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00字

2022-04-13 03:34:2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1000字

  《在耶鲁精进》是一本由王烁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3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一):2019.8.8

  

A. 机会起于微处,坚持住,抓住它,才能有下一个机会。《肖申克的救赎》有句台词:有的鸟儿你是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都闪着自由的光辉。套在我们身上,因为每一片羽毛都在奋力高飞。我们别无选择,唯有展翅高飞。 B. 不是强者生存,不是智者生存而是智者生存。 C. 你不懂得东西,不会毁了你,你自以为懂,但实际不懂的东西就会。 D. 谈判之难不在心理故障,而在于信息获取。 E.主动设定日程。 定期自问:接下来目标是什么 随时记下想法:善用列表 走出舒适区:听不同意见和想法;见陌生人,跟比你聪明能干的人在一起,与能力互补的人合作。 大胆“偷想法”;经常查阅;定期锻炼身体 把手机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二):读此书的用处

  作者用九句话概述了达里奥的经济周期后,不忘告诉读者,真正想明白这些话,最好还是读一本货币银行学的教材,不做起码的努力,是没有捷径可言的。

  在极简金融课一章,作者用短短三篇文章就讲完了对普通人来说最好的投资方法:指数化+多元化+再平衡。后面的多篇文章讲什么呢?告诉读者怎样更好的理解金融。简单说,前面三节是招式,后面是内力。依我有限的经验,大多数读者即便读了后面的文章,也未必能执行前面的投资方案,不在市场上折腾一翻,没人真把这简单朴素的投资方法当回事。内力这东西,说到底还得自己练。

  那读这本书有用吗?对于我这种把读书当做享受的人,不存在这个问题。但这不妨碍我用工具理性的视角分析一下本书的用处。

  作者是个见多识广的人,见过太多的高招。读本书的用处就在于,读者可以跟着作者的眼界一起见识那些自己闻所未闻的招式。

  各取所需,潜心修炼。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三):世事无常,精进不已,是唯一靠谱的人生策略

  #2018读记12# 财新传媒主编王烁,被遴选为2016年度耶鲁世界学人,并从2016年9月开始在美国游学。他将游学期间的见闻和学习笔记整理汇总,集结成书-《在耶鲁精进》。

  全书分为耶鲁故事、极简金融课、极简谈判课、财智逻辑、在美国看美国、大学•问•答网友六个部分,既有其访谈记录、课程笔记,也有其个人体悟和网友问答,主要都围绕个人精进,拓展见识,倡导终身学习。

  在自序中,王烁指出,记者是内容的中介,提问题是他的专业。在学习的世界里,他是贪婪的游牧民族,分享他所学到的,但针对特定人生难题并不会有简单答案。

  “年齿渐长,我慢慢懂得,凡是有答案的都是小事,大事则只有取舍,而取舍则各人各不同。小事都能取巧,大事则只能拼实力:努力、耐力、爆发力。”

  我也常认为答案的不确定性,虽没有如上的境界,但我喜欢这句话。

  “世事无常,精进不已,是唯一靠谱的人生策略。”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四):有答案的都是小事,大事只有取舍

  在得到APP看到耶鲁世界学人的字眼,很高大上的感觉,《在耶鲁精进》加入了我的书架。

  书的开头,就看到一句“有答案的都是小事,大事只有取舍,小事可以取巧,大事要靠实力”。很有内涵的感觉,吸引我继续读了下去。

  整本书看下来,学到了关于耶鲁、投资和谈判的一些事情。

  关于耶鲁,美国名校之一,极其重视本科教育,本科生既有思想,又善表达。美国的名校立校之本,在于三个方面,独立的校产基金决定不需要看政府颜色;聪明的校董机制让学校的高层管理既有传承又不会被外界干扰;大量优秀的校友,不断形成良性循环,我以母校为荣,母校也以我为荣。优秀的人都有优秀的习惯,善于管理实践,操纵自己,和更聪明的人在一起变得更优秀。

  关于投资,分为超额收益和市场收益。超额收益是零和博弈,先问问你有没有资格分一杯羹。而市场收益是分享市场和经济增长的红利,是可期待的。关注金钱收益的同时,不要忘了对自己的投资,后者的回报来的更线性,也更安全。杠杆是金融中很关键的概念,三令五申建议不要用杠杆的人,自己通过杠杆成为了股神。保险公司是平衡杠杆和长期收益的神器。

  关于谈判,一方面尽量让自己的筹码更多,选择更多,有选择才幸福;另一方面,要善用冲突,如果看法一致,那就是零和博弈了,有冲突就有机会把蛋糕做得更大,实现双赢。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五):在不好的环境更要学好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六):极大的拓展了我的知识的边界

  预计12个,实际用了13个番茄钟,在2天内读完了这本书。懂的越多,才发现自己不懂的越多。这句话很矛盾,其实只要看过那张图,就能很好的理解。世界上全部的知识好比一张A4纸,你懂的知识就好像在纸上画了个圈,当你的圈越大,与你的圈接壤的部分越多,圈外都是你不懂的。所以,当你懂的越多的时候,你才会知道,原来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我不懂的知识。

  作者的经历很难得,作为一个小有成绩的人,有经历有阅历有学习方法的人,和另外一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人一起度过了一年的时光,光他们之间互相学习,都能学到非常多的东西。我和我最熟悉的朋友,我们的90%可能是一样的,那么只有那10%是可以互相学习的。而两个完全陌生的人,可能彼此要学对方的90%。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在世界上顶级的耶鲁大学相遇,一起学习。

  我是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但是看作者的文字,也相当于我去过一样。而且,作者是新闻专业的人,他的学习、提问、理解、写作等能力一流,所以虽然他写了跨度很大的方方面面,但是感觉都非常专业。让我接触到了更大的世界,而不看这本书,我就现在的朋友圈,是很难有这样的见识的。

  通过这本书,我对通识教育、投资理财、经济、政治等等都有了一点点的了解。由于我个人的能力、知识储备、阅历、经历所有我对很多东西体会不到,就像作者说的一样,他给我了一把宝剑,我可能挥舞不起来。但是,我也算见过宝剑,见过市面的人了。我很羡慕书中说的那种大学学习氛围,就是大家一起看一本书,看完之后相互讨论。其实,这个方法就解决了每个人的阅历、经历不同的问题,别人结合自身,再讲解一遍,你可能能理解的更深刻。而且,你还可以提问,又进一步促进了学习。

  感谢作者全方位的提升了我的认知。同样重要的是,作者的写作水平相当符合我的阅读,我在看的时候很舒适。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七):《在耶鲁精进》读后感

  这本书2018年出版的,至今已经2年了,我一直想阅读但是总是借不到,这次终于从杭州图书馆书架上看到它,果断借回家。

  王烁老师的两本书《我们为什么总是看错人》和《跨界学习——终身学习者的认知方法论》,我都是购买的,看了之后有所收获但是收获不少很大,感觉有不少水分。所以,我就没有想过再次买他写的书,不过借来看看想着总是有所收获的。这本书,我个人感觉比我看过的另外两本书质量高很多。

  什么是财务自由?文中提到财务自由的底线就是退休后仍能维持退休前的生活。在人生走上坡路的时候,你挣得多花得少,会有储蓄。珍惜它,但不要得意,因为它更是责任,需要你好好相待,以便在你走下坡路挣得少花得多乃至只花不争的时候,它能支撑住你的人生。大多数人的恐惧是人还没死,钱花光了。

  现在有百岁人生的说法。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基本上八零后都可以活到100岁。但是我们退休前赚的钱是否足够我们后几十年的花费呢?看看身边我们的父母那一辈,手上的养老钱随着P2P的爆雷和层出不穷的骗子公司的出现,一大批退休后的大爷大妈们积累了一辈子的养老本没了。随着人的衰老,人的各方面的机能都会衰退,你能守住你的养老本就不错了。所以,你要倒算一下你的未来需要多少钱,倒算你现在需要赚多少钱。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而人都是不喜欢面对现实的问题的。

  最近十年以来的历次金融危机及政府救援,事实上没有均贫富效果,倒是加剧了贫富分化。政府救援对穷人的痛苦略有缓解,同时显著地增加了富人财富。

  富人在守住自己财富这件事情上有无穷的创造力。

  的确,从08年房价开始暴涨开始,我发现身边的贫富差距开始明显变化。中国人大多喜欢钱存银行,可以当时身边有人买了多套房的就明显财富升级了。虽然现在看来,房产的投资价值已经不大,但是你手上握着一大笔钱,不去买房就去投资其他途径,而其他途径很多都是血本无归的。一来一去,两者的差距就很大,有可能就是你人生的终极差距。

  普通人不喜欢动脑,不喜欢学习,他们只想着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但是时代的前进是不会等你的。而富人则不是,他们闻风而动,时刻想着如何守住自己的财富,如何让钱生钱,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中达到平衡。改革开放以来,经过第一代积累,在经过第二代的开拓,估计到了第三代人和人之间就会有明显的阶级划分了,富三代的和平三代会拉开很大的差距,这将是未来一道不可逾越的沟,除非有少许天赋极强的人,大多数人都会有个天花板让自己无法前行。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差的时代。

  文中还有很多精彩的内容,不得不说收获太大了。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八):随《在耶鲁精进》思考--在美国看美国

  - 复合立场客观上对缓释单一议题如征税的压力是有用的。

  - 法治能凝聚社会,不过,当法治对你有利时,你守法很容易;法治对你不利的时候呢?你会遵守不认同的判决吗?不是那么容易吧?更何况,法官也会犯错误。到最后,就是慢慢来,法官与法律共同体以及整个社会对话,解释、解释、解释。

  - 法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稳固,而且永远在悬崖边缘,所以需要整个法律共同体与社会的对话。

  面对冲突,国家机器需靠不断解释,个人面对冲突时更要如此——克制情绪,客观、耐心地层层沟通。

  法治代表着国家的价值观,法律共同体作为处理冲突的仲裁机构,势必是“永远在悬崖边缘”。处理冲突的方法论,最佳实践应该就来自于法律共同体。

  - 学习是对话,不是辩论,既不武断也不凄切,没有既定路线,也不以其结论断其优劣,因为它没有结论。人们因对话质量而生兴趣,其价值则取决于留在所有参与者心中的痕迹。

  有时候一句话能给我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换一种思路。这就是有价值的对话。

  - 美国本是移民国家,特朗普却在锁国。他跨过了开放包容的美国立国之本,而向更古老更动物本能的历史看齐:地盘我先入为主,后来者都是入侵者。这历史贯穿整个动物世界和人类历史,只有美国曾经与此不同。每个国家都以为自己有多么独特,但实际上他们都是一回事,只有美国曾经真正有所不同:人们相继乘船踏浪而来,以理念立国,共遵一个契约,各自实现梦想。

  这段话非常令人动容。当一个国家都呈现出一种筚路蓝缕、开放平等的精神,那是何等的高尚!

  - 知己知彼能减少误判,然而相知何其难!这世上没有完全透明的信号、单一后果的行动,推动历史之轮转动的,往往是意外。

  - 孩子小时候,可以选择那些刻意练习的事情让他们去学习。

  - 刻意练习适用于这类领域和技能的学习:难度分级;目标明确;反馈清楚;方法成熟;改进具体;过程艰苦。

  - 小时候严格要求,长大尊重个人选择。有选择才有幸福。

  - 有幸的是,人生百年,许多事情是重复发生的,或者至少我们可以用重复的眼光看待它们。所谓把眼光放长,不执着于一时一地一事,即指此。不幸的是,越重要的选择越难重复,越重要的选择往往不可重复。这就是著名的孤例难题。

  - 惊险的一跃必须要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微试验要多。都是过日子,你的新鲜度要高。《新流》(flow)作者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建议你记日记,就记一件事,今天你有什么新经验,无论大小,无论是见了一个陌生人,谈到一个新主题,吃到新菜式,还是走了一条与往日不同的上下班路线。了解你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从重复中抽离出来,主动地创造变化,从记下来这件事开始。这一面占到你生活的95%,另外5%则是做好准备,在那个绝对独特、绝对重要的变化来临时,在不可能重复、无法做研究,也没有时间做实验的时分,做出那个最重要的决定。有人一生都在等待这个决定,比如文天祥,一生平庸,只有两次闪光。

  小事,快速决策,同时保持不断复盘,吸取经验教训。大事,多方评估,决策后勇敢承担一切后果,不要犹犹豫豫。这是我的主张。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九):成为专才之前先成为通才

  比起正标题来我更喜欢这个副标题,耶鲁给予作者如此难得的机会能够与来自这个星球不同国家有故事的人、有成就的人在一起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而充分沟通的前提是通才而非专才。想想当年大学新生入学大家发现彼此之间很像复制人,分高分低虽然各地略有差异,但高中三年的生活除了刷题备考以外没有什么任何不同,很少有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身经历。大家都成了应付考试的专才,而非了解这个世界的通才,更为可惜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大学的教育将这种专才之路走得更加极致,也让当前的我们更加羡慕民国时期的中国大学教育和本文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西方教育。

  作者将本书分为耶鲁故事、极简金融课、极简谈判课、在美国看美国、问答网友五部分,其中最让人为之共鸣的是第一部分,以下摘录部分做些思考。

  1、世 事 无 常 , 精 进 不 已 , 是 惟 一 靠 谱 的 人 生 策 略 。

  前一阵子看到被IT公司开除的40+男性员工无奈跳楼的新闻,可叹可气,缺乏精进的态度和决心可能是悲剧的内部原因,当然北上广深背负巨额房贷的空心族的中国特色可能是外部制度原因,但作为一个男人,一定要警醒自己 the winter is coming……

  2、凡 是 有 答 案 的 都 是 小 事 , 大 事 则 只 有 取 舍 , 而 取 舍 人 各 不 同 。 小 事 都 能 取 巧 , 大 事 则 只 能 拼 实 力 : 努 力 、 耐 力 、 爆 发 力 。

  大小在不同背景下、不同尺度下的理解多有不同,除了宇宙基本定律之外,任何事情都是大事也都是小事,都可以变化、消减,只是受益人得利与受害人受损差异的不同,也就是取、舍的关系。

  3、警 惕 任 何 简 单 化 的 陈 述 , 特 别 是 那 些 做 法 : 夸 大 、 扭 曲 、 忽 略 关 键 事 实 , 以 煽 起 你 的 恐 惧 、 愤 怒 和 厌 恶 情 緒 ; — — 如 果 这 类 陈 述 与 你 的 既 有 看 法 特 别 吻 合 , 就 要 更 加 警 惕 ; — — 静 虑 深 密 , 保 持 怀 疑 精 神 , 培 养 批 判 思 维 。

  挑战权威在中国一直是一个禁忌的话题,作为一个长期粮食不足的人口易增长国家,政府长期垄断资源配置需要权威的树立和维持,但在当前贸易国际化、信息透明化趋势下,继续采取贸易壁垒与信息屏蔽的做法,只能说明当前中国需要更多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思维。

  4、要 寻 找 共 识 。 如 果 你 既 全 力 表 达 自 己 , 也 仔 细 倾 听 他 人 , 那 么 寻 找 共 识 就 不 是 放 弃 原 则 , 因 为 没 有 哪 个 社 会 经 得 起 长 时 间 的 撕 裂 , 要 在 多 难 之 间 为 每 个 人 都 有 份 的 社 会 创 造 性 地 寻 找 中 庸 之 道 。 寻 找 共 识 的 路 上 永 远 会 有 不 同 看 法 在 对 峙 , 但 不 要 卡 在 对 峙 上 。

  批判的声音多了必然有对抗,民主的沟通与辩论是最佳的解决方式,中庸其实就是民主的表现形式,也是平抑各种极端思想后的社会常态。

  5、世 界 上 没 有 千 年 的 政 府 , 但 有 千 年 的 大 学 。 大 学 之 大 , 固 然 不 在 于 有 大 楼 , 其 实 也 不 在 于 有 大 师 , 虽 然 大 楼 、 大 师 都 是 题 中 应 有 之 义 。 大 学 之 大 , 在 于 永 续 , 为 自 由 思 想 、 独 立 学 术 提 供 空 间 , 教 书 育 人 , 服 务 社 会 。 政 府 来 来 去 去 , 大 学 永 远 伫 立 。

  大学不仅仅是培养政府领导人、不仅仅是培养商界精英,而是培养一个个具有独立、自由、批判精神的世界人。

  6、时 间 是 我 们 惟 一 的 资 产 , 想 好 怎 样 组 织 你 的 时 间 。

  除了时间还有身体,但本质还是时间,活得久,为祖国贡献50年……

  7、你 们 踏 出 校 门 前 往 世 界 时 , 把 耶 鲁 给 你 们 的 全 都 带 上 : 寻 找 简 单 之 道 , 但 能 理 解 复 杂 性 ; 倾 听 , 但 保 持 批 判 精 神 ; 在 人 生 际 遇 中 找 到 快 乐 , 但 不 忘 责 任 。 ”

  正如耶鲁校长所说,让我们保有敬畏之心,寻求自然之道,乐观、开放、独立、合作、批判、责任,让每个人成为通识之才,具备专识之能。

  《在耶鲁精进》读后感(十):在耶鲁精进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最近阅读“精进”类的书有些上头,ZZ董事长顺势又送了一本《在耶鲁精进》给我。

  多得抬爱,自己确实是个不“精进”的人,才要多读“精进”的书吧。

  因为不是自己选的书目,阅读别人赠送的书籍总有特别的感觉。

  书如送书人,《在耶鲁精进》像ZZ董的个性一样,果敢、决断、速战速决,绝不拖泥带水。

  当然,对于笔者财经编辑老鸟来说,去耶鲁上学之前,书便策划出来;进到耶鲁学习之始,便开始了写作。

  学成即完稿,归国即成书。

  速成的书稿,总有少年时阅读《21世纪经济报道》报刊的恍惚感。

  财经老饕文笔老辣,滴水不漏。

  而我也如20年前一样,对于财经稿件依然看不明白看不利索,抓瞎似的翻完。

  里面有“极简金融课”和“极简谈判课”章节,当然,并非极简。

  我如白纸晃过。

  “财智逻辑”和“在美国看美国”章节散聊作者在美国学习时期的财经问题,我也看不懂。

  我分析了一下,核心不关心财经问题,是因为自己太穷,未上升到需要考虑投资管理、世界经济形式对资产的冲击等等问题。

  如果有堂“极简赚钱课”,我应该能看得懂。

  最感兴趣的是“耶鲁故事”章节。

  一所大学里,竟然聚集着这样一群特殊的教授和学生。

  他们是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是世界最佳校产基金管理人,他们是前墨西哥总统,他们是伊拉克问题美军政治顾问,他们是战火阿富汗的女议员……

  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同学?

  这些种种,在世界最高学府里讨论的种种现实,就是《枪炮、病菌与钢铁》描述的所有。

  资源抢夺战、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贸易战、经济体与经济体之间追逐战……

  再反观,我们的通识教育做的点和耶鲁大学涉及的面,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如何形成,不是一个家庭和班集体如何引导,而是一所学校一个社会一个政府的对于教育的立志以及对于人才的需求。

  没有千年的政府,但有千年的学校。

  耶鲁大学这所千年的教会学校,独立于世,传承经典。

  大学之大,在于永续,为自由思想、独立学术提供空间,教书育人,服务社会。

  政府来来去去,大学永远伫立。

  想起不久前观演的话剧《蒋公的面子》,不禁唏嘘。

  政治与学问,独立研究与自主生存,之间的利益权衡实难解答。

  也难怪,这世界亦只得耶鲁大学一所好学校。

  耶鲁大学著名校友高瓴资本张磊

  亲爱的刘宇读书公众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