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动机与人格(第三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5 00:47:3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经典读后感有感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是一本由[美]亚伯拉罕•马斯洛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精选点评:

  ●元气满满得有点失真

  ●在论文选题以及做人方面都学到许多,趁着没到还书时间,再看一遍。

  ●自从了解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就一发不可收拾的想了解他,看了他的自传就觉得这个老头儿真的特别有意思,现代人大多都以物质财富为奋斗目标缺乏必要的精神财富,其实晚年的马斯洛也意识到实现自我不一定就是结局最后应该是超越自我。希望我有一天能摆脱生存和安全感的需求,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以此共勉[拳头]

  ●4.5。读懂马斯洛更容易理解王阳明,读了王阳明也更容易理解马斯洛。

  ●似非而是地说,最高级的动机就是达到非动机,即纯粹的表现性行为。换言之,自我实现的动机是成长性促动,而不是匮乏性促动。它是“第二次天真”、聪明的单纯、“适意的状态”~

  ●“我在健康人的爱情观中发现他们并不对两性的角色和人格进行截然的区分。不管是在性行为、在爱情中,或是其他任何事情中,他们都不认为女性是被动的、男性是主动的。这些人都对自己的性别身份如此的确定,所以他们不在意让自己带有一些异性角色的文化特征。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既可以是主动地爱人,也可以是被动地爱人,这在性行为与性交中表现的再清楚不过了。”

  ●一入心理学深似海,心理学博大精深。相应地,开始看Yale的《心理学导论》以及《现代心理学史》和《心理学和生活》,maybe someday心理学会是俺们的核心竞争力捏!哈哈

  ●我觉得人本主义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整合了零散的、各自为政的其他心理学派系,使得心理学开始朝向立体的发展

  ●马斯洛5层需求理论是本书的总结。单只看这个提炼的结论是会有很多疑问的,也仅能作为自我实现层次的最基本基础内容了解,要想解惑或者更深层次的从动机甚至人格上探究理论依据,还是得看看本书。心理学不是数理化一样的标准自然学科,有太多千丝万缕的各类变量,结果也没有那么标准和明确,人本心理学应该也是个分支,偏应用一些的,适应性和应对性动机的理论也比较容易结合实际生活。首读读懂一二成,以后继续努力。

  ●完全刷新了我的善恶观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读后感(一):基于maslow体系的,关于理性与感性的理解

  关于感性与理性,命题一般为,两者互不相融。

  但是实际上两者却是一体化在人这个整体中的,其中更多体现的是协作,而不是斗争。

  斗争是一种相对又孤立的说法。

  与左右脑一样,两者分工不同,经常合作。

  感性是一种表现性行为,

  理性则是一种反应性行为。

  且表现性行为本质是中立的,观察到的更多亦是偏向美的。

  但是这种中性行为很容易被反应性行为利用,

  比如说儿童利用哭闹来得到玩具。

  更多的人在童年形成了利用反应性行为的经验,因而失去了真正的表现性行为。

  也就失去了纯粹的艺术性行为。

  表现性行为在现实中以一种丑陋的姿态出现。

  进而出现偏见。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读后感(二):边看边笔记之《动机与人格》第三版

  #动机理论 / #病态与常态 / #自我实现 / #方法论

#第一部分动机理论:1引言2动机3满足4本能5层次6非动机

##第一章动机引言page65 - 17命题 关于动机:人作为整体/饥饿动机典型/手段还是目的/无意识目的/ 欲望与文化/复杂动机/是起伏状态/满足后新动机/内驱力不可列表/ 按基本目标分类/动物实验不足证/整合作用/无动机行为/目的可行性/ 本我冲动/健康人心理动机

##第二章人类动机理论page80 基本需要层次:生理需要、需要层次的动力学、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基本的认知需要(第三版在5层次上新加的2个):认识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 基本需要的特点:需要层次中的例外、满足的不同程度、无意识的需要、需要的文化特征、行为的多种动机、非动机行为、以动物或人为中心、动机和病理学、满足的作用、功能自主;

#第三章基本需要的满足page104 产生的后果、学习和需要的满足、需要满足和性格形成、满足和健康、满足和病态、理论应用、影响;

##第四章重新考察本能理论page121

##第五章需要的层次page133 高低级需要的差异、层次的存在后果;

##第六章非动机的行为page141 应对行为vs表达行为

#第二部分心理病态与正常状态page156: 7起源8破坏9治疗10正常

##第七章心理病理的起源page157 剥夺与威胁、冲突与威胁、威胁个体化定义、精神创伤和疾病、对自我实现抑制、症状根源

##第八章破坏性是本能的吗?page165 动物、儿童、人类学、临床试验、分泌学遗传学、理论考虑、本科or习得;

##第九章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治疗page179 需要满足、良好人际、良好社会、专业治疗

##第十章达到正常与健康的方法page202

#第三部分自我实现page217 : 11自我实现12爱情13创造性

##第十一章自我实现的人page219★☆★☆★☆★☆★☆ 研究:研究对象和方法、材料搜集;观察结果:对现实感知、接受性、自发性、以问题为中心、超然独处、自主性、清新的鉴赏力、高峰体验、人类亲情、谦逊与尊重、人际关系、道德、手段与目的、幽默感、创造性(★☆$13)、文化适应性的抵抗、不完美性、价值、二分法的消解; 自我实现者的接受性,接受相对地不令人难以抬头的罪恶感、使人严重自卑的羞耻心及极为强烈的焦虑影响。 这些人有相对自主的、独特的、不遵从惯例的道德准则。

##第十二章自我实现者的爱情page251 开放性、碍与被爱、性、对自我超越、嬉戏与娱乐、对他人尊重、自身奖赏、利他、分离与个性;

##第十三章自我实现者的创造性 page261 感知、表达、第二次纯真、对未知好奇; 创造性层次:原发层次、继发层次、整合创造性;

#第四部分人类科学的方法论page273 : 14新心理学15研究16方法问题17认知18整体论

##第十四章新心理学的问题page275 学习、知觉、情绪、动机、智力、认知思维;临床心理、动物心理、社会心理学、人格、

##第十五章关于科学的心理学研究page ##第十六章方法中心与问题中心page ##第十七章陈规化的认知与真正的认知page ##第十八章心理学的整体论方法page331

  《动机与人格(第三版)》读后感(三):自我驱动和自我完善

  

因为想弄明白一直以来自己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所以举起了这本《动机与人格》,这也是我读的第一本心理学的学术著作。

读完了之后发现之前的这个命题“自我的核心驱动力”,可能是个错误的假命题,因为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把“核心驱动力”看成了一个不会变化的特性需求。人不太可能一直都呆在一个需求层次上。但无论在哪一个需求层次上,我们都可以尝试努力的去满足自己,满足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的努力去实现的。

– 那如何去发现一个人需要什么?

马斯洛的建议是我们可以通过让满足这些需求的潜在性先表现出来,然后让他/她在广泛的可能性中去做选择。他举了一个婴儿对照试验的例子,“我们知道在个别的方式给婴儿断奶是有利于健康的,即在对他来说最合适的时候断奶。怎么确定这个时间呢?我们当然不能问婴儿,而是给婴儿一个选择的机会,让他自己做决定。先给他/她流质和固体两种食物,假如固体食物吸引了他/她,那么他/她自然会断奶。”

对照试验的概念很好,但在日常生活中会碰到不少挫折,挫折的来源其实是基于需求本身是混合的。

– 需求层次应该怎么理解?

基本需求的层次不难从书中找到,基于线形逻辑来说从底层往上分别是“

1.生理需求 — 》 2.安全需求 — 》 3.归属与爱的需求 —》 4.自尊的需求 —》 5.自我实现需求

人在满足较为基本的需求后才会走向更高层次的需求,但并不是一个需求100%被满足的时候才会发生跃迁,对于不同人来说需求存在的比例程度是不同的,一个人的某种需求可能只要50%被满足,但另一个人却需要70%。

人在固定的时期某种特定的需求会占据主导地位,但不是一成不变的。

– 需求的金字塔?

需求的金子塔展示方式可以清晰的描述出高级需求产生的形式,一个更高级的需求,是由于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逐渐产生的。但落地到具体的动机上,比较难以界定一个人具体落在哪个阶段上,因为相同的行为,其背后的需求和动机往往是非常复杂,甚至相互关联的。

一个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其实可能比较类似下图

在思考的时候,总是觉得没办法太好的用需求金字塔来对应到现实的生活中来,特例相对比较多,于是从网上的作者“闷声发财”处理解到,马斯洛本人并没有明确提到过需求层次金字塔这个说法。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1950年Douglas McGregor把马斯洛的心理学研究导入了管理界。1960年,Charles McDermid用层次金字塔的形式开始向管理咨询师兜售马斯洛的思想。60-70年代,由于管理学急需“科学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成了救命稻草,经过了几代咨询师的改编之后,从此需求层次金字塔这套说法开始流行。1990年开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已经完全被主流化,制度化,成为了管理学和心理学的金科玉律。

学术内容还是比较讲究的,所以可能还得相对谨慎的来看这件事。

– 需求动机的类型

需求基于满足的类型分成“匮乏型需求”和“成长型需求”

匮乏型动机:为基本需要匮乏的满足而奋斗。

成长型动机:努力让自己发展得日益全面,满足的决定来自于内在。

匮乏型动机强烈依赖于其他人,因为他们主要需求的大部分(爱、安全、尊重、威信、归属)只能来源于他人。但成长型动机的推进却可能被他人妨碍。

尝试不断的识别和摆脱依赖,找到自由,实现自我的跃迁。

– 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自己和世界有什么样的帮助?

1.心智未成熟时,长时间处于某种需求的匮乏下,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2.在教育上我们尽可能的满足低层次上的需求,但要注意引导不能“忘本”,“忘本”指的是因为高层次的需求,而忽视和鄙视低层次的需求

3.不能从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现象上来判断一个人的行为动机,应该整体的深入心智的理解后再进行判断

4.生活中可以尝试使用对照试验的方式来发现和理解自己的需求,用来不断的实现自我理解和成就

5.我们不能盲目的相信理性,理性其实也属于本能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结合理性和感性来实现自我成就

6.追求效率是人的本性,与商业社会追求的效率其实并不冲突,关键是个人需求如何与效率进行结合

7.善恶其实是适应性的产物,并不是人的本能

8.画像可能理解一个人的根本,从画像出发分析一个人的动机,理解一个人才能知道如何与他/她相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