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5》读后感锦集
《我的奋斗5》是一本由[挪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 / Karl Ove Knaus著作,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06.00,页数:79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奋斗5》读后感(一):雨必将落下
我的奋斗5 雨必将落下,书名源自于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歌《雨天》两行诗:“在每个生命中,有些雨必将落下,有些日子注定阴暗惨淡。” 一句简简单单的诗,但是小说里面的内容却是非常的驳杂交错。本书有几个典型的人物,每一个人物都像是自己,又都像是内心世界的自己,所有的一切透露着一种对现实的无奈,之后这种无奈又变得有奋斗的目标,之后又是顺其自然,被社会淹没,用我们的语言来说就像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我的奋斗5》读后感(二):卡尔.奥韦落雨如注的青春
第一次听说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是因为2114年的“未来图书馆”,奥斯陆的未来图书馆外种了1000棵云杉,等待100年后,服务于这100年间被选中的作品印刷,从2014年起,每年都将选中一位作家,将其一部从未出版过的作品封存在奥斯陆的未来图书馆内,而克瑙斯高就是被选中的一员,这其中还有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大卫.米切尔。这个计划真的很诗意,很浪漫,让人恨寿命有限,那时我就对克瑙斯高有了兴趣,还买了他的第一本《我的奋斗》,挪威除了森林,当然还有作家,毕竟易卜生就是挪威的,2021年克瑙斯高的书已经出到了第五本,第六本即将问世,落幕即将来临,还真让人激动。
第五本作者给出的主题是梦想,788页的大部头都讲了什么内容呢?故事并不很长,只讲了作者从19岁到32岁的经历,每一个部分都讲的很细致,细致到如何起床,如何上学,如何写作,如何吃饭,有几条街,喝多少酒,一天下了多少雨,我读着读着,几乎有种读谁日记的感觉,一个少年的成长之路,这个少年充满着自尊心,不可一世,懦弱,易碎,缺乏耐心,在边缘挣扎,有时沉默寡言,有时内心丰富,这的确是一个青年该有的风貌,但他同样单纯,柔软,勤奋,矛盾,期待好的结果,渴望得到爱与成功。他怀抱着对写作的极大热情和执着一直坚持写下去了!那么多年,无论是不是在学校读书,都没有放弃过写作和阅读。写作学院,民事役,训练营,不管作者是否愿意承认,他都没放弃想要成为一个作家。
在成为作家的路上有多么曲折呢?作家一度投身到书评创作,文学研究上,想着缺乏天分,难获得成功的自己该成为一个出色的学者。这份曲折犹如卑尔根的雨从未停过,这本书读起来都湿漉漉的,作者读的那些书想必也是潮湿的,怪不得挪威的森林茂密,100年的树定然参天,如同百年写作计划。
作者在写作的道路上遇到了几个对他颇有影响的人,第一个女孩儿,是他创意写作学院的同学,他抄袭或者说借鉴了她的作品,只有她知道,而作者并不敢承认,但他内心是惭愧的,也认为自己是缺乏天分的。接下来,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名字叫做埃斯彭,埃斯彭影响了作者的文学品味,作者对但丁的研究和乔伊斯的研究都得益于埃斯彭,第三位是托雷,这位喜欢贝克特的朋友,天分不高,却先于作者走向作家之路的朋友,一度燃起了作者的妒火。
作者事无巨细的阐述,表达了一路走来的悲喜,成长和迷茫,上一个写自己真实经历的作家是谁?托马斯.沃尔夫,菲利普.罗斯?用自己的真名来写作,是不是更需要勇气呢?书的内容犹如它的题目——雨必将落下,卡尔.奥韦的青春落雨如注。此外,这本书还是你的音乐种草清单,作家种草清单,我已经开始听the kinks了,并且对《尤利西斯》跃跃欲试。其实有时阅读和写作并不是形式本身,而是一剂良药,让人生免于无聊和孤独的药,有时写作本身并没什么意义,之所以一直写,一直写,那是因为文字治愈了写作的人。我们都不能挥霍我们的生命,还有那么多书要读!
《我的奋斗5》读后感(三):草稿
在2009年至2011年的两年时间里,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写完了六卷本3600页长篇巨著《我的奋斗》,讲述了他自己40年的成长和生活。克瑙斯高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我的墓志铭会这么写着: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地粉碎。”
第五卷本主要叙说了作者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二十多岁时努力从事文学创作,不过也算是屡败屡战,连遭退稿的命运,让他的内心对自己的创作充满了不信任。看着身边的同伴,已经作品出版,连自己的“徒弟”也有成果,怎么不让人郁闷,对旁人生有嫉妒之心。让自己陷入在爱情、嘴酒之中,不能自拔。幸运的是,身边的朋友不断地鼓励他,支持他,使他能够继续在文学领域里生存下去,从事文学评论工作,并以此与众多的作家保持联系。
作者的文笔还是极度优美的,特别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写瀑布时,在远处可以听到轰隆隆的啸声,近处则在能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震撼力。水流从高处奔腾落下,撞击着水潭。空气中则弥漫着浓浓的水汽,整个空气显得潮湿而沉重。清澈的水流,真得可以投入其内,畅游之。另外,文中也充满着幽默的气息,如用艾略特(T.S.Eliot)的全名也能说个笑话。 在整个自传中自然也充满了青春的荷尔蒙气息,其对美丽的艺术有着一种奇异的渴望。对于男女的感情,既然过了,那还有那么害怕呢?自己早就有此想法,而且做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有必要为之揪心吗?当把女孩从外面带回家时,应该担心自己的女友,出人意料地在出现在他的房间,这样才比较尴尬呢。 追求爱情必然,有因就有果,不过为何男人在出轨之后,还是有机会让家庭恢复正常,而当女人做了同样的事情之后,就再也走不回来了呢?想想,女人也是可怜,竭力想让家庭温馨,却显得像个局外人。另外作者为写作揪心,没有时间在家居住,就感觉这个家庭不稳。爱情是伟大的,每一个年轻的男女都会进入爱的怀抱。只是,婚姻和同居的选择,在年轻人眼里有了本质的区别和认识,或许当到了三十岁左右,这才是选择的最佳良机。 很高兴,读此书的有些章节竟然会与作者有着同样的感觉,比如读哲学类的书,每个字都认识,每个句子也能明白,然而看起来就是那么费劲。或许有解读,再细细品味,方能明白到底表达的含义。在自传形式的这篇小说里,作者提到了《火》,提到了它的神性,就如同神启一样呈现出来。不过,当有了浇水设备之后,它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以蜡烛等的形式表现,只是有时它还会以上帝的形式出现在众人面前。
每个人都有过投稿被接受时的感触,之前必然是怀疑的态度,短篇小说的处女作真的被出版社接受了么?而当确认之后,必然是兴奋异常,高兴不已。这代表自己的写作方向是正确的,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认可,自己可以在写作的道路上进行前行。自然,当自己的积累丰富之后,作品自然而然也会完美地呈现。 不断的努力,胜利必然在前方向你召唤。
《我的奋斗5》读后感(四):青春年华
从2009到2011年这两年间,挪威作家克瑙斯高完成了六卷本3600页长篇巨著《我的奋斗》,文中提到了自己的爱情、友谊、家庭,深度剖析了四十年来个人的成长与生活。不过也正由于描述了太多私人生活的缘故,作者在取得成功的同时,亲友也陆续疏远了这位作家。克瑙斯高在自传中这样写到:“我的墓志铭会这么写着:此地安眠着一个人,他万事能忍。最后他被挤压地粉碎。” 可能也是由于此原因,《成为波伏瓦》就提到,波伏瓦很少言及自己太多的私生活。
第五卷本主要叙说了作者青年时期的人生经历,其在二十多岁时努力从事文学创作,参加过创意写作学院,早已被周围人认可为作家。不过其写作之旅算是屡败屡战,连遭退稿的命运,如此的结局让他的内心对写作充满了不信任。看着身边的同伴,早已有作品出版,连自己的“徒弟”也有了成果,怎么不让人郁闷,对旁人生有嫉妒之心呢?只有深陷在情爱、醉酒的世界之中,而不能自拔。幸运的是,身边的朋友不断在鼓励他,支持他,使他能够继续在文学领域中沉浮,从事着文学评论工作,并以此继续与众多的同行保持联络。
作者的文笔十分优美,尤其体现在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写瀑布,远远地能听见轰隆的啸声,近处则能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震撼。水流从高处奔腾落下,撞击着水潭,清澈的水流,真得可以投入其内畅游之。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水汽,整个空气显得潮湿而沉重。此外,文中也充满着幽默的气息,如用艾略特(T.S.Eliot)的全名,也能来个笑话。
在自传中还充满着荷尔蒙的气息,其对美丽的艺术有着一种奇异的渴望。对待男女感情,既然过了,好奇为何显得如此的害怕?早就有此想法,而且做了,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有必要为之揪心吗?当把女孩从外面带回家,应该担心的是自己的女友,会不会出人意料地出现在他的房间,这样才尴尬呢。
爱情是伟大的,每一个年轻的男女都会投入到爱的怀抱。追寻爱情有因有果,可是为什么男人出轨后,却能让家庭回归日常,而当女人做了同样的事情,就无法再回到起点呢?想想,女人也是可怜,竭力想让家庭温馨,但看起来显得像局外人,无法融入其中。对于婚姻和同居的选择,在年轻人眼里有了本质的区别和认识,或许当到了三十岁左右,这才是选择的最佳良机。此外,由于作者投入写作,应该没有时间和精力居住在家中,会感觉到这个家庭重心有些不稳。
很高兴,读此书的有些章节时竟然会与作者有着同样的感觉,如《西西弗神话》,每个字都认识,每个句子也能明白,然而看起来就是那么费劲。或许来篇解读,再细细品味,方能明白作者所欲表达的含义。在这篇小说里,作者提到了《火》,提到了火的神性,不过当有了灭火设备之后,它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一样,以蜡烛等形式表现,只是有时它还会以上帝的面目出现在众人面前。
每个人都有过稿件被接受时的感触,之前必然是怀疑的态度,处女作真的被出版社接受了么?而当确认之后,必然是兴奋异常,高兴不已。这代表自己的写作方向是正确的,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得到了认可,自己可以在写作的道路上进行前行。自然,在自身积累丰富之后,著作自然而然也会更加完美地呈现出来。
不断的努力,胜利必然在前方向你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