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的读后感大全

2021-02-21 02:47:3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的读后感大全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是一本由[美]艾玛·塞帕拉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2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一):从现在开始,放下工作好好地享受生活

  失眠、多梦、乏力……最近的工作压力大到我晚上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恶性循环的每天凌晨才能艰难入睡,感觉自己真的需要好好休息了。当工作的压力造成的“潜意识疲劳”,俗称“心累”对身体造成困扰的时候,其实就是身体开始敲警钟了,必须要好好休息啦!

  从现在开始,放下工作好好地享受生活吧!这才是我们最应该重视的问题。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二):《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

  (一) 很少见的教人怎么放松和休息的书籍

  这本书首先分析了为什么我们会觉得工作让人疲惫的三个原因,包括:高强度的负面思维,完美主义心理和能量外泄。

  之后,又针对以上的几个原因,给出了解决措施,包括在休息日断联,一个时间段只做一件事,让我们更好地学会专注。而在心理和精神方面,给出的建议是找到推动我们去寻找工作的原动力,不管是因为养家糊口还是因为有成就感其他。另外,始终保持一种感恩的心理品质,都可以提高我们对当前工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更加投入到工作中去,提高自己的效率。

  书中说成年人都是忘了自己玩具的哺乳动物,其实这点我还挺有感触 ,大家都忙着长大,忙着成熟,很少会有人想起小时候的满足很简单,也许是一幅拼图,也许是一个毛绒玩偶。我们越来越不快乐,是因为长大后想要的的东西要得到所付出的代价越来越大。这说明快乐是一种选择。

  (二)一本很中国风的书籍

  我觉得整本书语言风格明显翻译时进行了润色和中国化,里面描写了和中国人比较相关的微博使用,举例也是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入手,看了很有代入感。

  除去语言外,我感觉这本书里面很多思想和中国定,静也是相通的。比如心流说,当我们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的。这时又想到禅道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 说,都在强调无我,把自己融入到每一个当下,不活在对于过去的悔恨和对于未来的焦虑中。

  除去语言外,我感觉这本书里面很多思想和中国定,静也是相通的。比如心流说,当我们全神贯注做一件事的时候,是感觉不到时间在流逝的。这时又想到禅道有: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之 说,都在强调无我,把自己融入到每一个当下,不活在对于过去的悔恨和对于未来的焦虑中。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三):重塑思想,解放自我

  一直以来,我们以拼命努力和承受高压的方式来获取成功,时刻告诉自己:越努力,越幸运,不断也用各种心灵鸡汤激励自己,一份付出一份收获......,因此带来了筋疲力尽、身心疲惫,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没有丝毫乐趣而言。

  有时我也在想,在一个专业的领域求发展,是不是一定得苦不堪言、压力山大才能获得一点点成功,如果我们能以更好的状态或者更快乐的方式同样有所收获,一样永不停歇地奋斗,只是多了些平和、高效和幸福,岂不更好。我们只是要改变我们固有的生活和工作的方式,寻找一条通往幸福的真正道路。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这本书它像一阵清风,带去丝丝凉爽,吹醒了你的头脑。它打破了我们需要做得更好、更多、更快、更高效才能获得快乐的固有观念。艾玛.塞帕拉告诉我们,首先要照顾好自己,才能成就有意义且成功的职业生涯,享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我们不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也不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我们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通过更好或者更有意义的工作来体现我们存在的价值,不让年华虚度,不让生命白活。

  透支,成了我们的工作常态。我是做交通工程检测的,对透支的工作状态更是深有感触,那些设计的同事有时为了赶稿,连着加班好多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敲着电脑,晚上十一二点,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回家比较远的为了第二天不起早,直接趴在办公桌上。一点都不夸张,白天见到他的模样都会吓一跳,头发油腻,哈欠连天,完全不在工作状态,有的甚至脖子上兜着个颈托,或者颈部贴几张膏药继续奋战,他们也知道带病的工作效率不高,但是还得一样熬着,一提起直摇头,这种充斥着压力和紧张的状态,累和苦估计只有真正经历的人知道。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用力地去工作,用力地去生活,用力地去聚会......最后你会发现你所谓的用力,早已身心疲惫,不得不扪心问自己,你所付出的努力和拼命改变了你的生活品质了吗?你得到了你想要的快乐了吗?有没有一种不用如此拼命三郞也能取得同样效果的办法呢?

  文中从斯坦福大学的高自杀率谈起,让我们走出“超速”的生活,表面看起来平静的生活,什么都不做才能做得更多,你与自己的关系影响着你的潜力,良善者的优势六大方面来告诉我们一些与我们平时所做所想的相悖的道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道理和事实来阐述正确、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我们可以乐呵呵地获取成功,充分发挥我们的智力潜能和心理潜能、社交潜能及身体潜能,即使我们必须身处在高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多点快乐,也能让我们多点健康。因为身体健康才是生活和工作的根本,身体垮了,纵然挣了再多的钱无法花也无处花,那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剧。

  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摆脱压力,摆脱每天的身心疲惫,轻松而又开心快乐地活好当下,每天太阳都会从东边升起,我们也应该每天保持一颗永远灿烂的心去面对它,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我将以最好的状态去面对它,善待别人亲爱自己,帮助别人成就自己。

  有时你不用做得在多,该休息的时候心无旁骛地休息,该工作的时候用最高效、最好的方式去工作。重塑思想解放自我,活得更阳光,活得更滋润。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四):快乐与工作之《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

  lue编辑

  我们在谈论一个人的生存价值的时候,往往衡量的尺度都是以他(她)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绩来衡量的。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已经是相当紧密的了。我们往往会发现身边有这样一种普遍情况存在,在休息玩耍的时候还随时要保持工作手机通讯的畅通,要随时查看工作上的电子邮件等,每天看周围景色的时间还远远不如看自己手中手机的时间。尤其是当微信普及之后,各种微信的工作群也接踵而来,各种公众号需要不停地关注,朋友圈里面无数的消息等待我们去点赞。

  以上的这些都让我们本来用来休息的时间结果还是无形之中被工作给挤占了。今天,现在,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额当下,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在职场中会遇到很多压力,为了不让自己落伍,终身学习的概念被提出的同时,加班文化我的提倡也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难道我们只有通过加班这条路来实现我们的自我价值,通过不断透支我们的现在来赢得美好的将来吗?

  针对以上的问题相信眼前的你或多或少会给出一个比较认同的答案,毕竟想要将工作和生活彻底分的清清楚楚,在当下加班氛围相当浓厚的职场中是难以想象的。不过在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由在美国著名高校斯坦福大学创办快乐心理学课程的艾玛·塞帕拉编著的《休息室就要远离工作》一书中所倡导的理念就与我们现今所流行的价值观貌似截然相反!

  从本书的书名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在书中所倡导的理念就是一种将工作和自己的工作以外的生活相分离的态度。但是想要将这一观念实际运用在自己的工作生活中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将我们之前对于成功的理解重新认识梳理一下。

  如何才能成功?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作者列举了当下社会流行的6中“成功理论”:

1、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比别人多做事;2、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忍受压力;3、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地坚持;4、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5、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调动自己的能量;6、如果你想成功,你就要把自己放在首位。

  虽然上面列举的6条不是我们向往成功的所有动力和途径,但也涵盖了大多数我们认为想要成功所要经历的“磨练”,这也是我们踏入职场我们的前辈和长辈们的谆谆教诲,但在本书中你会看到作者将这一切都推翻了!

  作者以斯坦福大学里的学生为案例模本向我们传达了另外一个与成功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快乐——也是被我们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

  快乐如何与我们的成功相联系,作者给出了活在当下、挖掘韧性、管理精力、什么也不做、善待自己以及同情他人这六种增强心理素质,让我们更快乐的训练方法,也是如何踏上成功道路的方法。

  相信通过本书的研读,我们会更进一步认识快乐在我们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能明白快乐与成功之间的紧密关系。祝愿眼前的每一位你都能在快乐中成功。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五):寻找幸福的平衡

  这本书中文名很有意思,读完后我特地返回扉页看了下英文名,叫做The Happiness Track,顿时脑海里浮现出了一条长长的火车轨道,作者站在一旁介绍着怎么样乘上快乐的列车,驶向理想中的目的地。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但是我们不敢离开工作前,一个个目标追着我们,教育、家庭和社会鞭策着我们,我们不敢停下,在这种追逐中,我们也收获了完成目标的成就感,但这种成就感也可能是大脑的多巴胺自动分泌更多的结果,浅层次的愉悦与满足感。作者在这里提到了“瘾”,将其形容为“预期快乐”陷阱,对潜在猎物(荣誉奖项)的兴奋感,追逐过程中的快乐。这种预期快乐作用于所有动物的身上,尤其是对于人类,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更是被放大化了数倍:不断减少电脑上长长的待办事项,点开收不完的未读邮件,刷新刷不完的工作微信。成功也是会上瘾的,马不停蹄的追逐会给我们带来麻烦。所以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从事运动也好,发展爱好也好,和家人朋友旅游也好,要将身心交给自己一段时间,恢复后才能更好地继续。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快乐心理学如何成就自我与影响他人。快乐是种良性循环,获得的快乐作为积极的驱动力,帮助人更好地继续工作学习,要获得深层次的快乐,需要从过快的轨道上慢下来,驶入快乐的轨道,找到一种幸福的平衡感,最终就可以自然而然收获所想;而不是不断的加速再加速,不停歇地冲过一个又一个站点,无形中造就一个定时炸弹,不知何时列车就会崩溃甩飞出轨道,化为乌有。慢下来很重要,并不是说快是不好的,而是天秤已经倾斜了,有太多的工具在助力“快”。所以必须重新找到平衡,找回被牺牲的幸福感。

  1、专注与闲散

  现在有很多东西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各种电子产品的普及,让多重任务处理模式已经成为了我们的常态,经常是好几件事情同步做,一边看着手机一边做着其他事,这种模式确实省了时间,但持续过长时间的多重任务状态会对人身心健康造成伤害,损伤记忆力、提高压力和焦虑感。所以,适时地将自己拉回专注的状态,百分百地投入当前所做的某件事,会更容易感到快乐和身心的满足。

  专注虽好,也会消耗注意力,所以我们也要适当地放松自己,做些闲散的事,单纯的听听音乐,起身做做伸展运动。当下最容易被混淆的是“休闲性”和“低智力性”,人们闲下来通常习惯性地拿起手机刷新内容,殊不知这也是消耗注意力的一种,不是在放松自己,而是在增加负担。闲散的思维状态,又被称作“非线性思维”,是可以激发创造力的。所以交替进行专注和闲散的任务,短暂地让自己抽离出来,让思绪进行无目的的漫游,再回到工作上,可能会有更精彩的创造和发明。

  2、压力与恢复力

  利用短期压力提高我们的反应,避免慢性压力毁掉我们的健康。然而事实是,现在外界有很多的压力源,强大的信息网络让一切变的迅即,过多的刺激和堆积的压力让心理恢复力溃散。放松身体可以帮助我们放松心理,恢复心理弹性。心理弹性帮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调动起状态,经历压力后,又可以很好的回弹,而不是一直处于焦虑和不安中。

  这点我很有体会,身体和心理是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的。放松了身体,心理也会自然的放松下来。冥想、呼吸训练和有氧运动,都对放松身体有极其大的帮助,前提是找到自然的呼吸位,紧张的身体回复到自然位,感受身体每一处的舒展与呼吸配合的起伏,这种起伏是身体结构本身的、自然创造的和谐,这种和谐会赋予心灵平静。

  3、活跃与平静

  平静,也是很容易缺失的一种状态。我们常常在消耗自己的能量,无论是受到过多刺激,还是进行严格自控,抑或是面对各种消极情绪,我们耗尽了能量,感到身心俱疲。而平静的状态帮助我们保存能量,管理精力。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一种很好的方式是冥想,并且躺在床上放松的呼吸也是个很好的方法。我尝试过两次,将注意力转向内心,感觉十分平和。

  物极必反,很多事物在悄然无声中已倾向了天秤的一边,意识到它们,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感,不仅仅是找回快乐,也是发掘被埋没的自我。最后作者提到要善待自己、同情他人,我觉得这其中稍微有点先后的顺序。先照顾好自己,拥有健康的自我,也会积极地影响到别人,然后再延伸扩展自己的视角,增进共情的能力。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六):开心工作,快乐生活

休息时你还在努力工作吗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书评

  享受生活的美,需要闲暇时光和放松的心情,可休息时仍然努力工作的我们,又有多少闲情去观察和体验?以拼命努力换来的成功,能不能带来持久的幸福感?它会不会耗尽我们对生活的兴趣,对家庭的责任和身心健康?对此,荣获斯坦福大学莱昂斯研究奖项的艾玛·赛帕拉博士,作为健康心理学、身心健康和心理恢复力方面的顶级专家,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大量的实证,著成《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她娓娓地告诉我们,休息时远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建立自身与成功相关的因素和特质,才能激发活力和创造力,增进人际关系,提升影响力。

  作者首先澄清了生活中看似合理的现象和观点,比如:有压力才有动力吗?为什么加班会上瘾?为什么负面新闻容易扩散?为什么总觉得那么累?这些熟视无睹的现象,恰恰与我们的心理层面密切相关。由此引出了疲劳的概念,和静心是能力管理的秘诀。比起生理的疲惫,疲劳更多来源于我们的信念,而静心则是消除心理疲劳、轻松自控的良方。它能减少对思绪的影响,恢复精神能力量,达到心平气和的状态。平静产生的力量,正像畅销书作家皮柯艾尔认为,文字的深度与作者沉静的程度成正比,平静状态下写下的文字,更能引发读者的深思和共鸣。那么,休息时不工作的同时,如何恢复精神能量?灵感和创造力来自哪里?如何激发创造力?作者指明了通向创造性闲散的三条途径:丰富生活,分散注意力,腾出时间拥抱平静。

  快乐的意义是什么?是抵达成功的快速通道。它能让我们发挥智力、心理、社交、身体四个方面的最大潜能。不仅能提升合作者的工作效率和社会联系感,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还使周围人更加恪守承诺,建立高品质人际关系。书中总结了获得快乐的六大要诀:活在当下、挖掘韧性、管理精力、什么也不做、善待自己、同情他人 。同时总结了开心高效工作的5个练习。有意识将注意力放在当下;冥想;专注呼吸;百分百投入享受快乐;“离线”各种电子设备。

  每个人与自己的关系影响自身的潜力,自我批评的负面作用是自我伤害,是焦虑症和抑郁症的一项重要前兆。对自己期望过高,会更加恐惧失败,影响正常发挥,轻言放弃迷失初心。劳拉在耶鲁大学处于人字塔尖,因对自我要求过于完美,不断设立新的目标,导致重度抑郁症和焦虑症,不得不在大二辍学。后来,她开始用温柔的方式宽待自己,学会了自我同情,体察自己的需求,改掉了只受外部因素驱动的习惯,以更广阔和睿智的视角看问题。最终她又重返学校。这个过程,自我同情与包容的心态,使她把单一的成功标准转向更具幸福感的实际需求。

  “良善者的优势”是此书与成功密切相关的篇章。作者以神经性和心理学的基础,辅以详实的实例,论证同情心是如何帮助良善者获得成功。同情心既有同情他人,还包含自我同情。同情他人,不仅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还能够增进对他人的积极影响,使被帮助的人更加真诚友善,更有道德感。在自身的心理和健康方面,能滋养身体、情绪和能量,减轻压力,激发体力、活力和影响力的全部潜能,甚至能抵制物质的诱惑,持久提升积极状态。同情他人带来的信誉度和忠诚度,会提升影响力,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自我同情的收益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它非但不是软弱还很明智。它可以让我们用建设性的方式面对挫折,可以让内心坚强,在赞扬和批评面前不卑不亢。自我同情产生积极的心理变化,能带来更强的心率变异性,让人更快地从高压环境中恢复体力和状态。更重要的是,自我同情让我们的意志力更坚强,有助于做出更好的长期决策。意志力带来的优势,正如温特尔在《思维》中所述:“成功始于一个人的意志力,人的意志全在思维中”。

  作者还提出了同情肌的概念,同情心和同情肌可以训练。比如:对自己多一点同情,关注内心独白的真实声音,编一段自我同情的话,列一张日常感恩清单,等等。

  提到良善者的优势,不得不谈到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带给自身的负面影响。他们在遇到关乎自身利益的问题时,会怎么做?他们的管视带来哪些盲点?为什么面对失败会更加脆弱?这种心态又是如何损害身心健康?带来的症状是什么?对此,赛帕拉一一解答,并委婉称之为 “自我聚焦”和“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的人。这样的人文关怀,使得他们在阅读此书时,能看到自己的行为带来人际关系、事业和身心的损害,没有抵触感地接受建议,能在关怀中自我反省。这也是内心温婉和坚定所产生的力量。

  本书讲述一个看似简单的理念,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自己选择的领域成长,取得成就。它倡导的保持幸福感的生活方式,与我们所期待的成功紧密相连。跟随本书学习如何静心静思,如何恢复能量、激发创造力的同时,树立和培养正念,保持一颗同情心。然后,我们等待的结果,就是卢梭所说:“当一个人一心一意做好事情的时候,他最终是必然会成功的”。

  ��

  ���o�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七):掌握6个秘诀,用快乐的方式收获成功

  古话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们从小就被教育要学会吃苦,吃不了苦就注定不能成功。似乎吃苦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途径。于是为了成功、为了能出人头地,我们不惜牺牲一切。在我们的意识里,只有成功了才会快乐,才能收获幸福。

  而斯坦福大学艾玛.塞帕拉却在《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中告诉我们,快乐已经不再是成功带来的结果,而是导致成功的因素。

  艾玛.塞帕拉是斯坦福大学健康心理学、身心健康和心理恢复力方面的顶级专家。她创办了斯坦福大学第一个快乐心理学课程,并因此荣获斯坦福大学莱昂斯研究奖项。多年来,艾玛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幸福的科学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研究成功惠及在校学生、企业高管、普通职员等多个群体。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是艾玛数十年研究所得的成果,宏观地向我们展示了经过前沿科学研究证实的、在我们生活中获得健康和幸福的重要方式。书中她利用心理学、组织行为学、神经科学等实验研究,颠覆了传统成功理论,向我们证实:快乐是抵达成功的快速通道。为此,《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提出了6种方法,帮助我们在全面改善身心健康的同时收获更大的成功。

  一、活在当下

  小学的时候有一篇课文《与时间赛跑》,讲述了“我”因为外祖母的去世意识到时间的飞逝,为此感到着急。某一天放学回家时与太阳赛跑跑赢了,从此常常与时间赛跑并从中受益无穷。这个故事经常被用来教育我们,要善于利用时间,如果我们能够每次都跑快几步,我们就能收获成功。

  长大后,我们简直把这种与时间赛跑的方式运用到了极致。跟朋友聚餐的时候,我们一边吃饭一边在手机上更新朋友圈的状态;在单位一边开会一边处理着家里的杂事,计划着下班后的待办事项;陪伴孩子的亲子时光还不停地回复工作信息、工作邮件......表面上看,我们的生活无比高效,因为能够一心多用,同时处理多重事项。我们马不停蹄地追逐一个又一个目标,期待完成这些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成功,收获幸福和快乐,却不知道自己早已掉进了一个“预期快乐”的陷进。

  据哈佛大学学者丹.吉尔伯特的研究显示,我们常常高估了完成一件事情会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感。当我们费尽心思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时,往往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开心。

  我们如此疲于奔命地追逐目标、拼尽全力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跑多几步,到头来却只是感觉到疲惫,也没有收获想象中的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多重任务处理”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永远无法心无旁骛地投入到眼前的事情,我们以为自己节省了时间,却不知道我们恰恰失去了最最重要的“现在”。

  有研究表明,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眼前的某一件事时,不仅可以让我们做事更高效、也能让我们更容易感到做事过程中的快乐。而这一点,恰恰是成功人士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关键所在。

  二、能量管理

  都说减肥是女人的终身事业,生活中我们一定没少听到身边的女性朋友嚷嚷着要节食减肥。我们或多或少也见证过一些朋友雄心勃勃地开始自己的减肥大计,但绝大部分的“雄心壮志”在一次又一次的诱惑中都不了了之。上网随便搜一下节食减肥,也都会出现大把网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讲述自己是如何艰苦卓绝的进行节食,最后又是如何暴饮暴食、一夜之间打回原形。

  为什么节食减肥这么困难呢?

  因为节食减肥实际上是在动用我们的意志力在进行自我控制。自控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有研究表明,无论是在味觉刺激的诱惑下,还是在违背自己信念的时候,我们越是自我控制,自制力就越容易被削弱。这就很好解释了为什么越想节食,就越容易暴饮暴食。

  那自我控制跟能量是什么关系呢?

  全球知名自控领域专家,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授罗伊.鲍迈斯特通过实验证明:人在运用自控力时,血糖水平会显著下降。自控会消耗我们很多能量。

  常见的四种自控行为包括: 01控制你的冲动:如坚持工作,不向干扰(如刷朋友圈)妥协; 02控制你的表现:即使严重失眠、工作80小时,仍然坚持做到最好; 03控制你的行为(尤其是情绪表达):即使内心不认可领导,脸上还是装出毕恭毕敬的样子; 04控制你的想法:即使思想已经在周游世界,身体却还坚持在办公桌前

  反观我们每天的工作生活,有这么多行为、思想和感受需要控制,而这些控制都在偷偷地消耗掉我们的能量。所以哪怕有时候我们明明没做什么事,一整天的工作下来之后还是觉得累,觉得自己精疲力竭。

  人的能量水平很大程度上是由思想所决定。因此,对思想进行引导能够帮助我们进行有效的能量管理。怎样对思想进行引导呢?秘诀就是保持平静的心态。

  保持静心能够让我们更容易专注、更好地控制精神,能够消耗比预期少的精力来完成工作。而冥想、做一些积极向上的事、学会感恩、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等方式都能够帮助我们恢复精神能量。

  三、放空自我

  我们夸奖一个人常常会说“XX做事很有效率”“他是一个很认真专注的人”,如果我们看到有人坐在窗边什么事都不干,大多数时候会讥讽他“你在这里发什么呆”。可见,我们的文化里习惯夸奖“高效”“专注”,与此相反的闲散却被视为贬义、不思进取的表现。在这种氛围下,我们也会为自己的无所事事感到愧疚、不安。实际上,已有多项研究表明,利用空闲时间放空思绪有助于激活我们的创造性思维,激发我们的创造力。在平衡放松和专注两种状态之间灵活切换有助于我们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工作。

  为此,作者提出通向创造性闲散的3条途径: 01丰富生活,分散注意力 当我们长时间进行同一项工作时,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能帮助我们换个视角看问题。比如做一些不需要动脑子的工作、增加自己的兴趣爱好等。

  02腾出时间拥抱平静、保持安静 冥想是一种最常见且有效的进入平静和安静状态的方式。这种安静的状态可以像活跃的状态一样有助于大脑生长。

  03享受欢乐 尝试学习一些有趣的运动项目,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放松和预约自我能够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广地覆盖到周围的事物上,可以帮助我们纵观全局而不是拘泥于细节。

  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三点,《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还提到了通过调节身体挖掘自身韧性、善待自己、同情他人3种方式。艾玛通过多年的研究,在众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的这6种既能全面改善身心,又能获得更大成功的方式,颠覆了传统成功理论,告诉我们想要成功不一定要成为工作狂,不一定要牺牲健康、放弃爱好。我们完全可以用一种轻松快乐的方式去获取我们想要的成功。

  《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读后感(八):快乐其实才是抵达成功的快速通道

  古往今来广为流传的成功理论告诉我们,如果想要成功就要比别人多做事,要忍受压力,要不惜一切代价的坚持,要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要调动自己的能量,要把自己放在首位,因为资源是有限的,要为自己多争取利益;又或者:如果你想成功,就要以最快速度把事情做完,然后再以最快速度奔赴下一个目标,等等……

  而事实表明,这样成功的理论其实更容易让我们中途放弃。

  由于我们一直在追求下一个下一个,在这个过程中牺牲当下就成了必然选择,放弃个人快乐,忍受无休止的负面情绪和精神压力。

  我们身边中就是存在这样的“工作狂”类型,好像人生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每一次完成后只休息一小段时间,然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下一个……仿佛停下来内心就会空虚,需要用不停地“捕猎”来填充这种感觉。

  就是这样一种“捕猎”心态的存在,驱使着去追求一个又一个的远方目标,遗憾的是即使达成了也不能好好地享受获得的成就。

  这种追求快乐,对潜在猎物的兴奋感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预期快乐”。而这种感觉是会上瘾的,也就是说人们必须让自己随时保持在线状态,才有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才会感到心里踏实。

  往往这些“工作狂”沉迷于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喜欢工作本身也并非长时间沉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带来的深层次满足感,而是完成工作能带来名利好处。

  然而对成功马不停蹄地追逐又会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比如说健康问题、工作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因为过度消耗,孤立和孤独感使得身心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

  而研究表明,把眼前的事做好,不要太专注于下一步的打算,这种做法不仅让我们做事更高效,心情更加快乐,还可以让我们具有大多数成功人士才拥有的稀有特质。

  作为科学主管,健康心理学、身心健康和心理恢复力方面的顶级专家,艾玛·塞帕拉致力于研究如何让幸福的科学指导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研究成果惠及战后老兵、在校学生、运动员、国会议员、普通职员、企业高管等多个群体得出一个结论:快乐不是成功带来的结果,而是获得成功的因素!

  通过《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一书,她总结了创造快乐和满足感的方式,帮助我们全面提高心理素质和身体健康水平,发掘潜能,轻轻松松过上更有意义和目标的生活,快速获得成功。

活在当下

  真正地专注当下,有机会获得“心流体验”。心流对身、心、灵都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

  心流的产生条件有两个:1.要百分百地全心投入某事 2.这件事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适当放空

  很多成功类书籍曾告诉我们:专心致志的反面,比如做白日梦,游手好闲,心不在焉等,都是需要避免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把“规划、充实、专注”当作褒义,与其相反的“懒散、闲适”适看作贬义、效率低下等,会对自己长时间无所事事,心怀愧疚。

  而事实上一些最具发明才能的人会告诉你,那些颠覆性的想法大多是来自白日梦或者毫无关联无需动脑的事情。

  举一个世界闻名的例子,著名化学家凯库勒就是通过自己的一次白日梦,梦到了蛇吃尾巴的环形图案,从而取得“机化合物苯环型结构”的重要突破。

  所以说,如果你想激发创造力,那秘诀就是,将头脑放空,让思绪随意游走,有目的的选择心不在焉。选择利用空闲时间,让自己放松,产生各种念头,幻想,白日梦……总之,永远不要把自己排的太满。

善待自己

  你看待自己的角度,可以决定你的身心健康自信和成功。

  与其相信天生强项,不如相信自身努力,与其习惯自我批评,不如学会自我同情。

  “自我同情”是决定心理恢复力和获得成功最基本的因素之一。相比自我批评会让我们意志薄弱、心烦意乱,自我同情才是强大内心的动力之所在。

  自我同情可以使你无论在赞扬和批评面前都能做到不卑不亢,内心坚强。

  感恩是力量之源。当面临如此多记忆的时候,感恩是最能达到自我同情的做法,可以保持冷静的头脑,以平和之心处理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闭上眼睛想想你身上值得感恩的地方,避免陷入自我沮丧的漩涡。

  每天晚上结束后写下5个,你为之自豪的成就或者5个,你发现自己的优点。

  你究竟是从日常生活的琐事还是非同寻常的大事中获得幸福感,是由你对于自己生命余下时间的认知所决定的,你认为自己生命余下的时间越短,却能从身边最普通的事情里获得乐趣。

  最幸福的人并不拥有最好的一切,但是他们能够使所拥有的一切都达到最好。

同情他人

  仅仅关注自身,实际上会阻碍你取得本可以取得的成就。那些具有同情心,而不是利己心的人更注重有他人的关系,他们更容易使自己获得幸福和成功,同时也更可能帮助别人成功。

  自恋的人最终会失败的一个原因是他们会冒太多的风险,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真实能力并没有一个清楚的认知,既从长期来看自恋会导致更差的表现。

  我们可能认为我们想要的是金钱权力名望、美貌永驻的青春、获名车豪宅,但是这些愿望的根本是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对被认可的需求以及对与他人建立联系的需求。

  通过同情和帮助他人,你会激发你的影响力以及活力的全部潜能,能够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通过实践《休息时就要远离工作》一书中介绍的方法,可以增强我们的心理素质,有益于身体健康,让我们更加快乐过上更有意义,有目标的生活。

  记住,其实快乐便是抵达成功的快速通道。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