响却是极大的。他的行为与智慧,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这些著作都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在苏格拉底时代有人描述说:“我可以公正地说,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是我所认识的人中最勇敢,也是最有智慧和最正直的人”。

  柏拉图自二十岁起师事苏氏,前后八年,苏格拉底亡故时,柏氏才二十八岁,老师的死,使他受刺激很大,因此他看清了雅典的民主本质,明白了群众的无知,柏氏受苏格拉底的精神感召,变成一个酷爱智慧的青年,自柏拉图开始,人类开始有大学制度了。柏拉图非常敬爱他的老师,他常说:“我感谢上帝赐我生命,······;但是我尤其要感谢上帝赐我生在苏格拉底的时代”。尼采称苏格拉底是西方哲人最优秀的灵魂。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约翰·密尔(John Stuart Mill)赞颂说: “苏格拉底是被处死了,但苏格拉底的哲学如日中天,光辉照遍整个的知识长空”。但遗憾的是:苏格拉底之后的西方思想家们,都只能是局限在哲学的头脑思维层面。

  苏格拉底还被称为是西方的孔子,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不是靠政治的力量来成就,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从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1870年哈佛法学院院长兰德尔从苏格拉底教学法受到启发,从此“个案研究教学法”成为各大学纷纷效仿的重要教学方法。

  《希腊哲学史 第一卷》读后感(四):《希腊哲学史》读书笔记:(1)泰勒斯

  一、 有关泰勒斯的记载

  泰勒斯的残篇基本上没留下什么。所知的传说有:他预测了橄榄丰收而租了榨油设备,从而赚了一笔大钱;他与政治家梭伦是好友,并且被称为七贤之一;他曾通过观测金字塔影子而测量金字塔高度,他还预测了日蚀;他因为仰观星空而掉进井里,结果被一位女奴嘲笑说他只认识天上发生的事,而不知脚下发生的事;他认为磁石吸铁和琥珀摩擦后可以吸纸片,是因为万物都有灵魂。

  二、 泰勒斯的本原思想

  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这个观点本身没有什么可讨论的,有意义的是这个观点所显示出的人类试图理解自然和世界,而进行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简单说就是抽象。通过抽象,把外在于我们的、独立的、客观性存在的世界,变成了一种符合我们思维的、内在的、主观性的概念存在。

  这种抽象分成两次完成。第一次,把复杂多样的世界,概括为一种可理解可把握的单纯物质实体;第二次抽象,把特殊性的物质实体,抽象化为一般性的概念实体。

  泰勒斯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被称为西方第一位哲学家,虽然他本人并未清楚地认识到他的行为的意义。从泰勒斯的角度来说,面对如此复杂,如此丰富多彩的世界,他希望为这个世界寻找一个统一性,正如那时的希腊神话,赫西奥德已经开始编写《神谱》,为海洋之神、大地之神、酒神、雷神等等寻找一个共同的祖先。所有神都是由同一个神诞生出来的,从而所有神之间都建立起了联系,成为了一个整体。同样,人类面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希望给它们找到一个统一性,从而让人类能确定,世界是一个整体,是互相有联系的。

  本原问题就是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而统一性问题归根到底是舍弃掉世界原本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把世界抽象为一种(在后期的自然哲学家,也抽象为几种)物质实体,在泰勒斯这里就是“水”。同时,这个水不是现实中存在的水,因为现实中的水依然是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的。泰勒斯的“水”是完全放弃了特殊性和多样性的、作为普遍性和一般性的、概念的水。

  存在可以被分为作为现实的存在和作为概念的存在。作为现实的存在,在后期的哲学范畴中,慢慢就等同于“现象”了;而作为概念的存在,则等同于本质。并且,作为现实的存在,作为现象的存在,由于它的多样性、矛盾性,而慢慢被认为是“虚假”的;反而是作为概念的存在、作为本质的存在,由于它的一般性、普遍性,而被认为是真实的。哲学家开始强调,我们要摆脱现实存在的欺骗,而追寻概念存在的真实。

  三、 泰勒斯为什么选用水作为本原

  从生物学角度讲,当时人们还只能认识到万物的生长都离不开水,凡是种子都是湿的。从宗教角度讲,当时的神话也认为是海洋神生出了万神。从环境角度讲,米利都受海洋包围,他们的生产生活也都离不开水。

  《荷马问题》一书的作者赫拉克利德提出的观点比较有意思:“所以挑选水这种天然湿润的本体,因为它是最容易形成各种不同事物的,它容易经受各种不同的变化。……所以,泰勒斯声称四元素之一的水,作为原因是最有活动力的。”

  这究竟是不是泰勒斯的本意,很难说清楚,但从米利都学派的发展来看,的确很有道理。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和阿那克西米尼的“气”都有这方面的特点,如果米利都学派真有师承关系(也有人质疑)的话,那么按照邓晓芒教授在《古希腊罗马哲学讲演录》中的观点,他们提出的本原都具有“不定形”的特点,严格来说,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质料”的前身。

  正如前面所说,寻找世界的本原,就是寻找世界的统一性。世界的多样性是怎么来的呢?多样性来源于事物各自不同的形式和属性。而寻找世界的统一性,就是要舍弃掉世界的多样性,把丰富多彩的世界归纳为“一”,这种抽象,首先是从剥离掉事物的属性开始的。因此,米利都学派所选择的世界的“本原”,都是那些最不具有特殊形状或属性、最易于变化的物质实体,这是可以理解的。

  这样,米利都学派所寻找的物质性“本原”,就成了与事物的属性相对立的东西了,这就是质料与形式的二分。这种二元论思想后来贯穿了西方哲学的始终,而其源头,似乎从米利都学派的泰勒斯就已经奠下基础了。

  四、 泰勒斯的本原与后世的本原

  哲学概念的内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本原(arche)这个概念也是这样。

  本原这个词最早可能不是由泰勒斯提出的,而是由阿那克西曼德最先使用,但泰勒斯起码已经运用到这个哲学范畴了。“本原”我们国家最早翻译为“始基”,我认为这个翻译是合适的。arche原本就有“开始、发端、起源”的意思,还有“权力、统治、执政官”的意思,在后来,还有作为“基质”的意思来用的,有作为“原因”的意思来用的,有作为“本体”的意思来用的。

  泰勒斯说水是万物的本原,究竟是把本原作为什么意思来说的?由于泰勒斯没留下任何残篇,无法进行推测。如果说水变成了万物,然后万物再变为水,那么水是本原,就是从开端的意思来讲的(比如赫拉克利特的火);如果说水是作为元素,通过不同形式组合而成万物,那么水是本原,就是从基质的意思来讲的(比如阿那克西米尼的气和德谟克里特的原子);如果说水是不变的,而万物只是水的属性的表现形式,那么水是本原,就是从本体的意思来讲的(比如亚里士多德的本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