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说新语》十三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世说新语》十三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6 01:39:3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说新语》十三讲经典读后感有感

  《《世说新语》十三讲》是一本由骆玉明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一):从世说新语十三讲小窥魏晋朝代风貌

  一个朝代尊崇的人事物,那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体现,是历史洪流下夹杂着个人微弱的叫喊。骆玉明老师的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魏晋朝代的风貌。世说新语小说中人物的信仰,地位,爱好,婚姻,艺术特色在书中都有谈及。东汉后期,社会动乱,皇权地位降低,国家意识淡薄,士族社会身份提高,都给士族文人的思想自觉提供了土壤。何为士族?士族是从地方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文化资源,可以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保护家族利益。从书中可以看到,充满动荡、混乱、灾难、血污的社会和时代。表面看来潇洒风流的士人们,骨子里却潜藏着苦恼、恐惧和烦忧。他们想要挣脱樊笼,还没有找到中和的方法,但在艺术史上留下转折的重彩。

  以前的门阀政治也就是贵族政治,没有社会阶层的对流,遏制了社会中下层人士才智的发挥。在变革乱世中,人们是渴望强有力的生命力,张扬突围。汉魏出现从崇敬圣贤到崇敬英雄的 变化,显示这一时代对人的智慧,勇敢创造,活力的表现。竹林七贤,出现在一座南朝大墓中,墓中的壁画以前是神话题材为主,现在变成名士的形象,可以他们成为了理想的生存状态。这个时候,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在社会朝代的叠变中,社会的价值内涵有待重新审视。名教的核心是维护群体伦理的规则,会郁制个人的欲望,所以东汉随着士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就会冲破名教。士族们饮酒,吃长生药,更有甚者,一群人围着大瓮和猪一起饮酒。这是解放也是堕落。我们看到的是没有依托的自由,没有意义的狂欢。魏晋时期,老庄思想流行,也被赋予了不同的解释。庄子里有大鹏上升九万里然后从北向南飞,受到蝉和小鸟的嘲笑。小鸟觉得飞到树上,飞不到掉到地上都是快乐的事情,不用非得扑腾九万里再往南飞。七贤中的向秀对此的解释是循着天性去生活,就能达到逍遥的状态,所以大鹏不用自诩高贵,小鸟也没有必要嘲笑大鹏。生命高尚的意义被解构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社会上层对士族并不友好。在《美的历程》中,有说道,门阀士族的头面人物 总要被卷进上层政治漩涡,名士们一批又一批地被送上刑场。何晏、嵇康、二陆、张华、潘岳、郭璞、刘琨、谢灵运、范晔、裴頠……这些当时第一流的著名诗人、 作家、哲学家,都是被杀戮害死的。人生无常、生命短促的慨叹,从《十九首》到陶渊明,从东汉末到晋宋之后,仍然广泛流行,直到齐梁以后佛教鼎盛,大多数人去皈依佛宗,才似乎解决了这个疑问。

  《世说新语十三讲》这边书里文史资料丰富,要解说一本经典并非易事,可以肯定的是,从这边书中,你可以看到那个时代士人对尊严德行智慧和美的理解和热爱,足矣。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二):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当时魏晋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南朝·谢灵运传》

  天下古今文学之才总共十斗,独独曹子建和谢灵运这两个魏晋时期的文人就占据了十分之九,天下其他人才学共分一斗。

  作为魏晋时期建安文学的集大成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曹子建不需要多言语就能证明他的才华,此番称颂无可厚非。而陈郡谢氏的谢灵运也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更别论所著的山水诗更是对后世的李白、孟浩然等大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称为山水派诗人鼻祖也是无可争议。

  让我们跳出文学的格局再来看看魏晋时期除了这两位文学大触之外,还有哪些名流人士同时闪耀在时代的历史长河里,先不数那些已经耳熟能闻的厉害政治家、谋略家,还有被称为画祖,画出众多的名画至今大多还留存在故宫博物院的顾恺之,还有一代书圣,写出众人追捧的行书帖《兰亭序》,专属成语“东床快婿”的大书法家王羲之,还有被称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开创中国“写实地理学”先河,写出地理巨著《水经注》的郦道元,还有……

  时代耀眼的文化在魏晋时期熠熠闪烁,那些还没有被提及的和已经被提及的无疑只是我们能够窥见的冰山一角,为什么在社会不断动荡,战争混乱、国家不安的时候,依然能够爆发出无数的遗世之才,答案在《世说新语十三讲》这本书里就能够看到。

  《世说新语》是一部采集旧文整理完成的书,里面包含了许多篇幅简短的人物故事或人言的只言片语,集中反映了当时魏晋人士的精神面貌和魏晋文化思想的基本特点。内容虽然收纳分录在不同的三十六门类里,但是对于古文门外汉的我们,本书无疑是近水救火,让我们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魏晋时期的言约旨远和时代特征。

  作者没有遵循传统的“原典精读”模式,而是围绕魏晋时期的各个专题来展开阐发,诸如政治方面的“皇权与士权”,思想方面的“玄学和清谈”,亦或是生活方面的“药与酒”、“幽默与谐趣”。尽管没有按照原书的分类和先后顺序,但是依托着不同的社会结构、思想演化和生活心态这些方面来进行剖析解读,反而让人读起来有草蛇灰线之感,读完最后不得感叹和囹陷在魏晋时的趣尚兴情之中。

  “数古今风流人物,还看当时魏晋”这句话读完本书如此来看也不是妄言,魏晋时期的风流人物数目之众,但但只是一本书就能看到当时的几分玄妙和风趣,更别遑论仔细去深敲书里字里行间的阐发了。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三):走进魏晋

  说起魏晋想到的第一个词是风流,如同说起大唐便是盛世,说起大明想到的是锦衣卫。在中国的历史上魏晋时期并不是太长,但是留下来的故事却被人们津津乐道。《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内容丰富,很多故事蕴含着人生哲学,是处事之道,长久以来被人们所推崇。《世说新语》成于魏晋时期,但是它又不仅仅是魏晋的作品,而是在这之前的一些作品整理而成的。然而现代诗习惯了快餐文化,很难静下心来去阅读原著,对古文的翻译也会有些差异,原本有志向阅读的人也会望而却步。所以现在很多人会选择另一种方式去阅读名著,吸取其精华,更快更有效的去阅读这个故事。

  《世说新语13讲》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先生所著,这不伴随着朱光潜一生的经典,鲁迅称之为名士的教科书的《世说新语》究竟有怎样的魅力呢?为何被称之为经典?在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并且不可代替的价值呢?周渝明先生通过13个部分的讲解,让我们去了解这本书。原古文的基础上,配有现代文的讲解,以及相关延伸的内容,让我们更好的去了解魏晋的风俗习惯,以及它对后来人们的影响。《世说新语》是有着时代特征的,即使后来很多人去续访,却没有与之相提并论的。13讲是按专题来讲解的,将《世说新语》精读细读,更有效,更快捷的去阅读一本好书。

  魏晋南北朝时代,士大夫行为代表着整个上层社会的整体思想,虽然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利的象征,但是很多时候士大夫的言行更能决定社会上的一些规则。无论哪个朝代,统治者决定着一部分选择。骆玉明先生的第一讲便是从这里开始的。在这一章里,君主专制越大,对思想文化的牵制就愈严厉,对个体价值,个人尊严的认可程度就越低,而门阀政治不仅保护了贵族阶级的利益,在特殊条件下,这一阶层人士更能体会到生命的故友,高贵和个人自由价值。同时,门阀政治也阻断了社会上层和社会下层人之间的交换与对流。也让下层社会的人才流失。

  天下纷争,乱世出英雄,中国对人物品格表示的崇敬和抱养的核心概念是圣贤,圣贤者,皆为英雄。在《世说新语》中也对,名人英雄有过专门的介绍和讨论作者对世说新语和其他的名著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比较和分析。对世说新语原文进行讲解和分析,鲁迅曾说《世说新语》差不多是一部名士底教科书。内容的丰富和精彩,让我们更能体会到魏晋名士的温文尔雅。

  骆玉明的《世说新语13讲》让我们看到了魏晋时代的名教与自然,情与兴,药与酒,尽未尽人事的雅量,女性的风采,士族的婚姻与家庭。同时这个时代也是幽默谐趣的,世说新语中大部分的篇章是对魏晋人士生活的描写,涉及艺术以及游戏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表现了他们人生的姿态和对生活的向往。

  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更快更便捷的了解魏晋生活状态和人文景观。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四):玄远冷俊,高简瑰奇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对《世说新语》有过专门论述。

《世说新语》今本凡三十八篇,自《德行》至《仇隙》,以类相从,事起后汉,止于东晋,记言则玄远冷俊,记行则高简瑰奇,下至缪惑,亦资一笑。

  这部编撰于南朝宋的“小说”,成书之后便引人瞩目,不久即有人为之作注。

宋临川王刘义庆有《世说》八卷,梁刘孝标注之为十卷,见《隋志》。今存者三卷曰《世说新语》,为宋人晏殊所删并,于注亦小有剪裁,然不知何人又加新语二字,唐时则曰新书,殆以《汉志》儒家类录刘向所序六十七篇中,已有《世说》,因增字以别之也。

  此后,名家点评不断,直至今世。它不仅是我国历代文人的“清供雅品”,亦为日本文人所喜爱。朱光潜先生称《世说新语》伴其一生,傅雷推荐儿子傅聪读《世说新语》。(见《傅雷家书》)

你现在手头没有散文的书(指古文), 《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日本人几百年来都把它当做枕中秘宝。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一九五四年) …… 近来常翻阅《世说新语》(正在寻一部铅印而篇幅不太笨重的预备寄你),觉得那时的风流文采既有点儿近古希腊,也有点儿像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但那种高远、恬淡、素雅的意味仍然不同于西方文化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一九六一年) …… 《世说新语》久已想寄你一部,因找不到好版子,又想弄一部比较小型轻巧的,便于出门携带。今向友人索得一部是商务铅印,中国纸线装的,等妈妈换好封面,分册重订后即寄。我常常认为这部书可与希腊的《对话录》媲美,怪不得日本人历来作为枕中秘笈,作为床头常读的书。你小时念的国文,一小部分我即从此中取材。(一九六二年)

  从以上摘录的文字,可以看出傅雷对于《世说新语》的看重,他把这本书与希腊的《对话录》媲美,把这本书所反映的两晋六朝的风流文采同古希腊、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做对照。这是傅雷的见识!

  《世说新语》反映的是魏晋风流,是那个“文化高峰”上的明珠。刘孝标的注,“所用书四百余种”,如今又大多不复存在,故现存的《世说新语》和注犹显珍贵。

  骆玉明老师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国内知名的文史专家,对《世说新语》素有研究。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是其长期研究和教学的成果。

骆玉明老师的《<世说新语>十三讲》

  全书通过十三个专题,对《世说新语》加以解析。对于想了解《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的读者,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可以和其他学者对《世说新语》的解读加以比对,互为参考,比如《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

  不同的作者,不同的风格。对于《世说新语》这样一部“记言玄远冷俊,记行高简瑰奇”的作品,解读它的书,也要个性分明,不拘一格。

  读《世说新语》,听名家解读,领略魏晋风流,感受士人风雅,品味风趣与风韵。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五):一幅魏晋风流名士的全景图--读《<世说新语>十三讲》

  一直想有机会能够一睹《世说新语》为快,这起源中学学到的课文“周处除三害”:西晋周处得知自己与山中猛虎、水中蛟龙被乡里合称为“三害”,幡然醒悟,随即入水搏杀蛟龙,入山手刃猛虎,改邪归正,最终成为一代能臣名将的故事。其中,陆云为了鼓励周处改过自新说:“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得知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但因为诸事繁忙,而《世说新语》又是文言文,且涉及到人物时,又多用字或者号,并不用名,不是专业研究的人无法明确讲的是谁,读起来不仅有些困难,也会失去阅读的乐趣,所以一直未能如愿一睹《世说新语》。如今有机会读了骆玉明的《<世说新语>十三讲》,对《世说新语》终于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世说新语>十三讲》是骆玉明教授在复旦大学执教多年的成果。该书融通《世说新语》全书,广泛采纳前贤见解,对《世说新语》进行了精彩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魏晋风流名士的全景图。对《世说新语》感兴趣的读者一定先阅读一下《<世说新语>十三讲》,理由如下:

  首先,《世说新语》本身结构比较松散,有时候是大段文字为一篇,而有时一篇只是一句话。说人论事角度广泛,并“不固执一端”,颇像现代的微博。虽然《世说新语》语言风趣幽默,但是由于全书没有明确的主线,读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世说新语>十三讲》全书分设十三个专题,相当于对全书的主线进行了试归纳,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对魏晋士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整体印象。

  其次,从《世说新语》来看,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局面:儒学开始衰落,玄学逐渐兴盛,而佛教则开始流行。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这一时代的人生观也呈现一出种多元状态。如《世说新语》中著名的阮籍就是一个苦闷的狂放者:蔑弃礼教,但至情至孝;谨言慎行,但思想激进。由于《世说新语》结构的问题,并未将人物的相关事迹集中表述,读者可能会在阅读《世说新语》时,对人物的形象产生混乱的理解。《<世说新语>十三讲》则从多个角度,如名士的权力意识(皇权与士权篇)、名士的地位与影响、名士的欲望与理性(药与酒篇)等对名士进行了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这个时代的名士都是思想和人格的复杂体。

  第三,鲁迅誉《世说新语》为“名士的教科书”,主要指的是“名士风流”。《世说新语》中体现“名士风流”的多为“世说人物”的人生观,而这一人生观也将能启发现代读者自己对人生态度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世说新语>十三讲》对名士风流的诠释特别着力,对正确理解和把握“世说人物”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

  相信读者在细细品谴《<世说新语>十三讲》这部独具特色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深刻的见识,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时代的热爱,获得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六):魏晋风度,女子的畅快生活

  都说中国封建时期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很多文学作品和经典故事中都有明确的记录,可是有一本书在古代因为描写了很多突破常规观念的内容而被称为奇书,其中除了记录王权和士权以外,还记录了当时一些拜托传统束缚的女性故事,它就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十三讲》是由复旦名师骆玉明编写,将原本只是一本古代小说的《世说新语》分十三节课进行详细的讲解,涉及了大量的历史信息,展现了宋汉末年和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精神面貌,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对魏晋女性的描写,她们是那个时代特立独行的一个群体,她们抛开了封建社会的压迫,找到了真正的自己。

  《世说新语》记女性事迹,以《贤媛》为中心进行展开,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很多女子即便才能出众也只能被限制在一方院内,但是《世说新语》中却介绍了几位才智过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参加政局的优秀女性,她们的出现无疑是给了万千女性一种新的希望,原来女子也可以选择另一种活法。

  本书的作者骆玉明作为一名老师,自然懂得什么样的讲述最能吸引读者,全书在描写的过程中仿佛是一堂生动的国学课,骆老师用他丰富的知识储备为读者讲述原文,引申历史背景并联系实际与现在进行对比,如此的讲解可谓是名师典范。

  骆老师说《世说新语》之所以称为奇书是因为它所写的内容在规矩森严的古代展现出一种宽容,塑造了一批让人钦佩和喜爱的女性形象,我认为这可以认为是女性最初的觉醒,这本书的问世一定会在很多闺阁女性中引发一丝波澜,女性也将开始学会思考。

  魏晋时期,其实女性还是很自由的,根据书中记载,女性可以在丈夫死后选择改嫁,妻子也丈夫的相处过程也很自然,并没有被所谓的三从四德所束缚,传统的中国也曾有过女性相对自由的时期。

  书中囊括的知识并不是只有古代女性这狭隘的一个话题,但是我身为一个女生经历了很多事情以后,难免对女性的处境更有感触。二十一世纪,女性地位逐渐提高,女性享有着和男性一样的权利,“女权”这个词语频繁地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但是我们真的实现了男女平等了么?

  不可否认男女在生理上就存在着差异,现在社会依旧存在着很多不公正的事情,身为女性我们能做的不是高喊着口号,而是采取实际行动,用自己的能力证明女生也可以做的和男生一样好。当然所谓的女权并不是认为女性天生弱势需要特殊照顾,而是我们想要拥有和男子平等的权利,我们自然也会承担同样的责任和义务。

  《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是上层社会的女子,她们的生活得到更多的宽容和自由,如今我们每个女生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环境和机会,不需要讨好任何人,做一个自己满意的姑娘。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七):当官不去官署,先找隐士,还大大咧咧抬出周武王这张王牌

  不止一次听到有人议论,历史太无趣,太枯燥,没有去了解学习的欲望;时间啊,地点啊,人物啊,战争啊,实在是太多太多,千头万绪;人生这么短,轻松一点多好。

  话是没有错,但前提是存在很大问题的,因为历史的魅力,是无法阻挡的,如果觉得不感兴趣,或者说无趣乃至枯燥的,只能说打开历史的方式不对,没有找到真正有趣的点。

  接下来笔者挑几个历史趣事,给大家看看,是不是真的很有意思呢?

  东汉人陈著是当时的名士,一句话概括,就是“言为士则,行为世范”,言行举止都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陈著出任豫章太守时,刚刚到达地方,就到处打听隐士徐孺子的住处,想先去拜访他。

  大家都很奇怪,主簿也赶忙上前禀报道:“群情欲府君先人廨。”

  是啊,来地方上当官,要先到官署交接一下啊,陈著不以为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著的榜样是周武王,他说周武王当年战胜商纣王时,赶紧先去大夫商容居住的里巷门外表彰他,连休息都顾不上;现在自己也是尊敬贤人,很正常。

  古人非常重视美好的品德,陈著这么做,显然更加增添了他的名望,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已经在太傅高位的他,准备跟大将军窦武一起,将宦官集团铲除,结果反而被害,非常令人唏嘘。

  东汉人荀巨伯的故事也很新奇,一次他去探望远方的朋友,朋友有病在身,更严重的是,胡人这个时候攻打朋友所在的郡县。

  我们都知道,东汉时候边境时常面临胡人侵扰,对老百姓的生活影响很大,轻则财物损失,重则命都没了。

  荀巨伯的朋友对他说道:“吾今死矣,子可去!”

  荀巨伯不忍心丢下朋友,慨然说道:“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

  于是,荀巨伯留下来照顾朋友,很快,胡人攻了进来,看到荀巨伯后呵斥道:“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

  荀巨伯没有一丝惧怕,直言相告:“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荀巨伯知道,就算朋友的身体很好,再来十个八个好汉,一样会惨死在这些胡人的手上,他决定代替朋友去死,胡人们听了非常感慨:“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

  于是,胡人就撤军了,不仅荀巨伯和朋友没事,全城老百姓也都得以保全。

  管宁和华歆也是好朋友,他们曾一同在菜园里刨地种菜,看见地上有一小片金子,管宁没有理会,举起锄头就挥过去,就跟锄掉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把金子捡起来,然后再扔出去。

  还有一次,两人同坐在一张坐席上读书,有达官贵人坐车从门口经过,管宁照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本跑出去看。

  于是,管宁就割开席子,分开座位,说道:“子非吾友也。”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也算是一个耿直男孩了。

  ……

  以上这些历史人物和故事很有趣吧?它们都出自魏晋时期的一本笔记小说《世说新语》,笔者最近看了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骆玉明所著《<世说新语>十三讲》,对《世说新语》的内容进行了全部梳理和调整,分设皇权与士权、英雄与名士、名教与自然等十三个专题,给人以强烈印象。

  了解有趣的历史故事,读这本书,绝对错不了。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八):《世说新语》十三讲:被美学家朱光潜推荐,名士恣意潇洒的活法到底有啥魅力

  文艺理论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他列出了自己最喜爱的16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一本书伴随他一生,它就是《世说新语》。他说很欢喜《世说新语》,他被书中所写的魏晋人风度和所载的妙语所吸引。 《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史记与小说相结合的书籍。富于艺术的语言特色,再加上魏晋本身历史阶段的特殊精神风貌,让这本书在古代文学上大放异彩。 《世说新语》这本书一共分了36门,每一个门录下又有名目,分上下卷。全书结构没有逻辑,又加上晋魏名士多谈玄学。如此高深的内容,我们想要一睹魏晋风度,也是难事。 骆玉明是复旦大学中文教授,专门研究文史方面的专家。他根据自己以往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经验,写下了这《世说新语十三讲》书。这本书通过十三个主题来为我们阐述晋魏名士形成的文化背景,以及名士们恣意潇洒的活法。其中魏晋名士们风度的思想的辩证让人惊叹不已。 晋魏风度下的三类人,展现了思想的百花齐放 曹操将要去见匈奴使者,自认为长得丑,不被重视,就让崔季珪替代。他自己拿着刀站在旁边,不曾想匈奴使者却说“床头捉刀人, 此乃英雄也”。 在汉魏之前,人们普遍推崇的是圣贤之人。人们眼中最理想的活法就是如尧舜之类的明君。而晋魏时期的曹操将英雄的概念发挥到淋淋尽致。相对于圣贤来说,英雄这个名称也是对于人的尊称。可他更注重于人的才能品格格成就,而不是圣贤的道德成就。而“竹林七贤”的名士出现,更是让我们看到另一类尊贵人物的活法。 很多学者拿晋魏时期和西方的文化复兴相对比。它们在文化繁荣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晋魏时期,人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动荡碰撞出来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 一方面个人意识觉醒,让人们曾压抑的个性得以张扬。人们本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不受压制,焕发出强大的力量。 另一个方面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们,他们亲近自然,广交名士,清谈辨析真理。一层又一层的叠加,融合了道、佛、易成为玄学,让文化思想与生活自然合一。 法国卢梭抛弃教会组织的宗教教义时,他曾说过: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大家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本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奉它的作者。 他也提出了人类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接近大智,亲近大自然,达到和谐。亲近自然它代表着对平常生活的超越,代表着不被世俗困牢,把生命状态转化为宽广从容的一种途径。 魏晋文化时期的思想也让我们看到自然,重新思考生命的广度。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用他们的思想,实际行动,为我们展现了多种精彩活法。 药与酒,琴与文,演绎自由恣意的灵魂 晋魏时期,人们多有饮酒和吃五石散的风尚。一件事物可以成为风尚,这背后正是思想的需要。物只不过是灵魂的载体,演绎人们的灵魂。 晋魏时期社会动荡。人们个体的意识觉醒,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这也导致人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们一直在探索以哪种方式 来对待死亡,他们探索的结果,是豁达和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去超越死亡。 五石散和酒这两个物体,它正好满足人们的需求。饮酒对于魏晋人来说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是精神健全的方式,人的生命常态和内在的心灵是分离的,酒就可以消除这种矛盾,让一直被压抑灵魂东西释放出来。在纯粹的世界里人可以物我两忘,精神灵魂以自由的姿态飞翔,超越生命的限制。 药与酒释放晋魏人们的灵魂,琴与文则彰显晋魏人们的情与兴。面对灵魂与人,与世界的碰撞,人们会产生情绪,而情绪抒发的载体就是琴与文。 内容丰富,故事有趣,让你领略艺术的美 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原是骆玉明老师教学内容,看这本书,我们会有回到学校,听一位幽默智者讲课的感觉。 谢安晚年想要纳妾,又害怕妻子妒忌找事,就用妇德劝说妻子,不曾想妻子却问谢安:“是谁做这书?” 谢安回答:“周公” 妻子说:“若是周公妻子绝对不会这样写。” 老师不仅讲《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故事和思想,他还为我们扩展了国外类似思想的言论,让读者可以多角度了解晋魏文化思想,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 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让我体会到了魏晋人的思想和文化,每每读的时候感受他们所传达的那种旷达和坦然的境界,内心会飘飘欲飞,这种感觉优美而动人,就像灵魂在孤独中自由飞翔。 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灵魂是和身体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必然,充满无奈。可是在书中,我们可以与不同的思想灵魂相遇。这种感觉又是美妙的。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九):魏晋多名士,我辈望山高

  文| 伊达政宗疯了 【本文会同步发布到全网,全网唯一ID:墩蛋探险记】

  这是一本伴随朱光潜一生的经典,被鲁迅誉为“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新语》广泛地反映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谈放诞的风气,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为中国古代文学史领域的重要作品。

《世说新语》十三讲内封

  我读世说新语并没有读全,但是脑海中却长久的留存着一些精彩的片段——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篇高中课文可是要求背过的,学习再不好的孩子,也能吟出那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又或如——

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这段极大丰富了三国志中曹操的形象,“易中天品三国”栏目中也征引了这段描写。

作者简介

  骆玉明教授多年在复旦大学执教《世说》课程,声誉卓著,而本书的写作则不仅凝聚了课堂教学的精华,亦充分考虑到普通爱好者阅读需要,在融通《世说》全书和广泛采纳前贤见解的基础上,分设十三个专题,考察魏晋时代的社会结构与政治变迁、思想演进、文人心态及艺术趣味等多方面风貌,而于人物风流尤加措意。

  本质上,这还是一本硬核的教科书,不推荐给没读过《世说新语》的同学。但若你是《世说新语》的狂热拥趸,那恭喜你发现了“宝藏书籍”。

  这可能是现如今市面上能买到的通俗书籍里最专业的,最笔触详实的解析世说新语的书籍了。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了解到这一层历史后,不禁有些惋惜。就如同那些因朝代更替,外族入侵而遗失的国家文物一样,真不知我们还能留给后人多少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世说新语》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 “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小说。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庄子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小说发展影响尤其大。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从《世说新语》十三讲中我们可以获得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和方法。对文本的精彩解读为本书显著特点,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深刻的见识,给人以强烈印象。而将严谨完整的结构与细致深入的文本解读结合为一体,使本书在《世说》研究领域中成为独具特色的著作。

  以第二讲“英雄与名士”为例,作者深入浅出的介绍了汉魏之际社会思潮的变迁,随着礼乐崩坏,汉家天下瓦解,能人异士崛起,儒家的天命论和伦理观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人们心中的理想人格——“圣贤之道”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走出,来到了英雄的时代。作者从曹操讲起,分析了这个奸臣与英雄属性并存的矛盾人物,最终“奸雄”这个名词在魏晋时期诞生了。奸诈的英雄,也是英雄,而英雄不需要是道德标杆,也能被大众所认同,崇拜。

  希望大家能沉下心来读一下这本复旦大学教授编纂的《世说新语》十三讲,一同走进那个风流名士的年代。

  《《世说新语》十三讲》读后感(十):领略魏晋时期名士之风骨,感受士族之雅趣,体会英雄之个性恣意,皆在一本《世说新语十三讲》

  

在中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有两段时期实在是混乱的让人难以理清。一段是在五代十国,那个时候真的是天下大乱,皇帝大家轮着做,王朝更替犹如走马灯一样溜溜的转个不停,而另一段时期则就是这魏晋南北朝,与五代十国相比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各方割据势力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闹哄哄的犹如一团乱麻一般,根本就理不清楚。

可是也正是因为这段上蹿下跳的历史,使中国文化的发展经历了一番特殊的影响力。儒释道玄之间彼此碰撞,居然在这个时期中的一次次的交替冲击下,互相迸射出了延伸发展的思想火花,甚至催生了中华文明历史上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魏晋名士。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历史就是这样的费解且令人着迷。

那个时候的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明白,自己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可以通过文学艺术来深切表达。曹植千古名篇《洛神赋》,嵇康的绝响古琴曲《广陵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贴《兰亭序》,以及陶渊明的抒情言志文集,皆是出自这些魏晋名士之手,其成就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何为《世说新语》?

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不但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之作,还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作者具体是谁并无十分确切的考证。从一般的认知上来说,绝大多数人认为由南朝刘义庆所撰写,也有研究说是与《吕氏春秋》一样,《世说新语》是在刘义庆的主持下,由他的门客们编写的。

古往今来,小说虽然往往讲述的并非是真实存在的人与真实发生的事情,但却也能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其所在时代的各种现实情况。社会政治变迁、民众思想演进、文人精神风貌,以及艺术文化风俗等多方面皆可由当时优秀的小说作品中一窥究竟。

《世说新语》中的内容正是主要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也正是因为如此,它虽是一部中国古代小说集,却深入反映了那些风流不羁的名人文人们的精神风貌和当时的社会现状。

那么从《世说新语》我们能够读到什么?感受到些什么呢?且看下文为你细细道来。

一、情与兴

自古以来,“圣人”一直是文人心中最为崇高的一种境界。“圣人”是完美而无缺的,甚至是断绝七情六欲的。老子曾云:“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圣人无情,以百姓为刍狗。”由此可见对于圣人是否有情这个方面,老子的态度是很坚决的。“情”是一种与天道背道而驰,阻碍人达成完美的人格,阻碍人进入超然境界的迷惑的力量。其实不仅仅是老子,在圣人是否应该有情这一观点中,无论是庄子还是儒学,秉承的都是“无”这一观点。

虽然说魏晋玄学是以老、庄、儒多方学说的融合为基础,但是在“圣人是否有情”这个观点上,却有着不一样的考虑。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上述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中伤逝篇中王戎与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之子山简的对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一个故事。虽然王戎在故事中承认了“圣人无情”之论,但并不认为这无情是值得学习效仿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人”是能超越于人的行为的人,上述文字中所提到的“最下”者,是连按照人之为人的方式生活的能力都没有的人,而像“我辈”这样的人的生活方式,才是最顺从自然与内心的。情之所动,不能自已,为何要压抑人的情感本性呢?由此可见尊重感情,崇尚智慧才是人应该有的本性,而《世说新语》中所讲述的人的言行,在这两个方面尤为突出。

二、幽默与谐趣

林语堂曾在其《论幽默》一文中说过,“幽默本是人生之一部分,所以一国的文化,到了相当程度,必有幽默文学的出现。”

魏晋时期虽然战乱、灾害不断,上层权利斗战不算,但是这个时代的思想相对来说是自由的,各种奇想异趣便有了机会绽放光彩。如果说一个时代的精神生活中,幽默与谐趣被看做是一种智慧的反应体现,从而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那么这个时代的最初开始,便是魏晋时期,而《世说新语》则记录下来了这种时代的精神风貌。

还记得王羲之“东床快婿”的那个典故吗?便是出自《世说新语》中《雅量》一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虽然说魏晋名士的风趣常常是与言谈清论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也不乏一些一言不发的幽默表达,王羲之(逸少)的“坦腹东床”便是一个极具特色的例子。

三、女性的风采

传统的认知当中,人们认为无论是英雄也好,名士也罢,都应该是男性,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之下,似乎这英雄名士压根就与女子不会沾上什么边的。不过在这《世说新语》一书中,可并非如此,其中的《贤媛》篇中曾有如下一段话。

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间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这段话中所提到的王夫人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才女谢道韫,她是此书中反复数次被提到的才女,其优秀早已超越了传统妇女的德行范围,虽为巾帼却颇具名士风度,其才情令诸多男子望尘莫及。

《贤媛》篇中所列举的妇女,或有德,或有才,或有貌,并且大多以德才为主。它一反守旧的规则,以赞美、宽容、欣赏的态度来展现女性的才干、智慧、姿容与性情。最早出现一些令人钦佩和喜爱的女性群像的中国古典书籍,便是这《世说新语》。从这个方面来看,可以说明在魏晋时代,一些女子已经不再满足“闺中之秀”这样的赞誉,她们更加敢于展示自己不逊于男子的政治思想才能。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时代,在那个时期的妇女还是颇为自由的。

以上几个关于《世说新语》的讲解释读,皆是根据于中国复旦大学名师骆玉明所著的《世说新语十三讲》一书所得出的归纳总结。骆教授通过他对于史料的敏感和深刻的见识,以及严谨完整的叙事结构与深入浅出的细致解读,将这本独具特色的《世说新语》讲解展现给读者朋友。全书的讲解共有十三篇,除了上面所列举的三个方面,还有皇权与士权、名教与自然、清谈风习、药及酒等十个讲解在等待着读者去翻阅品评。

领略魏晋时期名士之风骨,感受士族之雅趣,体会英雄之个性恣意,皆在这一本《世说新语十三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