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100字
《晓松奇谈•命运卷》是一本由高晓松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一):命运
我开始爱高晓松肯定是从晓说之类的访谈节目开始了,我实在是喜欢这种说着北京话带着点痞味却颇有才识的男生,有一种反差萌。
有很长时间高晓松的节目就是我的陪睡BGM,我觉得他很帅,有一个非常帅的脑子。
这本书其实是他节目的一些汇编成的一本书,按照口水度我可能要给他三星,厕所必备读物我都是给这个星星,但是因为他是高晓松,所以加一分。
我还是不热爱历史的人,但是历史是由人组成的,也是由人身上发生的事组成的,写点小故事我还是特别爱读的,高晓松说话让人特别能听进去,写字特容易读进去,可以说他是个通俗的人,我是个通俗的读者。
还有高晓松和别人不一样的是,他本身就在一个高知家庭中成长,这些高和能左右国家命运的那些高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一点不觉得他在装,这就跟他对谈的口述对象一样,在你眼中只能在历史书上的人事物,就是人家的亲戚、邻居。这种角度的历史和那些历史上的史官又不一样,他们口中的角度就是家里邻居的谈天的角度,更加有温度一点。
我好像过了那段非常痴迷高晓松的阶段了,但是我还是愿意电视机里放着他的节目,听听他说一些我不熟悉的知识点。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二):人多不信命运,却只能放任命运
《晓松奇谈·命运卷》是这一系列的第三本。现在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遇见命运这两个字,几乎毫不犹豫的就称其为迷信,在旁观看的我也只能呵呵一笑,其实什么叫迷信,迷信这两个字的重点在迷上,只有信而不迷,才能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倘若人们执着于所谓的科学,恐怕也与迷信无异。
说到底,去别迷信与非迷信的办法,只在于是否盲目而已。
提到命运,则不得不去转过来谈一下命理,而谈及命理,我们则不得不说由来已久的四柱八字命里预测。而在四柱八字中,命与运,一直就是两个不同的东西,所谓命,即是不可更改的,也就是人的出生时间,而运是伴随着命出现的,在命理学而言,则分为大运和小运,十年一大运,一年一小运,这些东西结合起来是人生的完整的组合部分。我自己因为好奇,自学过一段时间,所以对这个东西比较了解。
而所谓命运的核心,当然是人了,故而在《晓松奇谈·命运卷》中,多数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的讲述,这其中还包括了对一些人的访谈,这样的对话形式似乎让我们与历史更加贴近,从高晓松本人对历史的解析,阐述,到高晓松与历史的直接或间接经历人去对话,这其中还是很有差别的。至少少了一些高晓松对于某件历史事实的主观判断,加入了其他人的看法,对于《晓松奇谈》这样一个节目而言,也实在算是一种突破了。
以本书中记录的高晓松和赵利国的对谈为例,这一部分采用了以赵立国为切入点进入历史,以赵立国的视角去分析围绕着他本人的其他一系列人和这个国家诞生的故事,可以看出高晓松提问的方式很独到,能更好的帮人将琐碎的一些细节串联起来,一个好的主持人就应该这样,。他们应该帮被采访者做好这样的过度。并分析一件事情的层次,防止被采访人说着说这边变成了无头无尾的拉家常。那就不是一个访谈节目应该有的效果了。
应该说,《晓松奇谈·命运卷》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历史在人身上的烙印,以及对子孙后代的影响,是一本好书。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三):太平天国与丝绸之路
第一章讲太平天国,其中洪秀全自称是耶稣,杨秀清鬼神附体自称是耶稣的爸爸,真是笑死爸爸了,杨秀清这是活得不耐烦了吧。矮大紧一句话说的非常好:一个国家如果有很多的禁忌,那么这个国家已经腐败到一定的地步了,大概这个意思吧。太平天国其实很像某些时候的某些国家,多看看太平天国其实有助于理解很多东西。经过矮大紧各种插科打诨的解说,我真的很想再深入的了解一下太平天国。不过估计再怎么了解,无非就是——一伙土匪,有一个主义,然后占山为王各种腐败,最后被消灭的故事。
第二章和第三章是两个人的口述历史,其中一个是张治中的女儿,另一个是某地下党的儿子。这种口述历史真真假假谁知道呢,而且还掺杂着其他东西,所以看看热闹也好。
第四章讲瑞典,对我这种欧洲历史盲也算一次小小的科普——瑞典、丹麦也曾经强大过。为什么瑞典这样的小国能搞出一个全球都热捧的诺贝尔奖来,这也确实值得我们深思。对于我们国家而言,身在科研圈我确实有些气馁,乌烟瘴气的XX,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搞几个真正含金量的诺奖来?我确实不抱希望。
第五章讲犹太人和以色列,同样对我这种欧洲历史盲是一次科普。犹太人真是一个神奇的民族,被屠杀,被驱逐,最后终于有一个自己的国家。此外,也知道了名字中有伯格和斯坦的都是犹太人,比如斯皮尔伯格和爱因斯坦。
第六章讲国际纵队,确实是真正的革命家,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泛滥,真的就有那么一些人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死。最让我不解的是为何最后突然来了一个丝绸之路。当然,虽然有些莫名其妙,但是也说的很有道理,在古代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丝绸之路真的存在吗?这确实值得思考。 第七章答读者问,具体忘记了。顺带说个题外话,这样一套书,竟然有两本答读者问的环节有大量的重复。。。。。真是无语!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四):这就是命
高晓松在国内的知名度一直不小,在他出狱之后反而更加红火,人都会犯错,他犯的错在可以允许的范围内,更何况他用能力证明了自己。每个人都会犯错,只不过他的错误因为他的身份原因被放大了,如果他在那个时候选择了沉沦,则会让过去的努力全部白费。我很欣赏他改正错误的方式,也正是因为那段经历,才让他因祸得福看明白了更多。学无止境,我们总是会在不同的人身上去寻找值得学习的东西,在高晓松身上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东西,他付出的努力都被人们看在眼里。
单看他的外表实在是很难喜欢上他,长头发、乱胡须再加上肥胖的身躯,可是他无论是在综艺节目中或是其他采访中,都没有过多做作的表现,甚至他已经成为了一种当下的标签。纵观历史发展,人们总是有着不同的见解,每个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只有自己最清楚动机,有时是阴差阳错做对了一件事,可是没人会说自己当初不是这么想的。所以运气对于所有人来说都很重要,这也是人们总拿运气来当借口的原因,因为运气好的人真的会遭人嫉妒。
书中七章讲的都是朗朗上口的话题,高晓松结合自己的文学积累,加上之前谈话节目中获得的灵感,使得这本书更加生动全面。他善于从点入手探讨到面,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述一个巨大的历史命运。不光是人也有运气差的时候,国家也有,当国家面临命运的考验时,人们能做的就只有面对。但是命运也不会突如其来,也会有提前的征兆,通过这种方式很多国家不断兴旺,也有的国家极速没落,这背后的事情很少有人重视,在书中终于得到明确的解答。
历史并不只是写在纸上冷冰冰的文字,从笔墨纸砚还没有发现的时候,从结绳记事还是家常便饭的时候,历史就已经被铭记,它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正因为每一代的中国人都深知历史的价值。书中的文字有趣生动,高晓松是国内少有的集文笔和丰富阅历为一身的作家,在娱乐圈混迹多年的他把握了讲好故事的度,让读者和观众能够对其产生兴趣。也许总有一天,他的一生在很久的未来依然会被人提起,因为他留下了这些美好的著作。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五):历史脱口而出,命运跃然纸上--《晓松奇谈.命运卷》
命运之所以强大,在于它可以站在终点看它为你沿途设下的偶遇惊艳。 ——书海沧生
命运: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一个人的命运,命势和运势,国家有兴亡,人有生有死,这一切都有各自的命运。
如果我和高晓松对话,恐怕我只能连连的点头,因为我无法将整个历史放在我的胸中,除了些许野史,诚然,我一无所知。如果拿出来糊弄糊弄小孩子还好,如果是和他,交流都困难,不知从何问题,不知从何谈起,只剩一地鸡毛。
高晓松和赵利国谈海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的一句生命自由之诗,成为青年们向往的生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故”,何其遗憾的一件事,今日得知,先生曾留下两封遗书,有人说您愤世嫉俗,有人说您对社会不满,您的生命里只有诗和远方,十五岁以天才的光环考上北大,却选择卧轨离开。
我最感兴趣的是网友对于高晓松的提问,每一个回答感觉在意料之外。
一:如果你有钱,你是先买房还是先买车?
大家都知道除非是古董车,否则所有的车都是一个贬值产品,房产却是一个升值产品,高晓松这位奇男子,轻轻松松在北京可以买好几套房,却选择买车,去世界各地看看。
二:拿到驾照想开一辆什么车?
突然想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我有一位小伙伴兴高采烈的拿到了驾照,于是乎,发了一个朋友圈,说“我拿到驾照了,以后你们走路上,都躲着我点。”高希望自己重新拿到驾照的那一天,可以有厂商愿意提供一辆Dream Car(梦想之车),
三:清末民初的日本留学之风的原因?
很实在的回答,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突然成为了世界强国,国人想要去学习经验,最真实的原因是:去日本留学便宜。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六):历史不是镜子,是开了又落的花
历史是一本无形而又巨大的励人之书,它无所不容。做人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三国里诸葛亮的真实写照,后来又为报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情,辅佐后主刘禅,南征南蛮,七擒孟获;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尽心尽力呕心沥血,终因过度劳累积劳成疾,所以才会有百年之后杜甫“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概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做人也是这个道理兼容并蓄。大清王朝,因自恃地大物博,国力强盛,就固步自封,闭关锁国,在世界迅速发展的潮流中逐渐落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看过《三国》的人都能从其中领悟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无论是心中深刻的见解,还是脑中一闪而过的瞬间,有一种觉得很奇妙的东西,称之为“命运”。 我很喜欢看的《百家讲坛》这类节目,不仅仅是对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感兴趣,更多的事从中受益匪浅。听高晓松老师讲历史是一件十分享受的事,他的心中有一片广阔的天地。这本《晓松奇谈:命运卷》由“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口述历史之对谈张治中的女儿”“一个国家的诞生:伪装者”“效果花明的理想圣地”“文明与暴力的共同体”“揭秘国际纵队”“答读者问”七个章节构成。在19世纪60年代发生的最大两件事,改变了世界上两个大国,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和美国的南北战争另全世界瞩目。
这两场战争都是显学,大多数人都看过《南与北》和《乱世佳人》这两部电视剧,高晓松从中国人对太平天国的认识展开讲述,为了让读者可以充分从各个方面获取知识,又选择对比的方式直接下手。挑出有意思观点来和读者进行分享和思考,能够有所思考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南方北方人口经济工业都远远不如北方,南方获得胜利的希望只能是突然袭击,快刀斩乱麻。而太平天国恰恰相反,失败的原因是领导层没有精英。 自诩“最喜欢讲大道理”的高晓松到了北欧为什么变得不敢说话?为什么说大学时的海子换个宿舍或许就不会做一名诗人了?历史转折关头,“和平将军”因何阴错阳差与骨肉分离四十年?在以色列战区,失去生活来源的老百姓们找到的新谋生手段竟然是做字幕组?为什么说天平天国的战争策略恰好成就了上海和香港的繁荣?一战时,竟有两位山东老乡跑到西班牙参加了国际纵队?口才学识俱佳的高晓松老师,总是能抓住我们感兴趣的点。华裔奋斗的心酸史,全流落到那太平洋间十几个袖珍的小岛上。最远的地方不只是美国,还有朝鲜战场还有为理想而战的亡灵残留的墓碑。还有那个周游欧洲的奇妙经历,像是散落在古老遗址的失落记忆。在本书里,我们会看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七):丹麦瑞典,向往之地。
看完这部《晓松奇谈》后,我是越来越喜欢高晓松这个人了。于主持中见文章之深浅,见内容之广博。第一次了解高晓松是在他酒驾事,一时间,成了一个热门的酒驾案例。后来他出来时拍了关于交通事故的宣传片,提醒大家不要酒驾,注意人生安全。这个时候对他还是不是很了解。觉得就是个主持人嘛,并没有什么。直到看了他的书以后,才知道他的学识,他的见解,他的阅历。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晓松因为广泛阅读书记,到各个国家去游历,才有了他文字中的侃侃之音。 在《晓松奇谈》命运卷中,讲述了七个章节。第一章: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第二章:口述历史之对谈张治中的女儿。第三章:一个国家的诞生:伪装者。第四章:小国寡民的理想圣地。第五章:文明与暴力的共同体。第六章:揭秘国际纵队。第七章:答读者问。有几章话题太过于沉重,因此笔者就挑轻松的话题来进行分析讲解。 第四章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章节,在这个章节里面,高晓松为我们讲述了丹麦和瑞典两个小国家的生活。的确,一想到丹麦,我们脑中就会浮现起安徒生童话里的各类童话故事,这是多么美、多么幸福的一个国家啊。一想到瑞士,就会联想起瑞士的医疗制度,瑞士的国民幸福指数最高。总之,这两个国家给人的感觉就是天堂般存在的地方。甚至美国民主党派候选人桑德斯在竞选时说要把美国建设成像丹麦一样的国家。世界上最为强大的一个国家的一些人民也对丹麦充满了向往,可见,丹麦确实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个天堂般的存在。丹麦和瑞典奉行人人平等,几乎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大家生活的地方,吃穿住行医疗都是一样的,就连国家领导人去医院都要像普通人一样挂号排队。在我国这个肯定是不存在的,我们有私立学校,有公立学校。有名校,还有普通学校,野鸡学校。各个学校名气不一,学校出来的人待遇也不一样。我们大多数人人都在追求像美国梦一样的东西,那就是发家致富,想办法提高自己的身价。而丹麦和瑞典却对这些并不感冒。他们从思想上就认为所有人就应该一样,就连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民也觉得帮助难民理所应当,有东西就应该共同分享,这是一种思想上的高觉悟,这是一个国家在真正富足了后的样子,这也是很多人期待的样子。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向往这两个国家,这也是很能理解的。 高晓松也在书中给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让我们了解这两个国家,也谈了他的认识与体会。总之,高晓松的书真的是非常好的书,大家在闲暇之余可以多看看,从字里行间去体会他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美的感受。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八):要找个故事讲得好的人陪你侃大山,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
2017年我追的的好几档脱口秀节目都不播了。《罗辑思维》春节过后就停了,据罗胖子说是他太累了要休息。《金星秀》下半年停播了,具体原因谁也说不明白。对于《晓松奇谈》的节目,我是后知后觉的,感到好奇想听听时,却发现原来春节前就已经结束了。
好在还有书可以看。
“命运卷”是《晓松奇谈》系列的第四本了。高晓松在这一本书中,延续他之前几本书的一贯作风,内容是古今中外,天南地北无话不谈。
晚晴时期的太平天国和美国内战的南北战争虽然都发生在19世纪的六十年代,但是似乎很少有人把他 们放在一起比较而论。
丹麦和瑞典是欧洲的两个小国家,论面积自然是不能和我们这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泱泱大国所比较。不过这两个国家却能够频频出现在世界上的各项优秀排行榜上,这又是为什么呢?
……
高晓松用六个主题来讲述他的节目,倒也不乏一些十分新奇的内容。
网上有无数的人无数次吐槽高晓松是一个满嘴跑火车,什么都能扯过来谈的人,也因为如此所以质疑他在节目中所讲述的部分内容的真实性。对于此种看法,我不想去辩驳什么,也不否认他们吐槽的不无道理。
真的是没有必要太较真了。
“矮大紧”自己也已经在自己的书中说了,“口述历史跟回忆录一样,有它真实的一面也有它不真实的一面。每一个人写回忆录的时候,都会尽量把自己写的好一点。所有人在口述历史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把自己的家人描述的好一点,这是人之常情。所以大家若是想知道历史上一件事情的真实情况,光看回忆录和日记是不够的,还要将很多人的回忆录对比和交叉来看,这样才能更加公正,全面和客观的掌握历史,”
听听这话,其实蛮有道理的。不管看待何种问题,都不能只听一家之言。不管看什么书籍,也不要全盘肯定或是否定。高晓松在他的节目和书中讲述的只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不可能是任何人都认同或接受的。对于此书,我还是那种说法。
喜欢你就多翻两遍,不喜欢不用看完就可以丢到一边。何必去较劲那个是非曲直,这年头就算是真的要找一个故事讲得好听的胡同串子陪你侃大山,其实也是挺不容易的。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九):跟着晓松看世界
依稀记得第一次听到高晓松这个名字,还是在他的成名作歌曲《同桌的你》,这首朗朗上口的歌曲,耳熟能详的曲调让我很快记住了这位颇有特色的音乐制作人。
讲真,单看他的外表实在是很难喜欢上他,飘逸长发、肥胖的身躯外加胡须拉渣的,可是他无论是在综艺节目中或是其他采访中,都表现地很得体。在《中国达人秀》中使我真正认识了这位才气斐然的大才子,在节目中他的犀利点评,幽默的自嘲,给节目添色不少。
这本“命运卷”是《晓松奇谈》系列的第四本了。高晓松在这一本书中,延续他之前三本书的一贯作风,内容更是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给我们讲述故事。
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命运卷》用了七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不同文化交流的看法。第一章: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第二章:口述历史之对谈张治中的女儿。第三章:一个国家的诞生:伪装者。第四章:小国寡民的理想圣地。第五章:文明与暴力的共同体。第六章:揭秘国际纵队。第七章:答读者问。
其中,我对第四章的内容印象比较深刻。第四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向我们介绍了丹麦和瑞典这两个典型的北欧国家的高福利和高保障。在我的映像中,丹麦除了很多球星还有最有名的安徒生。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通过对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瑞典和丹麦的所见所闻,详细为我们剖析了这两个国家现存的社会制度、国家价值以及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当我们大多数人人都在追求像美国梦一样的东西,为了工作挤破头上名校去名企工作。而丹麦和瑞典的人却对这些并不感冒,他们觉得人就应该干自己喜欢的事,不用把任何东西都物质化,这或许就是一种思想上的高觉悟,这才是一个国家在真正富足了后的样子,这也是我们很多人毕生追求的。所以有如此多的人向往这两个国家,这也是很能理解的。北欧的很多制度确实和我国还真是千差万别。他带领着让我们不出国门,胜似出国。
总之,在本书中我们跟随高老师的脚步,穿越古今认识到了以色列的多元文化,真真正正地了解到了那段十年浩劫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阻碍。通过本书,可以使你增长了很多见识,开拓眼界。
《晓松奇谈•命运卷》读后感(十):追寻国家与个人命运的足迹
对于集知名音乐人、词曲作者、导演、主持人等身份于一身的高晓松,大家是不陌生的。他的很多作品,特别是校园歌曲曾经风靡一时,红遍校园内外,包括《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深受喜爱。后来的一件事,让高晓松再度“成名”——
2011年5月9日晚22时,高晓松因醉酒驾驶造成四车连撞,四人受伤,在北京被刑事拘留,5月17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决高晓松犯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四千元。
此事一出,高晓松一时成为社会热点,上了各大搜索引擎排行榜。高晓松作为名人,其作为名人的负面效应也被放大,受到了舆论和媒体的极大关注。后来,高晓松获释后,拍摄了拒绝醉驾的公益广告宣传,试图挽回正面形象。
不得不说,在看《晓松奇谈·命运卷》之前,我们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此。但是,读了以他的访谈节目为蓝本撰写的《晓松奇谈·命运卷》,对他的了解又加深了。
高晓松的《晓松奇谈·命运卷》用了七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异域风情的看法。第一章:太平天国与南北战争。第二章:口述历史之对谈张治中的女儿。第三章:一个国家的诞生:伪装者。第四章:小国寡民的理想圣地。第五章:文明与暴力的共同体。第六章:揭秘国际纵队。第七章:答读者问。
在本书里,我们看到,高晓松的写作灵感来源于他的谈话节目,他所选取的谈话对象都很有代表性。比如,他选取了张治中的女儿作为谈话对象,回顾了张治中将军的生平,特别是他在国共合作以及国民党败退台湾后的历史抉择进行了讲述,通过其女儿的角度,让读者进一步了解张治中及其家人的人物命运。
在第三章里,高晓松对话了中海油退休高管,以一个家庭的命运来窥探国家的发展与命运,通过其父亲参加革命、建国后的经历以及自己本人的经历,洞悉中国的发展历史轨迹。同时在本章里,对话的人物与大诗人海子是同班同学的经历,让读者从另一个角度了解了海子的真实生活,通过亲历者的讲述还原了真实的海子。
第四章,主要以作者的亲身经历,通过对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瑞典和丹麦的所见所闻,为我们讲述了这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国家价值以及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分析了我们与这两个国家的不同,通过本章,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这两个国家的认识。
第七章,讲述了国际纵队的故事,其中大篇幅介绍了华人参加国际纵队的故事。很多华人参加了国际纵队,但是有名有姓的却很少,让我们对这些二战时期的英雄心生敬佩的同时也感到惋惜。
总之,高晓松不但在娱乐圈有很高的造诣和才华,他在文学、历史等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是一位博学多才的音乐人,我想这与他出生于书香名门的家庭有关吧。通过本书,增长了很多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