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读后感锦集
《鼠疫》是一本由[法] 阿尔贝·加缪著作,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018-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鼠疫》精选点评:
●关于死亡、疾病、人生活的状态。结合这几天的见闻:人类无法得出所谓命运的公平的标准。
●《鼠疫》讲述一个席卷几十万居民的特大事件,是突发式的:一场持续十个月的大瘟疫,颠覆了一座城市的行政管理、社会秩序、人心情感、道德良心、责任担当等社会和人生的方方面面,谁都不能置身于这种荒诞现实之外,哪怕是偶然来的局外人和社会的边缘人物。面对肆虐的鼠疫,决不能跪下求饶,任其摆布,不管以什么方式,必须与之搏斗,在鼠疫这种特定的境况下,反抗也成为不同价值观的唯一取向。
●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最让我觉得敬佩的是塔鲁,像圣人一般,很少有人能够成为圣人,即使塔鲁自己,但我们可以像里厄一样,抵抗鼠疫,而且这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但如果不能做到他们二者那样,起码也要诚实的面对一切。
●一直读不来外国书,荒诞就更不明白了,印象最深的就是成群的老鼠了,但是本有吸引力的书
●斷斷續續讀了非常久,也歷經所有甜蜜與苦澀的區隔。在遭遇鼠疫的城中反覆上演的歌劇彷彿一個隱喻,不會消逝的病菌只是出席或者潛伏。苦難成為信仰的一種殊榮。堅毅和敏感的人將能在無盡冗長的黑夜中看到光。最喜歡的角色大概是出現不多的里厄大夫的母親,在她身上能看到平靜的希望:「那扇窗戶朝向清靜的街道,每天傍晚,她總坐在窗前,身子微微挺直,雙手安閒地放在膝上,目光凝注,一直到暝色侵入房間,她成為黑色的形影,而周圍灰蒙蒙的光亮逐漸黯淡下來,最終融合了那紋絲不動的身影。」與此同時,而李玉民在譯後記裡說到:「愛要求一點兒未來,而我們只剩下一些當下的瞬間了。」(就⋯突然覺得很難過,物是人非的時候,好像連「珍重」也說不出口。
●鼠疫就是生活…
●但覺《局外人》更佳。
●李玉民老师的翻译真是太棒了。比局外人更亲民一些(因为第一次读的时候很难理解默尔索),很壮丽的生活(鼠疫)。鼠疫很像战争围城,我却没能读出鼠疫反映纳粹是我太菜。
●男人和女人,要么在所谓的做爱行为中快速地相互餍足,要么在婚约中二人长相厮守。这两种极端之间,往往找不到折中。这也算不上独特。在奥兰如同在别处一样,大家都没有时间,缺少思考,不得不相爱而又浑然不觉。
●看完加缪的书我都得缓几天 结合最近生活中遇到的事 太难了//在我看来这场鼠疫就是我们每个人面对生活的各种状态 但就像书里写的 这些人还是老样子 经历了之后到底会不会有改变其实很难说
《鼠疫》读后感(一):在艰难中前行
伟大的小说,伟大的加缪,过年期间拜读了这部著作,通篇没有晦涩难懂抑或华丽抑或艰深的辞藻,却非常难人可贵的以长篇小说的形式讲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一个宏大的命题,一定意义上,具有普世的哲理和价值,每个人都会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思考什么是鼠疫,什么是生活,但只有阅读了整部小说,也许才能真正理解“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这个判断。感谢加缪,感谢《鼠疫》。
《鼠疫》读后感(二):鼠疫就是生活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读加缪的《鼠疫》犹如感同身受,从发现鼠疫上层人物的畏手畏脚,到封城后大家的恐慌,再到历经长达十个月后解封,这一路每个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都那么的真实……抛开小说创作的背景,对比现在我们的肺炎疫情,我们曾经也不敢相信,我们也恍惚惶恐,我们也坚信这场仗会胜利,但是透过现象,我们更能感受到不同的人的价值观。
小说叙述很客观,表面上看很平淡,但细细品味后又特别的深刻。
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鼠疫》读后感(三):20200220读《鼠疫》有感
这本书的翻译真的很一般,有些地方已经构成文本和读者之间的障碍。三星主要是给翻译的。 我在2020年2月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日子里读完了这本书,面对人类遭受的这场苦难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从情节中认识了奋勇的医生、高尚的志愿者、千方百计要离开疫区的人,被确诊的高官……而这些在现在的每天的新闻中也时常出现。作者十分客观地描述了在疫区直面鼠疫的各色人等的感受和行动,并对这种极端社会环境中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为给出了最客观也是最合理的解释。大概只要是人,遇到这种情况都反应差不多,就如同现在身处武汉的医生护士志愿者,其实并不是想当什么英雄,只是职责所在,做自己份内的工作;而对于痛失亲人、家破人亡的疫区人来说,恐怕瘟疫永远都不会结束了……当人们看到自己所爱的人被夺去生命,家园城市满目疮痍,就本能地知道面对瘟疫,躲是没用的,唯有跟它斗争,才是要坚持做下去的。 《鼠疫》是几十年前的作品,描写的却和2020年的现实那么像………
《鼠疫》读后感(四):-
安于绝望比绝望本身更甚。爱消失了,痛苦,然后流放——夜里载满尸体和鲜花驶向焚尸炉的列车呵,鼠疫就是生活,不过如此。
可“所有当不成圣贤,又不甘心横遭灾祸的人,当然要将个人的伤痛置之度外,努力当好医生,抗击瘟神及其武器乐此不疲制造的恐惧。”
行文流畅自然,笔者的确说到做到,涉及真知灼见的内容并未慷慨激昂,温和一如往日,或许是因为叙述者相信,过分抬高义举,最终会间接大力颂扬罪恶。我想到了我的拙劣观点:为什么要对纯净的东西惊讶得目眩呢,它本应如此。相反对浑浊习以为常才值得惊讶不是吗。
有人认为全文的高潮在塔鲁之死,我不以为意。最爱的情节是塔鲁和里厄两位斗士登上天台,星空明朗海浪轻柔,塔鲁第一次向自己的可靠的同伴袒露心迹和决心,然后一同去海里游泳,他们的友情与坚定信念让我感动。在鼠疫盛行的当时,我却也仿佛感受到了海水因吸收了大量热量而带来的温热触觉。
tw 贝多芬真应景啊。
《鼠疫》读后感(五):“鼠疫即是生活”
加缪认为,人们在一个荒诞、无意义的世界中找寻自己的意义和价值。而人的结局仿佛是注定的,即走向死亡。那么面对无法回避的死亡,人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书中描写塔鲁与里厄医生关于医生去拯救病人的意义的讨论这个情节,其实能看到加缪对于这个问题给出的答案。讨论中,塔鲁指出:里厄医生在这场对抗死亡的斗争中的胜利永远都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即便治愈了鼠疫,人也最终难逃一死)。而对于塔鲁的论述,里厄的回答是“永远是暂时的,这我知道。这不成其为停止斗争的理由。”人生是荒诞的,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但是这并不代表就此放弃对于意义的寻找,要与荒诞斗争、与命运抗衡,要担负起生命的责任,在无意义的世界里创造出自己的意义。即使失败的结局是注定的,也要大胆与苦难和死亡相抗争,成为西西弗斯式的英雄。
在书里“鼠疫”可以理解为“人生的荒诞”的一种投射,以里厄为代表的一群与鼠疫抗争的人则代表在与无序的生命抗争的西西弗斯式英雄。疫病可能是暂时的,但人生的荒诞是永恒的。所以,“鼠疫即是生活,不过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