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朵桔梗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朵桔梗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06 00:31: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朵桔梗花》经典读后感有感

  《一朵桔梗花》是一本由[日] 连城三纪彦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5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一):连城三纪彦真的是把脑洞清奇与文字唯美完美结合在一起

  连城三纪彦真的是把脑洞清奇与文字唯美完美结合在一起。我真的很好奇究竟是日本语中就有那些唯美的字眼儿还是翻译的功劳。阅读体验太赞了,每个故事都十分巧妙,让人回味无穷,书名换成花葬就更符合气质了。最后一个加餐向阳科探案记,是编者想要调剂一下读者的心情吗?真的是轻松又温暖。向阳科里的这几个可爱的人的故事要比推理本身吸引人的多。向阳向阳读这个名字就暖心。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二):心目中的排名

  第一档:《向阳科探案记》《一朵桔梗花》《绯红色的文字》

  第二档:《桐馆》《白莲寺》《夕萩情死迷案》《菖蒲之舟》

  第三档:《一串白藤花》《落菊之尘》

  。。。。。。。。。。。。。。。。。。。。。。。。。。。。。。。。。。。。。。。。。。。。。。。。。。。。。。。。。。。。。。。。。。。。。。。。。。。。。。。。。。。。。。。。。。。。。。。。。。。。。。。。。。。。。。。。。。。。。。。。。。。。。。。。。。。。。。。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三):关于感情没有不可思议

  前几篇描绘了大正时代女人如花般短暂的生命,透露着辛酸的美丽,如同夕阳下的一曲挽歌,尽管不能算是严格的推理作品,却很有令人读下去的欲望,可以说是从不同角度描摹了有相似命运的女人的关于爱的挣扎和凋零,为了一段转瞬即逝的爱,女人们总是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做出难以解释的怪异甚至是疯狂的事,但是这些不可思议的举动在感情面前又显得是合情合理的,这也是本书意外性的亮点所在,而书中的男人,却往往是为了利益而把女人的感情当作工具,将原来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带上了怪诞和可怖的色彩。

  另外本书最后一篇的探案故事一扫之前的风格,带有喜剧推理的味道,人物形象比较平面化但也是有特点,读起来轻松幽默而切近时代,在读完几篇爱情的悲剧故事再读就更有另一种意蕴。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四):《一朵桔梗花》(连城三纪彦)

  今年到目前为止的日系推理最佳,但总觉得新星这版最后一个故事多余,跟前几个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八个与花有关的故事,有死亡留言也有叙诡,算是比起手法更注重动机的类型,不太像传统意义上的推理小说,文学性大于推理性,字里行间充满惆怅哀怨,将日本文学独有的物哀之美发挥到极致。 最喜欢《菖蒲之舟》和《夕荻情死谜案》,前者跟朋友提到时说过,像是用樋口一叶的笔触写地狱变的内核,非常特别。后者则是掩盖在殉情案下的阴谋论与政治斗争。文中将“戻り川”翻译为“水返脚“,那么原篇名《戻り川心中》就应该翻译为《水返脚殉情案》了,但最终使用的中文译名为《菖蒲之舟》,意译反而更贴切。和歌部分翻译过来多少打了折扣,打算之后再找日文原版来看看。 算是第一次看连城三纪彦的书,是我比较喜欢的类型,之后应该会再看点其他作品。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五):书很好,只是不适合我

  《一朵桔梗花》 有种被骗的赶脚,不好看呐。 在B站被一个up主强烈安利的,天呐,当我看见up主她安利的那个样子,跟我给别人推荐《检察方的罪人》那是一样一样的,豆瓣评分也还不错,我想说这得是多好看呀,兴致勃勃的租来一看,呃,我就简单的说一说吧。 对于我来说,文学性太高,可读性就不高。我承认自己不是一个热爱文学的人,我看书就是兴趣,推理小说一直是我的首选,虽然感觉不入流,但我看的是津津有味。可能是我水平太低了吧,看这本书那叫一个举步维艰,看不懂就真的一目十行,简单翻完,脑子里没留下任何痕迹,理所当然,推理什么的,我更是无心参透。 读着读着,读完这本书变成一种任务,尤其是它还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前边一个故事不好看,勉勉强强读完了,却又开始期待下一篇会不会好看些,回回期望,次次失望。最后果断弃了,等我再修炼修炼后,再拾起这本书吧。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六):葬花之咏

  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感觉是,死,好像是一件唯美又轻松的事。与新闻头条里面狰狞暴烈的场面相比,就唯美凄凉多了。配上素瓷的花朵,舞出一番黛玉葬花的怜悯来。

  作者是个很有耐心的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把心里的想法,和一步步思考讲的清楚平实,随着真相的一层层剥开,一个个故事涌现在眼前。对生命的绝望,对情爱的终极追求,对死的向往,缱绻周折,生命似乎变得渺小而透明,或生或死都是一件重要的决定,只是生命的不同侧面而已。

  故事很唯美,短小精悍,就像下午茶里精致的小点心,可以满足味蕾对新鲜口味的追求,也不至于产生饱腹感。就像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它的明丽出众,虽然断是不会挂在自家墙上的,因为久了,思想会氤染一些畸形。还是有些消极、颓废、无果的观点在里面,慎取。

  是以花事写人事的好例子。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七):小写历史的又一次成功

  文化特征以及文化吸引人之处绝非是从大写的历史中得来的。人脑记忆中大写的历史,任何人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是任何事,只剩下大写的历史的牌匾。但小写的历史则不同,你应该不记得小学几年级拿过什么奖,但是当时口口相传的dirty talk童谣应该还有印象。

  小写的历史(大多能)直接和人的感知联系起来,它针对的对象细微且时间跨度短,但正因如此反而组成了人对大写历史的真正感知。反复盗用别处看来的话,既然任何人可以是任何人,任何事可以是任何事,那么“只有感觉还在,只有感觉会在”。

  所以作品中如果直接出现教条式的propaganda,至少能说明这部作品不能很好地把要渲染的情感传递出去,而在人物的经历中渲染人本身的情感,再贯穿偶尔出现的历史的明喻和隐喻,效果可能会更好。

  以这本书来说,读完之后看回封面的艺伎图画,应该能唤起花街、和歌、黑道组和不同的植物等等意象,由它们再组成暗流涌动的大正末期。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八):亦如花之绽放的倾城艳丽,也不抵那凋零的凄惨。

  花葬系列的最高杰作,以优美动人的文学笔触与以情节高低起伏的推理相完美的结合,每篇短篇质量都非常的高,描写了日本大正末年时代,身处最低阶层女人们悲苦的命运,每篇短篇以寓意其相对应的标题的一种花的名字:白藤花,桐花,桔梗花,白莲,菖蒲,菊花,荻藤花,向阳花,正如这些花的名字一样,每篇中的女主人公亦如花盛开时的艳丽,不抵凋零时的凄惨,就如书中说的一样“女人如花,拥有最动人的美丽,却无法掌控短暂而脆弱的生命,一切美好都将如花朵凋零……” 全书以大正末年为时代背景,布局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至于推理方面以不同的时代来演绎的诡计方式,在原本故事的内核里嵌入升华主题的推理诡计,使得故事更加立体。相对写好一个故事与构思一个诡计,连城运用其深厚的文学低底蕴,不是诡计服务于故事情节也不是故事情节去衬托推理诡计,而是互相完善。每个人物用最简单的笔墨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在案件推理上也使得动机显得不是那么突兀。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九):透彻笔锋写出恋爱心理

  连城三纪彦 ——对人物心理的描写不靠心理,只靠语言和动作。 『一朵桔梗花』

  少女无言的爱有纯白色的结局。 「一朵桔梗花,只要放到阳光下,便可恢复那种纯白色。」

  为了见到自己心爱的他,不得不纵火从而见他;追求完美的他为了解救年轻的她,不得不杀害另一个人拿钱还债。只要有着别的男子所没有的温柔体贴,便足可让那个在地狱里只有绝望的十六岁姑娘的心胸燃烧起来。 ————————————————————— 『桐馆』

  大哥是个硬汉形象但内心却是个胆小懦弱的人,他追求爱的时候是强大的,但是却处在和女性畸形的恋爱中,把人生当了赌注,再用生命偿还欠下的债;「我」在大哥的背后活着,当阿际和大哥的传信鸽,最后也只是充当了另一个大哥,和阿际走在一起;阿际爱大哥,但在自责中又杀了大哥,爱他却憎恨他的懦弱,用大哥的钱救母不成,用大哥生命和自己监禁偿还自己丈夫的生命。这篇的环境描写把小桥流水冬雪垂柳写活了。 ————————————————————— 『一串白藤花』

  代书先生自己在替「被卖到妓院」的女孩报仇,有颗好人的心,却曲解了求他代书的女孩们的纯真。

  《一朵桔梗花》读后感(十):一场精彩绝伦的推理话剧

  以花葬为主题的八个故事

  就像带我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话剧

  《一朵桔梗花》是我最喜欢的

  她用一瓣纯白的桔梗花瓣

  来赌一场净琉璃的梦

  《白莲寺》

  反转再反转的剧情

  回头看那些细节线索

  居然没有一处不合逻辑

  《绯红色的文字》

  同一个故事第一遍是一个结局

  讲述第二遍才发现细节背后是另一种结局

  《菖蒲之舟》

  在如此荒诞杀人动机上展开的故事

  确那么合乎逻辑,合乎理智

  《夕萩情死迷案》

  好像终场结束

  留下对书中人物命运的伤感

  非常棒的完美谢幕故事

  整本书还多收录了一个不是花葬系列的故事

  感觉就是让你收拾好伤感情绪

  从故事中起身

  开心离座回家

  (整本小说对于氛围和凶杀场景的描写平铺直述,但是案件的推理和杀人动机完美结合,即便由荒诞的杀人动机引出的故事,也会显得合情合理。小说写出人活的辛苦,写出日本那种单薄、转瞬即逝的细微美,如同作者多次描写的纤细、微弱的背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