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凝视深渊》影评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凝视深渊》影评精选

2021-02-04 03:5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凝视深渊》影评精选

  《凝视深渊》是一部由沃纳·赫尔佐格执导,沃纳·赫尔佐格 / Jason Burkett / Michael Perry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凝视深渊》影评(一):电影微评:凝视深渊

  一个判了N年徒刑的父亲养大的19岁孩子和另一个18岁的孩子为了抢一辆车而杀害了三个无辜者,给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受害者的家人都带来了无穷的悲伤。导演明显是偏向废除死刑的,但当他片子最后问受害者家属,觉得是否无期徒刑也是正义的惩罚时,家属回答:有些人就是不配活在这世上~~

  《凝视深渊》影评(二):反对导演的观点

  我还没看,只是看了简介,我不同意导演的观点,他们不应该死,但是被他们杀掉的人(或很多人)就应该死吗?我们设想一个状态:有人杀了你(或你的家人),那么,你觉得应该怎么对待那个杀人犯。所以,我是赞同死刑的,但是我赞同减少死刑。比如经济犯罪,我同意可以不适用死刑。--为啥字数要满140个字呢????

  《凝视深渊》影评(三):错都在父亲

  昨天看完《忏悔》,今天看到这个,相同的感触便是男人可以轻而易举的给出一个生命,同样可以毁掉一个生命,而这却无关犯罪,记得片中那个父亲最后在设想如果回到过去会怎样,回到儿子们小时候,回到农村,学校里,可以一起打棒球,看橄榄球赛,其实他错了,他应该像蝴蝶效应1最后那样,回到母亲肚子里自杀掉,才可以防止所有的悲剧……

  《凝视深渊》影评(四):略记三处

  1.谋杀案中一名男孩被判死刑,刑前几天被问到感觉如何,他说,我是个基督徒,所以回到天上的家和回到尘世中的家并没有太大区别,回家总是愉快的。

  2.警察展示一辆车,当年男孩就是为了偷它而连杀三人,车被收缴为证物后,曾有树木从下方生长出来,一直长进车内。

  3.五次入狱、一生几乎都在坐牢的父亲,在庭上为儿子求情,他感动了陪审团里的两个女士,她们哭了。他的儿子未获死刑,他觉得这两位女士帮了他,上帝帮了他,虽然他并没有资格被帮助。

  《凝视深渊》影评(五):《凝视深渊》

  这不太像沃纳·赫尔佐格 Werner Herzog的纪录片,说实话还是喜欢他对人本、自然中无极限的呈现。过多有所引导的采访形式和设计感过重的推进明显也与其一贯神迹般的捕捉不太搭调。

  这种将生死从信仰形式和政治形态上的个人读解怎么会入其法眼,直到看完全片还是不能理解,难道是经受了死刑带来的某种打击?一次很私有情绪的宣泄?因为与他之前所形成的纪录片个人创作史相比,真的格局小了不少。

  当然上面只是就导演来说,但纯粹从影片角度,其真诚度还是不可否认的,且叙事脉络也不落窠臼。只是这样一个题材实在不需大师去亲力亲为。

  《凝视深渊》影评(六):Into The Abyss

  《Into The Abyss》,2011。佳作。赫尔佐格的纪录片,一定要看的,这一部比较新,中文字幕还没有人做。我看的是720p,只内嵌一条英文字幕,从头跟下来,居然不影响观影。而且看英文字幕比较舒服,容易融进语境的思维方式,看中文字幕时脑子会比较忙乱,毕竟是同时输入两种语言。

  说说观影的感受,关于死刑,看之前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罪大恶极的人当然要受死。但是看了之后,这种感觉模糊矛盾了,最大的印象就是那个二十七八岁的男孩,八天后就要被执行死刑的人,他的眼神,居然清澈如孩童,谈吐有礼,坦然爱笑。人们真的要杀死他吗,杀死他真的是正确的吗,我产生这样的疑问。

  法律赋予一些人程式谋杀另一些人的权利,这种法律是否对人类整体的道德进化起到正面推动的作用,我想了很久可还是困惑。从宗教上寻找答案,信仰上帝的美国人,也很难从圣经中找到依据,能够合理化死刑。可如果真的全面废除死刑,会不会引发社会问题,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感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I'm either going home or home”。看到此,不胜唏嘘。

  《凝视深渊》影评(七):一声叹息

  其实我对该不该执行死刑这个问题不算太有兴趣,倒是片子里面有几个点让我觉得耐人寻味。

  一处是后来被执行死刑的杀人犯micheal说他十来岁的时候被安排去湿地玩,他不喜欢户外活动,很怕被鳄鱼攻击。虽然玩的过程中他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但还是有一些小事让他非常不安,非常想离开。这让我觉得他可能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敏感且容易被干扰的人,这可能跟后来他因为诸如开不了门之类的小事就杀人的行为也有些许的关系吧。

  另一个是家族犯罪史。片子里面至少有两个人,一个犯人一个受害者的哥哥,在谈到家庭的时候都提到爸爸和自己坐过牢。特别是Jason,他老爸被判了40年,他也被判了40年,他还有个兄弟也坐过牢。他爸爸说到两个儿子也都进了“围城”的时候一直在后悔,可是那也只能是I wish了啊。

  还有一处是Jason在监狱里跟为他整理paperwork素未谋面的姑娘“相爱”结婚了。愚昧如我并不能理解这种遥遥守望的爱情。姑娘说第一次看了两天两夜的车去见Jason,从监狱出来的时候看见一条完整的彩虹,一边是她一边是墙内的Jason。也算是浪漫了吧,可放在这样的情境里,却让我觉得有些五味杂陈。她坚信Jason是无辜的,并且和他人工授精孕育了一个宝宝。便也只能祝福她的相信和她的宝宝都能茁壮成长。

  《凝视深渊》影评(八):生命可贵与惩罚是两回事

  本来不想多谈,因为短评写不下才“漏”出来这篇影评。

  Herzog是有态度的,一开始就表面了对死刑的态度,“是因为我尊重你,并且你是一个人,我觉得人不应该被处死。”和David Gale(电影 The Life of David Gale里的人物)是一致(只是他更极端)。

  不过还好Herzog只提对死刑的反对,没提原谅,服刑也是惩罚。

  如果我没看过Lars von Trier的<Dogville> 李沧东的<密阳>,可能我也是这样的,认为死刑太残忍,文明世界不该允许。但不得不说他们影响我太深——你有什么资格原谅犯罪的人呢?你拿上帝的基准来宽恕所有人何尝不是一种高傲?

  若被杀死的是与你不想关的人原谅自然容易,若是你爱人被人极其残忍的杀害呢?(不难理解为什么被害者亲人说“有些人就是不配活在世上”)退一步,你说原谅,你又如何原谅比你站得更高的人。

  在<密阳>里全度妍的小孩被杀,她选择信用宗教,原谅杀死她小孩的人。当犯人说他已经被上帝原谅,上帝听到他的祈求,所以全度妍来看监狱他了,全度妍的信仰马上崩溃。

  诚然,如同电影表达的,一草一木栖神明,任何形态的生命都是可贵的,但这和惩罚是两回事。

  只是事件的真相(就像电影里讨论的案子),以及正义(其实就是avenge)到底可以多公平,如何衡量?

  《凝视深渊》影评(九):并没有答案的司考

  恍惚间,在这个软件上就过去了400多天。细想起来真是一件恐怖的事情。 又来到了西安,学校宿舍还没有完全布置好,在淘宝上买了一堆东西,等都弄好了也许就不那么抗拒住宿舍了吧。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又看了一部记录片《凝视深渊》,看了一集,讲的是两个少年,为了一辆科迈罗,杀死了三个人。讲了事情的整个发生过程,与受害人家属,罪犯,以及罪犯的家属朋友有一些对话。其中一个被判处死刑,另一个终身监禁。也采访了行刑人员,了解了行刑过程。 这样的纪录片,我想看到的是这些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恶行,处罚怎么才是的得当。那个被判处终身监禁的男孩,他的家庭条件很糟糕,父亲,哥哥都在服刑。中国这样的家庭多不多呢?也许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对他有很大的影响吧。我一直想到,就像一个泥潭,总是走不出来的感觉,一代人接一代人。毒品真的是很大的原因。中国对毒品和枪支的管制从降低社会犯罪率这个层面来说是起了很大作用。 那些犯下恶行的人,是人性本恶呢?还是一时冲动,他们有没有后悔?有没有一直在想着那些死去的人?想着那些人的家属?会不会觉得对不起那些人,会为那些亡灵祈祷? 片中,被害人的家属说如果被判死刑的男孩被判的是终身监禁,她也是可以接受的。被判终身监禁的男孩的爸爸说,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去剥夺另一个人的生命。所以,死刑,究竟该被怎样看待。死刑并不能改变已发生的事实。不能让死者起死回生。那死刑的意义何在?是为了平群众心头的怒?是为了给其他人一个警示作用?死刑有没有必要?在被害人都不要求的前提下。以牙还牙,血债血偿吗?如果我是被害人的家属,我能不能接受这个人不被判处

  《凝视深渊》影评(十):艺术总是源于生活,却永远无法高过生活

  好的电影有很多种,描述一种或共鸣或私人的情绪,怀旧的过去与无可预料的未来,调动人的思考,提供不一样的人生.等等.

  导演希望用尽量平和又客观的视角去描述死刑犯,犯罪现场,受害者,受审,死刑,但是即使躲在摄影机背后,牧师也替他说出了他内心的倾向.

  采访中的提问,导演很聪明,作为一个要抓观众情绪的人,自然也会抓谈话者的情绪.有很好的留白,适时的怜悯及包容,和平静语调背后忍不住的一针见血.

  哥哥在描述自己弟弟的死时的内疚和伤痛,以及在脸上纹上的两滴眼泪.

  父亲在描述自己与自己的儿子同乘一辆警车,左手和孩子的右手拷在一起.以及他对于时间模糊的概念,一世纪之差.还有他对于不曾发生的另一种假设,从茫然到笃定.

  他在描述两个女陪审团成员因为感动投了反对死刑的两票时,说自己和孩子也许不配上帝的帮助,但是他们确实得到了.导演安慰他,你救了他.似乎也在说,既然上帝做什么都有他的目的,让死刑存在的目的在哪里,如果是为了审判或是公平,又既然让似乎公正的审判存在,又为何会被简单的emotion影响.

  即使采访无关者,似乎也做的很有他自己的风格.对于那个喷漆工,导演一直带着鼓励的对话方式.看到贝莉的纹身于是想起问一个无关的事,“如果有一天你和贝莉分手了,这个永久性的纹身怎么办”,回答是大概就写贝莉滚蛋吧.这就是他的思考方式,即便是感动的一件事情,他也不会把它描述成纯情感,而总是怎么办和为什么.

  我最喜欢的段子,是个无关的段子,警察说到他们移动证物车子的原因,是之前的地方,在车子的正下方,长了一棵树,它穿透了车子,穿透出一个大洞.时间和万物,不会受什么影响,自以它的方式,以它的无意志的意志,继续发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