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1000字

2021-04-04 04:32:2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1000字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是一本由李硕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一):细节丰富,左图右史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描绘了十九世纪俄国征服中亚三大汗国,及其后收服土库曼部落的历史进程。

本书对沙漠行军及后勤有许多细节性的描述。诸如:打水时把玻璃瓶的毛毡套也浸湿,瓶内水分就不会升温蒸发太快;使用轮子高达1.5 米甚至 2 米以上的当地双轮牛车来运输,以避免车轮陷入灌溉沟渠;白天应将岗哨设在高处,但夜晚应当设置在低洼处,因为晚上天黑,高处看低处都是黑漆漆一片,什么都看不到;但从低处看高处,有稍微亮一些的天幕做背景,很容易看到异常的物体。

像这类接地气的小经验,想必都是过去人们在行军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记得这样一条案例:清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期,某人将二十四史中关于战争的篇章分类汇编后进呈给曾国藩。曾却建议他每天去现场看出操、看训练,经年累月方能有所进步。其用意应当也在于此,即重视实践,重视现场。

若干有价值的小经验在军中推广开来,就会累加成一个大的优势;若干小细节都不注意,当然也会演变成一个巨大的劣势。

有位在餐馆做服务员的朋友告诉我,餐馆里的杯子应该用开口大的,不宜用开口小的。因为开口大的便于清洗,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你看,假如我不知道这样的小经验而去开餐馆,就可能犯错误。

我的理发师有次向我透露,她手里的这把剪刀,价格在七千元左右(当然也有便宜的理发剪刀)。我听后颇感诧异。假如我不了解这样的情况而贸然去开理发店,可能都无法正确地估算运营成本。

回到《俄国征服中亚战记》。由于本书中的许多细致描写,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行军、后勤对于一场战争是多么的重要!书中俄国人甚至有两次远征,都是后勤供给上出现问题,还没有碰到敌军就自行崩溃,灰溜溜地撤退了。

俄国军官之间也会勾心斗角。比如切尔尼亚耶夫不愿把功劳分给上级领导,于是被完全踢出局外;考夫曼私心很重,绞尽脑汁独占头功,为此不惜改变原本更优的行军路线及会合地点。看来人心、世情,不管是古人今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是差不多的。

最后本书的纸张、排版、印刷都很好。尤其是书中配置了大量的彩色插图,也有部分城镇地图、进军路线图、卫星地形图。左图右史,颇为精美。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二):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

  

  李硕在国内出版的四本书中,我个人认为《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最有价值。因为在国内正式出版研究俄国四处侵略扩张的著作只有两部,一部是1984年徐景学编著的《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纪略》,另一部就是李硕所写的这部《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而俄国的向东侵略扩张的结果,为当今世界的格局带来深远的影响。如果没有俄国的向东侵略扩张,就不会形成一个地跨欧亚的超级帝国,也不会有上世纪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也不会有今天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政治对峙。并且,这种对峙格局还将持续几百年。然而,在国内,俄国的这段东侵略扩张历史却被学界有意或无意地忽略,这对于我国长远的发展必然会带来诸多的不利。出版李硕的这本《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我个人认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书不仅仅是填补了国内关于俄国入侵中亚地区的历史,更重要的是会逐渐引起国内学界和普通读者对段影响世界格局几百年的历史的重视。

  李硕在这本《俄国征服中亚战记》中,尽管是从战争的角度,以中立的态度来讲述俄国入侵中亚的历史。但这书引发我的却是关于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思考。俄国入侵中亚的时期,主要集中在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改革之后,至19世纪末期。而废除农奴制度的改革是俄国自伊凡大帝改革之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这次改革,标志着俄国正式进入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段,成为世界列强之一。然而此时中亚的浩汗、布哈拉、希瓦3个汗国,还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如果从文明的程度上来看,这3个中亚汗国还没有完整的社会管理体系,还属于中世纪早期。两相对比,显然有健全的资本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俄国属于强势文明,而3个中亚汗国则明显属于弱势文明,并且这两个文明之间的差距如此巨大。因此,当代表强势文明的俄国军队克服沙漠条件后,两种文明一接触,弱势的一方立即就土崩瓦解了。俄国占领中亚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废除奴隶制。

  什么样的文明才是强势文明?从今天角度来看,首先要一套健全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从国家的层面上看,就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在《俄国征服中亚战记》中,3个中亚汗国,连军队的管理体系都不健全,还处于一种松散的管理模式,虽然从英国购买了最先进的大炮,但仍逃不出失败的命运。这如同我国的清末时期,虽然从西方购买了最先进的军舰,但仍然敌不过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

  那么强势文明是怎样消解弱势文明的呢?主要是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依靠强势文明的影响力,将弱势文明同化进强势文明中来,这种同化是一种缓慢的过程,当时化完成时,弱势文明自然就消亡了。比如盛唐时期,唐帝国的文明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周边诸国的影响,使这些处于弱势文明的国家心甘情愿地归附于大唐。因此,这种通过影响力的方式同化消解弱势文明,更易于被弱势文明接受。只不过,这种方式在当代有了一个新名词——和平演变。另一种方式则是通过战争,强行推行强势文明,将弱势文明消灭掉。但这种方式却不被弱势文明接受,往往引起弱势文明的反抗。而这种对弱势文明强制性的消解也会带来两种结果。一是当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差距较大时,反抗就变得无效,弱势文明的灭亡就变得必然,比如在《俄国征服中亚战记》中,俄国对中亚诸汗国的消灭。另一种结果则是当强势文明与弱势文明之间的差距不大之时,战争在推行强势文明之时,同时也在对推行者自身进行消解。比如,法国拿破仑当政之时,就是通过战争向欧洲各国强制性地推行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结果引起欧洲各国的联合反抗。从拿破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推行是失败的。但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则是成功的。在拿破仑失败之后,俄国人来到巴黎,把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搬到俄国,芭蕾舞也第一次引入到俄国,才有了《天鹅湖》、《睡美人》等俄国芭蕾舞名作。而俄国在吸收了法国的先进文明之后,相对弱势的文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逐步拉开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弱势文明的差距。又如,当今的美国也是通过战争的方式,在伊拉克、阿富汗等还处于中世纪宗教统治时期的国家推行当代的民主文明,虽然也引起了反抗和国际舆论的谴责,但从文明的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民主思想在这些弱势文明国家里播下了种子,也逐渐开始生根发芽。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三):从另一个角度,再现古老的“丝绸之路”,再现俄国征服中亚战记!

  

欧洲,应该算是我最为陌生的而又熟悉一个大陆,陌生于我从未踏入过那片广阔的土地,熟悉于那片土地上滋生出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艺术”等等具有独特意义的知识是我从小就开始接触并接受教育的;所以对欧洲,有着朦胧不清却又想要摸透的感情。当然,对于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另一方世界,也唯有从历史角度,才能更加了解它。

了解西方世界,再也没有比“从战争中了解一方水土人文”来得更加具体直观贴切。西方世界中最为独特的国家是俄国,俄国在我眼里,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它大部分的国土是在亚洲,可它确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它的人口经济重心城市是集中在欧洲,可为什么它的大部分国土,是会在亚洲?却不是一个亚洲国家呢?要了解这个欧洲国家的亚洲土地历史,却要从俄国征服亚洲大陆上去寻找痕迹。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就是一本从 19 世纪的中亚世界历史上讲述着欧洲俄国的故事,一座建立在中亚地区上的文化山脉,讲述着俄国在19世纪下叶的时间内,占领了西伯利亚之后,将目光放置在了中亚世界并将这些地区“接连”起来,成为一整个俄国新国土的故事,同时还包含着这片土地上的全部人文、艺术历史。虽说这是一本讲述着俄国历史的“历史书”,可我却更愿意说这是一本俄国历史的故事书。

品读这本书,就像是在参与一次次不同主题的文化旅行。读第一章、第二章<大陆帝国横空出世>和<彼罗夫斯基远征>时是一场“奇异的人文之旅”:好似体会到百年前的欧洲人文、看到被明长城包围哈萨克草原、聆听到那些关于王公贵族和荒野大盗的古老传说。以及那三个曾经在绿洲上初立的汗国:布哈拉、浩罕和希瓦。

读第三章、第四章<西天山来客>和<中亚之狐>时,好似一场“独特的艺术之旅”:彩色的油画和老照片,相互辉映着那些文字,就像是跳动于纸上的精灵,将中亚的山川、原野、寂静、喧闹都画在纸上,连着过路的驼队和烟馆里的低俗表演,都跃然于纸上。

所以我说这是一本故事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李硕,他是一位从事中古军事史、历史地理、边疆民族问题研究的历史博士,曾经在新疆大学任职,他在本书的后中写到正是因为他见识过拥有广阔土地、色彩鲜明、气候独特的新疆风光,所以他想把这种被自然风光打动的感受写下来,而他恰好是历史专业,自然就从历史的角度,来展现这种荒凉戈壁的景色。

李硕博士将原本枯燥乏味、严肃庄重的历史,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给这段历史增添了不少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外加书中搭配的彩色照片、油画,让这本书的内容,犹然间上升了好几个度。读来顺畅了许多,极具“通俗性”,不管是谁人来读,都能够将其作为一本故事书来品读,是一本不错的中亚历史解读大全。这也是本书最大的特点,通过各类资料的补充、以“左图又画”的形式,从中亚内陆的地理环境、人文风貌来讲述着中亚的故事。

书中的200多幅油画、记录照片、行军路线等等都好似在还原了一个完整的中亚世界,从另一个角度也在还原“丝绸之路”、讲述着曾经解忧公主、玄奘和尚、岑参等人看到过的风景。对于我这种不喜欢读严肃历史的人来说,更具趣味性、通俗性的《俄国征服中亚战记》是我喜欢也能够读进去的书,该有的知识点、文献资料等等都有,但却更有趣有料~而我肯定是更愿意读这类的“历史书”

  《俄国征服中亚战记》读后感(四):内亚征服与大博弈

  正如短评中所说,我早就想着要一部从俄国角度描写英俄大博弈的书了,尽管《大博弈》也写的挺好,但是作者是英国人,从英国角度的叙事要多很多,风格上也更多描写个人英雄的深入探查,美化英帝殖民者,最让我苦恼的是对俄国从60年代开始的对中亚实际征服几乎就是一笔带过极其简略,侧重点更是只有三汗国,对土库曼部的征服更是只提了一句仿佛是理所应当。

  /地理角度上的俄国中亚征服/:其实看完全篇,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帝俄的中亚侵攻前前后后尝试过好多次,而在攻略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不是别的,正是各种沙漠和荒原,以彼罗夫斯基的失败远征最为典型,后面的希瓦征伐当中也有马尔科佐夫军的失败以及考夫曼军的损失。其实这让我想到了李元昊的西夏政权,依托大量沙漠作为天然屏障抵挡宋辽的侵攻,沙漠中行军的部队物资、水源、驼畜的损失是快速的指数递减。希瓦攻伐的三章里两章都花在路上的行军过程,实际上的征服过程也差不多,到达花剌子模绿洲之后,俄军几乎是秋风扫落叶般取得胜利,诸多村落部族望风归附,希瓦汗国也没什么有效抵抗。因此在考夫曼做出横穿沙漠的决定而不是选择沿乌浒河进军时,我的惊讶程度更甚于布花剌的埃米尔,尤其是在布花剌已经臣服帝俄的事实下面,假如考夫曼军能顺着乌浒河沿岸行军,伴着一些船舶作为运输辅助手段,非战斗性减员和后勤保障压力会大大减少。马尔科佐夫的正式进军路线更是完全的灾难,正如书中所说,倘若马军当时在摸到希瓦边缘的时候就果断进攻希瓦,完全可以直接拿下汗国,这个时候的军事冒险主义带来的收益是极其可观的,可以见证又一个王玄策的诞生。另外,也如书中所说,取道咸海走水路逐步推进花剌子模绿洲也是成本小得多的选择,走水路而不是陆路,选择绿洲而不是沙漠几乎是中国从古至今的军事决策者们的必然选择,除非目的是轻装突袭达成奇袭效果,俄军不知道为什么总有人喜欢反其道而行之。彼罗夫斯基选择冬天穿越沙漠使得全军覆没更是无力吐槽,虽然夏季也不会更好就是了,但如果是我,从奥伦堡到恩巴要塞一定会选择走水路沿乌拉尔河南下,进入里海后溯恩巴河而上。

  /军事角度上的俄国中亚征服/:切尔尼亚耶夫属实是这个百年大征服当中最为闪亮的将星,战争是一门艺术,有的人是大触,有的人只是拙劣的涂鸦者,如何运用能调动的最大兵力,以最小的成本、最小的伤亡、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军事成果、实现既定甚至未定战略战术目标,是作为军事指挥者的最高追求。切尔尼亚耶夫做到了这一点,而他的后来者们都或多或少差几截。然而从个人角度来分析切氏,其性格细致入微,完全不似传统俄国人那种粗放,而又带有些孤傲,这自然是为他带来了前期的辉煌战果,但过于聪明不给总督留下一丝可乘之机也使得自己在当打之年远离了最好的舞台,使自己的征伐伟业戛然而止,如果按照中国式的机敏,一定会想办法让总督揽得一些功劳,不至于功高震主受人嫉恨。帝俄军队由于传统的红色叙事,在苏联一朝以及由此传到redchina的叙事中完全是低劣、无能、无恶不作的匪帮,在西欧“文明国家”的叙事中也是野蛮、愚昧、落后的农奴军队,形象非常差,然而实际上无论是在塞瓦斯托波尔围城战还是中亚攻伐当中,俄军都有其文明的体现,尤其是对于后者。中亚穆斯林军队,或者说范围更加广一点,msl这个群体,就是残忍野蛮的代名词,割头戮尸虐杀俘虏都是司空见惯,与地域无关,与时代也无关,无论是西边的柏柏尔穆斯林蛮子,还是《巴尔干战火》里的科索沃人穆吉克,亦或是近代中国境内陕西青海的回匪都没有本质区别。而压制这些野蛮垃圾劣等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技术碾压,俄军在浩罕征伐的过程中,在切尔尼亚耶夫的带领下多次以1:20甚至更高的大军力比打出超大的战损比,这背后一方面是切氏的军事才能,另外一方面也有俄军尤其是炮兵的技术碾压,大炮不愧是19世纪的战争之神。中亚汗国军队不是没有大炮,有时候大炮数量也不少,质量也甚至会有从阿富汗交易来的先进大炮,然而msl蛮子天天除了会放羊就只会念经,sin/cos都弄不懂的乐色们操作近现代火炮这种技术玩意儿,简直就是在搞笑,只能像小孩一样幼稚地凭感觉打点,这种准头显然也只能靠真主随机保佑了,因此出现各种己方炮兵轰击己方骑兵造成混乱的事情也是情有可原了。而俄军的优势和长处正是在炮兵,这是从拿破仑处一脉相承的,以至于克里米亚战争中的英法军队也不得不感叹俄军炮兵的厉害。碾压绿教垃圾们也就不足为奇了。

  /游牧部落与定居村落及文化文明思考/:另我感到比较惊讶的是最后两章的土库曼征伐过程之艰辛,远超希瓦攻略和布花剌攻略,帖克部全民皆兵,展现出的顽强战斗意志与战斗素养,明显强过定居穆斯林们太多,给俄军造成的伤亡损失更是数倍于后者,让我看到了抗日战争中共区人民们对抗日本侵略者过程中展现的各种智慧与勇气的影子,当然,我是丝毫不认为俄军之于帖克部是如何如何邪恶狠毒的侵略者,其所作所为有多么非正义,恰恰相反,作为帝俄粉,我当然相信俄军传播了文明与开化,驱散了野蛮与愚昧;四处劫掠波斯人和斯拉夫人的游牧部落,给他人施以痛苦和血泪的土库曼人,残忍野蛮的穆斯林蛮子是一定要被攻伐的对象,如果是我,8岁以下的男性msl,必然尽数屠戮不留活口。中亚就是个大包袱,文化经济意义上都是如此,苏联时代俄族人就是奶牛一直给中亚msl们供奶输血,而一旦俄罗斯人撤出这片所谓的“世界岛中心”“富饶之地”,大部分就会迅速回落到以往的落后样子,因为那就是中亚的常态,乌兹别克、塔吉克、柯尔克孜不到1500刀的人均GDP就是实证。倘若没有帝俄的征服传播文明、建造大量基础设施、开发水利引入化肥、引入各种现代工业农业产业,中亚不会比现在的阿富汗好多少。纵使你有再多矿,战乱频繁无法开采、身处内陆无法运出也是无益。

  /英俄经略比较以及后谈/:英俄两个大帝国对中亚的征服和经略很不一样,英国不会像俄国那样将资源金钱军队持续投入这种蛮荒之地,没有任何收益不说还只会更加亏损,因此现代阿富汗疆界才被英国人塑造出来,而阿富汗国家只是一个缓冲作用。我反正是贼讨厌英国人,尤其是搅屎棍的角色,当然英国人的统治方式也有其对于被统治者的好处。还想看看帝俄对高加索方向的攻略,以及沿黑海西岸巴尔干方向的攻略/俄土战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