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西弗的神话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西西弗的神话的读后感大全

2021-01-29 00:55:4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西弗的神话的读后感大全

  《西西弗的神话》是一本由加缪著作,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50,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西弗的神话》精选点评:

  ●七年前读的,我很好奇这本译文杜自己能不能看懂

  ●其实是初中在打折书店里面4块5买的,以为是神话,后来发现完全看不懂…………大学里面看第二遍的时候也很痛苦呵呵 “生活若没有意义,则更值得人们去经历它”

  ●读过但是很难懂

  ●难得它能给出一个理性的同时也是积极的解释,这对空虚无聊的人是个巨大的安慰。

  ●错了。是这个译本

  ●加缪

  ●西西弗斯对荒谬世界的反抗便是坚定地推上命运之石,一次又一次,逆来的便顺受了。

  ●三年内 我硬着头皮尝试过五次 仍未完整读下来。此版翻译的太生硬 基本逻辑都去哪里了?特别是荒谬的推论那几篇 所以要读 也千万别读杜小真版。目前也无出色的译本 沈的过于口语化 哲学类如此译风我不喜欢。要立志学好法语 读原版吧。

  ●读的时候非常痛苦,还是太晦涩了

  ●2011.5.4。世界始终是我们最初的和最后的爱。。因而有斗争,有伟大的反叛者,有意识,有痛苦,有自由。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一):加缪的“西西弗时刻”

  在转述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时,许多人会直接从西西弗被困在推动巨石的可悲循环中说起,但如此一来便无法解释加缪所下的“西西弗是幸福的”这一论断。推动巨石这一行为显然不是来自西西弗自己的意志,而这与加缪通过积极的人生选择反抗荒谬世界的观点无疑是相悖的。在加缪的西西弗神话中,前半段有关西西弗用计谋反抗诸神的段落显然不能被忽视。尽管在时间和逻辑上,西西弗反抗诸神和被惩罚两件事之间的关系是历时性的,但在存在与选择的维度上,英雄西西弗和囚徒西西弗事实上是共在的。在为了个人利益而反抗诸神之时西西弗便注定要承受命运的重负,而坦然接受神罚也是西西弗反抗行为的延续,选择与结果在西西弗身上是同一的。在知晓生活的荒诞本质与未来的空无的情况下,西西弗仍选择在属于他的时刻作出抉择并蔑视荒谬,由此,西西弗才成为幸福的主体。为了自我的愉悦而做出选择并为此负责的西西弗成为加缪的个人主义与英雄主义的载体,这两者正是加缪存在哲学的核心,前者让他与萨特决裂,而后者则是他与克尔恺廓尔与胡赛尔的歧异点。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二):生存还是死亡——西西弗的神话

  《西西弗的神话》是加缪的一部哲学著作,但不像那些严肃的哲学作品,更类似于一种哲学随笔。但是在里面集中表述了加缪的荒谬哲学观。荒谬的产生来源于心中的愿望和现实世界的巨大反差。人是明知道自己会死的唯一生物,但是这并不足以摧毁人类的自信和奋进。人知道自己终究要归于毁灭,却总是要给自己的一生赋予一个终极性的意义。人们常说,生命虽死,精神永存。这是人逃脱荒谬现实的一种办法。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做到流芳百世精神不灭,很多人常常因为荒谬的现实而产生一种幻灭感,终究找不到生存的理由,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所以加缪在这部哲学著作中认为哲学中唯一严肃的问题就是自杀,要解决的迫切而实际的问题是生活为什么值得过。什么本体论都无关紧要,人们不知道并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而生活的意义问题没有解决,人们就会因为想不开而对生活丧失了兴趣,终归以自杀或者一种半死不活的惯性结束或者虚耗自己的生命。

  西西弗是希腊神话里的一个人物,得罪了诸神,而被惩罚。惩罚是把一块巨大的石头推到山顶,而到了山顶巨大的石头因为自己的重量又滚下山来。这样不论西西弗怎么努力和用功,他都实现不了把石头推到山顶的目标。这样的生活就像是一些失败的人,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西西弗在这样绝望的推石过程中渐渐感受到这个惩罚的可怕。这种荒谬的惩罚让每一个人都会对生活心生绝望。我们的西西弗却选择不断的把石头推到山顶,他要用这样的行动反击诸神,让他们看到自己并不会轻易屈服,自己的斗志不会消磨。西西弗在这个过程虽然劳累,却有了新的生存意义,并且活的非常充实。我们应该怎么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巨石呢,学习西西弗吧!

  生命的意义在于穷尽生命的各种可能,要生活的尽可能多,而不是生活的尽可能好。好在于一种荒谬的世界中不可能得到,穷尽各种可能意味着你可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可以抱着不求成就万世功业,只求不愧于心的态度快意人生。人们常常会对懒散的无所事事的人大加批评,但是你只要有一项专注的事业和兴趣,人们就会觉得你的人生还是挺有意义的。面对荒谬的世界,我们只要活着,就可以创造出新的生命意义。

  有的人生来为了生活,有的人生来为了爱情。为了生活的人是为了自己,为了爱情的人是为了找寻另一个自己。一个是维持原来的自己,一个是找寻一个新的自己。爱情或许是一种牺牲,牺牲自己成就一种浴火重生的快感和永生。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三):荒谬的英雄

  当西西弗站在山顶看那块石头徒然地滚落山下,心中涌起地恐怕正如加缪所说的“荒谬”。

  在西西弗的神话中,西西弗是一个荒谬的英雄,诸神惩罚他不停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又由于自身的重量滚下山去。人生的痛苦与之相似,因为人们也正以相似的方式“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当那块石头滚落山下,获得与拥有也随之而去、化为乌有。只有洞悉人间的悲剧作家和悲观主义哲学家才在这繁华世间的深处发掘命运里残酷的真实——人生就是荒谬。因此,无论是在犬儒学派、还是在叔本华那里,我们都看到生命中悲剧的要素。无论如何繁茂,最后都要面临凋零的结局,存在与消亡的此消彼长中,死亡永远是最后的终结,因此无论是短暂的瞬间而言,或者是生命的周期往复而言,其深刻的评语只有两个字——荒谬和无意义。

  既然生命的悲剧已然注定,那么人生的意义在哪里?——想到上面,自然谁都会提出这个问题,而这个问题不过又是徒然的进入自身的怪圈之中,既然生命本来就是无意义的,那么人生的意义又所从何来。这里的问题不是意义何在,而是如何对抗?

  生命的悲剧意识,是萦绕在思考者脑中不能磨灭的印记。也正是这种悲剧意识,给与了人们真正意义上的选择:选择顺从或者选择抗拒。在尼采的强力意志里,个体的内在精神和意志试图成为生命的主宰。在乌拉穆诺的悲观主义哲学中,对于悲剧意识的不合作和逆反构成了独特的生活智慧。而在加缪的荒谬神话中,又给予了我们另外一种选择 ——选择蔑视。“不存在不通过蔑视而自我超越的命运”,加缪如是说。

  当西西弗站在山顶看石头再一次滚落的时候,那种对于命运的荒谬感构成了悲剧的基础,然而,西西弗的那片刻的意识和醒悟才是他击败自己命运的关键,也只有在那片刻,他超越了自身的悲剧,从而将诸神抛在一边。因此,当西西弗“以沉重而均匀的脚步走向那无尽的苦难”的时候,“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人生的意义在这里变得无足轻重,因为生命原本就是荒谬的集合。每个人都不断重复着自身的生活,而整个人类也在不断的重复着业已发生的一切,荒谬感是这个世界的本原。当看到这里的时候,寻找意义本身又有什么意义?只有蔑视这种由于看清悲剧命运所带来巨大的痛苦,才能有勇气继续生活。因此,当西西弗使出全力再次将石头往山顶推的时候,他一定是忘记了这种痛苦,并满怀着希望的,既然每一步都是由希望所支持,那么痛苦又在哪里?所以,在《西西弗的神话》结尾说,“应该认为,西西弗是幸福。”

  因此,我也可以是幸福的。

  ------------------------------------------------------------------

  最近在读的《西西弗的神话》西苑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可以这么说,翻译的很糟糕,翻译的文字不仅拗口,而且意思模糊。

  Read in my blog:http://www.tianya8.net/2007/03/blog-post_15.html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四):承担荒谬

  我时常为这一类故事感动唏嘘:余华笔下眼睁睁目睹家破人亡仍然“平平静静”活下去的福贵;史铁生《命若琴弦》中希望破灭后明白要“永远扯紧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那张无字的白纸”的老瞎子;永无止休重复推巨石上山的西西弗;《立春》里面王彩玲说着:“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心里总是蠢蠢欲动,可等春天整个都过去了,根本什么也没发生,我就很失望,好像错过了什么似的”;《大话西游》最终孙悟空落寞而又坚决地走向茫茫荒漠……

  读完加缪的《西西弗神话》,我始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些故事触动。“荒谬”这个概念的出现,像风,像催化剂,吹走了遮蔽在心间的浓雾,让萦绕着的纷繁复杂的感慨感悟迅速成为一种判断或者观念,甚至是生活态度。

  加缪认为,任何人都以某种既有的态度面对荒谬,即:生理上的自杀、哲学上的自杀、希望和反抗。既然人生始终摆脱不了荒诞的处境,自杀似乎成了最简单的摆脱荒诞的办法。但是,加缪认为,自杀是承认生活不值得继续下去。所以,自杀并不能消解荒谬,而是逃避,是对生活的全然的否定。加缪把生命视为绝对价值,自杀的态度是完全应该放弃的。

  在《西西弗的神话》中,加缪强烈批判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海德格尔等人,他总结说:“综观各种存在哲学,我看到它们无一例外都号召逃遁。在一个对人封闭而又有限的世界中,这些哲学通过独特的推理,从理论废墟出发,把那些挤压它们的东西奉若神明,并且在把它们抛弃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种希望的理性。这种强制的希望就是一切宗教的本质。”——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和海德格尔他们的共同点是分析了人类命运的荒谬性后,把向上帝的飞跃作为解决的方法和出路。这不是加缪想要的答案。

  加缪也不要希望。他说,“希腊人从装满了人类罪恶的潘多拉盒子中最后放出了希望——这是所有邪恶中最可怕的一种,我不知还有什么象征比这更加生动。因为,同人们所理解的正好相反,希望等于是屈从”;“对一种必须与之‘相称’的另一种生活的希望,或者对那些不是为生活本身而是为了某种伟大思想而生活的人的欺骗。这种思想超越了生活,使生命升华,它赋予生活某种意义并且背离了生活。”对加缪来说,要用理性的方式把荒谬的逻辑坚持到底,这就就意味着要拒绝希望、弃绝希望,就是为了使人们的注意力完全放在现在,不对未来抱有任何希望,专心生活在荒谬之中,与荒谬共存。

  自杀、宗教和希望都不能消灭荒谬,也不能超越它。那么,什么才是加缪的理想答案呢?加缪指出的方向是作为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人去勇敢面对荒谬,承担荒谬:“对荒谬的沉思在其通途的最后回到了人类反抗的熊熊火焰之中。我就是这样从荒谬中推出三个结果:我的反抗,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这不禁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的话:“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败光家产,一次次亲手埋葬亲人,福贵不是麻木不仁,不是感受不到“荒谬”的况味,可他还是一人一牛自言自语着耕作,不希望也不绝望地老去;老瞎子用了一辈子弹断一千根琴弦却得知药方是一张白纸,希望的坍塌却向他也昭明存在的真正意义;西西弗下山时,他就知道巨石会掉落,造成他痛苦的清醒意识,同时也造就了他的精神超越;《立春》的结局看似很平静,王彩玲收养了一个兔唇女孩儿,靠卖羊肉维持生计,当她坐在货车的一角几乎被羊群淹没时,没有人知道,她依然可以感受得到心里荼蘼的梦想;至尊宝必须要成为孙悟空,他不再抗拒,主动带上紧箍,具有自由意志的个人神话也就因之诞生。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帕斯卡尔说,人是会思想的芦苇。我想,这大概也是加缪想说的。存在主义看到存在是偶然的、荒诞的,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也没有意义,但是人拥有选择生存态度的权利,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荒谬的人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是思想照亮了人类的荒谬,也是思想给了人类出路。对生活,或者所谓宿命说“是”,完全没有必要消除荒谬——关键是要活着,是要带着这种破裂去生活,是用“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注入我心中”的决心去承担荒谬。

  我将走向那片荒漠,像身着鲜花铠甲胜利归来的英雄。

  《西西弗的神话》读后感(五):此岸的幸福

  尼采说,上帝死了。

  建立在基督教信仰基础上的价值体系訇然崩塌,存在的茫然、生存的无望、自由的迷惘使人陷入无措的境地,存在主义因此试图为其寻找出路。不知何所从来何所终,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看到种种19世纪的人们的困境,对人的生存状况之热切关注是今天重读加缪的理由。

  开篇即提出哲学的根本问题——生活是否值得经历?是否因为不值得经历便寻求自杀?加缪将自杀分为两种——生理自杀与哲学自杀。

  前者因为发现自身与世界的剥离,认可被生活超越或是承认并不理解生活,在否定自身的同时亦否定荒谬的存在。生而为人,实在抱歉,因此抽离。然而这曲绝望与放弃的挽歌即使能消除荒谬的存在,虽为一种反抗,却不是最好的反抗。我承认世界的本质是悲剧,也知道我的抗争是无果的,但我也要抗争到死才满足。如同刘擎老师那天所说,“理想主义是可贵的,但健全的现实感以及审慎、妥协甚至迂回的精神也同样是可贵的品质。”我们在此岸即使悲伤徘徊,若没有意义,则更值得义无反顾去经历。

  至于哲学式的自杀,他们寄希望于虚无的未来与来世,可哪有比现在更好的未来,克尔凯廓尔与胡塞尔所指向的是相近的上帝,一个人在他所立足的时刻去希求未来的时刻得到现在就可得的东西,本身就是如同隔墙的荒谬。加缪否定自杀与死亡,反对虚无主义,亦不期望未来。现在大概很少有人说初中是自己厌恶的时光,而当时则多么讨厌这触手可及的幸福。顾随有言:“人生最留恋者过去,最希冀者将来,最忽悠者现在。”不要希冀将来,虽它确可希冀,要努力现在。

  “荒谬不在于世界,亦不在于人,而在于两者的共存。”因为人之欲求与所得始终相反,人以热望对世界,世界回之以冷漠,这种对峙与终极悖论始终存在,得到的同时失去着,失去同时亦在得到,得失交替才组成完整的人生,在现实中生活着的人始终处在这一悖论中。也因此,人融合于这个与荒谬共存的世界。可以说,荒谬是维系人和世界的桥梁,加缪对这种不得不与荒谬共存的存在状态的态度不是自杀,而是反抗、自由与激情。

  所谓反抗,首先需正视荒谬之存在,意识到它与我并生于这奇妙的世界,而后我意识到这世界有种种我无能为力之事亦有颇多求而不得,可我依然为此努力,如同西西弗不断推动巨石。纵然不要期望,也不曾放弃反抗。卡夫卡言:“少年之所以烦恼和忧愁,皆因其坚信此生必定会得到幸福而孜孜以求。”人谓我说,“我们大多年轻人的力量尚不足以使自身保持在社会中明晰的判断力,在精神的旅途中亦难以得到良好的指导与思想上温柔地相待。”然而如卡夫卡笔下的K,永远无法抵达城堡却永远在路上,永远热泪盈眶。

  加缪所了解的唯一自由,就是精神和行动的自由。选择之所以可能,是因为它必然有一个范围,一个懂得生命有限的人才更珍惜生命,而在接下来的人生中让人生变得真正自由。我在写作业时油然而生一种荒谬感,我感到我正在体验这种有限的自由,作业是我不得不推上山的一块块石头,如同西西弗从山顶走向山脚的那段时间是觉悟的时刻,山顶是幸福,山下也是,我也享受作业与作业间的片刻自由,虽无力摆脱不得不做的诸种繁事,夹缝中才更沉醉于这有限的快感,如同一个生过大病的人将更珍惜生命。我有限地寓居于世界之中,清醒意识到自身的限制性,而在受限中始终主动地做出积极的选择。

  激情是第三种与荒谬的世界相处的态度。征服者知道行动或许毫无疑义,却依然选择进行荒谬又毫无意义的努力,也依然战斗。演员在数小时内穷尽他们所有以享受这转瞬即逝的荣光。唐璜只求今生足够长寿以爱更多人,并对每一份爱倾注全力而不希冀它永恒,只求此时,只求此生。局外人默尔索面对世界的质问发出这样的呐喊:我知道这世界我无处容身,只是你凭什么审判我的灵魂?西西弗推石上山,以之为幸福,诸神奔溃。

  现代生活中,荒谬如影随形,贯穿全部人生,我嫌恶无法远离枷锁的生活,在人生的旅途中迂回摸索,难以跨越与世界的鸿沟,可我依然享受从山顶走下的那瞬间,义无反顾再次上山,依然认为这遍布我生活的每一颗矿砂有其隐秘的幸福,足以慰藉此生风尘。直至最终,善良而平凡地活着,作为芸芸众生的平均数,平稳无碍的人生,有此成就足矣。如同《斯通纳》所传达的,如果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美的自我。

  只在此岸,荒谬与幸福共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