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24 03:21: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兰亭序杀局2》经典读后感有感

  《兰亭序杀局2》是一本由王觉仁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一):兰亭序2

  唐太宗李世民,是从玄武门事变开始的。唐朝的盛世也要开始了,可是开始总是那么不易。弑兄之事一直在流传,这其中是不是还有更离奇故事呢?非常想了解,这段历史中发生的故事,想了解唐朝。此中还有什么不为人知故事,我也非常想去了解,相信《兰亭序》一定能带我们去走一段瑰丽的旅行,行走在历史的长河中。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二):就佩服作者能把男女主写的都这么不讨喜

  志大才疏,说的一点没错

  兰亭序本身是挺好的创意和梗,作者笔力明显不够。

  文章里凡是花笔墨塑造的人物就没有一个不烦人的。开始男主萧君默也顶多是让人觉得主角光环太明显了,第一步后半本开始光环持续扩大简直闪瞎眼,纸片人,这人塑造的也太假了,到了第二部简直不想说嘛了,整个一古早杰克苏,男的女的都喜欢他

  女主楚离桑就更别提了,这文要是在女频网站这女主得被喷死。很久没见过这么烦人讨厌愚蠢的女主了,小性子当可爱,毒舌当傲娇?可是写的一点都不可爱,只觉得小家子气爱发脾气还不够聪明,男女主感情开始的莫名其妙,好吧,姑且说是一见钟情,可是也太老套了!!!老套到令人震惊,这不是三四十年前的武侠小说了,甚至比更早的都要老套。

  第二部看的时候整个感觉就是男女主怎么这么烦人,情节怎么这么老套尴尬。女配男配也毫无亮点,那个大当家的女配塑造的更是毫无特色,人物写的就跟纸片一样

  女主女配性格套路的如出一辙,只能说作者好这口女性吧

  第一部看完没有弃文让我看下去想知道结局的就是冥藏这个反派,本来作者在上面笔墨花的不多时还觉得这个人物有点魅力,一旦开始稍着笔墨,这人设就崩

  作者的笔力怎么就能把小说里一个个人物写的都这么不讨喜呢!!

  整体给我的感觉就是很潦草。

  配角刻画潦草,主角笔墨多可人设太假,读不了几句就出戏,悬疑部分全靠主角开光环配角降智商完成,作为一部小说却一点带入感都没有

  也真是服了

  第三部大概还会随手翻看一下,知道冥藏线的结局就算完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三):短短一序,内含乾坤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同“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先来一段,嘿嘿,新年读的第一本书,也是读完的第一本书,两本一气读完,写的还是不错,是看到马王爷推荐所以拿起来一看,情节比较紧凑,只是感觉围绕兰亭序并不是太紧密,或者是我本身对兰亭序并不熟悉。看这类小说我喜欢做人物关系分析,目前还没出完,暂时没图表,关键人物主要是萧君默,楚离桑,以及围绕在李世民身边的皇子与大臣,天刑盟的人士,各怀鬼胎,各怀心思,可以说是环环相套。

  不管怎么样,先把兰亭序背下来好好欣赏一下(。•́ - •̀。)」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四):《我们来聊聊书中的人物》

  本书作为《兰亭序杀局》系列的第二本,很多背景已经交待的差不多了,重心开始从悬念转移为人物的命运走向和终极谜题兰亭序的最大秘密到底是什么,可惜这个谜题本书中还是没有告诉读者,也并不好猜,故而人物的命运便成了这本书的最大看点。

  李世民作为一个皇帝其实在书里面的很多举动有些想当然了,不太符合在历史中的形象,也只有在监狱那一节里,稍微显示出一点王者风范与智慧,但其余时间段仅仅是作为故事推动的一个点,人物厚度不够,显得有些单薄。与之相对的,几个太子的人物刻画非常鲜明,每个人在自己位置上做出的举动都很符合人物的逻辑及性格特点,为了那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每个人都使出浑身解数,并且无所谓正义与否。其实我是很同情这几个皇子的,李世民本身就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兄弟阋墙才登上皇位,所以心里对于几个儿子之间的斗争,想必内心深处也是很无奈的。

  萧君默在这次千里大逃亡中所展现出来的机敏和智慧也并不能让人信服,书中很多梗都如今都被用烂,所以很难让我感受到其到底有多么聪明,更多的是一种尴尬。而其看似很懵懂谦虚的推辞天刑盟盟主的位置更是让人觉得假了些,即使他是主角。特别是后面又勉为其难的接受了,额,要不是他就是主角估计活不过三章。

  楚离桑的人设也有点虚,在本书中基本沦为了脸红吃醋的花瓶,并且有时候不分场合部分地点的发脾气,属于人为的制造混乱来增加剧情,与第一部相比天差地别,小失望。

  辩才这本书直接化身旁白君,所有的故事背景都是辩才来一一解释说明,与让读者自己探秘相比终究少了些味道。

  冥藏这个人我更不知道说什么,莫名其妙,大哥就这你还想争天下呢?

  所以最出彩的反而是这一路追捕的人,当然结果肯定是失败啊,但是无论是小人物的心理还是举动都透着几分傻乎乎的可爱,真是意外的惊喜。

  总的来说,这本书相比上一部水平有些下降,但还是可以看,因为还有一个重要的谜题没有解开,兰亭序的终极秘密,为了这也可以一直看下去,看看作者怎么来圆这个谜题!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五):史诗布局,惊艳依旧

  史诗布局,惊艳依旧

  从兰亭序杀局第一部开始,我便开始追这部系列史改小说,不过平心而论,此系列何止惊艳二字就能赞赏过来?

  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唐朝,确切来说是李世民带着心腹发起玄武门之变时开始的。因李世明麾下大将临死前留下的四个血字“兰、亭、天、干”,作为本系列的主线,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兰亭序》被抬到江湖中。

  在第一部大唐贞观之治的政治之风刮起前夕,大唐众多机密组织之一的玄甲卫登场了,随着故事的展开以及兰亭序中玄机的慢慢揭示,第二部中重点的天刑盟出现在了读者面前,因此,本身的主旋律就是昔日风光无限的玄甲卫狠角色主角萧君默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在逃亡过程中和另一组织天刑盟扯上了关联。

  在和其他读者的评论声音中,不难看出很多人对第二部的总体评论要低于第一部,认为在剧情的衔接上和萧君默与楚离桑在感情戏份等众多内容中可圈可点,但是如同很多系列作品一样,第一部要做好大局观,剧情要根据主题内容来设计的更加合理贴切,而续作则要将剧情合理的延伸,也要加上新内容使剧情更丰富,还要保持写作风格的延续,对于这种史改小说很难,何况对历史严谨的态度更加考研作者的功力,无论如何,本书抗住了压力。

  这本书中萧君默经历的大逃亡戏份真可谓是精彩纷呈,也描绘出许多新奇的事物,有在许多危难关头及突袭场面中的逼真打斗环节,如在大觉寺的僧人坐化缸,还有亦敌亦友的裴廷龙对获得情报时使用的招数,再有对第一行书《兰亭序》真迹的描写等等,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古言浓厚的侠客之风。

  书中的配角们对于剧情的推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也在某种程度上更显示了主角的光环,让萧君默风头甚至盖过了当时的国君李世民,但是这样的设定也是能从小人物上来反应出国君的决策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历史终究是残酷的,作者借用玄幻的风格来彰显出古代时期单人力量与朝廷政治之间的对抗,而且重头戏的兰亭序一行书真迹的出现,无疑也为想揭开真相的读者们吊足了胃口。

  一起期待真相揭开的那一刻吧。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六):萧郎威武

  上一集结尾,萧帅哥救出女友和岳父逃出生天,然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李家是非多。李世民是众所周知的一代雄主,堪称皇帝中的楷模,不过也难逃一锅粥的家事,他的好几个儿子都不是省油的灯。太子李承乾很黄很暴力,看他的爱好就知道了——包养娈童,以杀人为乐。如此人物如果真成了皇帝,不知道大唐王朝会变成什么鬼样子。李泰算比较正常的了,精明能干的人总是有很多想法的嘛。为了撬走李承乾,挖了的个大坑给他,差点就成功了。不过可惜他老子是人类史上少有的狠角色,这种级别的招数根本蒙不了他。倒是李承乾躺着中枪,气得跳脚。李恪看起来像个缩水版的李世民,很像那么回事。可惜缩水太多,根基又有限,除非像朱棣那样等老子死了再来造反,直接争夺太子之位实在不明智。还是那句话,有能力的人都很有想法。倒是李治比较有趣,扮猪吃虎看着几个哥哥在那折腾,他则在一边看热闹。不过印象中不怎么有存在感的李治被刻画成如此深不可测的狠角色倒是蛮有意思的。除了这几个,还有个搞笑的李祐,长了个猪头还想学人家造反,被萧帅哥一天就搞定了。这个皇子完全是来送人头的。

  神探萧君默。玄甲卫精英果然不是吹出来的,萧君默观察推理能力确实非常牛掰。玄甲卫和冥藏围追堵截愣是没抓住他。人家萧神探不仅多收了个美女,还拿到兰亭序真迹和盟主印信并解读了全部秘密,甚至一不小心成了盟主。可谓江山美人双丰收。美中不足的美女和岳父都没留住。辩才灵儿失踪,楚离桑被亲爹抓走。萧君默从萧将军混成萧逃犯,又混成萧盟主,最后变成萧光棍儿。美女一个没留住,倒是收服了不少爷们儿。接下来就要纠集人马进长安了,这好戏越来越好了。

  牛掰天刑盟。这本书最大的脑洞就是用天刑盟对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件的YY。上一集我们知道王羲之是带头大哥,兰亭序是会盟活动。这一部脑洞尺寸进一步扩大,著名的淝水之战之所以那么匪夷所思,居然是因为天刑盟全力运作的结果。谢安曾经是盟主,而草木皆兵不是眼花,那都是天刑盟的兵力。明枪暗战,各种花样儿玩下来才造就了经典战例“淝水之战”。这一系列的编排让人瞠目结舌,却又无法推翻。厉害!实在是厉害!历史小说最大的限制就是大的节点无法改变,要想玩出花样就要用另一种方式去解读众所周知的事情。本书做到了。把众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用一个逻辑串联起来,不仅严丝合缝而且起伏跌宕。用家喻户晓的历史素材呈现出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相比第一集,少了狗血,多了精彩。希望下一集有更多惊喜。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七):慢慢浮出的一盟十九舵

  晋穆帝永和九年,东晋王朝外有强敌窥伺,内有将相争权。王羲之虽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但对时局却是有心无力,遂借兰亭之会,召集当时各大士族代表,建立了一个不为朝廷控制、不被权力斗争左右,又能暗中守护天下的秘密组织——天刑盟。王羲之用《兰亭序》真迹中二十个不同模样的“之”字铸刻在二十枚羽觞上,作为天刑盟一盟十九舵的调动令牌与阴印;而且天刑盟各个分舵的传承和所有机密,都相应暗录在《兰亭序》二十个‘之’字的旁边。

  自李密败亡、萧铣覆灭之后,时任盟主的智永和尚(王羲之七世孙)把宝全押在了隐太子李建成身上,为奠定隐太子胜局,将冥藏(王弘义)、临川(魏徵)两个分舵派去保护太子,敦促太子先下手为强;又在秦王李世民身边插入了无涯(吕世衡)这个暗桩,寻找机会刺杀秦王。可盟主万万没料到,会有武德九年的玄武门之变,更让盟主没想到的是,吕世衡在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临阵倒戈,并且在战死前给李世民留下了“兰亭天开”的线索。

  考虑到李世民采取的怀柔之策,与盟众的安全,盟主智永和尚对天刑盟所有分舵下达了沉睡指令。但盟主的侄孙——天刑盟主舵冥藏(王弘义)难平复兴琅玡王氏野心,不断逼迫盟主智永交出大权,欲意集结整个天刑盟的力量对付李世民。为了断绝冥藏图谋,智永圆寂前销毁了各分舵的阴印,并将《兰亭序》和盟印藏进三觞镇锁的墓穴,并嘱咐徒弟辩才等到天下大治时销毁《兰亭序》真迹和盟主令牌,让天刑盟消泯于江湖。 为守护师傅的嘱托与“邦有道则隐”的盟规,辩才隐姓埋名十六年。却终在李世民表面上授意魏王李泰编纂《括地志》,实则秘密寻其踪迹的密旨下暴露了。而因此卷入兰亭序惊天秘密的却是取逮捕辩才的玄甲军郎将萧君默,而漩涡牵动的是皇子及朝廷各派势力之间的斗争、是冥藏及天刑盟各分舵的强力操纵和彼此角斗、是大唐皇权与百姓安危,重重惊险,重重杀机。 从搜查兰亭序-到调查养父萧鹤年死因-到阻止冥藏唤醒天刑盟倾覆社稷的阴谋,是因缘际会,是冥冥注定,总之,萧君默仿佛被一路推到了一个巨大责任的浪尖。在第二部中,萧君默跟随着辩才取得了兰亭序真迹,搞清了天刑盟架构,争取到了三个分舵的支持,成为了天刑盟的首领,并扼止了齐王李祐(李世民的第五子,齐州都督兼齐州刺史)的谋反图谋。同时也与辩才养女(也是冥藏亲生女儿)楚离桑展开了一场情不知所起的爱恋。而接下来,他还如何面对虎视眈眈的各方杀机,如何解救忠孝两难的爱人与有倾覆之虞的大唐?他的身世之谜是什么?一直暗藏在李世民身边的玄泉到底是谁?期待第三部一并给出答案。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八):危机重重的逃亡之路

  从小就特别喜欢历史,尤其是那些古往今来的英豪故事,真是令人着迷啊。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却发现了另一种令人感兴趣的文学体裁,就是大家口中所说的历史悬疑小说。这类作品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运用大量笔墨铺垫情节,且抛开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从小人物开始写起,让人觉得十分新鲜。

  记得前段时间在读过《兰亭序杀局1.玄甲卫》之后,对王觉仁的这部以唐朝著名的夺嫡事件——“玄武门兵变”,将军吕世衡死前留下的四个字“兰”“亭”“天”“干”,暗指《兰亭序》关乎重大秘密为引子的历史悬疑小说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加之第一部内容十分精彩,因而如今的这部《兰亭序杀局2.天刑劫》的出现便有些迫不及待了。

  在第一部结束时,可以知道书中的男主萧君默出于愧疚,也出于对楚离桑说不清的感情,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并在临川先生的帮助下救出落入太宗皇帝手中的辩才父女,从而一行人踏上了流亡之路。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王羲之的《兰亭序》中究竟隐藏了怎样的秘密,成为皇帝、太子、诸王以及天刑盟正反两派人士探寻的主要目标。而萧君默、楚离桑、辩才作为能够解开谜题的关键人物,三人早已逃不开诸方势力的追捕,南下毁灭天刑盟最高机密,更是险象环生。而在本书中,这段艰难的经历详实的通过作者的文字慢慢展现开来,也让读者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捏了一把汗。

  患难总是容易见真情,小说的风格延续了之前的紧张和刺激,除了故事本身的走向和扑朔迷离的情节外,萧君默和楚离桑之前因为欺骗而产生的隔阂也在一点一点消融,并逐渐变成男女之间懵懵懂懂的爱情,到最后欣然在一起。这点在读者眼中是意料之中的,也满足了英雄美人这一恒古不变的设定。

  最令人意外的是原本看似不起眼的一个贪财小太监——米满,单从名字就可以知道是贫苦人家出身的,所以才那么容易被萧君默收买,导致最终踏上一起流亡的路。没想到的是在遇到一次前所未有的追杀危机时,没有拿着金子逃命,而是扔掉它吸引那些刺客以求拖延时间。这前后的巨大改变,也让小人物的形象变得丰满起来,更让人觉得人性本善这句话是对的。

  不过他的命运也被在此定格,成为一具没有温度的尸体。

  眼看着局势瞬息万变,各路人马轮番出现,巨大的难题摆在他们的面前,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是毁掉《兰亭序》的秘密,还是利用天刑盟的潜藏实力与其他权势相抗,造福百姓?两人的爱情又该何去何从?作者在留下这些谜题之后,再一次搁浅笔墨,留着下一部看结局。

  总的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兰亭序杀局》系列小说非常精彩,值得一读!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九):【书评人俱乐部】逃亡中的男人

  喜欢书法的朋友,一定晓得 “书圣”王羲之行书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兰亭序》。这个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文字下面的意义是否与表面一致,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的话,不妨跟我一起来看看这本《兰亭序杀局2天刑劫》。

  本书作者王觉仁,代表作《血腥的盛唐》。

  故事发生在盛唐,一夜之间,风起云涌,天地变。萧君默从玄甲卫变成了被通辑的犯人,他与辩才父女,米满仓,开始了逃亡之旅。萧君默的父亲为了守护《兰亭序》的秘密而死,而辩才则是因为知道此秘密才导致被皇帝追杀。这个《兰亭序》中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才能让皇帝不顾一切的追杀。而天刑盟这个组织又在这里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整个故事都是以萧君默的视角来展开。这个男人,在一夜间快速成长起来,他热心,勇猛。曾经情同亲妹妹的师妹桓蝶衣,当萧君默被其追捕阻挡之时,萧君默感叹其手下留情,却不知桓蝶衣对其情起情深,却绝非师兄妹之情。当曾经一同并肩作战的兄弟,变成站在对立面的人时,萧君默的无奈也是无法,各为其主,这怪不得谁。当萧君默为了保护秘密的时候,他发现原来他还可以用智取,他也可以设计,只是不知道别人是他的计中物,而他是否也是别人的计中物。

  萧君默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物。他虽说是在玄甲卫任职,武功和头脑一样不简单,但是环境限制了他的成长。当他自身处逃跑的时候,他在一步步成长。面对玄甲卫的追杀,他知己知彼,毕竟他熟悉作战方法,晓得对方的长处和短处,能够快速做出分晰和判断。当一个人的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一定要记得融入这个环境。其实在自己看来,萧君默善观察,比如在渡口时,他仔细观察老艄公,乘客,都是正常的,他才携众人上船。殊不知,有时候太过正常反而是不正常的。同样有些事情,要记得坚持,不要被所谓的道理给绑架了。如在船上,陌生人红裙女子求助于他,天黑单身姑娘独自回家也确实不方便,辩才出言让萧君默帮忙。虽是萍水相逢,却也愿意下船后帮助红裙女子,但是正是这种助人为乐的想法,害了萧君默,也害了楚离桑,善良有时候不一定是件好事。所以说,当好人不容易,关心别人也需要紧谨小心,量力而行。哇卡,感觉这简直是一本非常好的自我保护手册啊。

  作者以名作《兰亭序》为切入点,整个故事也是围绕着这个展开。同时,作者将唐代皇室的夺嫡,江湖名派同时引入文中,这江湖组织与朝中有何关系,到底是独立还是归属于哪一方,线索和迷团让人分辩不清。文中穿插着许多历史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到底这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还是作者杜撰,已经让人分辩不清。

  这劫到底是谁的呢?随着一步步秘密的揭开,答案也在慢慢揭开,一个个阴谋也随之展露出来。

  《兰亭序杀局2》读后感(十):英雄二字,如何担当

  由于之前读了《兰亭序杀局1》,所以意犹未尽地想读一读它的续作,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情节展开有些迟缓,倒是很像目前盛行的泡沫剧。

  图画有比例色彩之说,小说有情节结构之迷,这本书相比于其它虚幻小说而言,首先是印刷的纸张太薄,字体太小,让读者觉得很值,毕竟在同样大小的纸张上出现更多的字,而单位价格就会越低,可以由此产生的对视力的影响并非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在字里行间要想掌握这本书的脉络,还是得潜进书中,看看书里的伏笔千里。

  时值深冬,晚上看书已经很冷,但是这本书情节中展露的腾挪功夫却让我们练家子满身都是火热,为什么悬念一个接着一个,谜团一团紧似一团,让你的困意全无,巴不得自己也能穿越到那个时代,与书中的主人翁一起去闯当江湖。所谓的江湖,并不如我们意象中的血雨腥风,而是看似无情却有情。

  从一幅字贴出发,引发起那些人的仇恨与凶残,这本不是字贴的错,而是人性的恶,从人性角度,我向来赞成其不可靠,我们缺乏的是机会,让人性污点爆发的机会,只要机会成就,我们就会为了名而杀,为了利而战,没有一点温柔,没有一份瑕想,如果你是避世的,你一定是有本事的,我就是穷尽此生穷尽所有的社会网络也要让你原形毕露,可见避世并不是一项安全系数极高的行为,同理如果你积极入世,那就根本没有暗箭,有的只是明枪,即使你三头六臂,你也无法逃脱别人为你设计的套路和陷阱。

  皇权的魔力甚是神奇,总是能以一派的力量去压制另外一派,让两者在自我争斗中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力量,终究让皇权稳坐钓鱼台。在皇权至上的时代,任何主角与配角的设定只是在为了说明我们的命运总不是被自己把握,但是我们又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学会文武艺,就可以对抗一切压力,就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我们细想封建史才发现,皇权也是每天在心跳,他害怕自己总是被一些自以为是的人所蒙骗所仇视,毕竟皇权具有很大的外部性,使任何当时的人都觉得“王候将相宁有种乎?”事实就是如此,那些敢扯开历史遮羞布的人最终创造了新的历史,写就了本来就属于稀缺资源的人生。

  是进亦难,退亦难,那么你除了是一粒棋子之外,还能是别的什么?人情世故,是看不清、摸不准的,但是你除非是厚黑的高手,才能躲避伤害与死亡,更何况,你并没有三头六臂,你有的只是对于生命的最低渴求,有一碗饭、有一口水,你无形中就成为了一位跨越时空、叱咤风云的英雄。

  或许是传统,让这种虚无小说得到了极大的延升,但是回首我们的汉唐明清,还是今天的生活实在、安定、平静、久远。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