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新纽扣战争》经典影评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新纽扣战争》经典影评1000字

2021-02-05 03:50:4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新纽扣战争》经典影评1000字

  《新纽扣战争》是一部由克里斯托夫·巴拉蒂执导,吉约姆·卡内 / 莱蒂西娅·卡斯塔 / 凯德·麦拉德主演的一部剧情 / 儿童 / 冒险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纽扣战争》影评(一):战争中的儿童

  不如《纽扣战争》好看……时代背景过于实在,大人戏份太多,大人小孩两边的串连不清楚,犹太人纳粹之类的太特么纠结了,欢乐的气氛不足,人物个性也不明显,小演员选得亦不如后者出彩。

  《新纽扣战争》影评(二):新纽扣战争

  显然卖萌已经是全世界的潮流~儿童文学被赋予法国味道的色彩镜头,一个童年的世界迎刃而生。所谓的‘战争’也被修饰的童趣怡然,对于这些孩子被割纽扣就是辱身败名的象征。故事在高潮处还是欠些火候。伴随着洋溢的配乐我们稚气未眠地听着导演舒舒服服的讲故事。

  《新纽扣战争》影评(三):孩子的战争

  非常时期,两个小村子男孩之间的战争,

  复刻出成人战争的奥义。

  有战役,有计谋,有背叛,

  有痛饮庆功酒,有泪洒失意处。

  当然更重要的,有成长,

  少女的出现,不仅是懵懂爱情的象征,

  更因为她犹太人的身份,

  让少年的正义感有了寄托。

  整部电影,人性的闪光点,

  人性的懦弱与恶劣,

  孩子与成人都没有任何区别。

  《新纽扣战争》影评(四):不错不错

  越来越喜欢法国电影 里面的小小主人公可是我最喜欢的 好正太好萌 美丽的法国风景 优美的配乐都是值得称赞的地方 习惯性的看完电影还是去看看影评 褒贬不一 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抓着不好的东西津津乐道 却忽视了那些真正想表达的东西 往往好的东西就在这一瞬间被忽视了 很多东西是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的 就像感情一样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只喜欢从表面看待问题 有些人生来就不懂得品味 你不懂的品味就算了 你还要自己去拉低自己的身份 造孽

  《新纽扣战争》影评(五):世界级的战争,不过是场儿戏。

  如果你曾被《放牛班的春天》所打动,那一定不要错过此片。同一导演的又一部瞬间打动人心的儿童片,欢笑与感动之间尽展现实的残酷。看着片中那一大帮各具特色的法国孩子们挥舞着木棍子在操场上奔跑,只为了获得“敌方”衣衫上的扣子,看似充满儿戏般的游戏却映射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由自主感叹故事的巧妙,同时更是领教了西方人看待战争的角度。与《战马》不同,影片没有任何战争的场面或元素,沦陷地区孩子们的内心与表面上平和的生活完全不同,“等打完仗就……”成了他们的常用语,看似幼小的心灵们其实有时比大人们还要强大。无论是最萌的小吉布斯模仿罗马战士站在墙头高呼,还是孩子王勒布拉克像《勇敢的心》一样将木剑插入土地,以及全部孩子聚在一起思念远在德国无法回家的亲人,点睛之笔无处不在。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几个版本,爱影之士不妨一看。

  【《音乐时空WAVE》2012年6月刊用稿,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新纽扣战争》影评(六):好的电影要用心去看

  奔着GuillaumeCanet来的,在众多鬼灵精怪的孩子中,他包括所有的大人其实只是配角,不过不影响我的喜欢。据说和放牛班的春天是同一个导演,难怪两部电影都是围绕天真浪漫的孩子展开。每个小演员都个性十足,顽皮搞怪,影片中孩子们之间的对话、行为让人忍俊不禁,勾起了所有童年的回忆。看到这些情节,男生的感慨应该更多。个人觉得其实是一部战争片,导演故意隐去真实战争的残酷,转向村落间孩子们,孩子们煞有介事的战争中,有突袭、有战术、有领导者、背叛者,见微知著,当所有战利品随着战壕被火烧掉,弥漫在空中的缕缕青烟影射了真实战场的硝烟。私以为导演是对教育理念和方法有自己的想法,放牛班的春天体现的很淋漓尽致,在此片中参观博物馆的情节等,他们的课堂也是人生的课堂,比如关于背叛,巴卡耶(村长的儿子)被俘虏后折回引发战壕被烧,仇视演变为被集体折磨,保罗老师进行了如下的疏导:他要带着这个耻辱过一生,即使是叛徒也该有审判,他们也有为自己辩护的权利,你们的行为就像是刽子手.....接下来集体不上课去道歉,这个情节应该给所有的人都上了一课,回想起我的童年,我的成长过程,并未有如此大的撼动.......导演用心良苦,要表达的东西远不止如此,个人感触而已。

  《新纽扣战争》影评(七):莱蒂西亚卡斯塔感觉有莫妮卡贝鲁奇的神韵呀,不过西西里是一部她为女主的电影,莱蒂西亚此片仍然是点缀,但很美

  我看过爸爸哭,但这不影响我爱他。 我哭,你会爱我吗? 我不知道,你哭一下试试。 男孩厌恶爸爸只做农夫的懦弱,爸爸只愿保全自家人的平凡(战争时间农夫的责任就是为国家后勤保证)。 老师通过教育下一代来反抗雅利安优等学说,曾经的情人却觉得他不曾反抗。 学校组织的博物馆游览,向导宣扬的雕塑是雅利安优等品质,但学生们记住的却是雕塑战斗姿态的古铜色皮肤与赤膊上阵的勇敢。 两个街区的小孩的战争,不会因为一面白旗和一封讲和信和停止,更不会因为区区几颗纽扣就失去反抗的决心。战争就是战争。 孩子中有个是市长的儿子,因为这次战争不敢冲前线,所以要交贪生怕死税,这就是民主,这就是共和,孩子中的头和仅次于头的聪明孩子想出来的,然后市长儿子说“这可恨的共和,国王万岁”(哈哈) 你们的战争什么也不是。 那你来干什么,滚出去。(孩子的头很干脆对那个市长儿子哈哈,最后这个市长的儿子自私想出卖同伴,从被迫到主动) 远在德国的父亲给孩子们的信,雨停了,云散了,你们就是我的阳光,孩子们。 每个人的战争,这个译名挺好的,对于老师,对于孩子的头儿的父亲,对于孩子的头儿来说,成长也是一次与过去幼稚的告别,同样也是对待朋友最真挚的成人礼,更是成为坚强者的坚实一步。

  《新纽扣战争》影评(八):从普罗旺斯到《新纽扣战争》

  首先声明的是,这完全不能算是对本片的客观之论,准确而言,完全应该算是本人的肆意吹捧。因为,下面的文字大多数与电影不太相关,又有丝许关联,总而言之,就是一篇纯粹的醉话,沉醉之后的话。

  其实,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应该在看法车类似电影之前,先好好地看上一些有关法国乡村的纪录片的。这样,我对法国美丽到极致的令人心神摇荡的难以自拔的景色可以有抵抗能力,能够更多地出于风景而关注电影的情节。然而,我仍旧没有摆脱这样的“魔咒”。我深陷在电影的景色中,久久回味,以至于我有时候都忽略了情节,心里不断地呼喊着:给我远景,给我远景。

  沉迷法国的风景还得怪那本叫《曾罗旺斯的一年》的书,它使我对法车乡下宁静又美好的生活产生了向往,对一切有关法国乡下的景象产生了向往。

  所以,当我看《战马》的时候,我对爷爷与孙女那段印象最为深刻,也最为动情。我渴望吃到果酱,渴望看到风车,渴望在那绿绿的原野上骑上一匹马儿。

  所以,我看到《新纽扣战争》的时候,对那原野的景象迷恋不已,渴望自己的孩童时期是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渴望那些打闹都有着纽扣战争般的魅力与回味。

  孩子之间的战争哪里算得了战争,即使今天打得头破血流,明天依然可以在同一个战壕中战斗。这才有了最后面对纳粹时的携手共进。这才是孩子的世界,也只有孩子的世界才会如此天然,又如此纯真。

  虽然电影有着这或那的毛病,但我不得不承认,本片把孩子的纯真与景色的纯美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阿门,让我生在那,死在那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