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鲸的鱼跃》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鲸的鱼跃》观后感精选

2021-03-06 23:1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鲸的鱼跃》观后感精选

  《鲸的鱼跃》是一部由田村茂执导,たむらしげる / 永瀬正敏 / 永井一郎主演的一部动画 / 短片 / 奇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鲸的鱼跃》观后感(一):表象的世界

  喜欢这种电影,能给我提供一种全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

  世界的本质或许只有一个,但他的表象诸多,通过不同个体不同灵魂折射出来的影像与印象是截然不同的,也许这也是生灵之间无法从根本上沟通的原因。即便人类自诩亲如一家,也做不到。

  人类总在不懈地探求所谓世界的本质,但是眼光短浅如我、视野狭隘如我,终只会落得个被嘲笑的下场吧。而我们又庸碌到无暇顾及这种可能存在的神性的嘲笑,在纷劳中自己为是挖掘着所谓的意义与价值。

  《鲸的鱼跃》观后感(二):210109(补):鲸的鱼跃

  刚看完时并非有分析的冲动,过了两天,分析的想法在脑海中发酵,便可知该短片在我心中的地位了: 首先,将正常时间的现实世界与慢速时间、玻璃之海的奇幻世界放在一个空间中进行表现的手法极其新颖、高妙。 其次,奇幻世界的老人的船与现实世界的孩子的船并非一艘,从外形上便可以看出。可知,老人并非孩子。

  《鲸的鱼跃》观后感(三):理念世界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终于出现了。不仅是理念世界,还有作为模仿的艺术所能达到的高度也显现了:那个画家笔下的鲸出跃、横空、入海的三幅画,以及对它们最好的注脚——“鲸的海洋,我们看得见吗?”艺术的最高境界乃是一个问句,一个表现之余向无以形容的高而美的世界敞开的问句。

  当然,除此之外,在这个理念世界的边缘和晦暗的时间之中,还有死亡,机械的冷酷,等等。

  可无论怎样,这个世界都出现了,这个最好的世界。这是最值得守候的。

  《鲸的鱼跃》观后感(四):不同视角下的玻璃之海

  这部短片的基本情节不再叙述,简介里有写。当然可能属于看山是山的第三个层次

  1.老人的视角,捕鱼从空中获取凝固的鱼,是把时间固定在了瞬间,那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部短片的确是强调了瞬间的时间里发生的事。我们姑且把这个瞬间的时间作为一个背景舞台。我们可以看到老人做过一段时间给钟表上发条的工作,这里背景也是海洋,因此我想这里指代的是海洋潮汐,生物节律,逐渐产生了文明社会钟表的产物。即海洋是地球母亲之意。后来出现的乐队合奏出现玻璃大象,也有此意。

  2.画家的视角,画家说,早就想画鲸了。我们知道画也是静态的,但是画中往往有道理或者意境。再次,短片强调了意境。画家最后完成了几幅画,都是和老人鲸有关的,我们可以理解为画家是记录事件的人,或者说各种文明的痕迹。在最后,老人记起来船的名字,表达出文明的重要纪念作用和意义。

  3.鲸的视角,我觉得老人也可以当作是鲸或者海洋中的古老生物。因为老人对海洋有着敬畏和爱和尊敬,并且老人对大海十分熟悉,而且年龄设定上十分符合鲸这种古老生物。

  以上。

  《鲸的鱼跃》观后感(五):人生三重境界,玻璃之海

  时间似老了,潮汐一次一世。有鲸,鱼跃,半日光景。

  海似凝住了,风与浪,天与水,上下一片晶透,人们称,玻璃海。时而,掘海而渔。鲸鱼鱼跃前,似今日。猫儿还扑倒飞鱼。暮沉,傍海而卧,晶钻烤鱼,跟志趣投合的朋友二、三人,拉琴吹弹,海浪一天一景,时高耸翱翔,蔚为奇观,可供探奇,时平广如漠,可在海上骑车。夜深了罢,赶巧,有星星落下,晶亮一颗,伫立海上,伸手去探,晶晶发亮。朋友皆赶去围观,弦乐飘飘,吹着笛子的魔术师,变出从海里走出的透明大象。人们围着跳舞。

  鲸鱼探头了,如海般玻璃透亮的眼珠,鲸如悬浮上空,悠然神奇,行至更远的海浪处,踏上飘来的水泡,趋近鱼身,鲸安静地在海上缓缓地在时空里鱼跃,瞬间的华丽之境凝在眼前。漫长而美妙的鱼跃,这些便是老人的世界,“鲸的世界,我们能看见吗?”

  这是一个老人讲述时间和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人生中三个不同的世界。

  同样是鱼跃,小时候看到的和老人世界里的,光景却两样。小时候的世界,黑白分明,没有多约的颜色,看到渡轮是渡轮,大海是大海,鱼跃是鱼跃,转瞬即逝。与真实无两样。而立之年,在老人回忆的世界中,人生只是做一个为时间发条的工作,记忆中也有渡船,但是忘记了名字。终日划着小船,顺着河,给时钟上发条。此时的在中年时代的世界里,色调陈旧灰黄,光景如此单调枯燥,不知道是什么地方,工业的机器,死沉沉的河水,残旧的楼房,上发条的时钟如此被动,缓慢而吃力地走着。画面一转,回到现在老人的世界,碧绿的玻璃之海,奇幻曼妙,浮在海上,带着隐形翅膀的飞鱼,可以触摸的星星,有海人的吟唱、海象的舞步还有,漫长优雅的鱼跃,海底下还有如海市蜃楼的地方,有人闲坐遐思,有鱼轻轻游过。在老人的世界,岁月安静而美好,人们悠闲自得,自娱自乐,兴起而歌,轻轻地舞,时间就此静止般,缓缓滑过。

  导演用很美丽而隐晦的一个故事,讲述了人生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或许待到老时,我的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呢?看到鲸眼中的世界?

  《鲸的鱼跃》观后感(六):跃

  1997年,人们迈着急促的步伐走近剧院,只为了印证一个传奇。而1998年观众们茫然若失地走出剧场时,似乎压根就没去想过要如何填补心中的无底深渊。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那个洞是不可填补的。

  你知道我指的是什么。

  1999年,俄罗斯人Aleksandr Petrov带着他野心勃勃的团队横跨大洋,在枫叶之国完成了一个不可能的任务:一部完美结合传统艺术与尖端技术的伟大动画。从世纪末到世纪初,从亚洲到欧美,日本、昂西、蒙特利尔……以及让人爱恨交加的小金人。

  那部动画的名字是《老人与海》。

  也正是在1997年,日本最有良心的Media类艺术奖项,日本文化厅多媒体文化祭(Japan Media Arts Festival)诞生了。

  1997年,《幽灵公主》力压似乎不可战胜的EVA拿下首届大奖。

  1998年,《鲸的跳跃》“意外”获奖

  1999年,《老人与海》以横扫之势刮过日本小岛。

  《鲸的跳跃》,正是在这两位巨人的包夹之下,悄悄地获得了日本动画艺术界的承认。

  事实上,即便是经历了连续两年的大爆发,98年的动画界也依然维持着旺盛的创作力。比尔·普林顿的《I married a strange person!》,渡边信一郎的《Cowboy Bebop》,中村隆太郎的《serial experiments lain》,梅津泰臣的《A KITE》,哪一个不是日后称霸一方的英雄豪杰?但偏偏,那一年得奖的是这部不起眼的绘本动画。

  既然拿了奖,自然就有其理由。

  单就剧本来看,《鲸的跳跃》似乎毫无理性可言。背景不明,时间不明,甚至连人物的名字也未有交代,全篇动画都始终处于一种朦胧难测的神秘气氛之中。同样简短的内容,加藤久仁生的《积木之家》就显得自如许多。

  但于我而言,这正是其妙处所在。

  虽然动画的主体是鲸在海上的一次跳跃,但制作者显然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心思。毕竟,一部20分钟的动画,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将一次缓慢冗长的跳跃,从头到尾展现出来。田村茂的真意,其实全都集中在了老水手的身上。他的一举一动,他的回忆,他的身世,他的迷,才是这部绘本动画真正的核心所在。这种剧情上的迷乱,其实也正是绘本动画的精髓所在——画外之音,又或者我们常说的“此时无声胜有声”。

  至于关键的动画技术环节,我想还是留给大家自己评述为佳。《鲸的跳跃》在3DCG和2D手绘上的自如结合所产生的绝妙美感,实在难以用笔墨来形容。这么说吧:《鲸的跳跃》里几个360度环绕+逐渐拉远景的镜头,在某些时候甚至让我产生了观看《黑客帝国》里“子弹时间”镜头的错觉。如果在电影院观赏的话,我估计那种震撼可能会让我瞬间失去神志。

  ……

  …………

  ………………

  “……就这样?”

  “……好像是。”

  哦,不,其实还有两件事。

  一、音乐。恕我才疏学浅,不能描绘其美妙于万一。

  二、我在想,这部动画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是另一种《老人与海》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