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100字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是一本由郁海彤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一):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
读了第一个故事。庄姜。奇怪一个有着「脂肤柔荑」的女子,一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聪慧美人儿,会因为一个「脾气暴戾」,「朝三暮四」且从未疼爱过自己的卫庄公伤神?这样讲,未免小看了女人。说《终风》,《柏舟》,《绿衣》,《日月》的作者是庄姜,非要牵强的认为她借诗达意,哀叹命运,会不会也太过一厢情愿。到底是,不怎么了解女人……然而抛开疑问,作者终是带我们看到了庄姜,看到了诗经里那个「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美丽女子。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二):这灵魂的香气,沁人心脾
“以色侍君,色衰而爱驰。”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美貌是暂时的,一个有意思的灵魂,才是难得的。女子无才不是德,真正的贤内助才是正道,我爱你风华绝代的灵魂。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三):那些沉淀于历史深处的才情与故事……
我想,大抵每个女子,都曾在年少时,希冀自己是公主,或者是才女。如果更完美,就才色兼备,既能“倾城倾国”,还蕙质兰心,再配上“举案齐眉”又“愿得一人心”的夫君,白头偕老、琴瑟相合。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四):一部才女多彩绚丽的画卷
《风华绝代》讲述古代四十七个才女的事迹,这些女子不仅容貌美丽,而且能诗善赋,多才多艺。中国古代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长期的男权统治迫使女性丧失独立的人格,她们只能压抑自己的思想,被吞噬在无边的黑暗中。其中一部分女性以女人天性敏感和细腻,以女人的心胸和才华,书写一篇篇动心的诗词文章。
书中的讲述的这些才女美丽与哀婉的故事,这四十七个人有的是出身名门闺秀,家学渊源,都是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擅长写作,工诗词。有的出身平民,天生丽质,风华绝代,在乱世之中,独善其身。她们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五):智慧之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历来,美女,长相出彩的女子都受到了追捧。可是殊不知“以色侍君,色衰而爱驰”一个美色又能持续多久呢?年轻美貌终究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那些曾经因为美貌而受到称赞的女子,终究会推出大众的视野,成为一个昔日的辉煌。但是女子的德行,才是能够持久拥有,每一个时代造就了不同的英雄,同时也成就了不一样风采的女子。在这个世界上,女子有着自己不一样的风华绝代。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六):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
文/初晓 古人云:“女子无才便是德”。在中国历史上,这种思想似乎早已根深蒂固,有才学的女子总会遭到一些流言蜚语,因此古代女子平日的基本功便是女红,仿佛只有如此,才能嫁得好人家。可在历史的潮流中,总有那些与众不同的女子,她们不顾世俗的眼光,冲破思想的牢笼,拥有超人的才学,闪耀着动人的光芒。 这些人,一些我们耳熟能详,譬如蔡文姬、卓文君、上官婉儿、李清照等等,她们或许没有风华绝代的容颜,却有风华绝代的才学。近期台海出版社出版的《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一书中便收录了她们的故事。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墨客,被记载进入史册的人大多都是男子,女子的数目少之又少。缘何这般?大致还要说到古代人的思想,只因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众人接受的思想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但即便从稀少的史学资料中,我们依旧可以感受到古代才女们的才华,尤其是她们在诗词歌赋上的成就,也是一些男子所不能比拟的。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七):古代才女们的传奇经历
一提起古代的才女。你的脑海里首先想到的会是哪一位?第一时间浮现在我脑海里的便是《红楼梦》那“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林黛玉林妹妹。可惜她不过是曹雪芹笔下的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无此人,但是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的确是有诸多论才学智慧,诗词文笔不输于男子的女子出现过的。许多人的传奇经历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什么样的女子才能被称之为才女?在那段历史漫长,尊崇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女子想要在诸多男子之中脱颖而出,为世人所知,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必是有胜于男子十倍甚至百倍的才华才能被人所钦佩,其文学作品与经历才能够流传于后世。
那么中国历史中又有那些才女呢?她们的人生经历之中又有那些广为世人所知呢?
且听《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一书为我们一一道来。
全书从春秋时期的齐国公主庄姜的故事开始讲起,直至清朝贝勒侧福晋顾太清的经历结束。一共收录了中国历史上四十七位才女的四十六个传奇故事。在这本书中既有武则天、上官婉儿、卓文君、班婕妤等这些历史剧中经常出现女子,也有刘细君、徐淑、苏蕙、晁采这些一般人并不熟悉的女子们的故事。你能看到许穆夫人的果敢与才干,也能看到谢道韫的胆魄与气度,还能看到李清照的温婉与细腻,更能看到萧观音的才气与悲情……
这些众才女们的故事中,或美丽而温婉,或是哀怨与悲伤,亦或是豪迈与奔放。无论是哪一位女子的传奇经历,她们的才情与绝学都会让今天的我们感到惊艳不已。她们用自己的才华与智慧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史书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一道独特而又美丽的风景线。
或许历史上还有诸多富有才情与名气的传奇女子的故事没有收录其中,即便是书中所述的才女们的故事,也因篇幅所限等原因,有些经历未曾详细讲述,只是一笔匆匆带过而已。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的确是本能够再现古代才女们传奇经历的上好历史书籍。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一起穿越历史,与历代才女隔空相遇,共同见证她们传奇且动人的人生经历。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八):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是一部让我们女同胞们扬眉吐气的书——《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谁说女子不如男?谁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此书选择辑录了上自春秋、下至清代的才女共47人,其中,有女文学家、女书画家、女史学家、女诗人……堪称一幅历代才女群芳谱!
中华本为文明之邦,礼仪之邦,但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封建礼教的桎梏,女子无才便是德,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南朝钟嵘的《诗品》,评价了从汉朝到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其中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而梁代昭明太子萧统的《文选》三十卷,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男女之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
当然不是。本书中收录的这些美丽与哀婉的故事,来自于四十七个才女。这四十七个才女,有的出身名门,家学渊源,有的生于市井,平民出身;有的天生丽质,风华绝代,有的素面朝天,朴实无华;有的朝廷为官,有的身世飘零,甚至当垆卖酒;有的居庙堂之高,兼济天下,有的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有的一生富贵,有的命运多舛,甚至死于非命……但是,无论个体之间,命运遭际有多么大的差异,她们都有共同的特质: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擅写作,工诗词,才华横溢。她们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而靓丽的风景。
书中,最让人唏嘘不已的是两位不幸死于非命的才女——上官婉儿、鱼玄机。
46岁死于宫廷政变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有一个悲惨的童年。由于祖父上官仪被武则天处死,襁褓中的她,与母亲一起被没人掖庭,充为官婢。以奴婢的身份渐渐长大,婉儿熟读诗书,聪慧异常。武则天令她掌管宫中诏令的起草,后被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均享有显要地位。然而,这样的一位才女,却在李隆基发动的宫廷政变中被杀,一代名媛,终被政治漩涡扼杀。
与上官婉儿相比,在24岁的花样妙龄即被官府处死的鱼玄机,更加令人一掬同情之泪。鱼玄机自幼与母亲相依为命,家境贫寒,母女二人靠着给人做针线活和洗衣服来勉强糊口。少时即流落于烟花巷落的鱼玄机,却幸运地得到了大诗人温庭筠的赏识。渐渐长大的才貌双全的鱼玄机,被富家子李忆始乱终弃后,当了女道士。身为女道士,却与一些文人墨客往来调笑,因此招致非议,不久,就被官府以妒杀绿翘的罪名处死。
碍于篇幅,书中对这两位不幸香消玉殒的才女,着墨不多,对她们身死的经过也仅仅是粗略带过。如果此书对她们的描述能着墨更多一些,更浓墨重彩一些,就更好了。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九):谁说女子不如男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是畅销书作者郁海彤的一部最新作品。书的封面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红色,这个颜色特别引人注目,而且应该是中国的特别符号,其他国家好象没有用这种红色的,再有就是传统女子的服饰,这些都特别有传统的味道,女子们手里拿着一些物件,在哪个男尊女卑的年代,女人无才才是最好的,本书是由台海出版社出版并发行的。
本书的作者是郁海彤,自幼酷爱文学、历史、诗词,这些都为她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作者曾发表诗集《花开半夏,一地苍凉》,出版畅销书《每天一堂北大国学课》 《每天一堂北大历史课》等,都受到读者的热烈欢迎。
本书是一本由四十六个美丽与哀婉的历史故事组成的,这些故事非常感人情深,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打压下,这些才女们将内心的愤懑化作壮丽的诗篇,以另一种光彩绝艳的姿态傲然于世。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书里四十七个人的惊才绝艳与钟灵毓秀,她们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女人本来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美貌与智慧共存的美女必然是更加吸引人。中国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女人很少能在书中出现,所以中国历代才女见于史籍的记载少的可怜,有历史记载的女诗人只有四人,不到总比数的百分之四,入选的女作家作品,只有班昭和班婕妤各一篇。这样显而易见,才女太少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悬殊,在文学辞赋上,女子真的比不上男子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封建统治的思想下,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严重影响了才女们的发展。
本书辑录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可以让读者对于这些历史才女有清晰的认识和深刻的了解。这部历代才女传,取材审慎,搜集广博,用功精勤。每个人的传记必求资料可靠;所以本书的内容是比较真实可靠的,比较严谨的还原了当时的年代和才女们的故事。作品的分析,又精心取其每篇或每首的突出之处,与读者共享。让读者在品味她们的故事以及她们的诗文、得到极大的享受。才华是比较广义的,习惯上文学上有成就的人更容易被称为才女。不仅仅指文学方面,只要在行业中有突出表现都可以称之为才女。形容才女的词汇也有很多,有.冰雪聪明比喻人比喻人聪明非凡,还有风华绝代,冠绝当世。意思是风采才华当世第一。.秀外慧中,外表秀丽,内心聪明。还有巾帼不让须眉,满腹诗书气自华,这些都是形容才女的词汇,这些词在现代看来不算什么,可是在古代,这些词用在女人身上可是相当不容易,有很多的困难和挫折,才能换来这样的称呼。所以中国古代这些才女们真的是有才华,并且还要有好的家庭环境等因素,才可以崭露头角。
《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是一本写古代才女的书籍,本书比较详细的书写了古代才女们的事迹,让我们对于古代才女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作者的笔触细腻,风格幽默不失严谨,读此书是一种很大的享受,非常喜欢这本书。
《风华绝代 : 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读后感(十):回望历史深处的才女传奇
存续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时代,如果要从性别上做个区分的话,说到底是一个男权时代,女性在这个时代里只是一个附属品,服从于占主导权的男性。因而卷帙浩繁的史书中,能留下姓名事迹的才女,可谓少之又少。即便偶有几人能在官方史书中留得事迹,也可能是一笔带过。其完整姓名也不见得能见诸史册,或以某氏代替,或以它法述及。能见诸于史册的才女,可谓荣幸之至。 今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由郁海彤所著的《风华绝代•中国历史上的那些才女们》一书,辑录了从春秋时期到清代较为重要和著名的女文学家、女作家、女书画家等,为我们深挖古代才女鲜为人知的那些事儿。全景再现她们多情动人的人生轨迹,深入见证她们多彩绚丽的生命传奇。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盛行的时代,女性只是男性的附从物,而无自我主决权,要接受“三从四德”的封建纲常的桎梏。然而,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时期,女性尽管深受种种束缚,却也涌现出了一批不让须眉的女中英才。与司马相如上演一场“凤求凰”、自由相爱、共结连理的卓文君,不仅有段爱情佳话流传后世,更有不少佳作让后人赞叹不已,流传千古的《白头吟》至今仍然能让人感受其怨气、感伤和惆怅,“愿得一心人,白手不相离”一句犹让人念之不忘。 还有个名字、里居、家室、生年均不详的侯夫人,甚至她在史书未见记载,真实性也不可考,仅在《迷楼记》中载有她的事迹,因其诗见诸选集,故而为学者所知。侯夫人是隋时一宫女,在隋炀帝篡位后被选入宫中。一入宫门深似海,后宫中的大多数女人一辈子可能连隋炀帝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蒙获君恩了。很不幸,侯夫人便是这“大多数”中的一个。侯夫人容貌妍丽,富有文采,却将终老长门。她把她内心的悲愤都化作笔下流动着的诗。“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与其在困守长门,不若以死作别。她悲愤至极、走投无路的她,毅然而然地选择以死来告别这种终生囚禁的生活。她只是个封建制度下的牺牲品,她无法摆脱宫墙的藩篱,她也无力反抗这种制度,她只能以死和诗来做无力而绝望的抗争。 书中还有很多我们所熟知的和不熟知的才女,才辩超群的班婕妤、为情坚守的徐淑、“扫眉才子”薛涛、“一代文宗”李清照……四十七个才女,四十六个故事,一一展现在我们眼前。 当我们回望走过的历史时,别只关注那些君王将相,男性豪杰,也请转移视线,看看那些为数不多的才女们的传奇人生,感受从历史深处传来的诗情悲吟。正是那些少数的杰出女性人物,才给古代漫长而单调的男权社会带来一股难得的新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