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感性的蝴蝶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摘抄

2021-03-18 00:59:3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摘抄

  《感性的蝴蝶》是一本由林清玄著作,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感性的蝴蝶》精选点评:

  ●直到发现这书丢了才想起曾拥有你。

  ●2014年12月13日读,2014-415,图56。

  ●林清玄的文字也透着一股清冷淡然和出尘 我尤爱这种感觉它能让我产生共鸣 为那篇法圆师妹落了泪 完美地诠释了一转身就是一辈子

  ●一个下午突然想起了林清玄,当初是因为作者的名字买了这本书,当时老爸在边上翻了几页,说道:噢,名字很不错呀。。那一年应该是高三吧。。。

  ●禅说佛曰不适合我

  ●大爱~无需多言~

  ●国中生模范读本

  ●这本散文我读了好久......我觉得我得承认我不是很爱读散文......

  ●简介中 我喜欢那个“有机的文字”的概括

  ●感悟生活吧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一):《感性的蝴蝶》读后感

  我始终相信,相遇是一种缘分,人和人、人和事之间是然,我与《感性的蝴蝶》这本书之间,亦是然。我漫步于林清玄先生的文字和禅韵,一步一脚印,让自己的心灵在茫茫的压力之海找到了地方愉静地栖息,舔舐着灵魂的伤口。 林清玄先生说:“苦,是人生里最真切的感受。”读到此处,也不知何故,心里竟蓦然生出一种不可形容的震撼,却也心生疑问:让人感到最真切的,难道不应该都是那些最美好的吗?其实,世事或并不尽然是这样,同时,“苦”亦不该被标上“不美好”的书签。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处境下,我们会遇上各种各样见过的或未见过的挫折和灾难,甚至乎,有些灾难可以痛苦到令我们觉得真的经历一次就够了,不必也不想再承受第二次。体验“苦”,我相信这是每个人的人生中一个永无止境的修行,它是那样的经常发生和不可抗拒,在我们自觉或不自觉间,它已经慢慢酝酿甚至发生,或许就在快乐才刚刚与人分享的转角瞬间。对此,林先生亦这般说道:“苦比乐敏锐、锋利、绵密、悠长、广大、无法选择、不可回避。”现在看来,那个潇洒说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在经历了丧女之痛后所呼出的——“我苦,故我在。”,实在也是不无原因的,值得我们好好去思考。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二):《感性的蝴蝶》读后感

  很多人想用“乐”摆脱“苦”。于是乎,在各大搜索引擎搜索着“如何快乐”;于是乎,观看一个又一个的节目,讲尽一个又一个的笑话。是的,我们可以三两知己,找个地方,一起仰天笑呵呵。可是一笑而过之后呢?一个人独处之时呢?是真的已对苦痛释怀还是耿耿于心的怅然若失?在我看来,苦是短暂的,乐亦与同。用短暂的“乐”去摆脱短暂的“苦”,同一种性质的两种物质,共同发生的作用和效果其实可想而然知,更何况,“乐”与“苦”并非单纯的牵制关系。 既是如许,那么该如之奈何呢? 林清玄先生在书中作出了回答,他主张,“深切体会苦蒂苦境”而“明本心”。这就意味着,我们要“苦”当成人生大树的肥料,明白个中道理和教训再而缔造更多。在我看来,“明本心”则是更重要的一环。一方面,我们要看得破“苦”。书中提及了这么一件事:无论春夏秋冬,僧鞋都一定是有洞,这是为了让他们“低头看得破”。要知道,“苦”是人生的一部分,是不可抗拒、人人都公平承受着的,但却也是总会成为过去的。而另一方面,当我们炼就好自己的心态,便要学会持之而不怠。白岩松先生说得对:“在人的一生中,快乐与痛苦只占百分之五,其余的便是平淡的生活”。生活是实实在在的,是每一刻,亦是每一秒。大部分“平淡”的生活终须要求我们树立一种乐观的心态,这是不可置否的。虽然“人生苦短”是一句人所皆知的常话,但若以某个空间和时间为立足点,人生也可以被视为很长。我们还要读书,还要工作,还要不断努力和奋斗,同样,还要不断地接受“苦”的锤炼。唯有始终若一地保持这种心态,在面对“苦”的问题上,才能发挥出“以恒制暂”的最大作用,而不是“以暂制暂”的浅薄。同样,在“乐”的层面上,我们才会比别人更胜一筹,因为我们是先有内里乐,后有表面乐的人。而且这不关乎任何一个冷笑话,任何一个综艺节目,仅仅关乎我们的心。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三):[读书笔记]《感性的蝴蝶》 林清玄

  ·“我思”是“我怀疑”,“故我在”是“所以我得到真理”。 ·笛卡尔描绘出人类共同的形象——在一个机械式呆板的躯壳里,住着一个活生生的灵魂。 ·“悟”,乃“吾心归处”,正是“我思,故我在!” ·热即取凉,寒即向火。 ·生命就是如此,快乐时不要失去敏锐的觉察,痛苦时不要失去最后的希望! ·寻求生命终极的人,要把全身心倾注于迎面而来的每一刻,终有一天会发现,不只春风会吹抚树叶,一片树叶也会摇动春风,带来全部的春天,春风与树叶,是同时存在的。 ·我既无法断除苦的现实,只好锻炼心灵飞离现实的困局,所以要在心上长出一双翅膀。一边翅膀是神秘的渴望,一边翅膀是美好的梦想。一边翅膀是彼岸的追寻,一边翅膀是此岸的探索。一边翅膀是理想的情境,一边翅膀是感情的真挚。一边翅膀是悲愿的光芒,一边翅膀是道心的钻石。 ·两种芦苇共饮一条溪水,其一中空,其二为甘蔗。 ·生活方式只有两种,一种是认为世上没有奇迹,一种是认为无事不是奇迹。 ·“这该是灵魂起床的时候了。”思想家不能免于沉思与受苦,文学家亦是如此。 ·“沉思”与“受苦”,并不是一般的胡思乱想、受苦受难。而是感觉、思想、精神、灵魂与凡俗生活的拔河。 ·感觉与灵魂牵手前行,再加上创造的意志,使我们在挫折、考验、颠踬中,也不失去创作的心。 ·感性与思想是我的文学双翼,正如天鹅带着理想的壮怀飞越万里,蝴蝶不停采撷生活的花蜜,我愿有悲智双翼,能飞翔天际,继续探知春天的消息。 ·佛寺里的钟声悠远绵长,犹如可以穿山越岭一般。它深深地渗入人心,带来一种惊醒与沉静的力量。 ·那鼓,密时如雨,不能穿指,缓时如波涛,汹涌不绝;猛时若海啸,标高数丈;轻时若微风,抚面轻柔;它急切的时候,好像声声唤着迷路归家的母亲的喊声;它优雅的时候,自在一如天空飘过的澄明的云,可以飞到世界最远的地方……那是人间的鼓声,但好像不是人间,是来自天上或来自地心,或者来自更邈远之处。 ·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常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昼夜常醒。 ·木鱼作为磨洗心灵的工具是极有典型意义的,它用永不睡眠的眼睛告诉我们,修行没有止境,心灵的磨洗也不能休息。住在清净寺院里的师父,昼夜在清洁自己的内心世界,居住在五浊尘世的我们,不是更应该摸系自己的心吗? ·僧 鞋破六个洞是要出家人“低头看得破”。低头是谦诚有礼,看得破是要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看破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以及参破六道轮回,勘破贪嗔痴慢疑邪见六大烦恼。甚至也要看破人生的短暂,人身的渺小。 ·从积极意义上来说,这六个洞是“六法戒”,就是不淫、不盗、不杀、不妄语、不饮酒、不非时食;是“六正行”,就是读诵、观察、礼拜、称名、赞叹、供养;以及是“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这是我,因为每一步改变的历程,我都如实地经验,还记得自己的十岁、二十岁、三十岁,一步一步的变迁。 这也不是我,因为不论在外貌、思想、语言都已经完全改变了。如果遇到三十年前的旧友,他可能完全不认得我,或许,我如果在街上遇见十岁时的自己,也会茫然地错身而过。 ·走过了已经,真假只是一种认定呀! ·在时间上、在广大里、在黑暗中、在忧伤深处、在冷漠之际,我们若能时而真挚地对望一眼,知道石心里还有温暖的质地,也就够了。 ·愚人笑我,智乃知焉。 半杯水,可以看成是半空而惋惜,也可以看成半满,感到无比的庆幸! 天下没有最好吃的食物,饥饿的时候,什么食物都好吃。 天也也没有最好的处境,好心情的时候,日日是好日,处处开莲花! 天下没有最能开启觉悟的情与境,有清净心,平等看待生命的每一步,打破分别的执着,那就是觉悟最好的情境! 在不能进的时候,何妨退一步看看。 在被阻碍的路上,何妨换一条路走走。 在被苦厄围困时,何妨转个心境体会体会。 天下没有永远的黑夜呀!黎明必在黑夜之后,那时就回气清景明、繁花盛开了。 人生的黑夜也没什么不好,愈是黑暗的晚上,月亮与星星就愈是美丽了。如果不是雪山的漫漫长夜,佛陀怎么会看见天边明亮的晨星呢! ·那不纯粹是为了美感,因为有一些我喜爱的石头禁不起任何美丽的分析,只是当我在河里看到它们时,它们好像漂浮在河面,与别的石头都不同。那感觉好象走在人群中突然看见一双仿佛熟识的眼睛,互相闪动了一下。 ·我的石头是没有影像的,它们只是记载了一条河的某些感觉。以及我和那条河相会面的刹那。 ·走在人群中看见熟识的眼睛,互相的闪动,常常让我有河的感觉。 ·如果说我是在杂沓的城市中看人,还不如说我在寻找着人的眼睛,这也是超越了美感的赏析的态度,我不太会在意人们穿什么衣裳,或者在意现在流行什么,或者什么人是美的或丑的,回到家里,浮现在我眼前的,总是人间的许许多多眼神,这些眼神,记载了一条人的河流的某些感觉,以及我和他们相会时的刹那。 ·其实,这都是河流的事,让我看见了,整个城市这样流过来又流过去,每个人在这条河流里游泳,每个人扮演自己的电影,在过程中茫然地活动,并且等待结局。最好看的电影,结局总是悲哀的,但那悲哀不是流泪或者嚎啕,只是无奈,加上一些些茫然。 ·没有人问你,你也不必回答。你只要流着就是了,总有一天,会在某个河岸搁浅。 ·让我也能那样勇敢地破浪、承担,向某一个未知的彼岸航去。这样想时,就好像见到一株完全成熟的芒花,突然爆起,向八方飞去,使我听见一阵洁白的高音,唱哗然的歌。 ·万事万物并没有绝对的价值,缘于了解的深浅而显示价值的高低,惟有心灵的提升才能坚持出一种绝对的价值。 ·不管是为爱而捡还是为钱而捡,不管有什么样的定价,不管是在深山或在艺术馆的架上,一个石头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在改变与波动着的只是我们的眼睛,我们的心。 ·保持内心如宝石一样的品质,比起为宝石订各种价钱要高明得多了。 ·春天的花园有非常之美,远远看是千针万绣的一幅图画,近观,则色彩一一从图里跳跃出来,我们着在花上,春天是一朵花;我们立在园中,春天是一花园;我们呼吸,春天是一股清气;我们倾听,春天里有惊蛰的鸣叫。但,什么样才是春天的实相呢?什么描绘,才能尽述春天呢? 春天的美,其实也只是空相,风雨来的时候,它会飘落。时间过了,它会委顿。到冬天的时候,这园子里的花就全部不存在了。 ·你说你要看风景吗? 那么你必须自己走到山上去,打开你的心眼。 你说你要闻花的香气吗? 那么你必须站在有风的位置,打开你的心眼。 你说你要听大地之音吗? 那么你必须在纯净中倾听,打开你的心眼。 ·在浩渺的宇宙里,无边的虚空中,最大最有力量,或者最小最卑下的,就是你自己的心,没有人可以让你更庄严,也没有人可以使你更卑陋,除了你的心。 ·如来,是佛的如来,也是你的如来。像风一样,无所从来,也无所去,你的心里转动着风就有风了,你以为旗子动旗子就动了;你的心止,风也停了,旗子也不动了。 ·其实最美的地方不在远处,不在你走过的路,而在当刻当地你所站的地方,因为不管经过多少花园,你失去的是你的识执,你的心并未失去,只是被美丽或不美丽所迷惑,所遮埋了。 ·在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像百货公司的化妆品,你的定价能多高,你的价值就有多高。 ·美丽不可以嚣张,过度的美丽使人烦腻,如果百货公司的化妆品专柜一样。 ·云是夕阳与风的翅膀,云是闪着花蜜的白蛱碟;云是秋天里白茶花的颜色,云是岁月里褪了颜色的衣袖;云是惆怅淡淡的影子,云是愈走愈遥远的橹声;云是……云有时候甚至是天空里写满的朵朵挽歌! ·我在果树前深深地受到了感动。好像我也感觉了那抽芽的心情。那是一种春天的心情,只有在最深的土地中才能探知。 ·是不是有的果树不是能复活,而是不肯活下去呢?就像有一些人失去了生的意志而自杀了呢?或者说在春天里发芽也需要心情,那些强悍的树被剪枝,它们用发芽来补偿,而比较柔弱的树被剪枝,则伤心地失去了春天的期待与心情。树,是不是有心情的呢? ·人世里的波折其实也和果树一样。有时候我们面临了冬天的肃杀,却还要被剪去枝桠,甚至流下了心里的汁液。有那些懦弱的,他就不能等到春天,只有永远保持春天的心情等待发芽的人,才能勇敢地过冬,才能在流血之后还能繁叶满树,然后结出比剪枝前更好的果。 ·天人菊名声比不上玫瑰,滋味可能也比不上,但它悠闲不为人知的风情,却使它的美丽有了不受摧折的生命。 ·回头,正看到高楼会议室的灯光亮起,大家继续做着灵魂烧灼的游戏,那种燃烧使人处于半疯的状态,而结论是必然的:没有人敢确定现代的消费者需要什么。 ·我们如果能回到自我心灵真正的明净,就能拂拭蒙尘的外表,接近更美丽单纯的内里,面对自己是这样,面对一座城市不也是这样吗? ·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 ·听到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 ·每一天出门的时候,我们对阳光有没有触觉呢?如果没有,我们的感官能力正在消失,因为当一个人对阳光竟能无感,如果说他能对花鸟虫鱼、草木山河有观,都是自欺欺人的了。 ·五月的雨,总也是突然就停了。阳光笑着,从天上跌落下来。 ·叶子倒仍然十分青翠,枝干也非常刚强,只是在落雨的黄昏,窗子结满雾气,从雾里看出,就见到了去年那个孤寂的自己。 ·在古董店,我们特别能感受时光的无情,以及生命的短暂,步出古董店时我觉得,即使在早春,也应珍惜正在流转的光阴。 ·水因有月方知静,天为无云始觉高。 ·同样的,读屈原的《离骚》,清朝诗人吴藻却读出“一卷离骚一卷经,十年心事十年灯”;同样看芦苇,王国维却看出“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同样诵梅花,黄庭坚却诵出“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同样是夜眠有梦,欧阳修却梦到“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千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同样是面对小小的景物,人却往往能超想于物外,不为景物所限。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受到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第一流的人物是在淤浊滔滔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的人物! ·生命里有许多正向时刻,也有许多负向时刻,一个人快乐的秘诀,便是抓住那正向的时刻,使它更充盈;转化负向的时刻,使它得到清洗。 ·当一个人往理想愿望迈进的时候,每一步历程其实都与目标无异,离开历程,目标也就不存在了。问题是,历程的体验与目标的抵达虽是一味,由于人自心的纷扰,它就成为百味杂陈了。一味,不是生活里的柴米油盐,而是内心的会意。一味,不是寻找一个优雅的生活,而是在散乱中自有坚持;在夏日,有凉爽的心,在冬天,有温暖的怀抱。

  《感性的蝴蝶》读后感(四):愿一切的美好都与我们同在

  各种的人生。各种的体悟。

  一个一个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大的世界。

  1.时空与我,在生命的历程上起着无限的变化,使我感到惘然。

  2.由于流逝的岁月,似我非我;未来的日子,也似我非我,只有善待每一个今朝,尽其在我的珍惜每一个因缘,并且深化、转化、净化自己的生命。

  **************************************************************************************

  愿一切的美好都与我们同在(自序)

  辑一河的感觉

  佛鼓

  我似昔人,不是昔人

  猫头鹰人

  养着水母的秋天

  分别心与平等智

  河的感觉

  一滴水到海洋

  金刚经二帖

  拈花四品

  辑二发芽的心情

  迷路的云

  发芽的心情

  飞入芒花

  法圆师妹

  刺花

  光之四书

  季节十二帖

  有情十二帖

  .辑三温一壶月光下酒

  卷帘

  清欢

  正向时刻

  温一壶 月光下酒

  味之素

  食家笔记

  一味

  **************************************************************************

  “这世间有很多无可奈何的事、无可奈何的时候,所以不要太理直气壮,要理直气和,做大事的人有时不免要求人,但更要自己的尊严。”

  “未来的是妄想,过去的是杂念,要保护此时此刻的爱心,谨守自己的本分,不要小看自己,因为人有无限的可能。”

  ************************************************************************************

  我苦,故我在

  人人都知道笛卡爾(Rene Descartes)的名句:

  「我思,故我在。」(I think, therefore I am.)

  卻很少人知道,笛卡爾曾說過一句感受更深刻的話:

  「我苦,故我在。」(I suffer, therefore I am.)

  講出「我思,故我在。」的笛卡爾,當時不過是個三十歲的青年,尚未經歷深刻的人生考驗,而是在夢中得句,夢裡忽然得到石破天驚的一句,他回憶起那感人的片刻時說:

  「一種突如其來的光華透體而過,照徹我的身心。那一天,我在夢中聽到一聲青天霹靂,彷彿真理之神從天而降,對我發出了震聾啟瞶的吼聲。」

  他突然想通了一直困擾他的問題:

  覺醒時浮現於腦海的思想,為什麼會在夢裡重現?

  假如夢境是虛妄的,作夢的人,是不是真的存在呢?

  不思不想的人,算不算存在呢?

  不會懷疑「誰是我?什麼是我?」的人,又算不算存在呢?

  懷疑的本身,就證實了懷疑者的存在,否則,懷疑又從何而來呢?

  清醒之後,他把這些困惑想了一遍,做了一個結論:「我思,故我在!」

  他確立了在「存在」的意義裡,思想比肉體更能彰顯存在的價值。「我思」,是「我懷疑」,「故我在」是「所以我得到真理。」

  「我就是懷疑的主體。

  我就是能夠思想的事物或心智。

  我可以懷疑我的軀體和賴以生存的物質世界是不是真實的存在著,但是我不能否定懷疑的主體或思想本身的存在性。

  由此可知,我是一種能思能慮的事物。

  這種事物不一定要有物質和方位才能生存。

  這個事物就是我,我就是靈魂。

  靈魂和軀體不同,沒有靈魂,我就不能成為我,更談不上懷疑和思慮了。

  我的軀體不存在了,靈魂卻依然故我,長駐久存。」

  笛卡爾描繪出人類共同的形象││在一個機械式呆板的軀殼裡,住著一個活生生的靈魂。

  片刻憂傷,淹沒永恆的思想

  笛卡爾終生未婚,卻和情人生了一個女兒佛蘭辛妮。

  他非常鍾愛女兒,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事物比女兒更值得珍視,他正計劃把女兒帶到文明的巴黎教養之際,愛女卻突然得了不治之症夭折了。

  笛卡爾痛不欲生,感覺到「片刻的憂傷,幾乎淹沒了永恆的思想」,在極端的痛苦中,他回到了思想的堡壘,他再度證實了存在,使自己對生命的「懷疑論」更為確立。

  他說:「我苦,故我在。」

  在深沈的痛苦裡,平凡人選擇逃避與遺忘,哲學家卻更深刻的體會了存在。

  靈魂該起床的時候

  笛卡爾應邀到瑞典擔任皇家的哲學教師,主要的學生是瑞典女王克瑞絲迪納。

  女王堅持每天在天剛破曉時上哲學課,所以,笛卡爾必須半夜摸黑起床,冒著風雪進宮,這對一向晚起的笛卡爾是可怕的折磨,一直到最後病倒在床,他說:「我是一個活靈魂,無時無刻不在追求真理。」

  一六五○年二月十一日,笛卡爾在黑暗中睜開眼睛,問侍者說:「現在是什麼時候?」

  「現在是清晨四點。」

  「我該起床了,女王已經在宮裡等我講課了。」

  他坐起來,因為體力不支又倒下。

  他說:「這該是靈魂起床的時候了!」

  笛卡爾閉上眼睛,進入永恆的夢鄉。

  悟者,吾心歸處

  「我思,故我在!」

  沒有思想,就沒有我的存在。沒有懷疑,就沒有真理。

  我想起丹霞天然禪師,在天寒地凍的雪夜,把廟裡的佛像拿來燒火取暖。

  廟裡的和尚非常氣憤,質問他:「你怎麼可以燒佛像呢?」

  「我燒看看,佛像裡有沒有舍利子!」

  「佛像裡怎麼可能會有舍利子?」

  「既然沒有舍利子,再拿幾個來燒吧!」

  佛像最真實的意義,不在他的外表,而在他是一個思想的象徵,是佛法的表現,如果只知道禮拜佛像,卻不去探索佛的思想,不去了解佛法的實意,那還不如燒了吧!

  丹霞天然不是在燒佛像,而是希望大破大立,讓寺裡的和尚了悟「我思,故我在!」

  「悟」,乃「吾心歸處」,正是「我思,故我在!」

  苦行如握土成金

  「我苦,故我在!」

  苦,是人生裡最真切的感受。

  佛教就是根源於苦的宗教,是希望能「離苦得樂」、「拔苦與樂」的宗教。

  苦比樂優於見道,因為苦比樂敏銳、鋒利、綿密、悠長、廣大、無法選擇、不可迴避。

  在苦諦的世間,痛苦兵臨城下,就會感受到真真實實的存在。

  因此,苦的時候,不要白白受苦,總要苦出一點存在的意義,苦出一些生命的超越。

  「若契本心,發隨意真光之用,則苦行如握土成金。

  若唯務苦行而不明本心,為憎愛所縛,則苦行如黑月夜履於險道。」

  僧那禪師如是說。

  如果能契入存在的本心,啟發隨意光明的妙用,苦行就像握著泥土變成黃金。如果只知道苦行,卻不明白體會本心,被怨憎和貪愛所束縛,苦行就像黑暗的夜晚在險峻的路上行走。

  苦行是這樣,生命中的苦難也是這樣,苦難是人生路上的泥土,只有深切體會苦諦苦境的人,能把泥土握成黃金。

  我們每天都在走出東門、西門、南門、北門呀!就只有釋迦牟尼每次都看到了「我苦,故我在!」也證明了「我已解脫,苦也寂滅!」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哪一個不在當下呢?

  「熱即取涼,寒即向火。」每次在生命的苦衝擊時,我就想起長沙景岑禪師的話語:「熱了就去乘涼,冷了就去烤火。」生命就是如此,快樂時不要失去敏銳的覺察,痛苦時不要失去最後的希望!

  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

  笛卡爾被譽為近代哲學之父,因為他是中世紀以來最早突破經院哲學的思想桎梏,敢於懷疑、敢於理性、敢於獨立思想的哲學家。

  禪宗的祖師也是如此,「佛來佛斬,魔來魔斬」,「丈夫自有沖天志,不向如來行處行」,「隨緣而行,隨處自在」,因為大破,所以大立,因為大疑,所以大悟!

  「思」與「在」、「疑」與「悟」,都不是過去與未來的,而是當時當刻,刻刻如金。

  尋求生命終極的人,要把全身心傾注於迎面而來的每一刻,終有一天會發現,不只春風會吹撫樹葉,一片樹葉也會搖動春風,帶來全部的春天,春風與樹葉,是同時存在的。

  蘆葦與甘蔗同飲溪水

  人生是苦,苦是泥濘,我們是不是要永遠在泥地行走?或者抬頭仰望天上的明星?

  我既無法斷除苦的現實,只好鍛鍊心靈飛離現實的困局,所以要在心上長出一雙翅膀。

  一邊翅膀是神秘的渴望,一邊翅膀是美好的夢想。

  一邊翅膀是彼岸的追尋,一邊翅膀是此岸的探索。

  一邊翅膀是理想的情境,一邊翅膀是感情的真摯。

  一邊翅膀是悲願的光芒,一邊翅膀是道心的鑽石。

  每個人需要的翅膀不同,但是人人都需要翅膀,人人也都需要飛行、提昇、與超越。

  我思,故我在!我苦,故我在!我飛,故我在!

  詩人魯米(Rumi)有一首兩行的短詩:

  「兩種蘆葦共飲一條溪水,

  其一中空,其二為甘蔗。」

  為什麼站在溪水邊的兩種蘆葦,有一種可以生出甜蜜的汁液呢?這使我想起愛因斯坦說過類似的話:

  「生活方式只有兩種,

  一種是認為世上沒有奇蹟,

  一種是認為無事不是奇蹟。」

  認為世上沒有奇蹟的人,內心是空的;認為無事不是奇蹟的人,內心就有甜蜜,還能把甜蜜分給別人。

  我們都是站在大化的水邊,同飲一條溪水的人呀!我願自己是相信奇蹟無處不在的人,我也願自己是內心有甜美汁液,並能分享的人。

  文學是我的淨土

  我想,因為內心美好,深信無事不是奇蹟,使我成為一個文學家吧!

  尋索我創作的源頭,若用最簡單的話說,正是悲願與道心的實現。寫作,於我是一種悲願,希望人能更確立情感的價值,追尋美好的境界,體會文明的生活;永遠堅持寫作,於我是一種道心,苦樂如是,成敗如是,得失如是,每天每天,書桌是我的供桌,是我的壇城,是我的朝聖,也是我的淨土,我願以筆焚香,來供養世界、供養眾生、供養一切的有情。

  重讀這些從少年時代、青年時代、一直到如今的作品,彷彿循著歲月的台階,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每一步都那麼真實,偶然回頭一望,山上風景甚美,山風非常涼爽,連那登山時的汗水也變得甜美了。

  以一個文學家的觀點來看,我在從前,不論是二十歲,或是三十歲;不論是四十歲,或是五十歲;就已經寫出許多美好的作品了。在重讀整理這些作品時,自己也常感動得盈滿淚水。現在思想已開,境界已立,書寫自在,回觀昔日寫作,都深信它經得起時間與空間的考驗,確實有重新出版的價值。

  將近四百年前,笛卡爾三十歲的時候說:

  「我思,故我在。」

  四十歲,他說:

  「我苦,故我在。」

  五十四歲,留下最後的話語:

  「這該是靈魂起床的時候了。」

  思想家不能免於沈思與受苦,文學家,亦如是。

  願一切美好與我們同在

  「沈思」與「受苦」,並不是一般的胡思亂想,受苦受難,而是感覺、思想、精神、靈魂與凡俗生活的拔河。

  文學寫作,乃至一切文明、藝術、思想的創發,都是與世俗的拔河,希望能登上更高的階梯,希望能觸及更美的境界,他拉的長繩比一般人更巨大、更沈重,面對的庸俗人生有著難以超拔的拉力,所以「我思」、「我苦」、「我在」!

  幸好,創作者的感覺與靈魂可以互相安慰、互相支持,才能在寂寞漫長的創作中,還保有飽滿與真切的心。

  王爾德說:

  「除了感覺,

  沒有什麼可以治療靈魂;

  正如除了靈魂之外,

  沒有什麼可以治療感覺。」

  感覺與靈魂牽手前行,再加上創造的意志,使我們在挫折、考驗、顛躓中,也不失去創作的心。

  我與九歌結緣近三十年,出版了三十幾部書,留下了從青年到如今,文學創作的重要歷程,感謝讀者的厚愛,這些書銷售了數百萬冊,陪伴數百萬人成長,度過了美好的歲月。回觀這些年的寫作,也正是感覺與靈魂互相安慰,思想與感性扶持成長的旅程,我熱愛這種成長,也確立這種價值,因此,趁著新年,將這些書做了一個總整理,給予全新的面貌,首先推出兩冊散文選《思想的天鵝》、《感性的蝴蝶》。

  感性與思想是我的文學雙翼,正如天鵝帶著理想的壯懷飛越萬里,蝴蝶不停採擷生活的花蜜,我願有悲智雙翼,能飛翔天際,繼續探知春天的消息。

  「除了思想,沒有什麼可以支持感性。

  正如除了感性之外,

  沒有什麼可以支持思想。」

  日日是好日,在每天黎明的時刻,不論陰晴、不論苦樂,我都會堅持寫作。

  步步開蓮花,正如從前,我會以悲願、以道心,把作品獻給有緣的朋友,讓大家分享我的感覺、我的靈魂、我的悲喜、我的成長。

  我慶幸自己是深信無事不是奇蹟的人,窗外飄過的白雲,門前流過的溪水,天際盤桓的蒼鷹,細語呢喃的燕子,孩子天真的話語,人間深情的呼喚,大化無聲的天籟……,這一切,從前是那麼美好,今天依然動人,未來,不論多長的時空,都將是美好而動人。

  願一切的美好都與我們同在!

  林清玄 二○○四年新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