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100字

2022-03-30 03:32: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100字

  《不平等代价珍藏版)》是一本由[美]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47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一):财富不平等下的阶层固化

  昨天小学开学了,我为了学费抓破脑袋,看到学校门口停着的一排排豪车,顿时感慨万千,疫情后干憋的口袋让我越来越感受到经济,阶层的两极分化严重,富者越来越富,穷者越来越穷。

  不禁想起了约瑟夫.斯蒂格列茨的著作,《不平等的代价》,作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得主的他通过美国经济现象,把不平等的缘由,结果给我们剖析的一目了然。

  虽然我不能站在经济学的至高点看待这个问题,但作为普通百姓,更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更能深刻体会到财富的重要,更能感受到阶层固化的严重后果。

  《不平等的代价》提出,但1%的人占据了大多数的财富时,社会注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平等源于市场政治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当市场体制没发挥作用,无效率不稳定的情况下,政治体制不平等,没有及时纠正市场失灵而致使经济体制不平等。

  财富与阶层向来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上层拥有了资源越来越多,而财富也越来越多,下层资源的枯竭,而越来越穷,两极分化,欲而更加严重。想要打破一个阶层的固化,更加难上加难。不同阶层的需求制约不同,国家体制的制约难免就有偏颇之时,从而遗留更多问题。

  当你不明白,不能理解某个问题时,可以从书的目录梳理清楚条理。《不平等的代价》的目录就可以窥见一斑不平等的缘由,历程,问题。

  我们的社会本该平等而似乎越来越不平等,即便美国如此大国也只有极少数1%人占据了财富和权力的顶端,99%的人只能在不平等的限制中苦苦挣扎。

  两个群体本就是社会共体,本就是命运共同体,而当他们命运捆绑一起时,财富,阶层的鸿沟越来越大,那么社会体制的不完善,就可能引起动荡,这就是财富,阶层不平等,可能要付出了沉重代价。

  当能力定位不了它的实际含义时,书中观点就为我们点明不平等代价,之因之果之现象。

  1、财富不平等,远远超过了收入逐年变动所体现的差异,财富更清楚,描述了人们在获得资源方面的差异。

  2、一个出生在社会底层的人上升到上层,甚至中层的可能性极低。

  3、聚集的上层群体的财富是以牺牲中下层群体为代价的。

  4、处于社会底层的人极可能一直内在底层,而处于社会上层的人也极有可能一直待在上层。

  5、要么创造财富,要么掠夺财富――寻租与不平等社会产生――财富分化,阶层固化。

  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就是和谐稳定,既然都不平等了,那肯定要解决这个不平等的问题。美国财富阶层的分化不仅仅代表美国,中国也难不可避免。

  《不平等的代价》通过对美国社会的深刻批判,为我们揭示了不平等的原因,具有市场失灵因素,也有政府失灵因素。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更多取决于矫正制度缺陷的努力程度。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二):几十年的不平等,造就了今日的美国,你还趋之若鹜吗?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四):牺牲99%,幸福1%的社会究竟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五):“美国梦”破灭:薪酬激励带来不平等,穷小子变百万富翁成童话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六):《不平等的代价》:愈演愈烈的不平等,会招致怎样的恶果?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七):为什么1%美国富人越来越富?分析一下三点错误认知

  《不平等的代价(珍藏版)》读后感(八):《不平等的代价》:一本看得想落泪的经济学著作

  

豆瓣上有个小组:985废物引进计划,组员接近10w人。

顾名思义,这是一群考上了985(211)大学,却自我认定为废物的人。

这样的认定——

父母不会同意,“你书都白读了?”

师长不会同意,“你们占据着全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

同学不会同意,“985的你都是废物,985都不够资格的我算什么?”

社畜不会同意,压根就看不见他们。

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种原因的叠加,小组里诞生了一个新名词:

小镇做题家。寓意,除了做考试题目啥也不会干。

小镇做题家是一个已经呈现出来的结果,这个结果源自考试制度。

考试制度,归根结底是一种竞争规则。

小镇做题家,原本是这个规则下的胜利者。

还没来得及享受胜利果实,小镇做题家忽然发现竞争规则变了。

在此之前,没有人告诉他们会发生这种事情。

在这之后,没有人告诉他们新的规则究竟是什么。

就像一群突然被放生到模拟式蛮荒森林的家养宠物。

小镇做题家们引以为豪的能力被归零,却要面对一片模糊的新竞争规则。

让他们焦虑的是,有人已早早摸清规则并成为了优胜者。

让他们心忧的是,他们原本的支持者现在希望他们能背负一切。

小镇做题家迅速刷屏互联网,是因为这样的领悟并不新鲜。

早前,在爆款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中吸引大众嘲讽火力最多的明星蓝莹莹,被贴上的标签是“奋斗逼”。

更早,B站的宣传视频《后浪》被大众按在地上一再唾弃。

两者之间的热门话题,是已经变形的名句:“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而现在的“小镇做题家“,不过是这一话题的接续者。

这个话题可以归结为:为什么我们不再相信奋斗?

有一天晚上,我对一个问题产生了好奇:大型互联网公司的大BOSS和他们公司的普通员工,相互之间的收入相差了多少倍?

然后我计算了一番,答案令人崩溃:最低相差了50w倍。

比这更令人崩溃的,是工作猝死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是996已经成为一项默认的潜规则,甚至于传出有996员工员工跳槽到同一家公司后互相比赛的新闻。

与此同时,这些新闻也轮番刷屏:

联合国秘书长说世界的财富有一半都被26个人掌握了;据联合国数据,全球饥饿人口数量持续五年上升,今年预计超过1.2亿;XX公司裁员、降薪、变相降薪轮番刷屏,区别只是公司名字换了;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

奋斗已经成为自己被无端剥削的工具。职场人不过是一个随时可以被无理由替换掉的工具。

老段子又重新流行:你再努力一点,你老板就能换辆新车了。

所有这些新闻报道和自发流行里的社会现象,集中了几乎所有负面情绪——焦虑、自弃、鄙视、抵制、愤怒、嫉妒、无可奈何。所有这样类似的情绪最终都指向一个词:

不平等。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塔利娜·格奥尔基耶娃撰文称:“过去十年,不平等现象已成为全球经济最复杂和最令人烦恼的挑战之一。”不平等存在于全球几乎每一个角落,又集中表现在收入不平等、机会不平等、权利不平等三方面。

不平等问题是如此严重,以至于联合国在《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特别把目标10设定为“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然而不平等问题从来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18世纪,法国思想家卢梭就出过讨论不平等问题的专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3个世纪后,不平等问题依然是学术界、政治家、普通人关注的重点问题。区别是,学术界的研究可以让我们对不平等问题有更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政治家可以参考学者的研究制定政策来降低和消除不平等现象,普通人则可以通过了解学术界的研究和政府的政策在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减少不平等现象贡献一点力量。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基于自身的研究和对美国社会的深刻了解,写下了这本《不平等的代价》。2013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它的中文版,2020年又出版了它的珍藏版。

美国是一个样板,也是一种镜像。在美国发生的普遍性现象,我们应当且必须有所借鉴。因此,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认为:“这是一本理解全球经济结构和国际金融危机来龙去脉的必读著作。在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时,这本书将使你头脑清醒、视野开阔。”

在《不平等的代价》中,斯蒂格利茨教授认为:

虽然财富获得普遍性增长,但分配不均和两极分化日益严重。最上层的那1%人群占据了国民收入的巨大比例,以2007年为例,美国社会最上层的0.1%的家庭所拥有的收入是社会底层90%家庭平均收入的220倍。1%的人拥有了更大的财富,99%的人因此变得生活更加困难。

如此悬殊的巨大差异,使得抗议活动越发频繁和激烈,然后又加剧了社会的动荡,进入恶性循环。最终让所有人都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是那1%的人也不能例外。

从市场角度而言,不平等源于两方面:

1)规(制)则(度)本身不平等;

2)规(制)则(度)的执行不平等。

市场设计了一个非常粗暴的评判标准:你有多少钱决定了你是输还是赢。——至于你是怎么赢的,并不重要。

这样的规则,合理吗?很显然不合理。对于那1%的人来讲,他们获胜,要容易得多。比如,制定符合他们利益的政策、法律;比如,制造信息不对等;比如,制造竞争障碍。比如,不守规则。······

最上层1%的人,种种作为,使得本就不平等的市场失灵了,“看不见的手”无法发挥调节功能。同时,“看得见的手”也在他们的寻租行为下几乎陷入停摆。对规则的执行变得不平等,成为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不平等的代价》中,详细分析了美国的1%群体是如何利用自身条件和掌握的资源来掠夺99%群体的财富,以此造就和加剧了当今的不平等社会。其中精彩之处常常让我想到,科幻作家刘慈欣所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则”“降维打击”等概念。

如果竞争是惟一的规则,1%上层群体所拥有的竞争武器对于99%的普通人群而言,即是一场狂暴的降维打击。面对这样的打击,只有99%的普通人群全部联合起来,才可以勉强赢得一个同归于尽的生态平衡。任何个体,或者一部分群体的联合,都无法面对这样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和面对歌者文明的地球文明没有分别。

或者我们应该庆幸,那1%上层群体和99%普通群体的差距最多也就是地球人和三体人的差距。这样的差距下,身为99%普通群体的我们还可以奋力一搏。或许是基于同样的信念,斯蒂格利茨教授在《不平等的代价》的最后一章,从社会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以至于他饱含热情的宣称:“另一种世界是可能的。”

作为个体,面对现今的种种不平等,当然不应该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社会改革上。躺平任嘲,可以是一时的泄气,却绝不能是长久的选择。生活再艰难,我们依然要睁大眼睛,看清这个世界,为自己所珍爱的,为自己的命运发声、奋斗,哪怕是以决然赴死的态度也不坐视命运走向悲壮。

最后,以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来结束本文:

如果你觉得你的祖国不好,你就去建设它;如果你觉得政府不好,你就去考公务员去做官;如果你觉得人民没素质,就从你开始做一个高素质的公民;如果你觉得同胞愚昧无知,就从你开始学习并改变身边的人,她有缺点,我们一起修正,而不是一味的谩骂、抱怨、逃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