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堂论金瓶梅》经典读后感有感
《秋水堂论金瓶梅》是一本由田晓菲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秋水堂论金瓶梅》精选点评:
●一个人的命运不仅与自身的为人有关,也与遭际的机缘和人物有关为人处世,德行、智慧缺一不可,但最后归宿还是要看缘分,看机会,因为人所谓不能控制与扭转的一阵力,叫做偶然。我还是最喜欢侯文咏写的有共鸣。
●东吴弄珠客云:“读《金瓶梅》而生怜悯心者,菩萨也;生畏惧心者,君子也;生欢喜心者,小人也;生效法心者,乃禽兽耳。”很惭愧,我读《金瓶梅》时,生出了效法之心。后来读到这本《秋水堂论金瓶梅》却读出了怜悯心和慈悲心。
●写得真好,作者是个极其聪慧有才情的人。
●思维逻辑混乱,前一句跟后一句打架,完全是偏见歧视所致,月娘是全贬,也不讲环境际遇塑造性格了。反复强调金莲不是淫妇,而是借性来填补空虚。这话听着就够空够虚。总之女人论性几乎总是说不到重点,但像昆德拉王德威我就十分服气,刘禾我非常赞同。难道果然是年纪太轻阅历太浅?总觉得太把小说当现实。这本书看来写了很久,明显文风前后不一致
●左手金瓶梅,右手这本一起看的,有做文学研究的朋友对此书深恶痛绝,确实有些断言太满,不留白,喧宾夺主了,不过跳着看看还好,很通俗。
●强大的心和胃口。
●小时候觉得这个人太作了,后来,却觉得她真的很厉害。
●这里面一半是学术批评,一半是散文寄情。有些观点极好,耳目为之一新。而有时候秋水堂的遣词用句、结构发挥,未免太随便了些,让人觉得突兀。与其每回点评,不如按观点分章。或者其实不以《论金瓶梅》出版,而把这书印成金瓶梅的眉批,倒也别有风味。 装帧有些乱,还能改进些。
●宇文所安爱人,一代才女令人信服地论证了金瓶梅为什么超越了红楼梦。
●此书好处不赘述,缺点有四:一是时有文人的自恋和精英意识闪现;二是重偏好而舍公正,因而常单褒一方而不能并举双美;三是引譬连类过多,有过度阐释之嫌;四是对于某些重要的地方会放过不谈,如金莲“街死街埋路死路埋”数言等。但总的来说,仍不失为一本好的《金》学入门书。
《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一):有新意,有趣,有深度
把金瓶梅解到与红楼梦一样的高度.作者研究的功底,open minded慈悲态度,有趣的角度,写成这本书.
田晓菲少年才女,是幼时知道的明星.
宇文秋水与宇文所安,亦是这本书的花边新闻.
《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二):慈悲
在<金瓶梅>作者笔下,生是一个巨大的,席卷一切的旋风,死是这个旋风寂寞的中心.全书在西门庆生前是彩色的,他死后,转为黑白.
这本书评以作者的智慧看到了金瓶梅作者智慧的几分,让我这样的笨人也能体会些个中滋味.
《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三):好书
王小波说过段话,一个人一辈子不必什么都知道,知道最好的就可以了。《金瓶梅》是这最好的之一。《秋水堂论金瓶梅》是这最好的解读之一。完全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什么主题的阐释,将文学的美,阅读的美,心中窃窃私语的喜写了出来。好书!
《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四):很好
金瓶梅早已读过。可是天才级别的人写的东西总是如此的发人深省,细细想来,我到她这个年龄的时候是否能想到如此多的问题,值得思考一下。
也许只有熟读之后,才能得到这么多的问题。而能将这些问题放在一块儿并且能引起共鸣,确实需要很深的功力。
总的来说,读此书,受益匪浅。
《秋水堂论金瓶梅》读后感(五):慈悲
看完最后一个字时,已是凌晨两点多。似乎还没有尽兴,又倒回去读了几页。在寂静的夜里,似乎更能欣赏文字的魅力。而作者对文字的敏锐、对苦海人生的慈悲,似乎能格外地打动我。
再想一想,我们这些人,不也有着小说人物的影子吗?在各人的苦海里沉沦哭笑,无法自拔。小说里的场景,在今天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发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