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入门的读后感大全
《音乐入门》是一本由丰子恺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音乐入门》读后感(一):【春节读书】‘唱歌是基础,器乐是主体’、才叫真的音乐
至今还记得看过《泰坦尼克号》这部电影后,那首主题曲久久萦绕在耳畔。那种震撼直击人心,这就是音乐的力量。
说到音乐,我最先想到的是唱歌,然而在读到丰子恺先生的《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这本书后,才知道我的看法是很片面的。
说到丰子恺,我最熟悉的还是他的插画,寥寥几笔,却栩栩如生。然而丰子恺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全面的艺术家,他是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
《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这本书共有五个章节,分别介绍了音乐的种类、音乐之门、乐谱的读法、唱歌演奏法入门、近世音乐简史。
因为有很全面的知识,可以很好的诠释那些枯燥的理论,时而平易近人,非常生活化,拿走路、挑担子举例。还有’春天来,百花开‘这种文雅的诗文。更有各种各样的如汽笛、钟声、女子私语等例子好让读者更好理解。
《音乐入门》还提到了音乐的教学,指出
有音符而又有文词的,叫作’歌‘。只有音符而没有文词的叫作’曲‘。曲是音乐的作品,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不是纯粹的音乐。然而学校里通常只教授唱歌是不对的,丰子恺认为学习音乐可先由唱歌开始,但后来必须研究器乐,这样才算完整的学习了音乐
唱歌是基础,器乐是本体
对于学习音乐的态度写道;古人教人鞋子态度必端正严肃,曰;‘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学习音乐也要用严肃的态度认真练习。
《音乐入门;丰子恺音乐五讲》只是一本音乐方面的初入门书,可以此参照认识音乐、了解音乐,对音乐有兴趣还可以再精研之。
《音乐入门》读后感(二):音乐――治愈世界的良药
音乐的交流不分语言,不分国界,音乐也成为了现代人的必需品,几乎所有心理书在介绍缓解心情的方法时都会加上听音乐,甚至与还未成型的胎儿进行沟通,音乐都比语言更占优势,音乐仿佛是治愈世界的良药。 《音乐入门》的作者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主要原因是丰子恺的威氏拼音法名字为FONG, TSE KA)。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我从没指望通过一本薄薄的书籍就能懂得音乐,但《音乐入门》至少可以让我了解一些音乐乐理最基本的知识,是一本优秀的科普类教科书,能够用通俗的语言让毫无基础的小白了解一些最基础的历史和原理。 《音乐入门》全书共五编13章,从音乐的种类到音乐的乐谱读法,以及唱歌的入门和几个乐器的介绍,都能提现丰子恺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他的讲解不生涩但是专业。丰子恺在书中所举出的事例更易被理解,同样也能够被读者很快的接受。 丰子恺因画出名,但是艺术都是相通的,在绘画方面有巨大天赋的人注定对音乐更有熟悉感。《音乐入门》能够让读者在听到一首美妙歌曲时不仅感慨好听,还能说出其中的基本乐理,这也算没有辜负那美好的乐声。 我一直觉得学习音乐的孩子身上有种独特的气质,他们的行为举止都很优雅,仿佛是被音符换了血液一样。所以一直很想学种乐器,培养一下自己的气质,可是音乐貌似也会选人,可能看出我资质一般,音乐将我拦在门外。缺少音乐天赋的我只能在每年晚会的时候看着台上光鲜亮丽的表演者,一边羡慕一边安静的做个观众。 《音乐入门》虽然不是武林秘籍似的速成教材,但是丰子恺用尽量简短的语言,概括总结最基本的知识,比起那些事无巨细的大部头厚书,《音乐入门》更能让我读的下去,是一本干货满满的书籍。如果把音乐基本知识做成卷纸,当做期末考试的话,《音乐入门》更像是丰子恺给大家做好了一本小抄,我们不需要看厚厚的教材,一本《音乐入门》不能答满分,但能混及格。 虽然我的音乐造诣有限,对音乐的理解也不够深刻,不够专业,但是音乐早就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音乐的存在让生活更精彩,也更舒适。读完《音乐入门》也许我未能全部领会大师的精髓,但是多多少少也能感受大师的精神。
《音乐入门》读后感(三):了解丰子恺,才知生活多有趣
我爸特别喜欢丰子恺的书法,说他写的字自在生动,但不失稳重,每一笔用力恰到好处。有人写的字像悬在空中,有人写的字就是落在地上,丰子恺属于后一种。我爸还说,看一个人写的字,也能看出他的性格。丰子恺的字就很大气,他这个人也不会计较,反而更随性一点,只有随性,才能做到大度。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让我们临摹丰子恺的字,可能觉得我们没有那种天赋就放弃了。到后面,他只要求我们把字写的端端正正、写的有力度就好。
现在看完《音乐入门》这本书后,我才想起这些事。在我印象中,丰子恺才是真正的大生活家。他从琐碎的生活中找乐子,并不是为了打发时间,而是觉得这些乐子真的很有趣。就拿画画来说,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在他眼里,总是有新的意趣,再加上他有一颗跟孩子一样的心。所以,他的画是真实和纯洁的。
《音乐入门》这本书更适合想了解音乐、喜欢音乐或者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看。如果你是个门外汉,想学习音乐,我建议你先去找个老师指导学习,然后把这本书作为参考书来用。如果你是个玩音乐很久的人,我建议你一字一句读完这本书。如果你是个同我一样,喜欢丰子恺,想了解他更多著作的人,我建议你把阅读的重点放在丰子恺的「观点」上。
说真的,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对丰子恺又多了一分敬佩,他真的太了不起了!这本书里,他讲乐谱和各种乐器的入门方法,都讲的特别透,教你怎样识谱,像钢琴、口琴和小提琴应该怎样做怎样的练习。丰子恺就像一位老师一样,面对面地跟你讲音乐,一边讲一边说一些过来人的话:
学习小提琴,是一切音乐研究中最艰苦、最艰深的一种功夫。一般学习者,至少须半年可以上腔,五六年方得成就,且每天必须努力两小时以上。最初数星期内,左手的四指尖端定然要破烂而结硬皮,又会觉得手异常酸痛。愈习愈深,始知这是一生的事业,绝非娱乐消遣的玩意。
另外,丰子恺还讲了「唱歌」,我特别喜欢这部分。在快手上,我关注了一个账号(艺生欧巴的声乐课)。看这部分时候,我就在想,如果丰子恺给学生讲「唱歌」,应该是同样的授课方式吧,耐心、授课内容有侧重点、学生易于接受....关于“唱歌时演唱者应该流露出怎样的表情”这个问题,丰子恺提到的一个观点,我印象十分深刻。他说的是,不用直接教给学生应该用什么表情,只可诱导学生理解歌曲。学生理解了之后,表情自然就合宜了。
抖音上我关注的一个号(Sam Lin),他经常发一些与全家共同创造歌曲的视频,妈妈唱的歌会透出岁月的温暖,非常感人。如今看了这本《音乐入门》,反而更喜欢这一家子了,丰子恺讲音乐时,反复强调「基本功」。你看,这一家子的基本功都这么扎实,他们一定都是认真生活的人。
对了,这本书语言通俗,不难理解、很好阅读。
《音乐入门》读后感(四):看艺术家帮你打开音乐的大门
绘画是空间艺术代表,音乐时间艺术代表。
如果要选一本音乐入门的书,你会选什么样子的呢?当然是通俗易懂的啦~何为通俗易懂?就是将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那么,如果你想要一本唯美的,如画一般的音乐入门的书的话,我就要给你们推荐这本丰子恺的《音乐入门》了。
丰子恺用“春天来,百花开”告诉你什么叫二拍,用“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告诉你什么叫四拍。跟着丰子恺,我们可以将困难的知识简单化,将复杂的问题生活化,这就像他的画作一样,生动活泼,大众亲民。
这本书主要讲了五门课:音乐的种类、音乐之门、乐谱的读法、唱歌演奏法入门和近世音乐简史。
这五课里最让我有感触的是音的表情。我们都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我作为有几年音乐基础的人,一直也不明白为何通过音乐可以交流。丰子恺告诉我们音乐是有表情的,他的每一节音符都是一句话,一首诗。书中举了三个小乐曲让我们进行体会,并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悟。瞬间我明白了,音乐是我们表达的一种方式,我们可以在音乐里起承转合,可以通过音乐进行交流。而这些是在其他地方所学不到的。
还有各大音乐入门书里提到的音阶。虽然这一部分我觉得是最难讲的,但是丰子恺却举了各种例子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升种大音阶和降种大音阶。最后怕不明白还做了概括性的总结,怎么区分和记忆。可是,丰子恺老师很出色,怕我们还不明白,干脆就给了我们一个简洁明了的判断方法,用木片。
唱歌是声乐,弹琴是器乐。丰子恺不仅在器乐上有造诣,在声乐上也是有所成就。唱歌发于心而出与口。练习唱歌,不宜长时间继续,最多以四五十分钟为限。每天长时间一回,不如短时间数回。唱歌这样,生活也是这样。比如我们减肥时常说的少吃多餐。
最后就是每本书必讲的音乐简史。与其他的书不同,这段简史简单明了,让人有兴趣看下去。我们耳熟能详的巴赫、莫扎特、贝多芬,都属于古典派音乐,只是古典派也分为了前后两期,这一段之前我一直都没弄清楚。而舒伯特、肖邦则是浪漫派音乐。举个例子来说,在介绍贝多芬的时候,会用一句话绍一下他的经历,然后是他的作品,最后是评价。这种方法有利于记忆,而且不容易混淆。
丰子恺这本《音乐入门》封皮的设计感很强,内容上充满美感,让人觉得这本书就是丰子恺给我们描绘的音乐的图画,让我们酣畅淋漓的在音乐与美术结合的书中寻找到知识。感谢北京日报出版社带给我们这样美好的体验。
《音乐入门》读后感(五):虽然基本看不懂,却仍然知晓这本书的价值
丰子恺的大名早就久仰。他是李叔同——即后来的弘一法师——的弟子,曾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和文学创作,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全才。以前曾读过丰子恺的散文,也看过他关于美术的著作之《美的情绪:西洋美术十二讲》一书,当然也知道他的音乐功底很好,所以一开始就对《音乐入门》十分神往,觉得既然是“音乐入门”,大概会讲一些关于音乐的基本知识,无论如何加强一点艺术修养总不失为一件好事——却不曾想,《音乐入门》哪里仅仅是关于音乐的“入门”啊,讲得非常专业,以至于自己其实基本上没有看懂——除了第一编《音乐的种类》和第五编《近世音乐简史》能看懂,因为那是纯文字介绍,浅显易懂;后面都是在讲音乐、乐谱与唱歌演奏之法,一时竟然有“天书”之想法!
遥想当年的自己,那是连简谱都需要想了又想,却依然难以磕磕绊绊读下来的音乐“差生”,又如何能够期望他看得懂五线谱呢?!就连自己都有一种“明珠暗投”的自惭,又何况假如丰子恺就在面前,又该如何去面对他那耐心细致的循循善诱之音乐教导呢?!所以这本书,眼下肯定是难以真正读懂了,所以只好珍藏起来,留待有朝一日自己突然灵感迸发,说不定就会对音乐有一种轻而易举就能够掌握的本领了呢!至少,也可以留待识货之人某一天前来,以便使“明珠”能够畅快无比地发出耀眼的光亮……
就纯粹的音乐来说,丰子恺谈笑间就将乐理知识毫不费力地娓娓道来,内容可谓全面实用,语言可谓平实简洁,例证可谓生动形象,就连那些图例——比如五线谱、示意图——都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美术功底,足足可以再三品味。如果还能够“消化”得了那些乐理知识,那就简直可以称之为完美了!只是可惜:愿望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所以,剩下来的只有欣赏、欣赏、再欣赏——虽然丰子恺先生介绍得的确已经足够深入浅出了!
幸好,虽然确实看不懂《音乐入门》这本书的精髓,但至少可以从那些动听的音乐之中,愉悦自己的耳朵,感受到各种各样的美——也可以领略到一些生活中的道理。比如,丰子恺说:“可知歌曲一定深入人心,人心受了感动,就表现在声音、姿态、容貌上。这就是古人所谓‘诚于中,必形于外’。”这句话就较好理解。虽然是一句谈论唱歌的方式方法,其中的道理却可以用来启发自己做好其他事情。类似于这样的心得,其实也很好。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毕竟会有很多很多,并不是所有的事情自己都能够玩得很好,有些只要能做到远观细品有所得焉,也不失为很好的一种“接触”方式。
《音乐入门》读后感(六):《音乐入门》:丰子恺带你开启音乐之门
丰子恺,在你的印象里,他是做什么的?至少在我心里,丰老是一个漫画家,所以,看到《音乐入门》封面上赫然写着“丰子恺”著。便想着,如丰老这般笔触生动简洁、生活气息浓郁的画家,说起音乐这事,应该也是浅显易懂,兼附乐趣的吧!
正如我所料,《音乐入门》真是一本入门的好书。这本书应当被那些喜爱音乐,但又不知从何入手的普通大众拿在手里,认真的阅读、学习。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知道,多数时间,这句话的着重点在后半句,但这次,我希望只看前半句“师父领进门”。连门都摸不着,又谈什么“修行在个人”。
那么音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门,就让《音乐入门》来带我们进入吧!不论是乐理基础知识,还是音乐风格、音乐人物、乐器、作品,丰老都在书中为我们娓娓道来。别担心会深涩难懂,丰老的性格和手笔,是不会让你有此困惑的。
而丰老也是非常“小气”了,说了是入门,便不给你更深层的东西,点到即止,但也是字字珠玑,引你入胜。这门,丰老是给你开了,也领你进了。万事开头难,且先不说“修行”,但是如此趣味横生的“开门之法”,就足以让你对丰老感激不尽了。
全书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名为音乐的种类,丰老用了类似名词解释的简短话语从六个分类方式,让我们了解什么是音乐。第二部分名为音乐之门,丰老这时已经伸出手,为我们拉开了门,门里透出了光,这就是“音的历时”“音的质量”与“音的表情”。更是另外附赠了“音的习法”,让我们“辨识门径”“确修技术”。第三部分名为乐谱的读法,相信我,之前你说学不会五线谱,那是你没找对老师。“谱表”“音符”“拍子”“音阶”“音程”“记号和术语”,丰老可不是用了一堆的废话来和说,而是为你准备了很多的游着小蝌蚪的线和黑白的方块或圆点,让你轻松记忆。第四部分名为唱歌演奏入门,“唱歌入门”“钢琴入门”“小提琴入门”“口琴入门”,真的非常适合初学者,让我们轻松的掌握一定的技巧,至少能稍微的会唱点歌,会一样乐器,而且这三种乐器听起来是那么高雅。第五部分名为近世音乐简史,讲了“古典派音乐”和“浪漫派音乐”,学什么都需要了解一点它的历史,才能更好的认识它,所以,丰老在最后一个部分给我们小小的讲了一点历史故事。
丰老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图解为我们上了五堂音乐入门课,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向音乐殿堂的大门。
《音乐入门》读后感(七):带你打开音乐之门
文/鱼丰徐徐
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让你心情更加愉悦、欢快,悲伤的音乐会让原本心情低落的你,有种想哭的冲动。这就是音乐的魔力,它可以让人的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共鸣。
从你出生那天的一生哇哇哭到身边的各种汽笛声、钟声、鸟语声,甚至是锅碗瓢盆碰撞声都可以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可见音乐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但是音乐真正产生的时间,是在十八世纪之后。因为十八世纪之前,音乐长期受到各种宗教的拘束,世俗的音乐全无可观。
当十八世纪初的巴赫出生后,才开始有独立的音乐艺术存在。从此以后各种音乐名家遍地开花,如破竹之势地发展,方才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音乐。
既然是艺术难免就会和高深相关联,对于音乐入门,很多人会因为一个“难”字,而望门兴叹。
其实要是找到行家或者门路,想要入门并非难事。由丰子恺所著的这门《音乐入门》就是这样的一本,可以让你轻松入门的书籍。
要想学习一本手艺,师傅很重要。如果能遇到大师级别的师傅就更是锦上添花了,而丰子恺就是这样的大师。
丰子恺集多个头衔于一身,他是现代画家、散文集、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这么多标签,绝对是当今斜杠青年的典范。可见大师在艺术上的造诣是如此的深厚。
《音乐入门》这本书,如他的画一样,简洁易懂,没有那种冗长乏味的讲解。整本书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丰子恺本人宁静
、平和的心态,以及润物细无声的渗透。《音乐入门》是针对普通大众的读物,在内容上不仅实用,而且全面。丰子恺的语言也很平实,文中多次穿插生动形象的图例,让人一目了然。
《音乐入门》共分为五个章节,囊括音乐的种类、音乐入门、乐谱的读法、唱歌演奏法入门、近世音乐简史,丰子恺用了一百多面篇幅来诠释。
丰子恺将乐理的基础知识、古往今来的各种音乐风格、人物、乐曲,以及作品等一一向读者慢慢道来。并且本着本书是入门的宗旨,每处点到即止,绝不深入。所以,本书的难度较低,适用范围广。
丰子恺在书中介绍,真正想入音乐之门,必须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是“音的历时”、“音的质量”、“音的表情”。而入门的关键是第三阶段“音的表情”。
这里的“表情”并非我们通俗意义上的人物面部情绪的反应,而是通过音乐能表达出的一种感情。音乐是有通常的情绪反应笑、叫、叹、哭等进步而成的,所表现出的感情自然就更为精密、详细而复杂。
所以,踏上音乐门前的这三重阶石,才能有希望进去音乐之门。
打开《音乐入门》这门书,跟着作者的脚步,慢慢地聆听心灵的召唤,踏入音乐之门,感受音乐的魅力吧。
《音乐入门》读后感(八):《音乐入门》带你从另一个角度走进音乐
喜欢丰子恺是从喜欢他的画作开始的,他的画作笔触生动简洁,生活气息浓郁,他的画似乎在勾勒每个人身边的人和事,寥寥几笔,却总能不经意间触动你的心弦。“大众、人民、孩子”是丰子恺从事艺术事业的关键词,他有一种心无旁骛、童心未泯的艺术品格。
丰子恺早年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和文学创作,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音乐和美术教育家、翻译家,他是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全才。他对待艺术的平实态度、乐于与人分享的风格与精神无愧于“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称号。
以前只知丰子恺的画,如今看他的《音乐入门》,心理对他的“对待艺术的平实态度、乐于与人分享的风格与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书中内容全面实用,语言平实简洁,例证生动形象,并且所有的图例都是亲笔所为,充分体现了他深厚的美术功底,审美与实用并举,一目了然,本书非常适合喜爱音乐但又不知从何处入门的普通大众。
音乐入门书中短短五个章节、一百余面篇幅中,乐理基础知识、古今中外的音乐风格、人物、乐器、作品等却是一网打尽,娓娓道来,本书重点是引你入门,写法上是点到即止,绝不深入。 书拿在手上,很有些古代线装书的味道,封面是粗粗的绘画纸的感觉,纸中还有细微可见的草木碎,摸上去很有凹凸感。翻开书,跟着文字和五线谱一同走进音乐之门。本书共有五讲,分别从音乐的种类、音乐之门、乐谱的读法、唱歌演奏法入门、近世音乐简史五个方面来细细解读入门之法。每一讲都极有特色,每一讲都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又不住点头认同,或许这就是本书吸引人的所在吧。
平时看入门类的技法书籍,大多是一板一眼的教条类,什么是什么,该如何…,为何这么这么……而在本书中,你看到的将是另一番景象。
就拿“拍子”来说吧,书中用步行,用走路脚步之轻重来比喻讲解,让人一看便知其中意味,不仅如此,还分析讲解了“拍子”与古诗相通之处,更有一三五勿论,二四六分明,平仄,韵头韵脚的关联都细细道来,让我对音乐有了另一番认知,距离也更近了一步,真正是细致又别有一番滋味入心头。当然书中此类对比讲解还有很多,比如音的质量和汽笛声与钟声;音的高低与唐诗宋词中描写的女子声等等,此处就不一一说明了。
你觉得唱歌是音乐吗?我以前一直是这样以为的,唱歌不就是音乐的一种吗?现在知道了:有音符而又有文词的叫作“歌”。只有音符而没有文词的叫作“曲”。曲是音乐的作品,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结合,不是纯粹的音乐,音乐的作品是曲。
书中对音乐学习的要点结合书法来说明:凡技术修炼,态度正确者必多进步,习字与习音乐同一道理。不仅如此,书中对理论的述说更是添加了手绘图,五线谱上详细的勾画标注。让理论不再是枯燥的说教,而更像是看绘本学知识。
如果你正打算学习音乐,如果你此刻正准备好好了解下音乐,那么就跟着丰子恺的《音乐入门》走进音乐的大门吧,我相信你也会被书中的文字和乐谱吸引的。
《音乐入门》读后感(九):【春节读书】惭愧,我还是吹口琴好了
流行的教育学说或心理学说认为,父母总是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因此,总让孩子学这学那,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以及,兴趣班。
这种观点应该是有一定道理的,至少,许多文艺青年,尤其是女文艺青年可能把自己对许多书里、影视剧中那些衣袂飘飘、手抚古琴的形象加诸在自己的女儿身上——让她学筝啊、琵琶啊什么的。譬如我,就把对弹一手好古筝的未竟梦想移在了女儿身上。
当然,我可能是个伪文青。此处略过。
之所以说起父母们的梦想移植行为,主要是学习才艺于许多人来说,真不啻如是“叶公好龙”。
人们往往聚焦于才艺的表现形式:哇,他(她)弹琴的样子看起来真是好高大上啊,好有意境啊……但真要认真学习一门才艺,其实中间多数时候是单调又枯燥的,以至于许多人都只是表面欣赏而已,这其中当然也包括我。
丰子恺老先生可能深谙此类人心理,当然,更多的是体会到许多真正想入此门而不得其径的人们的苦恼(毕竟,就如我等伪文青们梦想不得申也有条件束缚的客观因素),他撰写了一部《音乐入门》,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将音乐这门技艺的基础知识讲解给了我们。
老先生早已作古,但其著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因此,北京日报出版社于2018年9月将此书印刷出版,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
在这本书里,老先生用平实的语言,将音乐的分类、入门阶段、乐谱知识、声乐器乐以及西方音乐沿革一一细说。
在谈到音乐分类的时候,丰子恺谓声乐为音乐与文学的综合体,盖因声乐曲上必附歌词,而器乐为纯粹的音乐,因其仅有音而没有文词。听老先生这么一说,是不是豁然开朗啊,暴露了暴露了,我从前连这个也没概念。
在第二编里,老先生谈到音乐入门的三个阶段:音的历时,音的质量与音的表情。音乐是时间艺术,音的历时就是我们俗称的“拍子”,丰子恺用读诗来作比,读诗时的长短强弱就是节拍。哦,怪不得那时的乐府采集的诗歌都可以唱呀。唉,你们不能怨我在读这本书时大惊小怪的,这个一是我见闻少寡,二个是老先生博闻广学,让人惊奇。
在《音乐入门》里,老先生还着重讲了乐谱的读法,音阶、拍子、音程等都有详述。对于而今还不识得五线谱的我来说,是一个崭新的大门,略感繁难之余,又问小女可曾习得,她拿过来一看,答曰都知道。哦哦,那还好,梦想投射略有成效。
关于唱歌演奏法入门,老先生也有指点,如何练习呼吸、表情都有涉及,基本乐器钢琴、小提琴也有表述。为适应普通人群要求,对于口琴入门也有专门篇章写及。
说是音乐入门,真是所言不虚,老先生真只是点到即止,绝不深入,让人看了真切觉得平实易懂,进而生出再进一步的念头。不过,我要坦陈的是,虽说老先生煞费苦心,深恐讲得太晦深难懂让人就此止步,我却仍然于字里行间见识到了音乐这门技艺的难以谙熟之处。
因为老先生在钢琴篇也说了,学弹钢琴,最初必须从基本练习入手。基本练习的时候继续愈久,其成就愈深,专门者须数年,普通亦至少须一年。所以,我对这高雅的技艺恐怕是要望而却步,可见得,真是“叶公好龙”了。
但是慢着,老先生还介绍了口琴。这是德国人发明的玩具,不需要练指法,且各音固定,只要吹吸,便得正确的音。正是如此,——我会这个。
但正如老先生所言,口琴声音单调,且容易传染疾病。志在涉猎的,肺力充足的,不妨选习。
老先生说得含蓄。我总结成大白话就是,叶公好龙,粗鲁简单如我,正好玩这个。
所以,白居易谪居乡间时,常叹“呕哑嘲哳难为听”,那他还没听到口琴呢,若是天天听这个,恐怕也写出一本“声律庶民学”之类了。
啊,说笑了,其实口琴吹得好的也不少。我只不过自嘲罢了。
《音乐入门》读后感(十):你可能不懂音乐
不管是打开视频APP,还是电视机,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音乐栏目充斥着我们的屏幕,好声音、好歌曲、歌手、歌王、国乐盛典、清唱团、新说唱、青歌赛等等诸如此类的节目,名目繁多,花样百出,却又万变不离其一,都离不开音乐的主题,中国的、西洋的,古典的、现代的,人声的、器乐的,按理说,全中国的观众应该审美疲劳了吧?奇怪的是,音乐类的节目永远最受欢迎,可见普罗大众对音乐的喜爱程度。
最近某网综爆出了音乐人不识乐理的奇闻,这个事件算是突破了大众的认知底线,音乐人掌握专业技能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可是就算如此,仍然有网友为其大声疾呼:“就算不懂乐理和弦又怎么了,照样很好听,如果懂了,分分钟踩死你”如此这般的言论,我不禁哑然失笑,还是等他会了再来踩吧。由此可见,音乐虽然广受欢迎,但是作为普通观众的我们,却不一定能真正欣赏到音乐的内核,不仅能觉得音乐好听,还要会听,能听懂音乐传达的意趣。
前几年网络公开课大热的时候,大家应该听说过一门耶鲁大学公开课《聆听音乐》,里面详细讲解了音乐的风格流派,旨在帮助理解任何时代及文化中的音乐,发展和提炼聆听技巧。如果你欣赏音乐还是停留在是否好听的唯一标准上,这门课可能略显高深。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有一位中国的文化大师,为喜爱音乐但又不知从何处入门的普通大众,编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音乐欣赏指南,书名就叫《音乐入门》,这本书的作者就是丰子恺先生。
丰子恺,浙江桐乡人,一生著述甚丰,最为大众所熟知的应是漫画集《护生画集》。丰子恺先生早年师从李叔同(弘一法师)学习绘画、音乐和文学创作,是著名的画家、文学家、翻译家和艺术教育家,是个真正的艺术全才。《音乐入门》这本小册子首版于1926年开明书店,丰先生凭借其包容并蓄的艺术修为,以其平实简洁的风格,通俗流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大众介绍了音乐的基础知识。
这本书分为五个编目:音乐的种类、音乐之门、乐谱的读法、唱歌演奏法入门、近世音乐简史。通过这五个编目的讲解,丰先生为我们重点讲解了音乐种类,音的历时、质量、表情,乐谱的音符、拍子、音阶、音程、记号等,声乐与器乐的入门等等。
编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丰老先生辗转于各大学校任教之时,在这些讲解中,我们可以实实在在地领教到丰子恺先生接地气的大白话,仿佛看到丰子恺先生正在讲台之上孜孜不倦地传道受业解惑,表情严肃而语言幽默,敲黑板啦!
“拍子就是音的长短强弱,经历的时间。比如生活中的走路,一快一慢不行,一轻一重也不合适,唯有合拍,找到自己的节奏,才能有所帮助,不至于事倍而功半。把音的长短强弱加以研究,使之变化复杂,而给人更快更美之感的,便是音乐艺术。各位多读诗文便能自有体会,比如:‘春天来,百花开’、‘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等等,其中暗合二拍子、四拍子,由此可知拍子是不约而同的自然要求,并非机械地造作出来。诸君不要把音乐看做艰难的事业,只要反求诸己,便可从容踏上音乐门前第一阶段。”如丰先生所言,绘画是空间艺术的代表,音乐是时间艺术的代表。想要理解音乐,就要正确理解时间的概念。宜以声乐为基础,以器乐为本体。切莫贪一时之功,急一时之利。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方能入《音乐之门》。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与诸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