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手册读后感精选
《摄影师手册》是一本由[英]大卫·赫恩 / [英]比尔·杰伊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摄影师手册》精选点评:
●完全摄影手册,期待哪个出版社能引进他的摄影作品。
●摄影师而非艺术家本位的创作对谈,条理清晰。尽管没有直接讲授任何技术层面的问题,对创作方法的探讨还是十分具体且切中肯綮。爱德华·斯泰肯那句非常熟悉的话可以提挈出本书的中心:“但你有没有想过,伟大的摄影师拍到过多少张伟大的偶然?”只是读完依旧不认同纪实摄影可以被称为艺术,在这一点上,玛格南摄影师一向过于自信。
●对谈这种表现形式,如果人选合适就会变得极有趣、极动人。感谢《摄影师手册》,我想我已经克服了对于按下快门这件事的部分抵触情绪,接下来就是出街咯
●翻译算是很流畅了,看完并不会感觉干涩绕口难懂。很多道理不仅应用于摄影,扩充至其他领域也是一样的道理和准则。浅显易懂,不懂摄影的人也可以看,受益匪浅,值得多读几遍。
●重新审视自己的拍摄以及思考什么是摄影,太多有价值的指难和思考。
●非常惭愧地发现自己与身边优秀摄影师的差距之巨大。书中所述何止摄影,持续的热情、充足的准备、投入的研究、勤奋的思考、不懈的坚持、大量的时间投入,再加上幸运的垂青,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可反复再读。
●小小一册书,做了四五页笔记。优秀的人总是相似的,平庸的人各有各的平庸。
●我放弃摄影了,看不进去
●不觉得很有用…
《摄影师手册》读后感(一):好运大卫。
20200209《摄影师手册——玛格南成员大卫·赫恩谈艺录》。 读完了这本书又去看了BBC的纪录片《摄影人生》,加深了解大卫·赫恩的生平。感觉大卫的一生好运连连:读军校时自学摄影,早早发现自己一生所系在摄影,于是退学;在一次展览中认识了“贵人”,加入了名摄影师的组织;战争时又去多国做新闻摄影,摄影生涯由此崛起;后来拍时尚模特,财富滚滚而来;之后加入著名的玛格南图片社,开设“纪实摄影课”,成为世界上最受推崇的课程。对于人生的潜能,他有鸡汤一碗:“每个人都应努力成为潜在的那个自己,这才是人生目标。”关于学习,他的高论是:“要么向第一流学习,要么自学。”对于很多人对摄影感兴趣,他一语中的:许多人对摄影感兴趣的方式含混不清,他们着迷的,也许是摄影师的那种生活,或者是器材,抑或是满足感或仪式感,但这些,都不能引导一个爱好者成为摄影师。对于拍摄主题,他的建议是:尽可能具体。然后,想成为一名摄影师,须掌握好下面两个点:1、知道站在哪里拍摄,2、知道何时按下快门。Over。
《摄影师手册》读后感(二):2020#阅读记#《摄影师手册》
“有两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要么跟着顶尖的专业人士学习, 要么自学。 …… 当你是初学者时, 你不知道这些指点有问题, 而一旦这些坏习惯变成积习, 就很难改正。” 这句话在学习书法和学习太极的时候,都听过,可见,任何技能的学习,都有共通的理念。 “向第一流学习, 二流人士什么也无法给你。” 如果希望将自己特长所学达到专业深邃的地步,必须向一流的标准学习。 这是读库2019年制作的一本特色小书,摄影爱好者和摄影师都应该读的一本书。 大卫·赫恩在中国知名度不高,他是世界顶级的摄影大师,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世界最顶级的摄影俱乐部玛格南的成员。 虽然我不会摄影,但在人人都是照片记录者的智能手机一代,对这本书传达的关于专业摄影人生的理念也是有收获的。 阅读时看到精彩的地方会替换概念,比如大卫说:摄影前首先要找到你非常有好奇心和热情的主题,然后需要大量艰苦自律而细致的练习。 我们平时对工作对生活的态度何尝不需要这样呢? 【“我想拍……”,这是创作的灵感阶段,但灵感迸发一定要和不屈不挠的理性努力结合起来,后者全然依赖于朴实而勤奋的工作。 许多人曾在半夜醒来,灵光一闪,想写一本书。 但灵感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区别,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话来说就是: 可怕的艰苦努力, 可怕的严格自律, 可怕的大量尝试, 可怕的不断练习, 以及无数被扔掉的初稿。】 ——p130 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说法是:我想做我喜欢的工作。嗯,不错,每个人都应该去发掘自己的真爱。但现实是,很多人的行动支撑不起“爱”这个词。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三分钟热度之人。 我想,这就是所谓天才和凡人最大的差别吧~平凡如我,最容易有三分钟热度,而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无长期聚焦一个焦点的专注,无艰苦卓绝的大量练习…… 看了各行各业顶级人士的人生记录,其实都不外乎长期的热爱➕长期坚定的聚焦➕长期不懈的努力。 推荐阅读指数:⭐⭐⭐⭐ 阅读难度指数:⭐
《摄影师手册》读后感(三):笔记:大卫·赫恩的五句话
读库出品,很漂亮的小册子,大卫·赫恩是马格南成员,人狠话不多,有几点印象很深刻,摘录出来,略加感受。我不懂摄影,难免有取悦自身的地方。他的妙语当然不止五句话。
第一句话:大卫·赫恩认为,摄影只能表现事物的表象,与事物内在的真相完全不是一回事,所谓的客观根本不存在。好吧,这点还是有点触动我的。摄影事关观看,在约翰·伯格那里,理解一张照片意味着理解一个瞬间,一个从连续性时间被抽离出来的瞬间,与观看能力有关。大卫·赫恩关心结果,结果是表象。表象就是表象,可以与真相无关。
第二句话:相对于被描述为新闻摄影师,大卫·赫恩更喜欢被称为“报道摄影师”(reportage photographer)。这种说法的迷人之处在于,它暗示的是对被观察事件的一种个人表述,带着主观却真诚的意味。这看似一句废话,那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摄影师负责拍摄好看而已,摄影师的个人观察多数不见了,特别是在新闻事件方面。
第三句话,让你的摄影匹配你的记忆是很难的,但这是摄影的全部意义。这话有点玄,但很牛逼,摄影和记忆的关系就在这里。如何匹配,事关技术,事关运气,如果看到一张照片,你能毫不羞愧地说,那是我关于当时的全部记忆,那就对了,正如一个小说家对一篇小说的自我评价,那是我当时的记忆。这句话有意思的地方不至于摄影,而是可以涵盖创造性的文化艺术工作。
第四句话:学习摄影需要练习,但是练习需要方向。前面半句没有问题,后半句简单,但是更发人深省。练习当然需要,但如果没有方向,就是瞎练就是浪费时间,还容易变得骄傲和愚蠢。这种愚蠢的事每天都在发生,看看豆瓣的许多写作,写了十几二十年还是没长进,可知是练反了,不得法,很尴尬。要找准练习的方向,天分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恐怕还是得有人指路,得有老师。
第五句话: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常常是在各种限定条件下完成了自己最好的作品。这些人中包括摄影师、画家、作家等。无论这些限定来自本人还是他人。限定?是的,也可理解为限制、压迫和条件,比如商业条件,有人出钱订制一张照片,一家文学杂志出钱约一篇小说,一家机构约一张画。
吐槽一句,对话这种文体,棋逢对手太难,碾压时常发生。就这本书而言,大卫·赫恩妙语连珠,有自身的系统想法,另一位对话者则显得尴尬。
《摄影师手册》读后感(四):愿天下人,不劳而获
愿天下人,不劳而获新年第一天,起来画了这幅小画,配文“愿天下人,不劳而获”,发了朋友圈。
这不是无中生有的感叹。回头看刚刚过去的一年,自己就像一只辛勤的蜜蜂,为着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所做的事情可以让自己选择不做某些事情。
可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没体验过。而常识告诉我,充实感大约都产生在实现欲望的路上吧。苏格拉底说,理解方能真正满足,这是唯一不会随之后悔的享乐。因此,这不过又是如常的一天。
一大早被快递叫醒,我收到了2020年的第一本书《摄影师手册》。于是读它并记录下这些文字。
我看过的关于摄影的书大都是艺术评论家写的,倾向于思想方面的启发;但《摄影师手册》是一本对摄影师的访谈文本,它在摄影行为上的描述,与我产生了共鸣:
1、摄影的价值由其“细致入微的准确”所决定,何处与何时,是摄影的变量。站位与时机——站在哪里拍摄、何时按下快门,除此之外,余下都是次要的东西。「摄影无尽的可能性。」
2、真正优秀的摄影师通常愿意承认自己的怀疑,根本不确定是否“拍到了”;不同机位造成的无法遇见的微妙差异,正是将上乘之作与泛泛之作区别开来。「摄影需要移动。」
3、一个画家可以勾勒出主要元素,然后在合适的位置准确地添加有意味的细节,而在摄影中你没法这样做,你几乎只能依靠本能,让决定成败的细节在合适的位置出现。「摄影艺术存在于瞬间的本能。」
4、摄影师总是在拍照,这是一个误区。我自己的四分之三的时间,都花费在摄影前对项目的研究、阅读和思考,以及拍摄后对照片的挑选和处理上。「事前准备与事后选择,同样是摄影的训练。」
5、摄影给了我一件隐形斗篷,又提供了一个介入他人生活的借口,相机是我的入场券,也是我清点所经历事件的方法,最终,它也是将这种崭新体验传递给他人的方式。「对摄影师的馈赠。」
6、在摄影生涯的大多数是时间,我用的都是徕卡。「既不嘲笑器材爱好者不懂艺术,也不把自己拍不好归咎于器材」
还有两个令人回味的小故事。
1、一位母亲观察自己的孩子在沙滩上堆城堡,忽然,孩子的一个表情映入眼帘,拨动了她的心弦,她没有迟疑,举起了相机。这个简单的举动,包含了摄影所有要素中的百分之八十五:知道自己想拍什么,对其有着爱。她没有考虑自我和独创性,也没考虑技巧,这不是用专业来要求摄影师,却是摄影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2、一个优秀的小提琴家被采访者要求描述自己的典型一天——早晨读谱,上午作曲,散步思考音乐,下午练琴,晚上演出,然后睡觉……采访者目瞪口呆:这生活似乎也太狭隘了。小提琴家说:是的,一开始,我在生活中关注的范围越来越窄,但随后某种奇妙的事情发生了,好像我的音乐通过沙漏的小细孔,变得越来越宽阔……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师,在任何时间里都秉持这一身份,事事皆与摄影相关。
理解方能真正满足。
《摄影师手册》读后感(五):笔记
作为一个不懂摄影的外行,莫名其妙的被吸引,看完书找了大卫赫恩的纪录片看 纪录片.BBC.大卫·赫恩:摄影人生.David.Hurn.A.Life.in.Pictures.2017 ,找大卫赫恩拍的照片看。这大概就是是专业人士的魅力:能把一件专业的事讲得如此的简洁清晰让外行也看得很有兴趣。(虽然看完照片之后,仍然对于摄影的一些评价元素感到迷惑。)。在我觉得这一本书偏重于摄影的“道”而不是“术”。也就是讲摄影工作的基本常识跟原理。在一个比较务虚的角度上看,所有正确的事都有一些相通的常识和规律。
大卫赫恩自称为“报道摄影师” (reportage photographer), 暗示的是对被观察事件的一种个人表述,带着主观却真诚的意味,是一种“目击摄影”(eye-witness photography)。所以他所说的一些方法,可能是有别于拍景色、动物或者人物的照片而言。
书里除开引言和索引一共分为了9个部分:大卫赫恩小传 / 给猫取名:摄影术语的定义 / 拍摄单幅照片 / 只做接触印样 / 专题摄影 / 器材、鞋及其他必需品 / 摄影的未来 / 摄影误区
小传:大卫赫恩曾经当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老师,在记录片里讲到了他教授学生的一些看法,让学生每天上午在学校周围拍几组照片,下午冲洗接触印样出来复盘:为什么你要拍这些,不拍那些,为什么要这样拍。然后第二天就同样的题材再拍再点评。这种训练方式,在方法论上可以说是非常的高效和专业。
给猫取名:摄影术语的定义“纪实” 对纪实的误解:摄影永远是一种主观的行为。
摄影唯一真实、确凿的一点是,在某一特定的场景下,它可以表现事物的表象。选择拍摄主题:是主题把单纯记录转化为具有永恒价值的影像。
摄影师有四分之三的时间都花在拍摄前对项目的研究、阅读和思考,以及拍摄后对接触印样的分析和挑选上拍摄单幅照片:这一部分大卫赫恩讲了很多技巧:
一张理想的照片应该是这样的:其一:主题最大限度地突出;其二:画面中的所有元素相互协调;其三,所有元素皆与画面协调,其四,曝光那一刻正好在有趣内容发生的关键点。看到某些元素,调整摄影师自己的位置,以便在几何上获得理想的元素分布,拍下后感觉不符合自己的风格,继续调整自己的位置,并连拍,以便捕捉到运动变量最恰当的一刻。另一张诸元素均在运动的例子:
找到目标,第一反应自己想拍怎么样的角度,再决定多远多近,接着在背景中寻找有意味的其他元素,将主题和其他元素同事留意,每当一个姿态、表情或者前景中的任何事物与背景形貌构成平衡,马上按下快门。用眼睛扫过所有细节 ,观察整体构图。构思
好构思终究是第二位的,第一优先的还是揭示主题。但:如果照片构图好,你就有观看的意愿,如果构图糟糕,你就不会在意图像,更不用说主题。大多数伟大摄影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奇异感,无法预料,是惯常经验无法识别的悸动。它们是陈词滥调的反面,具有视觉吸引力之外的特质。即使难以定义,美已然潜藏于画面之后。好构思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幸运?
好构思很难讲是幸运,只有具备了丰富经验的摄影师,遇到好的构思来到的时候,才能刚刚抓到。
经验也许能指导潜意识,从而帮你找到正确的位置,组织分散的元素,预感后续的行为。这一部分的话,就觉得艺术还是很有门槛的,看到一张好的照片,是觉得很不寻常,跟平庸的照片有天壤之别。可能一个经过训练的人,可以通过一些构图和用光方法得到专业的没有瑕疵的图片(已经很难了),但是要实现可称之为艺术的作品,难的级别就不一样了。难度不在于你拍到了其他人没有拍过的东西,而是把一个普通的场景,日常的人,似乎用仙女棒点过,呈现出一种魔术一样的效果。
接触印样作用:
1. 档案功能
2.帮助摄影师复盘:看接触印样时会更客观,“揭示出我是怎么思考的,我的本能又是如何有效地框取主体。如果我完成了处理小尺寸接触印样的训练,那么它将是我认识到实物,避免在放大冲印过程中浪费时间精力。”
3.了解其他摄影师的工作方式和思考过程
专题摄影:提前计划,主题分为若干小题目,每个题目之下分:全景、中景、特写的分类,相当于一个脚本。任何时候,如果想要调整,都可以回到题目之下。这种方式当然是方法论。但是可以促使使命达成,而不是漫无目的的随意乱拍。
我最好的照片:那是我记忆中此处的样貌器材、鞋及其他必需品 :根据工作了内容来选择合适的工具
你能在三天内通晓一切需要的摄影技术,但要不断练习才能忘掉设备,忘掉技术,本能地站在正确的位置,在合适的瞬间准确对焦,正确曝光。照片的背面要备注:时间 地点 人物 原因
摄影的未来
纪实摄影的未来:
电子影像:存储但不方便。接触印样避免对照片的删除,更能呈现真实性。
对图像的数字处理:
对我而言,会降低在现实生活中力求捕捉完美图像的满足感。摄影误区:这一部分作为外行尤其会觉得有趣。比如一本摄影图册,图片的最佳编辑和写作者、设计师、冲印师并不是摄影师本人。优秀的写作者,设计师、编辑也需要经年的努力才能掌握其中微妙的技巧。商业并不腐化,反而给予了艺术家一种自由,反而是艺术界,腐败会更严重,主观狭隘,裙带关系,利益共同体等。不存在天生的摄影师,都要通过全身心的训练,超乎寻常的专心以及对世界活跃的好奇心。
最后,要成为更优秀的摄影师,有一些基本准则,其中一些也很适用于做任何事想要做得更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