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精选

2021-03-11 03:00: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精选

  《游戏改变人生》是一本由(美) 简•麦戈尼格尔 ( Jane McGonigal)著作,湛庐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90元,页数:3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游戏改变人生》精选点评:

  ●游戏也有Meta analysis,要积极面对心理问题,把逃避或者说受害者心态变为打怪心态。。。

  ●为游戏平反,很有启发。游戏能增强人的4种复原力:生理复原力、心理复原力、社交复原力、情绪复原力。第二部分的7大规则和《头号玩家》的电影情节完美匹配。

  ●你再怎么骗我也不会玩游戏的

  ●每天的胜利=3x能量块+1x恶魔+1x任务;能量块:生理复原力,社交复原力,积极应对挑战。

  ●认同大理论 但是对于方法论的部分还是作者自身臆想居多 没有太多实验数据支持

  ●我们需要一种更加冒险的游戏化心态,改变我们应对压力、挑战和痛苦的反应,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复原力。当我们玩游戏时,我们会展示出强大的心理优势,比如乐观、创造力、勇气和决心。

  ●技能迁移,把游戏中的设计用于到真实人生……心态很重要

  ●不错嘛

  ●【藏书阁打卡】《游戏改变世界》的姐妹篇。谈游戏的认知益处、情绪益处和社交益处。a,游戏可以帮助你控制注意力,控制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手术前玩《超级马里奥》的孩子,麻醉醒来时,几乎感受不到焦虑。b,游戏可以帮助你深度同步,增强人际纽带。玩《Wii保龄球》有利于加强与朋友和家人之间的身体和精神连接。c,游戏可以树立榜样,完成非凡目标。《模拟人生》唤醒镜像神经元提高自我效能,d,玩游戏带来好处或者坏处,关键不在于你玩什么游戏,或者在玩游戏上花了多长时间,而取决于你为什么玩游戏,是用以逃避现实,还是拥抱更好的自我。作者介绍的七个规则从以下四方面展开:(1)规则是什么;(2)游戏玩家(或者设计师)是怎么采纳这个规则的;(3)规则背后的科学原理和相关研究;(4)在日常生活中采纳规则的实用技巧。

  ●作者想了很多办法把心理康复和游戏联结起来,但实际应用未必有那么奏效。游戏康复心理对游戏本身的设计要求诸多,像我玩手游就从来没有感觉到治愈焦虑,而只会越来越焦虑,因为我玩的是闪耀暖暖。。。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一):无聊

  最近一直在看书,但是看的书都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感觉,不是没有味道,就是废话连篇。《游戏改变人生》就是一本这样的书,将人生游戏化,以玩游戏的方式度过人生。他的观点并不消极,只是无聊罢了。人生就像一场游戏,生命当中遇到的困难就是游戏当中的关卡boss,你要做的无非是同游戏一样付出努力通关而已。

  逼真的电子游戏取材于现实生活,现在却要用电子游戏的东西来指导生活,真是荒谬至极。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二):为我自己设计的“超好”游戏

  游戏改变人生大概就是游戏改变世界的微观化延伸,作者用“超好”详细介绍了如何将游戏思维延伸到日常生活中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好奇有人真的尝试作者创造的“超好”吗? 以我减肥为例: 秘密角色:魔法少女西亚 补充能量块: 在微博刷五分钟沙雕视频 刷五分钟朋友圈 喝一杯酸奶 吃一个水果 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休息五分钟 拥抱一下其他人 看书 画手帐 坏家伙: 贪吃怪:它会不定期地占据我的身体,狼吞虎咽地把所有东西都塞进胃里然后快速溜掉,剩我一个人呆呆地站在原地后悔 懒惰黏黏虫:它没什么本事,就是特别黏,总会把我黏在被窝里和椅子上,因为它我放弃了不少运动 厌恶夫人:她总会在我照镜子时忽然从我背后出现,在我耳边低语“瞧瞧你,又胖又蠢,你怎么活的这么可怜啊,宝贝,我要是胖成你这样我早就去死了” 任务: 喝一杯柠檬水 按时吃药 跳一支舞 滑五分钟滑板 贴墙站五分钟 打扫一次卫生 吃八分饱,没有吃撑 减掉一斤 华丽致胜目标:减掉20斤 3个补充能量块+对抗一个坏家伙+完成一次任务=每日赢 我先拿我自己试一试“超好”能不能生效好啦ε٩(๑> ₃ <)۶ з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三):积跬步,让自己开心一些

  巩固一段人际关系这本书总的感觉,是一句话,确定自己的方向,从最简单最容易的地方开始朝自己的方向行动,并对自己的每一步行动进行看得见的奖励,通过建立这样的正反馈循环,能让生活变好。

  一、与我而言,有以下的方向及途径:

  1.丰富自己的思维方式,让认知过程可调整。

  2.强化阅读技巧和技能,阅读的乐趣在于能使自己的兴趣和想法发展壮大,得到落实,也能够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

  3.更多的分享~我们通过自己讲述的故事来了解自己,更是通过肯定自己的神话故事来创造自己。即我们讲述有关自己的故事能够改变我们对自己能力的认知,因此能够改变我们每一天所做的事情。

  4.学习一种技能:比如学习编程。

  5.巩固一段人际关系: 。

  二、觉得对自己有用的能量补充清单:

  1.站起来活动两下,

  2.望望窗外寻找新奇和有意思的地方,

  3.和朋友联系两句;

  4.做一下简单的预测;

  5.对即将到来的旅行或者重大工作活动做一些预测;

  6.每天做一些提升生活质量的事情,比如扔掉废纸让办公环境更加整洁;

  7.说出2件下星期值得期待的事情,没有的话就着手安排;

  8.收集每天积极情绪的小喷涌,关键是收集的形式和方法;

  9.持续不断地挖掘能量补充快(积极情绪小方法);

  10.紧绷肌肉5秒,获得勇气;

  11.分享梦境,提升亲密感;

  12.哼唱60秒,防止鼻腔发炎;

  13.为自己挑选幸运符,提升自我效能;

  14.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在每天的生活中思考如何运用它们;

  15.成功的自我疏离的办法是使用第三人称指代自己,并以此思考自己的体验;

  16.建立音乐清单;

  17.写下美好的语言,用美好的语言来激发自己的正能量。

  三、一些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坏家伙:

  1.慢性拖延是一种自我设障;

  2.反复节食对身体有伤害;

  3.分心,不集中注意力。

  四、关于一些社交的技巧:

  1.在聊天中寻找对方的共性;

  2.聊天时,点头或者嗯一声,对朋友表示关注;

  3.夸人的套路:自己的收获~对方的努力~对方的优势

  4.身体接触,如拥抱或击掌减轻压力、提升信息、缓解疼痛、强化关系;

  5.就社会支持而言,数量比质量更重要。

  四 、关于自我缓解的技巧:

  1.成功的自我疏离的办法是使用第三人称指代自己,并以此思考自己的体验;

  2.庆祝生日意味着珍惜眼前的一切。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四):如何让我们对人生上瘾?

  

01 缘起:

具体忘记了是什么时候看到的这本书,也许是今年年初,也行是去年,看了序言之后,我已经确定把它加入到了我的经典书单,需要多次去刷的。触动我的也许就是简.麦格尼格尔 亲身经历的故事,以及她那句:要么把它变成一场游戏,要么死!有多少时候,我们人生面临挑战,压力和困境之时,苦大仇深,心态崩盘呢,有什么比生命本身更为珍贵的东西吗,我们该这样在压力挑战中苟且的逼仄的活着吗?游戏改变人生这本书给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不,它用游戏化的人生价值观 把尼采振聋发聩的声音喊了出来: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作者在战胜了脑震荡的后遗症之后,再一次用游戏化战胜了生孩子的挑战,获得了两个可爱的小宝宝。这让她深深的看到了领悟到了游戏化的力量,但是她并没有草率的把她领悟到的生命奥义公之于众,尽管确实她可以这么做。她继续用了5年时间 不断的进行科学实践,以及接受更多的反馈,探索了心理学和神经学等最前沿的成果,来不断丰富、完善和印证她的游戏力体系。所以书本内容非常丰富,有大量的案例还有约40个左右的任务,作者把阅读这本书也设计成了一次游戏之旅。

02 怎样把人生中的挑战变成一场游戏?

现实是一个设计的很糟糕的游戏,我们常常没有目标,被迫工作,我们的注意力对负面信息更为敏感,面对压力,我们缺乏技能。那在真实的挑战面前,我们需要怎么做,才有可能让过程更积极更加有收获呢?作者提炼出了七个法则,也是七个技能(有点像古龙的七种武器):也随着你学会这七个游戏心态生活的规则,自然而然地,你的挑战心态就会得到强化。 这是因为,这些规则旨在帮助你增加个人资源,专注于获得成长和积极结果的潜力。 1)收集补充能量块,会为你带来更多的生理和情绪资源 2)对抗坏家伙,能让你开发新的心理资源。完成任务以及设计自己的任务,能帮助你获得应对挑战的新技巧和新能力。 3)招募盟友,提升了你的社交资源。 4)追求华丽制胜,能帮你聚焦在实现成长和积极后果的机会上。 5)采用秘密身份并记分,能凸显你的进步和不断提升的优势。 6)挑战自我 7)寻找并完成任务。 即便你此刻感觉还没有准备好为最紧迫的问题切入挑战心态,也不要担心,坚持下去。实现挑战心态,是以游戏心态对待障碍必然会出现的结果。 作者之所以如此笃定的相信我们能通过7种游戏化技能获得更加成功的人生,是基于我们本身天生所具备的三大潜能:

你比自己所知的更强大。(超级武器一:有效的控制注意力,屏蔽负面情绪及噪音,进入心流状态。) 你身边都是潜在的盟友。(超级武器二:深刻的增强和改变关系,周围世界都是你的潜在盟友。。) 你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超级武器三:自我激励,自我增强意志力与决心) 这3种特质能让人在一切挑战面前变得更快乐、更勇敢、更有复原力。

你将知道怎样切实地接通最重要的3种解决问题、迎接挑战的力量:控制注意力的能力,结交盟友、获得支持的能力,激励自己去做重要之事(哪怕很难)的能力。

如果我们对极端的个人挑战应对得当的话,就能解锁自己的能力,让我们过上更忠于自己梦想的生活,不再留下遗憾。

03 收尾总结: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游戏是什么、游戏能教给我们什么的看法。游戏不仅是一种消遣,而且是一套让我们变得超好的模型。 我希望我能把游戏视为一个机会,实践7条改变生活的技能,让你在心理、情绪、生理和社交的方方面面都变成一个更强大的人。 迎接属于自己的挑战,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努力的玩!

  《游戏改变人生》读后感(五):游戏改变人生:手把手教你如何在现实中创造自己的英雄故事

  文/谭校长 用1小时58分读完了《游戏改变人生》这本书,说实话这本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之前我也看过两本类似的讲如何设计游戏,如何把游戏的思维用到工作和生活改造项目的书。但是这本书的系统化和工具化依然让我有很多惊喜。 写这本书的作者麦格尼格尔是一位游戏设计师,但他写这本书跟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几所高校的心理学教授有紧密合作,他差不多对上千篇近几年来关于游戏,神经科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最新研究作了综述,他的附录里面标注了比较重要的500来篇,所以它首先它的学术性非常不错。 其次,因为作者本身是一个名为“超好”的游戏的设计师,他在写作的过程中调研了大量的游戏玩家,就像一个记者采访了成百上千的这方面的人。所以这本书并不仅仅是学术研究,也不仅仅是作者一人的见解,而是集合了成百上千的游戏玩家的心得,得出了实践中的反馈,这是非常宝贵的。 所以,这是我读过的把游戏化的心态用到日常生活工作中的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在书的一开篇作者就指出了,为什么游戏有这么大的力量。因为三个特质,你比所知的更加强大,你周围的人都是你的盟友。以及你是你自己的故事中的英雄。这三个特质适用于任何挑战的环境,能够让人更加乐于应付挑战,复原力更强。 然后作者列举了大量的研究说玩游戏对于一个人的好处。比如说,更能够应对失败,复原力更强,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比例更高,等等等等。一开始我还有点怀疑是不是因为作者的身份是游戏设计师,所以拼命夸游戏好,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确实发现了很多严谨的引用和学者的研究,它不单是作者的一孔之见。当然作者也提出了一个临界点,就是每周2 1个小时,他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周电子游戏的时间,在21个小时之内的时候,人们更多的享受到游戏的好处。但是如果超过21个小时可能就是一种逃避式的沉浸,那样就是更多的会是游戏的坏处显现出来,这个研究也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 作者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是,你玩游戏能不能给你带来好处,不在于你玩什么游戏,玩了多长时间,而是在于你玩游戏的目的是什么,你跟谁玩?也就是说你要带着目的去玩游戏,就能让游戏为自己所用。如果你没有目的,仅仅是逃避或者打发时间,那么这个游戏可能就对你没用甚至有害,这是一个游戏的目的论,我觉得这个事很重要。 至于说游戏有些什么作用,作者举了一些研究。比如冰雪世界这款游戏,医生在给重度烧伤病人做治疗的时候是非常痛的,有关人员就开发了一个VR的冰雪世界的游戏,游戏者要在冰天雪地中去完成各种任务。研究发现,在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烧伤患者的痛感降低了30~%50%,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这款游戏的效果比吗啡还要好。 再比如说大家熟知的俄罗斯方块,哪怕短时间的玩俄罗斯方块都能让参与实验的人降低对创伤后的这种闪回的记忆反应,。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作者提出来,其实大脑的运作机制是很多信息同时竞争注意力资源,俄罗斯方块是一个需要消耗大量视觉资源的游戏,当我们专心致志去玩这游戏的时候,大脑就没有多余的资源给我们去回忆创伤时的画面,去自动闪回了,所以这是一个主动控制注意力的一个方法论。 所以作者指出游戏带给我们的就像一个左右开弓式的好处,首先它耗尽了你的视觉资源,让你没有多余的资源去回想不好的画面。其次呢,游戏的过程还产生了多巴胺的奖励,这个奖励会更加吸引你沉迷其中,你就更加不会去回想什么创伤性画面,通过这两方面双管齐下,游戏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社交方面同样也大量的研究表明,游戏对于社交是有促进作用的。如果我们在同一个物理空间跟身边的人玩同一款游戏,一段时间之后我们自然而然的跟身边人的这种亲密感,就更容易建立起来,是一种同频共振的感觉。 但作者也提醒尽量不要一个人远距离的跟人玩竞争游戏,那样没什么好处。如果你想玩竞争类的游戏可以在近距离,在物理空间邻近的地方跟自己的亲友玩,那样是OK的。 关于多巴胺作者也提出了很有意思的观点,一般我们认为多巴胺太多是不是会上瘾,他说其实多巴胺更多的不是上瘾,而是作为我们评估事件的一个很重要的依据。 当我们面临一个挑战,其实在做每一个决策的时候,潜意识都会自动评估它的风险收益比。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奖励回路中的多巴胺浓度比较高,我们就倾向于把这个挑战变得更加吸引人,变得自己更加能够应付,变得更加去看重它的收益而不那么关注它的成本,这就会让我们更加积极,更加有行动力 所以游戏过程中产生了多巴胺,其实会让我们不但在游戏中更有行动力,而且很可能把这种行动力带到日常生活中来。 关于应对紧张,作者提出了一个黑进大脑的好玩方法。把焦虑转化为兴奋。这个的方法非常简单,因为在身体特征上焦虑带给我们的身体反应,比如心跳加速,微微出汗,脸红等等,跟兴奋带给我们的生理反应是高度一致的。这个时候只要我们用一个转换的技巧,就能让身体把焦虑看成是兴奋。比如我们想到某一件事情,是让自己感觉焦虑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对自己说我很兴奋,我很兴奋,我很兴奋。当我们给到自己这样的指示之后,身体就真的会把焦虑的感觉当成兴奋来处理。而有研究表明,经过这样的主动转化之后,在接下来的挑战中,比如公众演讲或者其他挑战中,你的表现就会更加的出色。 作者还讲到了预测这个游戏,鼓励我们尽可能的去多做预测。因为每做一个预测一旦对了,会产生多巴胺的奖励,哪怕错了,我们如果从预测的失败中学到了东西,也会产生奖励。所以预测是一个可以经常来玩,而且对我们很有好处的游戏。 比如说,一个人第二天要去做一个面试,他很紧张,这个时候他就自己构建了一个游戏,一个猜猜乐的游戏,他猜想明天可能遭遇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在卡片上写了好几条。然后第二天面试的时候,他就去验证自己是否猜中。如果猜中了一条他就自己在那一条打一个勾,这个时候获得了一个游戏中的奖励。通过这种构建游戏的方式,他显然更好的迎接了未来环境带给他的挑战,表现得更加出色。 关于如何把游戏化的心态应用到生活中,作者还提供了很多的方法,比如说,秘密身份的方法。我们自己给自己塑造一个秘密身份,一个英雄的身份。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们问,我的那个秘密身份会怎么去应对这件事情,怎么会去做决策?这样就更有助于我们把游戏的心态带到真实的日常生活中 类似的工具方法,作者列举了有几十项,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实用的,工具化的研究。 所以这本书,值得你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