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一样?嗯,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不一样?嗯,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2 00:34: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一样?嗯,一样!》经典读后感有感

  《不一样?嗯,一样!》是一本由[加]希瑟·塔克维克 著 / [英]皮帕·库尼克 绘著作,河北美术出版社|青豆书坊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8.80元,页数: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一):不一样的科普

  小时候都玩过“找茬”的游戏,就是给出两张看似一样的图片,找出里面细小的不同之处。看多了找不同,就觉得找相同的很独特。这本《不一样?嗯,一样!》就是很独特的找相同之处。但是它不仅仅是单纯的找相同的书,还是一本动物科普书。

  这本书没有故事情节却通过一只只可爱的动物吸引着宝宝们的注意力,每翻开一页都是惊喜,看似不同的动物们通过仔细观察却都有相同的地方,有些共同之处是我们家长也不容易发现的。

  独特的视角

  一只斑马在辽阔的草原上飞奔向前;一直老虎在茂密的草丛中匍匐前行;一只灵活的环尾狐猴在相互交错的树藤间跳上跳下;一只熊峰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这四只动物体型大小分明,各具特点,只需一眼就能发现它们各不相同。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的身体上都有条纹。

  跨页的篇幅只展示四只动物,它们不属于同一类别,却同时出现,只因为身体上有某个共同的特征,可能是条纹,可能是胡须,可能是触角……不过这些共同的特征需要仔细观察才能发现。不同于其他的动物科普书籍分门别类的进行介绍,《一样?嗯,不一样!》这本书视角独特,让孩子们发现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也存在某些共同的特征。培养孩子观察力的同时,也引导孩子各个事物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这应该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之一了。

  接二连三的惊喜

  本以为这种独特的启蒙方式已经让这本科普书发挥到极致了,没想到最后竟然将所有出现过的动物在一个跨页中显示出来。他们大小适宜,变换了形态,看到它们连孩子都惊喜的大叫了起来。又把动物和名字一一对了号,当做巩固了。之后发现这页的左下角还有一连串的问题呢!“哪些动物可以成为宠物?”、“哪些没有腿?”、“哪些有斑点?”“哪些住在森林里?”……这些问题再次让孩子沉浸在书里。可我想说这还没有结束,我们以结束的心态翻到下一页,却发现这页讲解了动物们为什么会有条纹、胡须、触角……让孩子们更深入的去了解动物,了解神奇的大自然。

  读完《不一样?嗯,一样!》这本书,不禁感叹,真是一本神奇的书!它能在无形中让孩子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物体,并总结共同的特征,提高孩子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它能让孩子饶有兴趣的巩固新认识的动物,将温故知新运用于无形;它还能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这是一本可是经得起细读,多读的,有趣的科普书。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二):不同的角度,重新认识动物世界

  

“熊猫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没有黑眼圈和拍个彩色照片。” 这个段子相信很多人早就听腻了,包括我那已经上小学的儿子。但是当我追问他“还有谁也想拍彩色照片呢?”时,他的兴致一下子来了,带着希冀的眼神如幼时一般期待着更深入的讲解与探讨。不同的种类,相似的身体颜色,多么神奇?这些神奇只存在与熊猫与斑马两者间吗?到底还有哪些动物也有这样或那样的相似点呢? 看多了各种动物科普书,动物的习性也略知一二,无非是按照生活习性、生理特点等分门别类划分。像这种按黑白两色划分,找出相应的动物(如熊猫、斑马)还真没见过。所以,这这本《不一样?嗯,一样》的绘本进入视线时,可以想象我的惊喜。 讲真,对一本书的感觉好坏,真的就如相亲一般。第一眼就能被吸引到的,无非是封面的风格,要么是我喜欢的小清新风格,要么就是我毫无抵抗力的国风气韵,而这本《不一样?嗯,一样》均不属于两者,所以,我也再次发现书名的特色也可以成为吸引读者的要素之一。这让我想起小学时的自命题作文,拟的标题是《故乡?故乡!》,当时得到了老师的赞扬。嘻嘻,话题扯远了。书名以看似设问、细品不像设问的方式吊足了人的胃口,到底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怎么个一样法呢?先否认?后证明吗?如果在一堆书中看到这个书名,在选书的你会不会跟我一样拿起这本书,好奇地翻起来呢? 家里的绘本也有一些,但是科普绘本还真的不算多。基本都以心灵养成为主了。封面上略带萌态的狮子,畅游的绿龟,小心瞻望的斑马,翩翩起舞的黄蝶,还有叫不出名字的蓝鸟,和藤蔓上吊着的,呃,猴子(?),这些都在告诉我们这是一本关于动物世界的科普绘本。依封面所言——有趣的观察对比角度,发现动物世界的更多神奇美妙——那么,这本书是以什么样的角度讲述动物世界呢?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翻开这本书,我才真正感受到这样一句话居然也可以用来形容一本好书。动物世界的动物万万千千,看过的纪录片、翻过的杂志,似乎都没有像这本书一样,简单的四幅图,让我惊觉原来大如斑马、猛如老虎、灵活如环尾狐猴、渺小如雄峰,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都有条纹。正如书上描述“我们都各不相同,要多不同有多不同,只需看一眼,就很容易发现!”是啊,我们总是看到这些动物的时候,习惯性放大他们的个性,而忽略了它们的共性。而这些共性又都有着各自不一样的用途——斑马的斑纹用来迷惑敌人,老虎的条纹用来掩护自己捕食,熊蜂的黑黄条纹用来警示其他动物——多么神奇!这里有个延伸,我跟孩子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也跟他一起探讨起我们常见的一些警示标记也是用黑黄条来体现,是不是就是来自于熊蜂条纹的灵感? 全书用40种和不相同的动物来展示了看似天壤之别、实际有共同之处的奥妙,水母、火烈鸟、蛇等,分别归纳了同样长有胡须的动物们、长有触角的动物们……让人瞠目结舌的同时,惊觉自己的后知后觉,最后叹服于作者希瑟·塔克维克的构思与叙述之中。当然,这一切还离不开插画师皮帕·库尼克惟妙惟肖的配图,更离不开翻译易小木老师的精彩配文。书的最后归纳了不同动物间相同之处的不同作用,将孩子们跟着绘本一起发现的奥秘进行了总结,让孩子们有更系统的认知。也是非常之巧妙了。 不同的角度,刷新了我对动物世界的认知。幸好有这个书名,让我被吸引不至于错过这么宝贵的学习机会。

那么问题来了,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与个体小巧的动物,它们真的不一样吗?没看这本书前,相信我们都可以轻易给出答案。看完这本书,你的答案是什么呢?嘻嘻。妙哉,这就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不知道聪明的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呢?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三):在故事里发现不一样的精彩

  青豆童书馆的青豆童书馆的《不一样?嗯,一样!》是一本非常有趣的科普绘本,一问一答的题目,一下子便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 什么东西有不一样的,又有一样的呢?怀着巨大的好奇心我们打开了书的封面,一个可爱、美丽的小动物忽地一下便跳进了眼帘,就像作者在故事中讲述的一样:“我们都各不相同,要多不同有多不同。只需看一眼——就很容易发现!” 小朋友首先会看到长着一身黑条纹的斑马正飞奔向前,看到一身黄黑条纹的小熊蜂正飞来飞去,有着黑灰条纹长尾巴的狐猴正跳上跳下,长着黄黑条纹的、凶猛的大老虎正在草丛里匍匐前行——-看到这里,小朋友一定看清楚了,这些动物都有条纹,这就是它们相同的地方!

  在翻读绘本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下一个跨页里出现的某种动物,也是前一个跨页里存在的,这个发现,让小朋友开心不已,这真得好棒! 绘本从动物身上的条纹、胡须、獠牙、鬃毛、犄角、壳、触角、翅膀、犬牙、鳞片、尖刺、脚蹼或者鳍、触手这些方面把各种动物、昆虫及鱼类朋友带到我们面前,色彩缤纷的插图,配以有趣耐读的语言,把它们的特点清晰地呈现出来,这一点值得点赞。 绘本翻读到最后,作者还让书中所有出现过的角色这里进行“快乐大集合”,同时设置了一些和书中不同的、有趣的问题,可以让小朋友再次开动大脑,和家人进行美好的互动。 动物是人类永远的朋友,我相信,每一位打开这本绘本的小朋友,都会朝着美好前进一步,更会在心里滋生爱的种子! 绘本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可以让小朋友在读图中感受成长的经验,感受知识带来的快乐,感受爱的陪伴! 更棒的是,在书的最后,作者把动物朋友们的不同特点做了详尽的科学注释,小朋友读到这里后,一定会对身边这些不一样的朋友有更好的认识,并且深深地喜欢上它们的! 作者:小芊的快乐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四):让科普在思考中飞扬

  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 爱因斯坦

  孩子用啼哭叩响新世界的大门。懵懂的他们渴望了解整个世界。绘本便是他们最好的工具。绘本的种类繁多,如何挑选一本好的绘本,让我们煞费苦心。这本《不一样?嗯,一样!》,拿到手时觉得平淡无奇,越看越觉得妙不可言。

  一、画面逼真,色彩鲜艳,生动有趣。这本书给我们绘制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有陆地的,如趴在草丛中一动不动,等待瞬间扑倒猎物的老虎;有海洋的,如人送绰号“海洋独角兽”的一角鲸;有在树上生活的,如可爱的善变的“变色龙”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炫耀它的精致的时装;有在天上飞的,如那粉红少女装的火烈鸟在湖面上划过一道优美的的弧线向天空翱翔。诸如此类动物,在英国著名绘本画家皮帕.库尼克的笔下,鲜艳的色彩,简笔画的勾勒,一个个动物的表情栩栩如生,活龙活现。让孩子爱不释手。

  二、激发孩子思考的能力。现在的孩子都在被动的接受知识,三岁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问东问西,我们也习惯--告诉他们这叫什么,这是什么。孩子没有任何的思索之前记住了各种各样的名字。每次一有不会便会问父母,“这是什么”。其实这恰恰扼杀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一项必备的才能。这本书《不一样?嗯,一样!》巧妙引导孩子进行独立思考,如绘本作者希瑟.塔克维克通过一张张图片告诉孩子,认真观察,仔细思考,这几个动物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如斑马、蜜蜂、老虎、环尾狐猴这几动物有什么不同,孩子回答也许会有惊喜,儿子说,有毛。虽然和答案不同,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起码启发了孩子对动物之间共性的思考。我认为看这本书我们还可以进行启发性的提问,譬如:那些动物身上有条纹?条纹有什么用?那些动物身上有胡须?胡须有什么用?那些动物身上有翅膀?翅膀有什么用?引导孩子思考动物共性和个性。从而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思辨力,也为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即思考是行为的种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未来人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取决于思考力,这本书《不一样?嗯,一样!》可以在一个个有趣的孩子们喜闻乐见动物身上引导孩子进行认真的观察,仔细的思考。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趣味动物科普启蒙书。

  思考可以构成一座桥,让我们通向新知识。

  ——普朗克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五):换一个角度,世界真奇妙

  什么是启蒙教育,如何让孩子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这是每位身为父母无法回避的问题。然而,从一开始,我们就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开发智力、激活情商,引导财商,似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心安,才能让自己孩子脱颖而出,不输在起跑线上。

  当我把《不一样?嗯,一样!》摆在孩子面前时,孩子压抑不住的是惊喜,对于封面上的斑马、狮子、乌龟、蝴蝶,孩子从小就很喜欢,因为在他的眼中,并不认为这是野兽与昆虫,而是他最亲密的朋友,也只有当父母心情好的时候才会带着他走入大自然,听鸟鸣,闻花香,看鱼戏……也许,唤起孩子最美好的初心,的确不是拼音、数数、英语对话,甚至也不是舞蹈、跆拳道,而是这花花绿绿的真实世界。

  《不一样?嗯,一样!》几乎在每页画面都在强调一个形容词——仔细。只有仔细,你才能区别此物与彼物,才能让自己感受到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的异同点,由此就不再将自己的观点与行为强加于它者,学会尊重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成为一名合格的自然界、人类社会的成员。 想象力的缺乏,是危险的。想必我们耳熟能详的苹果从树上落下来,正好砸在了牛顿的头上,于是有了万有引力定律,阿基米德在紧张的脑力劳动后泡入浴池,才发现皇冠是否纯金,哪怕忘记了自己没有衣服在身,也要告诉浮力的无穷奥秘。或许,《不一样?嗯,一样!》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身边事物的多样性与统一性,也许狮子偷偷靠近、马全速奔跑、尤猪拱土翻寻、野牛四处闲逛,都在忙着自己的事,想着自己的心思,但在孩子的眼中,他们的相似处却是很显然的,请仔细观察,他们都有鬃毛,而且鬃毛在现实的生物世界中,集花哨发型、御寒围巾、防护垫为一体,它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也可以向敌人展示自己的强壮与健康。

  孩子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应用世界的过程中,总是从最简单的特征入手的。正如爸爸妈妈脸部最大的特征就是爸爸有胡须,妈妈则没有,由此可以认为爸爸每天拿起剃须刀嗡嗡地响时,不仅仅是剃去胡须,更多地提醒自己是位男人,要养家糊口,对家人好。同时,爸爸的胡须与雄性动物的胡须又是不同的,即使同为雄性动物,胡须也是千奇百怪的存在,在功能上可以帮助动物感知周围的环境,判断空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及气味来源的方向(海象的胡须居然能像手一样,帮助其在黑暗中寻找食物)。在阅读《不一样?嗯,一样!》之后,孩子来到大自然,观察力一定会有了质的提升,不再以能叫出生物名称而知足,而是向身边的人讲述生物的独特之处,从感性认识升华至理性认识。 原来,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道理很简单,就是以孩子的视角去启蒙,而不是让家长代劳,把选择权与决策权交给孩子,相信孩子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六):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从找规律开始

  小朋友对动物好像有天生的好感,所以动画片诞生了很多经典的动物形象,喜洋洋与灰太狼,小猪佩奇,汪汪队,孩子们乐此不疲。我家孩子很胆小,出去碰到老爷爷,老奶奶跟她说话都会大哭,女儿今年2岁,需要发育属于缓慢的,到现在也不能说出完整的句子,喊着“爷爷,怕”,可是对动物却有着喜爱和好奇!面对“汪汪”大叫的大狗,她一点也不害怕,反而很高兴的喊“狗狗”!声音中透着欢喜!我知道,她真的是从心里喜欢!家里买了很多动物的书,不知不觉中认识了很多动物,其中有一本书,里面的虎和猫,我感觉是一样的,她自己能认出来,我很好奇,她是怎么做到的!我问她,她是怎么看出来的?她指着小老虎的头说“字”!真的让我感到惊喜!

  《不一样,嗯,一样》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儿童文学作家希瑟·塔克维克,她曾经是幼儿园的教师,也是那时候开始对儿童文学感兴趣,并走上了儿童文学创造的道路,出版的童书深受孩子们喜爱。绘画师是英国儿童书插画师和设计师皮帕·库尼克,她非常喜欢涂鸦,绘画和手工制作,尤其喜欢画动物。作者在德比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荣誉学位和插图专业一等荣誉学位,并荣获2012年“七个故事插画大赛”冠军。凭借强大的基本功,书里的动物既可爱又不失真实,每个动物都画得惟妙惟肖,无形当中会让孩子更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点。该书获得多项荣誉,入围201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图书馆贝尔图画书奖,荣获2018年宾夕法尼亚图书研究中心家庭识字类“十三优”图书奖;荣获2017年加拿大儿童图书中心星级推荐图书,入选2017年多伦多公立图书馆非凡图书推荐名单。

封皮

  本书的布局很简单,绘本含32页,从第2页开始,一直到第27页,左右两页构成一个主题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也许平时你丝毫不会联想在一起的动物有可能会被放在一起。来,大家一起来“找规律”吧,看一看上面不同的动物有什么共同点?书中选取了40中不相同的动物,与之前看的书不同的是,这本书按照动物的特点就行分类,将具有相同特点的动物放在一起,斑马那么大跑的又快,小小的蜜蜂有翅膀,嗡嗡的飞来飞去,大老虎匍匐向前,环尾弧猴上窜下跳,这些动物放在一起各不相同,各有特点,可是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有条纹!这一发现一定会让小朋友惊喜的!

我们都有条纹

  除了条纹,胡须、獠牙、鬃毛、犄角、壳、触角、翅膀、鳞片……认真的观察后,小朋友在每一页不同的动物上都会发现他们的共同点,大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学习兴趣,养成喜欢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我们都有鳞片

  最后在28,29两页会有一张大图,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些动物的相同点吧!哪些有斑点,哪些有脚蹼,哪些有毛发,哪些有鸟喙……

一起找一找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七):一样?不一样?动物世界真奇妙

  有关动物的绘本我也陪着孩子看过不少,但我看到这本《不一样?嗯,一样!》的绘本,我还是被封面吸引了,封面上几个动物,各有其特点,我们认识了他们分别是狮子、斑马、海龟、蝴蝶,但环尾狐猴、冠蓝鸦极少见,所以不是很熟悉,这还是看书中的介绍才明白的。

  一、 亮丽的色彩尤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看书的封面我就觉得色彩搭配很美,看图就如看一幅美丽的图画,翻开内页,手绘图精致美丽,色彩运用自如,每一页都感觉到干净利落,图画很亮眼,每翻开一页都让我感觉到一种美的享受。孩子也很喜欢这些可爱的动物。

  二、探索发现不同之处

  《不一样?嗯,一样!》讲述的是什么内容呢?起初我以为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封面上写的“有趣的观察对比角度,发现动物世界的更多神奇美妙”。再看封底——给孩子的趣味动物科普启蒙书。书中有40种各不相同的动物呢,通过不同的动物对比,让孩子们在看似不同的动物中找出相同之处,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

  “我们都各不相同,要多不同有多不同。只需要看一眼——就很容易发现!”翻开书的第一页,第一句话就把主题引出来了。动物各不相同,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我们还是能发现他们之中也有相同之处。斑马爱奔跑,熊蜂飞来飞去,环尾狐猴跳上跳下,老虎在草丛中匍匐前行,“但是请仔细观察——我们都有条纹!”确实如此,我们平时只看到老虎的强大,熊蜂的微小,斑马的高大,环尾狐猴的小巧玲珑,他们的活动天地不一样,性情也不一样,似乎没有什么相似之处,而这本书却通过不一样的视角,寻找到了他们之间的相同点——都有条纹!

  一种动物不仅仅只有一种特征与其他动物有相似之处,仔细观察对比,它可能还会与另外的动物有相似之处,比如老虎和海象、袋熊、狗之间就有“胡须”这个相同之处。而海象与疣猪、大象、一角鲸都有相同之处——獠牙!

  这本书就是这样,用不同的视角把不同的动物联系到一起,把我们平时不太注意的相同之处通过对比指出来,让孩子在认识动物的同时也认识到他们的相同之处,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图画与孩子交流动物之间的不同之处。

  三、知识拓展

  这些不同动物的相同的特点又有什么作用呢?在书的最后的对页就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了动物拥有这些特点的作用,如胡须可以帮助动物感知周围的环境,海象的胡须就像手一样,可以在黑暗中寻找食物。

  动物的壳就像头盔保护我们的头部一样,可以保护动物柔软的身体远离危险。而动物的触手就像是很长的手指头,在蜗牛的触手末端还有小小的眼睛呢。

  四、找不同、找相同

  为了让孩子方便比较,在书的后页用一个大跨页把所有本书中出现的动物集结在一起了,这既对本书内容的回顾,又是一个新的游戏页。

  通过这个大跨页既可以让孩子一个个的指认这是什么动物,又能跟孩子一起玩找相同的游戏,哪些动物有毛发,哪些动物没有腿,哪些动物生活在海里,哪些是碰都不敢碰的动物等等。仔细观察,也许我们能和孩子一起在玩中发现书中没有提到的相同之处呢。

  《不一样?嗯,一样!》通过对比不同的动物之间的相同特点,让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动物的相同点,在玩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学到一些动物相关的科普知识,在一样和不一样中感受到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他们更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八):好奇心,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惊奇与探索

  要问我孩子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哪里?一定非动物园莫属。

  不管去过多少遍动物园,每到放假,孩子都还是会乐此不疲央求我们带他去玩。可想而知,小孩子对于动物的好奇是多么强烈。

  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当孩子兴高采烈地指着不同的动物问你“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候,我们如何给他介绍每种动物的独到之处,与其他动物的相似之处,更好地带领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

  在《不一样?嗯,一样!》这本绘本中,就列举了斑马、老虎、大象、一角鲸、疣猪、龙虾等40种不同的动物,通过新鲜有趣的视角,带领孩子们发现动物之间的不同点,寻找他们的相同点,学会用对比和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高创新性思维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如何带领孩子阅读这本书?

  首先,找不同。

  书中每一对开页都列举了四种不同的动物,先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每种动物自我陈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

  比如这一页:

犀牛说:“我坚韧结实。”犀甲虫说:“我闪闪发亮。”野牛说:“我毛发蓬乱。”高角羚羊说:“我精瘦结实。”

  除了他们的自述,在阅读时我还鼓励孩子继续观察图画,找到更多的不同之处,比如野牛身上的毛发很长、犀甲虫体积小得可以站在树叶上等等。

  其次,找共同。

  乍看之下,这些动物似乎都各不相同,不管是从外形上,还是从类别上。“那么,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吗?”我指着图画问孩子。

  孩子认真看了一下,高兴地说:“都有四条腿?”

  “嗯?差一点点就对了,犀牛、野牛、高角羚羊都有四条腿,但犀甲虫身上画着的是六条腿呢……”

  孩子不气馁,继续找,几轮下来,终于引导他发现了四个动物的相同之处,也就是书页右下角揭示的答案——“我们都有犄角”。

  最后,延伸知识。

  除了看着图画简单地找异同,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孩子们思考,动物为什么会

  还是拿都有四个犄角的犀牛、犀甲虫、野牛、高角羚羊作为例子:它们为什么会长犄角?犄角对于它们有什么用呢?为什么我们人类没有犄角?

  让孩子充分展开联想,发散思维:能够挖地打动,给自己造房子;能够在打架的时候当武器,保护自己……

  不管说的对不对,给孩子插上相像的翅膀,对于孩子一生大有裨益。

  当然,书中贴心地在最后一页为我们准备了答案:

“动物们的犄角可以战斗、挖洞、工作,也可以只是为了卖弄自己。有些雌性动物选择另一半仅仅是因为对方的犄角是最大的。犀甲虫的犄角乐意摔倒爹人,还能给自己挖出安全的藏身洞穴。”

  通过自我思考和答案印证,孩子惊喜地原来还有发现自己没想到的地方,从而获得更多新鲜有趣的知识,更积极去探索新的未知。

  《不一样?嗯,一样!》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有趣的内容,入围了201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图书馆贝尔图画书奖,深受广大家长好评。

  总的来说,带领孩子揭开大自然这个造物主的神秘面纱,探寻那些巧夺天工的同与不同,点亮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保持对世界的探究与惊奇。

  这就是绘本《不一样?嗯,一样!》希望带给孩子们的成长。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九):改变固有思维,在不同处找相同,在相同处找不同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说孩子天马行空,因为孩子的思维是跳跃性的,没有太多的限制,而成年人的思维却不免受局限、很固定,因而往往看到的东西总是单一的,没有创造力、想象力,比如看到弯弯的月亮,成人的第一反应也许是像小船、像香蕉,而问起孩子,孩子的答案就有可能是像嘴角、像眉毛、像管道、像冰激凌、像云朵……孩子是细心的,经常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细节,他们愿意在生活中去发现不同的事情,也愿意在不同中去发现相同的事情,我想,这种美好的品质不应该去打扰,不应该去破坏,而应该是更好地引导、更好地保护。

  最近接触了一本改变固有思维的绘本,名字叫做《不一样?嗯,一样!》,这本绘本的内容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阅读,每一页中都有各式各样的动物,而每一页的动物看起来并没有太多的联系,但仔细看来他们又有着共同的特点,因此,既可以作为孩子早期认知的绘本,又可以作为锻炼孩子思维,提高孩子观察力、专注力的绘本,供亲子阅读。

  本书的作者是加拿大儿童文学作家希瑟·塔克维克,《不一样?嗯,一样!》是她的第一本非虚构图画书,入围2018年美国科罗拉多州图书馆贝尔图画书奖,这本书深受孩子们的喜欢,那这本书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

1.一问一答,打开孩子的好奇心。

  翻开绘本的一页,上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我们都各不相同,要多不同有多不同。只需看一眼——就很容易发现。”父母在跟孩子一同看绘本的时候,可以先让孩子来说一说,这一页上的动物都有怎样的不同,比如斑马的特点是什么?除了书上说的会奔跑外,还会什么呢?那斑马下面的蜜蜂会奔跑吗?跟斑马有什么不同?

  其实,父母只要仔细看每一页都可以问出很多的问题,建议父母可以提前先列一个提纲,在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采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激起孩子的求知欲、好奇心,而且这样的问答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当然,每一页最重要的并不是找不同,而是找相同,建议父母可以先把这一页右下角的文字有意识的遮挡起来,让孩子仔细观察绘本上的动物,引导孩子自己找出答案,就像做游戏一样,回答正确,就是闯关成功,可以进入到下一页的阅读。

2.拓展阅读,丰富孩子的见世面。

  由于《不一样?嗯,一样!》上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可以作为孩子的认知绘本,父母一方面可以带领孩子先认识一下绘本上的动物,知道名称和特点,一方面可以试着跟孩子一起来个动物大分类的游戏。

  一般来说,动物可以分为爬行类动物、飞禽类动物、哺乳类动物、昆虫类动物、 家禽类动物、鱼类动物、食肉类动物等等,父母可以列出如下表格,让孩子在这个表格中,贴一贴或是画一画绘本上的动物,跟父母来个大比拼,看看到底谁答对的更多呢?

  游戏是孩子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这样的游戏,不仅能让孩子迅速掌握知识,还能够让孩子觉得读书是件快乐、好玩的事情。

3.挑战答题,提高孩子的敏捷度。

  《不一样?嗯,一样!》最后一页是本书的精华部分,不仅内容丰富,还颇有挑战性,在这一页,基本上汇总了全书所有的动物,把这些动物归在一起,又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书上写道:“如果看得够仔细,你很快就会发现——我们并不像第一眼看起来那么不一样。”立马列出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哪些有斑点?哪些有头发?哪些没有腿?哪些可以成为宠物?

  在跟孩子一起寻找答案的时候,父母也可以将本书的主题进行升华,引导孩子知道,尽管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过那些看起来截然不同的动物,也会有很多的相同之处。因此,很多事情不能单看表面,而要多角度的去观察,也许就能发现更多的精彩。

  《不一样?嗯,一样!》读后感(十):《不一样?嗯,一样》在奇妙的动物世界里用谜题来增强学习能力

  儿童绘本绝大多数都是以动物为主人公,孩子们都百看不厌,慢慢知道绘本中不同类型的动物的性格特征,比如狐狸就是狡猾的,老虎就是凶狠的,猴子是聪明的,大象是笨拙的,兔子是蠢萌的。

  《不一样?嗯,一样》这本绘本用一个独特的角度讲述了许许多多种的小动物,那就是它们都有形态各异的身体特征。比如斑马奔跑速度非常快,环尾狐猴则喜欢跳上跳下,老虎靠近猎物时会匍匐前行,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身上都有条纹!这些看上去截然不同的,性情各异,体形大小不一的动物们,可能有着惊人的相似点!

  本书作者是希瑟·塔克维克,加拿大儿童文学作家,曾担任幼儿园教师,也是那个时候她开始对儿童文学感兴趣,并幸运地走上了儿童文学创作的道路。她创作的11本书均已出版,其中包括《没有礼仪的猴子》《小偷,不许动!》等。《不一样?嗯,一样!》是她的第一本非虚构图画书,这本书的创作让她有机会了解更多的动物。本书由皮帕·库尼克绘制插画,她是英国儿童书插画师和设计师,在德比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荣誉学位和插图专业一等荣誉学位,并荣获2012年“七个故事插画大赛”冠军。她的作品有《袋鼠的吻》《露西鹅》《不一样?嗯,一样!》等。

01 动物特征大猜想

  打开绘本第一页,有奔跑的斑马,有飞来飞去的熊蜂,有跳上跳下的环尾狐猴,还有匍匐前行的老虎,它们有的会飞,有的擅长奔跑,有的喜欢跳,有的体形巨大,有的身形渺小,真是要多不同就有多不同,通过观察,却发现它们身上都有条纹。

  这个可能有点简单,再来看一个,挖地道的蚂蚁,在草间跳跃的蝗虫,水中漫步的龙虾,还有空中飞舞的蝴蝶,它们的共同特征呢?家长可以遮住书中右下角的答案,让孩子们专注地观察图片,原来,它们都有触角。

  孩子们对这种猜谜底的游戏都非常着迷,一口气就能读完整本书,开篇简单,动物也较为常见,后面就引入了非常多孩子不那么熟悉的动物,比如星鼻鼹,比如犀甲虫,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它们的特征。

02 分类不仅是学习数学的基本功,也是搭建知识框架最基础的能力

  动物有多种分类方式,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将动物划分为不同的类别,这本绘本就是以几种动物共同特征来引导孩子分类。

  本书一共出现了40种动物,它们第一眼看上去完全没有相关性,通过筛选,竟然发现了那么多种共同点。在书后面,作者又把这40种动物放一起,然后引导孩子们寻找有斑点的动物?有脚蹼的?可以成为宠物的?家长可以作为补充知识教孩子发掘这些动物的特征。

  还可以只分析一种动物,比如生活在丛林中的老虎,它有胡须,有条纹,有两只耳朵,有四条腿,比如空中飞舞的蝴蝶,它有触角,有翅膀,有斑点,没有腿,可以住在家里的院子里,比如憨态可掬的乌龟,它有壳,有鳞片,脚蹼,四条腿,可以当宠物。

  通过这本书的提炼,孩子们很快就会发现分类的奥秘,通过分类,可以快速找到不同动物的异同点,可以批量记住动物们的共有特征,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一种动物。

  这时家长还可以引入集合的概念,用动物的分类更加直观、便于理解。

  在这本绘本中和孩子在猜谜游戏中,就训练了他们的大脑,提高孩子们的观察能力,表述、总结能力,为以后学习复杂的知识打下基础,考察孩子们对一个知识点的理解,对事物的描述和表达熟练之后,就可以搭建一个知识框架,随着对事物认识地加深,不断丰富这个知识体系。这种学习的能力以后是可以迁移到其他科目的学习中,从小培养,就会深深扎根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03 这是一本关于动物特征的科普绘本

  为什么动物身上会有不同的身体特征呢?作者在书的最后给出了严谨的科学解释,家长可以一次性读给孩子听,也可以在前面看插图猜谜底时就给孩子们解释。

  这里可以引入食物链的概念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知道这些特征都不是偶然存在的,是为了动物自身更好地生存。

  比如翅膀,孩子们都知道有了翅膀才可以飞行,会飞就意味着可以快速灵活地逃离捕猎者,在空中飞翔,视野开阔,也有利于寻找食物和自己的家。蝙蝠的翅膀还能像毯子一样把自己包裹起来。

  比如动物身上的尖刺,有了它,这些动物的天敌就不能靠近它们了,河豚身上的刺含有致命的毒素,而刺猬就会在遇到危险时蜷成一个刺球,捕猎者根本靠近不了。

  KK

  《不一样?嗯,一样》是一本读起来轻松愉快、又逻辑严谨的科普绘本,平时可以和孩子们去动物园,海洋馆,或者公园,都可以找到许多小动物,看看能不能找到书中总结的特征。多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探索、学习的知识,多给孩子们设置一些谜题、一些挑战,让他们学会寻找答案,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分类、总结,为自己的知识体系添砖增瓦,搭建完善的思维框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