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夜宴图》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夜宴图》读后感精选

2021-01-31 03:10: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夜宴图》读后感精选

  《夜宴图》是一本由蔡骏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宴图》读后感(一):浮生若梦

  当我们在画框外观赏蒙娜丽莎时,蒙娜丽莎在画框内也在看着我们。

正如作者在序中所说的一样,这本书带着一种吊诡的气息。但这种风格并不张扬,是悄无声息的,读着读着你会感觉自己的意识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忽近忽远,自己的脑海里也会随之浮现出一帧帧画面。作者写这本书时带着奇异的思想,语言拥有诗意的美感,但文字却在描述着历史转折时的离奇处、伤感处、惊愕处、诧异处。我们早已知道历史的走向,但书里的故事却总有曲折惊喜,挑拨出命运之线中最隐蔽的那几根,让人眼前一亮。不分虚幻也不分真实,拥抱了历史,也逃离了历史!

  《夜宴图》读后感(二):女性的命运,时代的悲歌

  最近,读了蔡骏的《夜宴图》。这是一部小说集,收录了蔡骏早年创作的16篇中短篇小说。蔡骏的小说主打的卖点是悬疑,不过他对于人物命运,尤其是女性命运的把握也是很精准的。在这16篇小说中,有几篇都通过讲述女性命运来反映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时代一直在变,但女性的命运却是那么相似。

  小说《白头宫女》讲述了唐玄宗时期,同为宫女的两姐妹燕和莺的悲惨一生。“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宫里的生活清冷孤寂,所能接触到的无非是王公贵人和宦官,日复一日尔虞我诈,为了生计只能孤老在宫中,哪怕心有所属也只能红叶题诗以寄托相知相思之苦,相忘于江湖。那种爱而不得的伤痛,那种肝肠寸断的绝望,那种无法主宰自己命运的无奈,让人哀叹不已又无能为力。

  斗转星移,时光来到民国时期。《黄包车夫与红头阿三》讲述了一个黄包车夫、一个印度巡警和一个妓女的故事。善良的妓女孙小姐为了生计出卖肉体,忍受虐待,最终失去了生命。她的社会地位低下,甚至都没有留下姓名,她的死也本没有人在意,如果不是同样善良又对她心存爱慕的黄包车夫小苏北和印度巡警阿甘为她报了仇,她恐怕只能悄无声息地走。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老舍《骆驼祥子》里的小福子,同样是不堪生活所迫,同样是为求生计出卖自己,旧社会的女性总是挣扎求生,哪怕是付出再多努力也依然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那种无力和绝望让人同情,也让人心碎。她们有幸遇见爱,却无力去承受那份爱,更没有办法与所爱之人幸福生活,这既是女性的悲剧,亦是时代的悲剧。

  那么,抗战时期女子的命运又会如何呢?《芦苇荡》中的女主人公红妹,是个善良聪慧的女子,在她爹陆先生死后,她便成了“我”的童养媳。“我”和红妹一同救下了坠机的美国飞行员花旗兵,并将花旗兵藏在山洞里躲避日本人的追捕。可是花旗兵却恩将仇报强奸了她。然而善良而懦弱的红妹却让“我”爹放过了花旗兵,甚至为了掩护花旗兵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只因为花旗兵是来帮我们打鬼子的。红妹无疑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她坚强隐忍又懦弱无助,聪慧善良却命运多舛,也正因此而震撼了花旗兵,促使花旗兵用复仇的方式实现了救赎。红妹这个角色,让人有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凉,她是男权社会中女性的缩影。

  三篇小说中的女性要么死得默默无闻,要么死得悲惨壮烈,要么孤独终老,这不仅仅是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现实的写照。男权社会中,女子不过是男性的附属品,是可有可无可抛可弃的物品。女子貌美如花又如何?女子才艺双绝又如何?女子温婉如玉又如何?命运何曾因此而改变?

  《夜宴图》读后感(三):《夜宴图》:历史缝隙里的自由畅想

  

当你听到《夜宴图》这个名字的时候,你大概会猜“这本书大概和冯导的《夜宴》有什么关系吗?”,而当你看到这本书黑白青紫的封面时,你说不定又会想“这难道是一个类似于日本志怪传说一类的故事吗?”毕竟这封面上跃动着的歌舞伎仿佛是在发出诡异的啸声似的。实际上,无论是这个封面还是这幅封面图,想要呈现的只是蔡骏老师在这本书里的其中一个短篇。“夜宴”所指为名画《韩熙载夜宴图》,封面所要表现的是夜幕降临,《韩熙载夜宴图》变成3D全息投影的那种异想天开式的诡丽。

这篇《夜宴图》是一本中短篇小说集,篇幅都不长而且相互之间几乎没有什么关联。这种文体式的特性意味着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碎片化阅读的书。虽然说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好像挺怪力乱神、惹人害怕,但实际上,它本身的内容并不是那种让人汗毛倒竖、冷汗直流甚至是要大叫一声的那种恐怖小说,这本书里出现的精精怪怪都只是一种现象,作者的意图不在于这种不符常理的现象,而在于读者去思考这种现象之后的本质。

当然了,故事的好坏也并不在于一定要输出观点,那种总是一定要读者学到点啥的作品太沉重了。阅读这部作品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作者丰厚的文学积累,你能看到这些故事底本的影子,但是故事的本身讲起来也是轻轻巧巧的。之所以不会让读者有这种你“你行你棒你掉书袋”的低级凡尔赛的感觉,究其原因是因为作者选取的切入点都是书上那些不被很多人注意的角落。比如大家都会注意到吕布、董卓、关羽之间的波谲云诡,甚至会注意到和貂蝉和貂蝉有关的一些桃色新闻,的确是很少有人会注意到在这场博弈里作为利益被输送来输送去的赤兔马。这种以小切口作为出发点往下深挖并且借助史料记载虚实相生的故事是很能戳人的。

这十几个短篇里,我最喜欢《飞翔》。其实我之前并不知道蔡骏老师,但是在我读到《飞翔》和紧随其后的《黄包车夫与阿三》之后,我心里面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两篇的风格这么“海派”?一查百度百科,难怪了。能把徐光启的故事写得这么有血有肉的,真的只能是对海派文化极其了解和喜爱的作者才能做到。另外,蔡骏老师是有日本古代战场的某种情结吗?《一封家书》等作品里有着重提及幸存士兵拿走阵亡士兵的积蓄最后被正法的情节。我感觉蔡骏老师可能还会继续产出有这个情节的作品,这是我的感觉,是一个无理由的猜测。

我们每个人都是历史车轮下的一粒灰,能被史书略微提及的人物,虽然或伟大或幸运,但到了了也终究会化为历史的尘泥。这本书里的创作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其中一些漂浮的微尘,折射出一道绚丽的彩虹。

  《夜宴图》读后感(四):虚幻与真实,魔幻短篇

  在中国悬疑史上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那就是作者蔡骏。在20多年前,推理悬疑在国内还没有那么多人喜爱的时候,蔡骏就开始创作悬疑小说了,不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小说,蔡骏涉猎的范围都非常广泛,在刚过去的时候2020年,还出版了一本文学性的半自传体小说《春夜》,可见蔡骏对于文字的把控已经越来越成熟了。

  《夜宴图》是蔡骏的创造的一本短篇小说合集,收录了2000年至2010年这十年中的短篇故事。我并没有把这些短篇都定义为推理悬疑,因为有些故事在我看来已经超出了悬疑小说的范畴。全书一共有十六篇短篇小说,除了书名《夜宴图》这一篇之外,还收录了其他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故事。有的读起来充满温情,有的读起来一丝丝恐怖,还有的读起来让人悲伤,这些不同的故事,都代表了一个时期的蔡骏,也展现了蔡骏的成长。 第一个想要介绍的故事就是与书名同名的《夜宴图》,这个故事以清朝雍正年间为时间北京,与历史上的《韩熙载夜宴图》相关。讲述了一副神奇的夜宴图如何落到年羹尧手中,又如何使得年羹尧锒铛入狱,被赐死。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夜宴图,也离不开人类的贪婪。这样的一个故事读起来有趣,却也让人值得反思。 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黄包车夫与红头阿三》,这个故事就给我一种悲凉而又英雄气概的感觉,故事中的小苏北与阿甘,都是普通不过的人,在旧上海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因孙小姐而相遇。三个都是穷苦之人,却有产生了不同的默契,直到最后,孙小姐不看屈辱自尽,把钱财留给两人。两人却没有离开,还是带着仇恨为孙小姐报了仇。当然结局并不美好,最后活下来的阿甘只能在几十年后故地重游,寻找当年的记忆…… 在这些故事里,时代的跨越可能有上千年之久,有发生在旧上海的故事,有发生在抗战时期的故事,也有古代,或许也有一些架空时代的背景,但无一不展现了不同时代下不同人物的个性。蔡骏说"所有小说里都有一种魂魄,那魂魄都是独立且自由的",不论作者赋予了这个故事怎样的生命,每个读者读到的也是不同的。我可能因为《白头宫女》感到惋惜,也可能因为《芦苇荡》而产生敬佩,又或许是《爱人的头颅》给我的诡异之感。不论是何种情感,都会让读者感受到欲罢不能,沉迷其中。有些故事看似虚构与魔幻,却仍然承载着直击人性的意义。 其实我是不太偏爱短篇故事的,因为每次刚刚进入情节,就临近故事的结尾。但当我真正读进这样的一部短篇合集中,我又会深深地觉得意犹未尽。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对于这本书封面的吐槽,精装版的设计,纸张都很舒服,只不过封面设计会劝退很多人,希望设计者可以改进。毕竟书的封面是吸引人的第一步!

  《夜宴图》读后感(五):离奇的《韩熙载夜宴图》

  我接触国内的悬疑小说,大概是从蔡骏开始的。说起来也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网络与手机还不是十分普遍,业余的时间大多是在书店流连中度过。认识蔡骏,便是在某个不知名小书店里的美丽邂逅。那个时候,虽然囊中羞涩,但是依然搜罗了不少蔡骏的作品,茶余饭后,成为我最好的陪伴。当十几年后重读蔡骏,真的有一种爷青回的感觉,让人感慨万千。 《爱人的头颅》应该是蔡骏最早的作品之一。当年其实也读过,但印象中感觉没有多少故事性而一直没有读完,就一直搁置起来,今天重读,终于读出来一点味道。这是一个浪漫但是凄美的爱情故事。与蔡骏其他的故事不同,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真的不是人,他只是一个被砍去了身躯的头颅而已。因此整个故事看起来实在是有一种十分诡异的感觉。故事从头颅与身躯的分离那一刻开始,讲述了头颅的爱人是如何从刑场上将自己带回,如何与自己相处,带着自己出去逛灯会,在竹林中为自己奏琴歌唱,全然不似在与一个失去了生命的头颅一起生活。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这头颅还不忘时不时的与他的读者们互动一下,更平添了几分恐怖。在这个故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会去想到爱情。故事中的女人在人生中最好的年纪失去自己最亲爱的人,往后余生几十年她都与一个死气沉沉的头颅一起度过。她是以一种怎么样的毅力,迫使自己去相信自己的爱人依然还活着,让自己去相信这个早已经失去了所有生命力的头颅依然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爱。这样子的爱情有一种浪漫、唯美,然后又充满了悲伤与凄凉。。。。。。 《夜宴图》是本书的同名小说,也是蔡骏较早时期的作品。该作品带有很明显的历史悬疑色彩。故事的主人公是历史上争议极大的雍正时期的权臣年羹尧。在历来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只要提到雍正,就一定会有一个年羹尧的名字如影随形。而年羹尧自雍正潜邸时便是他的忠实追随者,雍正继位以后更是一路飞黄腾达,最终做到了一等功,位极人臣,但是这种君臣其乐融融的景象并没有持续多久,仅仅在雍正三年的时候,年羹尧便因故一路被贬谪,沦为杭州将军,最后敕令年狱中自裁,家破人亡。蔡骏在《夜宴图》中,便是重新演绎了这一段历史。在这个故事中,千古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成为绝对的主角,并且带有了一点妖异诡秘的味道。说这《夜宴图》本是为一和尚所有,在深山古庙中,年无意中得见,并在深夜之中发现这夜宴图的种种神秘奇异之处,在夜深人静之时,这夜宴图便好似活了过来,嘈杂的人声,觥筹交错的声音,丝竹、琵琶、笛子合奏的声音,都依稀可闻。一见之下,年顿时起了觊觎之心,先是以5000两白银的价格租借一夜,然后又借机杀死和尚,将夜宴图据为已有,此时的年大将军实际上已经变得有些癫狂,从他在深山中刻意犒劳众军,却又故意按照《韩熙载夜宴图》中所绘来布置便可一见端倪。然而他却忘记了和尚此前所告诉他的,李氏南唐因夜宴图而亡,词人李煜因夜宴图而死,而和尚德明也因夜宴图被年大将军杀死于丛林之中。。。仔细想想确实有一种让人不寒而栗的感觉。所以,最终年大将军被雍正鸩杀于大牢之中,雍正也暴毙于宫中,一饮一啄,皆有天定。《韩熙载夜宴图》真的就是一切灾祸的源头吗?还是说人心底里蠢蠢欲动的欲望葬送了所有呢? 《夜宴图》中所收录的蔡骏的作品基本上为他早前的作品,虽然与他巅峰时期的作品还有差距,但是仔细读来,在略显青涩以外,也别有一番味道吧!

  《夜宴图》读后感(六):结构与重现

  解构与重现 最近相隔不多的几天时间里,读了蔡骏的两本小说,一本是长篇《春夜》,还有就是这本中短篇的《夜宴图》。以前读过蔡骏的书,都是长篇作品,在我个人的印象里蔡骏似乎不大写短篇的东西,因为在市场接受度方面,短篇的局限性非常明显。而且,商业化的出版公司加出版社模式也让长篇的优势更加确定。毕竟,效益是第一位的,适者生存,也没什么隔膜与违和感。所以,忽然出来这么一本中短篇,倒是让人有点吃惊。 以前对蔡骏的了解不多,以为他就是一个搞网文的网络新贵,写了不少悬疑性质的小说。很有市场,很畅销。但是,看了这本《夜宴图》中他自作的序言,有了不少新的认识。蔡骏的文学起步来源于他的家学渊源和自我学习,以及之后越来越强的兴趣驱使和创造的热情。他写到,《水浒传》后三十回他看了三十遍,《悲惨世界》第二卷读了二十遍,《李自成》第一卷读了三十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四十遍。这让人震惊,也给人启发,一个人的文学成就如何取得?勤奋阅读肯定是个基础。 这里不是要探讨写作的秘诀、成功的秘诀,只是就蔡骏个人成长经验和他的叙述给人提供的借鉴做出一点标识。人的经验取得通常是两个方面,一个是间接传授,另一个是自我经历。而阅读正是间接传授的一个最便捷快速的取得方式。这也可以从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里得到印证,这本小说的故事题材都是历史性的,而创作方法也摒弃了传统的现实主义,有些穿越,有些玄幻。 蔡骏创作这16部中短篇小说的时间,是在2000年到2010年间,这个时候他的年龄在30岁左右。虽然,社会经验已经具备很多,但是在创作上的应用,恐怕还是从书本中得来的更实用也更多一些。在现实经历不多的情况下,历史无疑是个最好素材宝库,它不但可以避免现实平淡无趣的短板,而且也避免了忌讳纠纷。在历史的大背景下,书写的东西可以天马行空,不受拘束,作家的才情可以尽最大程度驰骋发挥。 如《白头宫女》写的是唐朝的故事,《赤兔马的回忆》写的是三国时的故事,《飞翔》写的是明朝的故事,核心篇目《夜宴图》写的是清朝时期的故事。这些故事无一例外都存在一定事实基础,有着优美凄凉的故事虚构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白头宫女》里有杨贵妃的轶事,元稹的诗;《三国演义》里的关羽被称颂为武德的化身,演绎为财神;《飞翔》则深入到天主教传承中国的一段故事;《夜宴图》在电影的烘托下,人们几乎耳熟能详。 基于历史的文学创作,不能完全忠实于历史,也不能完全不忠实。完全忠实就没有了文学,更呈现不出小说了。完全不忠实,就没有了创作的落脚点,当然也就无法振翅高飞。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这就需要作家的智慧解构,然后艺术再现的能力。看蔡骏这些小说,无疑体现了熟练的技术操作,其思想触点和灵感火花激发,也令人耳目一新。这些其实都是思想的圆成和光彩,是蔡骏所说的“早熟”的一个明证。 阅读这些小说,让我重新温习了一下历史上的某个转折时刻以及知识槽点。传说故事往往比历史真实更让人们记得也更加信任,因为,流传下来的故事,加入了人们朴素的意见情感倾向,而不只是冷冰冰的残酷现实。因此,当小说家把一段新鲜的历史呈现出来,仿佛给人开启了另一个审视解读的角度。这将是一次发现的机会,冒险的旅程,有趣的体验。还让人看到了一个小说家成长的历程,有惊人的成熟,也有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这些,都是好的。

  《夜宴图》读后感(七):重温蔡骏笔下的故事

  想了一下,上一次看蔡骏的书是《人间》,已经好多年没有看他的故事了。记得学生时代看的第一本书《夜半笛声》,当天做了噩梦,便以为自己不会再看这样的故事,后来和小伙伴们聊天谈到这本书,知道了他的作品,便有时间就去图书馆里看书,一直看到《人间》,后来便不再看了,似乎已经过去好多年,虽然念念不忘的故事早已经呈现在大屏幕上,自己依旧愿意沉浸在文字中。蔡骏的小说我看的较多的都是长篇,《荒村公寓》、《荒村客栈》、《荒村归来》是我印象最深的故事。而叶潇、欧阳小枝,很多人的名字已经存在于记忆中啦。蔡骏是成长于网络文学的兴起,而他也是早期悬疑类的代表作家。那个时候偶尔看这类小说,知道的便是蔡骏和那多,而他们的文字也记录了我某个年龄段的所有阅读。

  《夜宴图》是蔡骏的中短篇合集,里面收录了蔡骏先生未曾发表过的作品和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文章。与我而言,印象最深的便是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爱人的头颅》。严格来说,这个故事并不是悬疑小说,与他以往的作品风格不相同,但这个故事依旧让人想要阅读到最后的欲望。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一个凄美的爱情,很多时候觉得男作家描写爱情戏总是很直白,没有细腻的笔触,感情戏也会显得苍白,不过,看《爱人的头颅》或许是不同的感受吧,有着凄美,也有些恐惧。

  《夜宴图》是很多人不熟悉的一个中篇小说,对我们们来说它应该是一个全新的故事,蔡骏依旧采用玄幻传奇的手法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着精细的故事。主人公年羹尧半夜听的宴会中觥筹交错的声音,悦耳的乐声源于和尚手中的卷轴,对于任何人而言,这都是惊奇的。夜宴图,描绘了一个精彩的世界,充满着诱惑。这个故事取材于名画《韩熙载夜宴图》,有人说这幅画“画的风流,却满眼悲伤”。马末都讲述过这幅画的经历,亦是风雨飘零过。

  这本书中收录了短篇中篇小说,对于碎片阅读的人还是比较方便的。蔡骏的短篇小说我看的不多,也可能时间太长很多故事情节早就不记得啦,但翻开书阅读的那一刻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有的。蔡骏的悬疑小说是中国悬疑类小说的代表,我想是这样的。十六篇中短篇小说,是蔡骏悬疑世界的一部分代表作品,也是蔡骏不同时期写作风格的体现。蔡骏将惊悚、悬疑、奇幻融汇一体,带给你另一种体验。这些中短篇小说创作年份在2000年到2010年间,也是蔡骏最高产,最高光的那些年,也是我疯狂喜欢蔡骏的那些年。多年后,再去读蔡骏笔下的故事,那些惊恐,头皮发麻的感受依旧历历在目,惊悚悬疑小说带给我们的精彩和震撼。

  《夜宴图》是怎样讲述《韩熙载夜宴图》的,这里给你一个全新的故事。

  《夜宴图》读后感(八):《夜宴图》——在悬疑的故事里,感受真实生活的喜与悲

  

《夜宴图》收录了蔡骏老师2000年至2010年间的中短篇创作作品,包含了《夜宴图》、《爱人的头颅》、《白头宫女》、《黄包车夫与红头阿三》等十六篇作品,故事都沉浸在悬疑与虚幻之中,情节却诗意且动人,真的是让人爱不释手。

这是我第一次读蔡骏老师的作品,而书中的第一篇就让我爱上了这样的风格。第一篇小说是《爱人的头颅》,本来是应该让人胆战心惊的主角,却丝毫不会让人有一丝反感或是惊惧。那是一颗被刽子手砍下的头颅,是一颗被挂在城门上的头颅,是一颗被爱人取回又妥善处理随身相伴的头颅,是一颗陪伴爱人在上元灯会上赏看花灯的头颅,是一颗与爱人在竹林草庐前听风听琴的头颅,是一颗与心爱之人陪伴五十年至死仍然同穴的头颅,是一棵千年后被发现、被陈列在橱窗里的头颅,是一颗与爱人跨越了千年的时光、再次相遇却无法再次相守的头颅……

也许以头颅为主角正是这篇悬疑小说的闪光点,而故事情节却让你放下对这颗头颅主人身份的遐思,只一心关注于这样一份情感。是的,这是一个让我几度落泪的故事,不禁让我去思考那究竟是怎样深刻的情感才会有这样的生死相随,以一颗头颅的姿态去陪伴会是他最大的悲伤、也是最深刻的幸福吧。而千年之后,他还在,还有记忆,还是那样的深爱,而当那个印刻在骨血里的女子再次出现在他的面前时,却依然无法诉说,只能注视,然后看她转身离开。那么在以后的每一天,他是否只能将那五十年的陪伴反复咀嚼,才能熬过这漫漫时光呢?

这样的画面让我不禁想起电影《月光宝盒》里最后一幕,当转世后的紫霞仙子与武士在城门上相拥,回头时发现至尊宝荒凉的背影时,有这样一句对白:“那个人样子好怪”,“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就这样简单的一句话,就让你从怪诞的喜剧里瞬间跳跃出来,让那世间的五彩斑斓全部都褪色,只剩下一片悲凉。“生又何哀,死又何苦。”这一颗死后有爱人陪伴的头颅,这一生应该算得上圆满吧,可转眼千年,那漫长的孤寂又怎是一个“苦”字可以说尽。

作者是怜悯的,是他给了那颗头颅五十年的温暖,也让我们体会到至死不渝的爱情,那也是荡漾在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温柔。而结尾处真的是点睛之笔,似转折似延续,留给读者去判断去感受。这时,仿佛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一首《人生所爱》,听见有人在那里低低地吟唱,听到那婉转歌声里的丝丝苦涩与悠扬。

  《夜宴图》读后感(九):《夜宴图》序言

  

今年冬天,全中国人困于疫情,足不出户的时光里,我写了一部中篇小说《戴珍珠耳环的淑芬》。这小说等于我的半自传,其中一段,是我小时光真实的阅读经历——

我家里藏书,多是我妈妈老早买的小说,文学期刊如《收获》《当代》《人民文学》,华师大中文系自学考试教科书如《古汉语概论》《中外比较文学》,还有我爸爸的养花指南,他当兵时光的防核武器跟生化武器手册,统统藏了壁橱底下,被我一本本翻出来,摊开来晒太阳,家里洋溢了反帝反修,批林批孔,儒法斗争,伤痕文学,先锋文学,寻根文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丰富且诡吊气味。曾经让我如痴如醉的三百本连环画,已被它们的小主人束之高阁。这是我一生当中的青铜时代,等于古埃及在尼罗河,古巴比伦在两河流域,古印度在印度河,商朝人在殷墟的甲鱼壳上刻字的阶段。《水浒传》宋江招安后征辽国讨田虎平王庆擒方腊后三十回,我读了十遍;《悲惨世界》第二卷滑铁卢战役,我读了二十遍;姚雪银《李自成》第一卷,我读了三十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读了四十遍。我外公常常摊开文稿纸,捏了狼毫笔,抖抖豁豁抄写,不是佛经,不是唐诗宋词,而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不是原著文言文,而是后人译的白话文,这样外公才看得懂。《聊斋》故事,三分之一美艳女鬼,三分之一仙侠狐妖,三分之一市井无赖,我欢喜看打打杀杀,比方《田七郎》,我外公抄过三遍,田七郎为好兄弟报仇,杀了御史阿弟,再自杀,再尸变,杀了县官,看得我汗毛凛凛。

以上稀奇古怪的念头,还有幼时自我阅读的训练,都成了我最早写小说的起源。千禧年,春节前,我买了头一台电脑。调制解调器拨号上网,我下载《百年孤独》,学会模仿加西亚·马尔克斯开篇。我又参照王小波的《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写了一则短篇《天宝大球场的陷落》,发在榕树下网站。我像被谁人灵魂附体,全身细胞灿烂,爆炸,目之所见,每个平方厘米,皆尽写满蝇头小楷。每个礼拜,我要写一篇小说,否则头痛欲裂,要被奇思异想撑破。家里键盘噼里啪啦。楼下脚踏车棚,住了几只野猫,深夜此起彼伏,肆意交配叫春,满清十大酷刑般哀嚎,跟了我键盘唱和。

我在小说方面既是早熟的,也是晚熟的。

早熟是我在年方弱冠之时,便有小说获奖并发表在《当代》文学期刊。晚熟却是经历了十余年的长篇小说生涯,我仍在不断改变自己,像个初学写作者那样大量阅读,摘抄句子,自我分析,甚至有了两三种不同的语言风格。

这两部书中收入的作品,便是从2000年2010年间的中短篇创作。

书名选自其中两部极少为人所知的中短篇。一篇《夜宴图》,关于《韩熙载夜宴图》与清朝年羹尧的一段轶事;一篇《不微笑的蒙娜丽莎》,来自早年的一个幻想,当我们在画框外观赏蒙娜丽莎,蒙娜丽莎在画框内也在看着我们。

多年后,当我来到卢浮宫,隔着无数观众的人头,远远眺望蒙娜丽莎的微笑,便也想起这篇小说。

我想,所有小说里都有一种魂魄,无论篇幅长短,类型不同,风格迥异。但那魂魄都是独立且自由的,甚至不以作者意志为转移。就像画家笔下的人物,一旦成形,无论你看或者不看,那画魂便在那里。

蔡骏

2020年8月24日星期一

  《夜宴图》读后感(十):满眼尽是心魔

《夜宴图》也许是我第一本怀着忐忑的心拜读的悬疑小说,因为在读之前给自己的心理上增加了一份期待,所以在读时更显投入,悬疑气氛也更显浓烈。

莫名在看蔡骏的序言时自带了恐怖效应,总感觉接下来的故事并不适合我于深夜诵读,或许正是他的那个早年的幻想:当我们在画框外观赏蒙娜丽莎时,蒙娜丽莎在画框内也在看着我们。让我随着蔡骏的思维发散至蒙娜丽莎的画前,观之胆战心惊。

也许这才是一个悬疑小说作家成功的地方,字里行间都能让人感受到诡异的气氛,于烘托剧情大有益处。

《夜宴图》是蔡骏近十年间的中短篇创作的一个合集,其中收录的这篇《夜宴图》讲述的是关于《韩熙载夜宴图》与清朝年羹尧的一段逸事。

《韩熙载夜宴图卷》是五代画家顾闳中,根据韩熙载夜宴情景而创作的一幅工笔重彩人物长卷。整幅作品一共刻画了大大小小的人物46人,并且所画人物都是真名实姓,在人物特征和性格的塑造上,这就存在相当大的难度,如有一人失误,便会满盘皆输。对于深谙此道的顾闳中来说,不但将夜宴中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惟妙惟肖,还需对其人物内心进行了深入地揭示。然而就是这样一幅充满着神秘感的画卷最后竟辗转出现在年羹尧的手上。

雍正二年秋,年羹尧领兵于秦岭深处在、遇见一座荒凉的古刹——乌夜寺,却不曾想在此荒凉之地遇到一位怀有《韩熙载夜宴图》的僧人德明和尚,贪婪的心魔让年羹尧不顾廉耻地将这幅在夜里会发出演奏声乐的《韩熙载夜宴图》占为了已有。

一年后年羹尧因飞扬跋扈、功高震主,被雍正诛杀,仿佛是命中注定一般应验了德明和尚死前的那句话:“你到底是个俗人,一年后你会被毒死的。”年羹尧的灵魂在最后一刻才明白当初自己不受心魔所控杀掉德明和尚皆是因为这幅《韩熙载夜宴图》,《韩熙载夜宴图》一时之间成为了覆灭李唐王朝的祸首,成为了年羹尧走向死亡的推手。李煜为它而死,唐朝为它而亡,德明和尚因它被杀,年羹尧因它生出心魔,或许那个看上《韩熙载夜宴图》的雍正也会随它而去。

“般若波罗蜜,贪念是心魔,勿被心魔引入歧途,坠入十八层地狱。”

一幅《韩熙载夜宴图》让所有贪念不再受到抑制,让心魔腐蚀一个人的灵魂,当满眼皆是心魔之时,一个贪字必将会引你坠入深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