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是一部由利诺·布罗卡执导,Hilda Koronel / Bembol Roco / Lou Salvador Jr.主演的一部剧情 / 悬疑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精选点评:
●今年北影节第二部赶场电影,真是一部“苦”电影。有生之年第一部菲律宾影片,影片中的华人作为比较富有却负面的一个形象存在 还是头一次看到。正义和规则缺席的地方 黑暗和腐烂必然盛行吧。
● 2.5,变焦用得又蠢又急,空间意识不足,忽然出现的闪回更是让节奏感尽失,先不论以个人视角构建底层百态是否过于逼仄,单单是这个视角的完成度就是不足的。。。
●从渔村到城市,一个沦为性奴,一个成为牛郎。悲情的菲律宾人类学。
●剥削电影,文本非常的直白。值得注意的是:男主既受到工头、地产商的剥削也受到华人、西裔富豪的剥削,最后“打倒官僚资本主义”的口号既属于阶级也属于民族,他的历史主体非常明确,今天的尘肺病工人、996码农、女权主义者、文化人士面临着同样的历史困境,还能从这样的困境中召唤出同样有深度的共同主体吗?
●胡里奥对丽格雅的寻找成为马尼拉失业男女的一个横切面,而相关场景—如码头工人在电影院里的野蛮攻击,则把城市定义为一个阶级的战场。布罗卡利用象征性构图强调了贫民窟居住者所遭受的苦难。
●Restauré par la World Cinema Fondation et le Film Development Council des Philippines, au laboratoire L'Immagine Ritrovata / Cinémathèque de Bologne.Séance présentée par Pierre Rissient et Gian Luca Farinelli.
●一如新浪潮与新好莱坞的经验,最简单的剪辑方式也许最为抓人。例如利诺·布罗卡的快剪+Zoom In以及结尾蒙太奇,第三国家影片特有的惊悚感。Julio凝视着二楼窗台在影片中反复出现,那么就构成了一种“移情”行为,女主的出现与其说是“证实”假设不如说是生成—情感,如同希区柯克《后窗》,由物理空间转向心理(情感)空间,“那里应该有......所以那里真的有”,作为某种大他者回应。 在正在建造中的《马尼拉》,是一个具有邪恶意志的身躯,影片不仅仅是一个马克思意味的新现实主义,更为幻想与回忆(名副其实的“闪”回)留足空间,这些霓虹灯当然是表现主义的,它们随时将Julio吞噬。
●邓丽君的歌声飘扬在街头,保禄六世的肖像挂在斗室墙上,他们都救赎不了这没有希望的马尼拉。
●自足的家庭被富豪欺压无家可归,懵懂的姑娘被人贩子欺骗拐入魔窟,追梦的劳工高歌的下一秒就高处坠落,淳朴的男孩为了钱出卖身体。钢筋水泥,霓虹丛林,都是噬人的凶兽,吞没了无数尸骨和苦难。
●华人是恶势力的代表。苦逼的人生各有各的苦逼,根源却一致:缺钱。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影评(一):剧情简述
懒得写影评,就简述一下故事。
男主是乡下到马尼拉的年轻小伙子,去工地应征,日薪两块五。
工头是典型坏人,扣克薪资(俚语称“台湾”,不知为何),做假帐(男主账面上日薪四块,多的被污掉)。
工地安全措施低劣,一名想当歌手的工人很容易就摔死了,留下被翻烂的歌本。
工人大多未受教育,男主只有小学毕业,是为了寻找被骗来马尼拉的女主而来,钱财被劫,才来做工。工人中秃头M上补校毕业,后成为白领。
大厦近完工时男主被裁,到工地认识的友人A处暂住。A住在贫民窟,家有瘫痪老父和妹妹,全家原是自耕农,后土地被土豪强占,土豪雇黑道枪击老父致残。
男主在市中心流浪,夜宿公园,被一基佬捡回家。看到这本以为男主会被奸,但基佬很有礼貌,只是煽动男主一同下海卖屁股。
男主卖了一回屁股后感到不堪,投奔友人B。两人同去工地找A,得知A因与工头冲突入狱,在狱中被打死。两人同去探望A之妹,后决定凑钱帮助她,不料贫民窟被火烧成平地,人不知去向。
男主在街头遇见拐卖女主的女人口贩子,和警察起冲突,原要给A妹的钱被警察抢去。后巧遇当上白领的M,得知A父被烧死,A妹沦入风尘。
男主在教堂遇见女主,原来她被卖给华人富翁作小妾,已生下一女婴。男主要求她带孩子一起远走高飞,女主害怕华人淫威。
男主在约定的时间地点没等到女主,在报纸社会版上看到她已死,疑为谋杀。
男主旁观葬礼后去找华人富翁,举刀刺杀之,被追捕,逃入死巷,惨叫一声,全片告终。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影评(二):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 - 菲律宾社会的百科全书
(作者:奋斗的小猪,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9北京电影节第七场,4月12日,中间影院,《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Manila in the Claws of Light》)
故事跟随从乡下来马尼拉寻找失联女友的青年胡立欧,穿梭在这座都市的各个角落。从建筑工地,到贫民窟,到杂货铺,到色情场所,到大街小巷,霓虹灯下这座忙碌的城市像是布下一张网,困住了胡立欧,也困住了挣扎在其中的所有人。
镜头下每一个在底层挣扎的人物都鲜活富有生命力:喜欢唱歌的本尼,住在贫民窟的阿东,一边做工一边读书的伊莫,一直帮助胡立欧寻找蕾盖亚的波尔,他们苟延残喘在这大都市下,虽然生活举步维艰,但仍然抱有希望,虽然这霓虹灯下的魔爪让他们心中愤怒,但到最后也仍然心存善念。工人被工地老板克扣工钱只能忍气吞声,阿东父亲被抢地的富豪打成半身不遂只能目光呆滞的躺在贫民窟,还有被警察抢走了钱包和蕾盖亚信件的胡立欧,他愤怒的拳头握紧又松开。在残酷的城市里,他们步步退让,却仍然逃不出这张网。
于是,当这些鲜活的人物,被一个个撕裂在观众面前,这座城市下所有的愤怒在积蓄。唱歌的本尼,在工地上摔死,他在马尼拉没有亲人,死之后没人认领尸体就被送到大学给医学院的学生解剖;给胡立欧提供住处的阿东,因为和工头的矛盾被轻易弄死在监狱,贫民窟的大火烧死了他的父亲,又把妹妹逼成了街头妓女;步步妥协的蕾盖亚没有被注射吗啡变成性奴,但最终也逃不出蔡特克的魔爪。在悲惨的生活面前,他们如同蝼蚁,被霓虹灯下看不见的魔爪轻易捏死。
最后轮到了胡立欧。所有积蓄的愤怒需要一个出口爆发。
最终,胡立欧也逃不出这张网,当他走进马尼拉的这张网时,命运就已经注定。
在走进中间影院之前,我已经知道这部电影在菲律宾电影史上的地位。但和所有观众一样,我还是被它的力量深深震撼。导演的镜头栩栩如生的刻画了70年代马尼拉的全貌,堪称菲律宾社会的百科全书。为了讲一个杀人事件,剖开整个事件发生的社会结构,用细腻的人物刻画构造出一张全景图,这简直是一部菲律宾版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不仅是菲律宾电影史上最重量级的作品,也是整个亚洲电影史上难得的瑰宝。2019年的北影节,我把最高的评分和最响的掌声送给这部菲律宾电影,并记住这个两次提名戛纳金棕榈的大师,利诺·布罗卡。
《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影评(三):FIFF15丨DAY6《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他逐渐被夺目的光芒所吞噬
第15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马尼拉:在霓虹灯的魔爪下》,下面请看前线初入大城市的普通人们逐渐陨落的评价了!
kc512:
杀人毫不手软。
DudeLebowski:
用简单的方式营造出东南亚特有的惊悚感,霓虹灯会吞没一切。
donnie:
《我是古巴》的剧情写实主义拍法,菲律宾著名电影,建议贾樟柯前来学习。
节南山:
很典型的社会批判电影,但是如果将矛头直指华人,是否多少有点民族主义?
果树:
不同的元素都太蜻蜓点水没能连贯,但沉郁的气氛倒是贯穿始终了,稍有失望但仍是值得一看的电影。
子夜无人:
无凭无据猜想一下赵德胤一定看过这部电影,可惜无论现实主义程度、表达的锋利性、还是视听的独到之处都远胜于他在距离40年后拍出来的《再见瓦城》。那些懵然无知闯进都市的男男女女,梦想全部破碎在霓虹光里,出卖着身体沦陷在无法回旋的境地。对于社会问题的归因非常粗暴单一,但恰恰是这种泄愤式的情绪最为逼真,从那种闷热的空气附着在男主角浑身上下的汗水开始,从他追捕扒手几乎掐死对方之后一直难以置信注视着自己双手的呆滞开始,关于他最终的爆发就已经确立。他没有走进义愤填膺但仍然和平的游行,他只剩下举起屠刀、谁也挽救不了的一意孤行。
DAY6的无人知晓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