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1000字

2021-03-20 03:36: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1000字

  《单车骑行去西藏》是一本由梅里 TT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一):《西藏是种病,去了也治不好!》

  骑单车去西藏来一次净化心灵之旅是我一直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情,也听说过很多常人难以承受的困难,再加上一直以工作为借口抽不出时间,所以自然这只是停留在我脑海的一个美丽又不切实际的幻想。只是在嘴里不服输的说着,有一天,一定有一天,只是心里知道,也许永远也不会有这么一天。

  这本书我真的是怀着敬畏之心去看的,作者说这是他的第三次进藏之旅,并且这是还是挑战一个新的线路“一错再错”,错在藏语是湖的意思,也直接点明了这次骑行的主题,即西藏湖区骑行指南,当然,还有那么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让人心痒痒。

  不过在跟随作者出发之后,心却被紧张的吊起来了,看着作者经历发烧、高原反应、与伙伴TT失联、遇到熊、遇到野狗......虽然最后都平安渡过,但在我看来这些经历并不亚于九死一生!特别是无人区的失联,这个真的很恐怖,死亡并不是说说而已,是也许下一个瞬间就永远别离,而看着作者现在用最淡然的文字讲述这段经历,甚至还能偶尔调侃两句,除了仰望还能说什么呢!

  既然是一错再错,书中自然放了大量的作者与湖泊的合照,那湛蓝的湖水让人不忍打扰,那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中我们有多久没有见过了?久到我差点忘记它的颜色,久到我以为天空就是灰蒙蒙的!这本书最让我沉醉的也是这些照片,只恨身不能至,只剩心向往之。

  作者的文字也很自然与简单,但却让人心灵安宁。一点一点讲述途中所发生的故事,永远乐观积极向上,为了理念真的千山万水!感染力就更不用说,现在我恨不得马上拿起背包就出发!

  当然这本书最珍贵的其实还是里面一些实用的生存经验,一些简单的小技巧关键时候都可以救命的,更别说作者还写了大量的攻略,其中装备的选择、自行车的选择、饮用水的准备等,也让这本书有了指南的意义!

  看了这本书你就会明白一件事,西藏真的是一种病,但即使你去了,也治不好,你还会想去第二次,第三次,按作者的话说西藏好比你心中最美的她,一次两次怎么能够!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二):每一个曾经骑行过的人,都是勇者

  骑行去西藏,曾经在一段时间非常风靡,很多人抱着净化心灵或者其他原因去了西藏,而我也曾心驰神往过,由于现实条件的不允许,也没有付诸行动。这本《单车骑行去西藏》就圆了我心中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作者梅里作为一个大学教师,爱好骑行,三次单车入藏,这本单车骑行去西藏共同骑完了“一错再错”,并挑战了世界最高公路垭口。期间经历了高反、低烧、咳嗽、营养不足,看不到头的烂路,对荒野猛兽的恐惧。一个人跋山涉水,只要心存希望,就是一往无前的。

  骑行,是关于梦想的冲动,更是关于生活的态度,骑行者的世界是空灵与沉静的,只要在路上,就是活着。如果一定要问骑行的意义,这个世界不过是从无走向未知未来的不可逆过程,人肯定要死亡就如地球终将毁灭,太阳、银河一切将不会存在。所以如果当你站在宇宙的视角来看,一切都没有意义。可是人就是一个寻求意义的生物,面对生命的空虚本质,我们慌了,我们生来就不仅仅满足于生存,生来就要为自己的活找到理由。从某种角度说生命的意义不过是人自欺欺人的一种假象,但并不因为这是假象是自欺欺人他就没有意义。因为意义本身就是私人的东西,意义是主观的,都是在人的尺度去衡量的。就像经过实验统计,虔诚的宗教信仰者比一般人幸福一样,也许他们崇拜的神并不存在,但并不影响信仰带给他们的归属感、使命感和那种人生富于意义的感受。

  同样旅行也是一样,也许去西藏骑一次车,真的什么意义都没有。但对你来说,它是梦想,它有意义那就行了。自我感觉完成了一个任务一个使命本身带来的成就感、充实感、满足感就已经很美好了,这其实就够了,我们还需要奢求更多吗?就算“走火入魔”的 把旅行看作一种宗教,只要他能给你带来宗教样的安慰,如果你真的想去,抱着强烈的愿望,那么你去了,绝对不虚此行,如果你只是跟风,也不妨好好欣赏路边的风景。没有到不了的车,只有到不了的人。

  尽管去西藏骑行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依然认为真正努力坚持下来的人,至少翻越了他心中的那座山。如果真的有梦想,何尝不是一次神圣的朝拜。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三):西藏致纯之地

  西藏,致纯之地,不知道大家对西藏有怎么样的情怀,长大后我一直对西藏有着莫名的向往,向往他们的高海拔,那么静谧,向往他们的信仰,那么执着,向往他们的文化,那么神秘,向往他们的美景,那么高不可攀,西藏一直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西藏,总是给人很神圣的感觉,他们有自

  己的信仰,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也有我们所不能懂得的对神的敬重.....

  西藏不光有我们不能懂得的文化,还有错中复杂的美景。“一错再错”这应该是作者人生中唯一心甘情愿一错再错的事情吧。

  藏语中"错"是"湖"的意思。西藏羌塘南部有一条湖泊密集带,有淡水湖、咸水湖、盐湖;湖的颜色也各异,有蓝色的湖、绿色的湖、棕色的湖……一条1000多公里的湖泊带在这里汇聚、绵延,所以才称为“一错再错”。除了湖泊的意思,“错”在这里还有一层路线复杂、极易迷路的意思。

  骑行去西藏,我认为就像戒烟一样,试过的人才知道有多难,一面想着下一出的美景一面焦虑着此刻的处境,是要有多大的意志力才能完成西藏骑行。骑行对我自己而言,我从学校骑到地铁站大概30分钟的时间,我下车之后都会急喘好一会,也确实是我自己平时运动太少了,但我们也只是在城市的道路上骑行,就已经觉得劳累,跟别说骑行去西藏,这一行程的艰苦,应该也只有自己能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这一路除了山路的崎岖,除了高原海拔,除了缺氧,除了担心迷路,还需要担心野兽,以及其他想得到想不到的困难。所有这些,光凭想象是想象不出来的,必须实地骑行一趟才知道。相信作者还曾经历了更多,只是他们没有说出来;但想仅仅凭这些文字就妄想了解这一路的艰辛的读者,我想还是放下书吧。我想作者写这个书的目的不是让我们知道他们在这一路上有多危险、艰辛,他们走完这一路有多么劳累,而是告诉我们这一趟不容易你决定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而不是盲目的做这么一个决定,也想告诉我们他们很怀念那段时光,虽然有危险有艰苦,但也有那一路的美景陪伴和回来后对一路上经历的念念不忘。

  这是他们人生中一错再错的一件事,我也好想一错再错下去。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四):让我们“一错再错”

  当我们谈起远方,谈起旅行的时候,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句话,“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们是多么渴望在路上的感觉,甚至不惜一起代价。西藏,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想要到达的地方,可是,高原反应却让很多人止步不前。但是,当壮丽的风景在眼前等着我们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放弃呢?

  开始读《单车骑行去西藏》这本书,就仿佛自己身临其境。书中两位主人翁,梅里和TT,从最开始未曾谋面地约定一起骑行,到最后克服千难万险,甚至不惜生命代价,顺利完成了他们制定的骑行路线,“一错再错”。

  “错”在西藏被称之为湖,因为作者制定的此次骑行路线会经过一个又一个的湖,故把此次路线称之为一错再错。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确实跌宕起伏,在接下来的骑行中会发生什么,会出现突发状况吗?他们会中途放弃,原地折返吗?记得当时梅里想在布达拉宫前合影留恋,TT说,没关系,我们一定会回来的。确实,这是要多大的决心,多大的勇气,开始的这一段骑行。作者出发前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专业定位,鞭炮驱除野兽,必备的骑行装备等,对于也想去西藏骑行或者正在准备去西藏骑行的你,这本书是一本很好的指南

  书中插入了大量的骑行沿途的风景照片,都是作者在途中拍摄的。每一段旅程,我们总是会充满着期待,憧憬着旅途中发生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这便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踏上我们的旅程的原因。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除了作者骑行的艰难,风景的优美,还有一点就是,旅途中总有人帮助他们,和他们打招呼。一句扎西德勒,一顿热气腾腾的饭,这对于在路上的人们,是莫大的温暖。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人情淡薄,在外都是小心谨慎,不太对陌生人微笑,不接受陌生人的关怀。这可能就是我们在大城市呆惯了而产生的心理。走出去,去看看不一样的风景,去感受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又是不一样的味道。

  整本书都有详细的骑行路线,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作者内心深处的想法。这不仅仅是一本骑行指南,也是能够带领我们领略西藏风光的一个绝佳方式。很多时候,选择骑行去西藏是为了看不一样的风景,所以必定经历千难万险。而作者一而再再而三地骑行去西藏更是表现了他对于西藏怀揣着怎样的向往。

  当我们一次又一次踏上旅程,一次又一次去往同一个地点,我们以虔诚的信念去感受当地的民风民俗,我们此刻都拥有一颗赤子之心。而正是因为我们怀揣着这样的心情,旅途中的千难万险,我们都化为云淡风轻,收获的却是那永远留在心底的美好!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五):西藏,永远在路上

  说起西藏,我们很容易想到仓央嘉措的情诗,朝佛信徒的等身长头,布达拉宫灵塔的奢华瑰丽,风中飘摇的五彩经幡,神秘、浪漫、文艺,是它的常用标签。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西藏同其他的自然景观没有太大不同。其实,它的独特,更在于纯净空气中强烈的紫外线,亘古未变的辽阔与荒凉,高原反应的头疼欲裂和举步维艰。当这些猝不及防扑面而来,你是否还能一如既往地热爱它?

  还不止于此。如果是单车骑行去西藏,而且穿越无人区,那意味着数倍的生理痛苦,和极致的生存考验。明知这些,还要多次骑车进藏,我们只能说,如果爱上西藏是一种错,那么这就是一错再错。

  梅里和TT正是两位“一错再错”的骑行者。多次藏地长途单车骑行,以这样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西藏的痴迷,滇藏、青藏、新藏这些线路都曾留下足迹。2016年7月,他们结伴从拉萨出发,沿新藏线逆行到22道班,北上措勤,骑行被称为“一错再错”的线路,走过羌塘高原南部的湖泊密集带,穿越无人区。途径扎日南木错,当惹雍错,色林错、纳木错,还有众多不知名的湖泊,最后回到拉萨。他们的这次独特行程,成就了《单车骑行去西藏》这本书。

  这绝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旅游攻略书,更带来独特的心灵感悟。

  骑车进藏不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特别是无人区,无法预知的凶险总在前方等候。糟糕的路况,身体的不适,恶劣的天气,72小时失联,任何一种情况都足以置人于无边的惶恐之中。但也因为经历了这一切,那灿烂的星空、澄澈的湖水、温暖的笑容才会让人流下激动的泪水。这一刻,那些孤独与寂寞,疲惫与无助,都是值得的。

  在缺氧环境下,处于如此广阔的天地间,当大山湖泊成为宗教的一部分,当行动的目的空前单一,行走中的思考注定更单纯本真。对自然、对他人、对人生,会有着拨开迷雾后的清晰。这是平原日常生活无法体会到的。

  “远方到底有什么?陌生的人,不习惯的饮食,不可预料的危险,莫名的恐惧,但它就是有一种迷人的味道。仿佛是带着自虐的心,去追寻某种现世安稳”,明知难为而为之,这本身就是精神的升华。西藏不在拉萨,西藏永远在路上。

  热爱西藏,一定是热爱它的全部。即使眼睛进天堂,身体进地狱。所有的极致灿烂,都是辛苦之后才会获得。西藏的大美,从来只属于“不哗众,不张狂,如春水流深照其本心的人”。西藏净化心灵的深意,正在于此。只有带着善于感悟觉醒的心灵,以圣徒的方式行动,西藏才会成为心目中的圣地。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六):西藏湖区骑行指南

  若爱西藏是一种错,那就一错再错 西藏羌塘高原南部有一条湖泊密集带,淡水湖、咸水湖、盐湖;蓝色的湖、绿色的湖、棕色的湖……在这里汇聚、绵延1000多千米,是世界罕见的湖泊“走秀场”,骑友称为“一错再错”(错,藏语是湖的意思。错又表示路线复杂,极易迷路)。 这是一本西藏湖区骑行指南,也是一本高反受难集。我不是骑友,没去过西藏,对西藏的兴趣也完全是因为一位热爱那片土地的旧友。从了解变成向往,那片土地似乎有一种让人迷恋的魔力。许多因素下我不能此刻就前往那片土地,可向往永远存在。 梅里和TT是足够勇敢的前辈,这条路也是极其不容易走的。要买鞭炮用来驱熊,行李也要一简再简,车子和精神也需足够牢固。苦行僧一般,挨着高原反应踏上洗涤灵魂的高原,一切苦难后的风景都当做恩赐,每一次稍歇时的风景都是藏地女神的笑靥,然后带着家人的挂念、朋友的祝福,一身疲惫地归来。归来后,沧海已干,明月在天,原来花早就盛开了。 骑行去西藏有什么意义?大概问出这句话的时候就已经没有意义了吧。我们不该总是去计较做某事的意义,生活早已足够无趣,早就该找个合适的机会抛开一切,给灵魂一次喘息的机会,不一定是西藏,可以是任何地方。想走便出门走走,就是这样。真要说去西藏有什么好的,那大概应该不是宗教意义上的朝圣,而是对西藏的纯净山水、保存完好的宗教习俗和民族风情的一种神圣的向往和崇拜。 藏东南高山峡谷、河流深切,湖泊数量多,但个体较小;藏南地区,有大面积的湖泊,著名的有玛旁雍措、羊卓雍错等。而梅里和TT走的线路是藏北高原,藏北高原是我国内陆湖泊最集中的区域、湖泊面积约21000平方公里,约占西藏湖泊总面积的88%以上,超过了我国湖泊总面积的1/4,这种湖泊密度为我国其它地区所罕见,著名的湖泊有纳木错、色林错等。我相信一路景色足够美丽,毕竟美好的景色总在人迹罕至的荒野。 书中的攻略也都是极其有价值的的干货。藏北骑行远不同其他各条进藏线路,路况、补给、食宿都需要自己来解决。一路上的故事也都是很不一样的睡前故事,骑行西藏是听起来很酷的事情,可做起来很不容易。希望大家能够理性的向往,如果实在热血来潮,也得定好线路,做好一切考虑,切不要像只蠢猪闭着眼冲上前去。 还是再向梅里和TT两位前辈致敬,一路艰辛,着实不易。希望前辈永远安健。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七):西藏,一个神话

  西藏,一个一说起这个地方,内心就充满向往和憧憬的神奇的地方。不知是因为神圣的大昭寺,还是因为雄伟的布达拉宫,还是美丽的纳木错景色,都是那么都得令人着迷。之前就看过很多自主去西藏的文章,像《寂静苍穹下》、《寂静空山远》等等。不知是因为仓央嘉措诗词里的美好爱情嘛,难道很想去西藏去邂逅一段美好爱情呢?

  他的诗至情至圣,读来有一种美好的感觉,令人怦然心动,它的纯净几乎已经超脱了俗世的爱。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那一月,我摇动所有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与这本书一样,这诗句多么有动人的魄力,西藏,一个承载我十多年梦的地方。

  那会还是一个高学生的时候就跟朋友说我们去西藏吧,至今想不起为什么。曾经有一次与朋友约好他从南方出发我从北方出发一起去西藏,行李都准备好了,最后因为学习问题搁浅到现在。现在许多身边的朋友已经从西藏回来了,有的回来又去了,有的也在思考着去。近年来西藏旅游已成为热点,我也害怕再不去他已经面目全非了。

  一个人去西藏已经是很令人了不起的事情了,然后这本书主要讲了作者单车骑行去西藏,令人肃然起敬。并创下西藏骑行两个第一!第一本一错再错骑行游记!第一本一错再错详细攻略!单车骑行去西藏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壮举呢,都说西藏很动乱,并且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而且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等众多不可抗力因素,这是多么具有挑战性的一件事啊。

  我相信,每一个没有真正去过西藏的人都有这种心情:纯净湛蓝的天空、雄奇壮美的神山圣湖、淳朴而彪悍的民俗民风、神秘而虔诚的宗教信仰以及曼妙生花的异域风情…这就是西藏。一个令人满心向往的地方。那个地方正如作者李初初所说的那样,那样的神圣、优雅、高贵,让人可望而不可即。

  是因为我很享受旅途中别人看我的眼神:羡慕、疑惑、猜疑……我喜欢透过别人的眼神去设想各种奇奇怪怪的故事,甚至想到我自己都会大笑出来!一个人旅行,我会迷路,我会走错地方,甚至我会遇到坏人,但是我喜欢未知给我带来的疯狂和刺激。

  这就是一个人去旅行的乐趣,希望有机会能去西藏一次啊!

  最后,附赠上一首仓央嘉措的诗词。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转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八):用车轮丈量西藏的每一寸土地

  两个素未谋面的人在网上只因同样的兴趣爱好走到了一起,一直走上同一条道路。这就叫做志同道合。

  我没有去过西藏。只是看着身边的朋友去过,有跟团去的,也有三五成群自驾去的。没有一个骑行去的。骑单车去西藏,这个最起码需要两个爱好支撑,爱骑行也爱旅行。

  开始看书时,被一张张彩页所迷。那一张张美丽风景是真实存在的,也是很多人所神往的。没去过西藏的人可以不受任何辛苦欣赏这美景。但感觉绝对和去过西藏身临其境是不一样的。不加修饰的自然景观要比富含厚重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更纯粹,让人更轻松,没有那种沉重。想必两位骑行者也是带着这份神往开始征程的吧。

  他们结伴同行成功走完“一错再错”。错,在藏语中是湖的意思。一错再错,一语双关,既指他们走过的一座座湖,也指他们在别人眼里看作是“错误”的骑行计划。成功走完,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热爱所趋,而非三分钟热度,更非叶公好龙式的假热爱。另外,还基于两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相互帮助。梅里(文中老贾),TT两位骑友都是有着几次进藏经验的老手。他们之前已经骑完川藏线,滇藏线,新藏线等,尝试各种路线。而“一错再错”路线的新鲜与刺激调动起了两人的运动神经。简单的网聊后,一拍即合,扛起背包,越上单车。

  文章大部分是梅里所写,有几篇是TT的回忆记录。梅里不愧是大学老师,有一定的文笔基础,说话不急不缓,娓娓道来,像极了他们缓慢的单车骑行。更有意思的是,稍不留神我会被他给逗笑。本来一本正经且严肃紧张的我正想象他们艰难的骑行时,他来了一句诙谐幽默的话语,着实感觉神经和气氛都放松了下来。比如,两人刚碰面后聊的几句。“TT问我,打呼噜吗。我说,极少,就算打,声音也很轻,就是偶尔说个梦话啥的,不知影响不。TT松了口气,说2013年和好人锅睡时,那厮的呼噜打得山响。他不想睡,只想默默地掐死他。我不好意思地问起了TT的性取向,问他是否断背。TT断然否定,我也长长地松了口气。”哈哈,至今读来也想笑。还有,“明明这条路是可以走的,前不久铁人三项他们还走过。现在怎么全是水,难道我们还要买船票?”哈哈,船票。梅里行文很自然轻松,这是他们走完一错再错之后的轻松,知道他们当时的手足无措。看得出他很照顾读者的感受。

  人称“神人”的TT里面写到路上失联的四天时间,他每天的经历都记录下来。遇到的种种困难和忍受着的生理反应都写得很真实,还有独自一人登上6000多米的小山。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耐力和毅力。

  路上,他们有艰难,有激动,有失望,有感动。遇到风,遇到雪,遇到冰雹,然后骑进云里,骑进雾里,翻过一座座雪山,越过一个个垭口,穿过一个个盆地。他们内心是自由,放荡和狂野的。

  那一路的瓜子皮诉说着“到此一游”的情怀,也早已化作沙土,或已吹进风里,说不定也在走着“一错再错”路线。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九):永远在路上——评《单车骑行去西藏》

  在路上,是一种生活状态。本书的作者梅里三次单车进藏,用双脚丈量西藏的土地,挑战人生的极限。这本书写的是他与同伴兼合著者TT在西藏骑行“一错再错”路线的经历。 “一错再错”指的是西藏羌塘高原南部,由西向东,分布着一条长达1000多千米的湖泊密集带。 梅里将这一骑行经历概括为“眼睛进天堂,身体进地狱。” “眼睛进天堂”的意思是,在骑行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最美的风景。本书中的配图很多,都是作者在骑行的过程中拍的,多是或深蓝或浅蓝的天空、触手可及的白云、湛蓝的湖水、绿油油的草原、覆盖积雪的远山等,在西藏能遇到无法言传的美景。 “身体进地狱”指的是在骑行的过程中,身体经历了种种磨难,深切体会了高反带来的头疼欲裂的痛苦、经历的风霜雨雪的洗礼、骑过支离破碎的路、涉过刺骨的冰河、骑车走过或推过一个又一个的斜坡、被狗追、与牦牛、熊斗智斗勇,为躲风雨在膻骚味十足的羊圈里吃饭住宿……这些经历让一个本来生活很惬意的人,很多时候都有些抓狂。但是经历了,这一切,再去回想之时,居然成为一段很难忘记的经历。 如果没有相同的经历,就不会有感同身受。对于作者所提到的高反,我也曾有过深切的体会。不经历高反的人,没有办法体会到那种头疼欲裂、上吐下泻的痛苦。2015年没有过多的准备,就去了拉萨,坐火车到达拉萨的那个下午,高反就把我打垮了。有一些头疼欲裂的痛苦,吃过的饭,很快就吐了出来,走在马路上,觉得腿都是软的。晚上睡觉,因为头疼辗转难眠。但是后来,在藏北草原、纳木错、巴松错、鲁朗林海、雅鲁藏布江看到了大美的风景,高反带来的痛苦都是值得的。 在骑行中,他们多次遭遇狗追。第一次遭遇狗追,是在从畜牧场去色勒的路上。三只突然出现的大狗,让原本悠闲地看风景的梅里吓了一跳,于是加快车速,那三条狗径直追上来,虽是上坡,但是因为内心恐惧,一路狂蹬,跑在最前面的那只狗咬到了车轮。梅里从车上摔倒,摸到石头就打,终于把三只狗吓跑了。这样的经历,让人有些惊心动魄。 在最严酷的境遇下,有时却遇到最温柔的对待。TT与梅里失联后,经历了暴虐的风雪袭击,在野外扎营时,遇到了季节村的老村长和一位中年藏民。在得知他要骑行拉琼拉时,他们提出了很诚恳的建议,并且邀请他坐车去十几千米外的村庄。TT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后来他们两个人专门开车回来,老村长送给了TT一整条的风干羊腿,并谢绝了他给的钱。在广袤荒凉之地,原本素不相识的人,淳朴的藏族群众却给了他最贴心的帮助,这让TT觉得特别感动。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做,因为内心的善良,对陌生人的关心,让他们觉得有义务去做一些事情。在晚饭只有米糊糊的情况下,老村长送的那一整条的风干羊腿,无疑是天降美食。在暗暗黑夜之中,在经历暴风雪后让人有些绝望之际,来自陌生人的善意,足以温暖一个人的心。 人生是一场修行,所有吃过的苦,都会成为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有人说,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我们时刻准备着,带上行囊,随时准备出发。

  《单车骑行去西藏》读后感(十):用毅力和生命去感受西藏之美

  西藏,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都或多或少的梦想着自己能够去一次西藏,当我们选择旅行的方式进藏,都需要一个很大的勇气,因为那里空气稀薄,海拔高,让人生畏,也阻拦了很多的人的脚步。想亲眼目睹,冰山大川,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这也让入藏变得很神圣很有挑战性。

  入藏的方式有很多种,飞机、火车、自驾越野车、摩托车、当然,作者的入藏方式是让我最为敬佩的一种方式。单车骑行,这或许应该算作最苦的一种方式了。对体力是一种非常大的考验,不运动,静静的站在那里,氧气都不够用,更何况,山路难走,还要骑行,经受着高反,风餐露宿,营养不良,生病发烧,面对荒野猛兽的恐惧,迷路、失联、孤独寂寞,还有一路上的各种突发状况,不仅是身体上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人生哪怕只有一次奋不顾身的旅行,都值得被赞颂,作者三次骑行入藏,不得不让我敬佩的五体投地。

  我在2015年的10月份去了一次西藏,我和老公一直都想去一次西藏,刚好我们准备拍婚纱照,老公为了满足我想去西藏的愿望,把我们的结婚照定在了那里。这次旅拍,真的可以说是终身难忘,在出发前,我们做了很多攻略,也正是有了作者这样的有经验的人,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才能够让后面的人,知道要面对的方方面面的情况。红景天,我们也是提前一周喝的,也带了很多随身的医药包,因为我们到那有摄影团队来接站,让我们的行程都很顺利,没有经历过作者的总总艰辛,那已经是对我们身体和意志力的考验了,看到作者骑行到羊卓雍错湖,一种亲切的感觉油然而生,我们在羊卓雍错湖,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湖水是那样的蓝,没有一丝的波纹,云朵倒映在湖面上,远处的雪山,碧蓝的湖水,穿着洁白的婚纱,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

  当作者骑行到一座不知名的小山,海拔有6000米,说起来容易,但是没有体会的人,真的难以想象,那有多难,记得当时我们的车开到了5000米的地方,我们需要步行爬上去,那一千米,像一万米一样的艰难,为了怕我们打退堂鼓,摄影师并没有告诉我们实际的高度。当我们到达指定位置,摄影师说这或许是你人生中,徒步到达最高的地方,这种成就感,是从来没有过的,那种站在海拔6000米的高处,仰望天空,离天是那么的近,云朵就像触手可及,看到眼前的冰川,心胸一下子敞开了,这种旷世美景,从未感受过,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心灵的冲击。

  作者把一路骑行的全过程都记录下来,这种经验的分享,是用生命换回来的,这一路上的总总状况,一次失误,或许就是终结,入藏最怕的就是生病,作者能够带病骑行,这种顽强的毅力,不得不佩服,对于入藏,每个人都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或许你也有这样的梦想,但是梦想可以有,但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说走就走,但是走之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身体和物质的准备都是必须的,出发前,攻略一定是要做的,而且各种预案都是要做的,可以勇敢,但是不要鲁莽,为有一个有着骑行西藏梦的作者点赞,厉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