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100字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是一本由顾爷著作,铁葫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017-1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一):关于此书评价
昨天逛街在西西弗书店买下了这本书,封面挺有趣的,装帧做的还是不够精致。
自己就是一个美术生,但是对于美术史却是空白一片,这本书语言诙谐幽默,很有代入感,但是这本是不值得回头看第二遍,推荐给艺术盲,又想装逼的读者。要想了解美术史还是去看牛津美术史比较详细和全面,这本书更适合无聊的时候翻阅、
仅是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二):入门兴趣书
1.读起来的确很有趣,将很多艺术作品用调侃、接近生活的语言去阐述,的确让人容易理解和被吸引。
2.发掘了很多艺术家的故事。文艺复兴中的佛罗伦萨之于我而言,就像唐朝的长安城,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繁荣而又充满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却又是永远也无法亲身探究的神秘。
2.很多故事的真实性和观点有待商榷。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三):看到很多人在推荐这本《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感觉内容比之前两本更丰富
终于出新书了!迫不及待了!看完前几本还想再看新书,这就是传说中的欲罢不能吧!一看到这本《小顾聊文艺复兴》就很心动,因为顾爷和文艺复兴都是我很喜欢的。喜欢顾爷是因为,他的书介于学术和八卦之间,既不枯燥无聊,又能学到很多东西。而文艺复兴除了本身很有话题之外,还蕴含了人们当时对人神的看法和阐释,也是人性、政治、宗教等元素的最初体现。所以,很想读顾爷讲的文艺复兴!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四):可以不深入,但最好准确点
还好吧,轻松易读,字少,通俗,全是画。并没有任何新的知识点,连更冷僻的八卦也没有。而且,有个别地方有些不严谨了,比如布鲁内莱斯基建百花教堂穹顶的方法并非不得而知,对文艺复兴的概括性解释也不全对,还有美第奇家族的人并没死绝,说达芬奇代表美第奇家族,米开朗基罗代表反美第奇的说法也不知从何而来,大误。但这种书吗,就图个轻松,咖啡店、小资书店专门用书。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五):浅显易懂的傻瓜示解读(适合我)
真心写得蛮有趣,用幽默的方式写得小白看得懂这一点就足够秒杀很多大部头了,当然好书读起来要难许多了。乔托的表情,美帝奇家族洗白方式:盖教堂,培养艺术家,波提切利的维纳斯那女人叫:西蒙内塔.韦斯普奇(Simonetta Vespucci),文艺复兴时期画壁画要穿孔,提香最有钱。圣方济各发明了穷人不用去教堂在家也能获得救赎的套路,富人记得多捐钱的套路,得到了教皇认可。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六):用网红八卦方式聊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
吸引我的是顾爷在整合当代流行梗讲故事的造诣。就跟书中介绍文艺复兴奠基人的乔托一样,将过去的和现在的精髓整合在一起,形成自己新颖风格。
除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艺术家本身,顾爷在这本书里也还从经济和宗教的视角辅助梳理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发家史。篇幅虽然短小,但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非常辩证和达观的思想。
对我们这种业余的读者来说,能读下去比读的东西是否阳春白雪可能更加重要。能够以巧妙而通俗的视角,打开普通人对于艺术史的兴趣,已经足够了。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七):评《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
谢谢顾老师。
下课了之后可能就会把你讲的都忘记。但是我还是会乐此不疲。
很高兴在疫情期间,可以安安静静看你的书,而且偷偷告诉你,我又重新开始画画了。用的油画棒,画了好几遍莫奈的Low Tide at Pourville, near Dieppe。因为这个小海湾很像新西兰的地貌,很可爱。但是话说回来,其实这距离我上学画画的年代,竟然已经有10年了。10年没画画了。
十年,这样一个数字怎么会出现在我身上!我可是个90后!!如同我前几日忽然发现易洋千玺不是12岁的boy一样。不停下来数一数还真不知道个一二三四五。
时间过的真快。
我告诉你我为啥不画画了,因为我后来做了市场营销。这也是我为啥特别爱您的原因。我太喜欢你打的广告了!!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八):‘按你胃’的文艺复兴简史
豆瓣文本编辑起来太累,只能上图了,毕竟要合着原作的style,各位看官受累了;晕!还有140字的要求,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凑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九):有点审美疲劳
这是购入顾爷第四本书了,以前很喜欢他那种轻松幽默的风格,这本不知道是不是有点用力过猛,有些调侃的很尬,比如“龟0头”、“奶0子”等,还有极为神烦的“按你胃anyway”。
当然书中艺术家们的介绍和那些大篇幅挚爱的画作,依然有趣且让人记忆深刻。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种寓教于乐的功效我还是赞同的。就像书中所描写的“圣方济各”,他用变通的方法达到传播基督教的目的,既笼络了富人,又慰藉了穷人,成为欧洲黑暗的中世纪那照亮世界的一道光。
在讲到缇香章节时,关于“工匠精神”的诠释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其实工作就是这样子啊,无论怎么做都做不到人人都满意,那么只要抓住核心人物就好了呀。
:真的好喜欢佛罗伦萨这座城市,虽然回忆起来,总会想起在但丁故居那和某人的斗嘴吵架。从这本书认识了盐野七生女士,决定去拜读一下那套《罗马人的故事》。
《小顾聊绘画·文艺复兴》读后感(十):不严肃的认真
第44本:来回飞机上加上睡前阅读完本书,依然通俗读物、趣味横生,多处捧腹大笑,小结几点感受:
1、这个时代,书籍和知识受自媒体的影响,极具趣味性。反正都是获取信息,太正经了,反而不利于兴趣的激发;
2、新事物先从趣味读起,有了大概认知后,结合个人兴趣,再做深入研究;
3、研究了半年的文艺复兴,此书里的要点基本都熟悉,再读就是想换个角度激发共鸣;
4、圣母百花大教堂、乌菲兹美术馆、西斯礼拜堂、美第奇礼拜堂、佛罗伦萨,天哪,这些地方太吸引我了,真期待马上亲眼目睹先人风采;
5、之前因为不懂,那些年看过的卢浮宫、梵高、先贤祠、毕加索、高迪、罗丹博物馆...统统没有印象;
6、任何事物,当你投入了感情,有了预期和寄托,他们便变得与众不同。正如小王子呵护的那朵小玫瑰,因他的关爱,她独特于其他5000朵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