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摘抄

2022-04-13 03:34: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摘抄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是一本由张新颖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9.00,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精选点评:

  ●斯人若彩虹 遇上方知有。

  ●看的我生气 那些人 他的同事 他的领导 还有大多数他身边的人 他们怎么就不珍惜一个这么杰出的灵魂呢 就不心疼这么一个敏感真挚的心灵 一个老人 他在所有不利的条件下 做着一流的工作

  ●作者似乎只是摘编了沈从文的文字,但自有一股力量拉住读者,好看!

  ●很多人说“后半生”比“前半生”好看,我觉得相对于前半生,沈从文的后半生与时代的纠葛更深、更有张力,所以读起来有更多体会。沈从文的后半生太复杂了,自杀、新生,每个人在不同的心境下会解读出不同的东西来,但沈从文在错杂的人生里的很多价值观真的会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这就是他毕生追求的时间的长度与厚度,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能体会到他“忍不住的关怀”。

  ●不息的创作欲念,却生生被熄灭,他的挣扎与创痛,他的自信与悲凉。

  ●美国讲学期间见到故人始我就开始流泪,佩服不已。对沈从文,也对张新颖。读完于是又购买了前半生。大约回国也要读读那些书信原文了。

  ●读过的最好的传记之一。书中所写的沈从文先生纯净的精神世界和复杂曲折的人生让人感叹。曾写出《边城》的沈从文,曲曲折折,遭遇困厄,一度精神崩溃,最终勇敢的走出来。就这一点,就十足让人钦佩。无论何种境遇,都挺过去,尽可能干净的,以德报怨的挺过去,这样全力以赴的过一生能够点亮我们自己的世界。

  ●这本书大半材料直接引用32卷本的《沈从文全集》,次要材料来自相关人物的回忆,可谓“述而不作”,很有特色。沈在后半生从文学家转变为文史专家的整个过程都讲清楚了。湖南话说“霸蛮”,孟子说“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沈就是这样的人。非常好的传记。

  ●如见赤子其人

  ●曾经很浅薄的以为读过一本书便是知道写书的这个人,就像给沈从文先生的标签一直且仅是《边城》的作者。在别人的推荐下打算读《沈从文的前半生》,朋友阴差阳错地将《后半生》借来,可巧作者也是先写的《后半生》,不禁觉得巧合。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是苦的,沈先生也不例外,他的后半生好像是被蹂躏,然后自己将自己撕碎再重新拼凑起来的过程,饱受欺辱而不怨,他给自己施加了太多压力以此作为生的意义,和时间赛跑的态度着实让我自惭形愧,即便当时不被理解,终像作者说的那样,隔一段距离去看,一些人在历史的长河中站立起来……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一):我眼中的沈从文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二):看山水,见众生,做自我

  这大抵上是一个真正活出自我,最具人性的人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沈从文的一生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人何为人”的思索,并且真正活出了人的样本。从认识自我,到迷失自我,最后找回自我,有面对“死亡的诱惑”,也有“求生的挣扎”。却也能做到“不折不从,亦慈亦让”。 能够做到这样,是和沈从文的“山水”背景离不开的。不管你怎样声嘶力竭地大吼,大自然顶多给你几声细细的回响,最后都不免“被土地的平静所吸收”。这种“自然背景”,“是人类活动的依托和承载,是在放宽拉长的空间和时间范围里评判人类活动的无言而常在的参照”。这其实是理解沈从文始终与这个时代相排斥的关键。他理解不了,为什么这一切美好的事物,勤劳质朴的人们会一下子变成这样?“永远把自己如搁在一个完全单独没有谁理解的生活环境中,对身边发生的进行的事情,似乎无知又似乎知道得格外细致明澈”。 个人的生命存在,在大自然面前,似乎变得不值一提了。读了《沈从文的前半生》,能更好的理解这种自然背景对其心境的影响。 这时,当个人的现实处境和文学追求遭遇挑战而无从对付时,沈从文转而向历史和传统寻求帮助。“由历史和传统而确认自我、接受命运”。自己的文学和现实遭遇放进这个更悠久的历史传统里面,可以得到理解和安慰,“进而暗中认领自己的历史责任和文化使命。”沈从文转而投入文物研究,似乎也就很好理解了。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三):于我而言,一张药方

  读完《沈从文的前半生》继续读了《沈从文的后半生》相比于前半生,后半生给我的触动更大,也给了我一种没由来的勇气。最近一段时间因为生活、现实、还有工作各方面的事情整个人突然变得无比丧气,失去了一切的动力,浑浑噩噩的纠结的思绪一直在自己脑子里盘旋,同时我也一直在想办法解救自己。因为在我的定义里我不应该是这样的,我不应该是如此负能量的,也不应该是如此庸庸碌碌的。 出乎意料的,在彻底翻完这本传记后,奇迹般的找回了久违的清醒和勇气。我想这本书对于我而言已经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传记了,它是一张能够将人拉出“泥沼”的药方,至少对于此刻的我来说是这样的。 我佩服沈老一生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我敬佩沈老一生不断自救的精神,那种时代下一个人不断地“毁灭”“重生”需要多大的信念支撑啊,相比之下,我实在太不懂得“吃苦”了,不过是现实,不过是一些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就能把自己年轻的心打垮吗? 沈老一生都有一颗“年轻的心”无论时局如何动荡,个人如何随着时代的洪流飘零无依他总能适应环境,并且在适应后迅速的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

  前几天看到一篇营销号的文章说“沈从文是个胆小的人,失去了那个年代文人的风骨”但看到最后我却不能苟同这种观点,你要知道一个人“死”过一次能再次“重生”起来这种事情的本身就是一种极其胆大的表现,更何况沈从文的重生方式还是完全没有外力帮衬的“自救”

  为之奋斗半生的文学事业被彻底否认了,没关系那就研究古物;古物的研究也被时代从中打断了,没关系那就写诗。总之,只要我还活着时代便打不倒我,我总能给自己找到各种各样适合自己的角落,活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

  我这个人,一向看完的书便懒得再买,但这本书我是一定要买的,这是第一次拉我走出一个“小泥沼”的药方,我坚信在以后的人生中它依然会是我的一张“药方”。

  很神奇的感觉,同时也是很清晰的感觉,文字有“救赎”的力量,我在这本书里第一次体会到了。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四):玩物从来非丧志,著书老去为抒情 ——读《沈从文的后半生》

  “高压××,低压××,脉搏××,血压正常,谢谢使用”。

  每日清晨,午后,睡前,已有三十多年高血压史,年近七旬的父亲谨遵医嘱,都会对自己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通过药物将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一超过标准值,或是出现血压异常警报,血涌心头,心情就会紧张,立马开始调整用药。当我向他讲述沈从文先生的血压一度超过常人的两倍范围,他表示这样的身体状态都会无法正常思考,成天都是一种晕乎乎状,更有甚者,会带来各类并发症的全面爆发。如若先生生于这个时代,也应该不会任其这样发展。可先生也就在那样的身体状况和政治环境下,完成了历史性的书写。

  从未像今天这样读过沈从文,这份厚重的历史就这样赤裸裸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如饥似渴地打开,恋恋不舍地关上,时而沉重,时而莞尔一笑,时而揪心,时而又豁然开朗。书的开篇就是先生的自杀,“他不怕文学论争,他怕的是文学批判和思想批判背后的政治力量”,他内心的苦闷无法在这股冲击波中得到抒发,而也正是因为有了亲吻死亡的经历,他做了一个健康的选择和顽强坚持的工作,才得以超越单纯受害者的身份,连死都已经历过的人,还有什么可怕的事情不能翻越?他开始从文学转向历史文物,将后半生的精力都投放在了文物研究中,超乎常人的坚持和付出,逐渐填补这块被忽视的空白。

  他带着一种历经生活磨砺之后的韧实,重获新生,把苦痛挣扎转化为悲悯的爱。他爱他的专业,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真挚而热烈,惊叹前人的智慧,小心翼翼地收藏和延续人类的光辉,始终无法忘记在出土文物面前他表现出来的那份惊喜与柔情,带着孩子般那份纯真。他爱他的亲朋好友,在亲人中,他是可商可量的儿子与丈夫,自由与和谐,珍惜与理解,在困顿的生活环境下依然保持满堂欢笑。在友人面前,他总表现得热情爽朗,还带着一丝幽默。在那个年代,与能排得上名号的作家专家似乎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圈内人或给予,或同情,或劝解,想来是与先生的专业和性格不能分离。他爱他的家乡,从早期先生文学作品中的文字里处处不离家乡的影子,人性间的善良与美好,那份淳朴的情怀,流过他全部的作品和整个人生。他信奉“懂得的就值得”,走得再艰难,遇见再晚,一切都还来得及。恍然间,我看见这份巨大的正能量沿着那股绕城而过的沱江清流顺势而下。

  先生已去三十余年。三十年间,社会天翻地覆,我们却从未忘怀。逝者已矣,生者如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时间的长河里丢失自己?

  《沈从文的后半生(增订版)》读后感(五):幸与不幸

  或许在多数人看来,沈从文在解放后再未有文学创作是个遗憾,而这种遗憾如果是缘于政治迫害、精神摧残那这无疑是他人生的不幸,也是时代的不幸。我想沈从文本人是不认可这个看法的,看过《沈从文的后半生》的读者也不会认可这个看法。

  沈从文早年生活阅历丰富,出生于民风质朴、山川绮丽的湘西,少年从军见惯人间杀伐,后又求学北京,刻苦读书,笔耕不辍,加之他天性温淳、心灵敏感而又清澈,这样的经历这样的资质说他是天赋异禀也不为过。所以他能写出别人写不出的温柔与纯真,写出后人学不来的伤感与唯美。这样的作家在上个世纪的中国是属一属二的,一百年也难出几个。所以他止笔于前半生,自然让人惋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