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是以色列》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为什么是以色列》的读后感大全

2021-04-06 01:19: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是以色列》的读后感大全

  《为什么是以色列》是一本由[美] 米切尔·巴德(Mitchell Bard)著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是以色列》精选点评:

  ●1,犹太作为一个流浪和被迫害了2000年的民族,建国后居然立法保障所有宗教自由,太了不起了 2,各位帝国主义就不要狗咬狗了,谁又真的安了多少好心,英国人是两面三刀,那美国人就是一心一意的人道主义呗?真好笑 3,我真的是不懂,一个组织纲领是灭掉一个国家,这个组织在我国居然没定义成恐怖组织。非帝国主义国家看来也…… 4,粗略读一下扫个盲,按理说还应该看看阿拉伯立场的书,听听另一边的想法

  ●我觉得挺有用的,不知道为什么评分那么低,对于以色列小白来说,大系统上了解了以色列的历史。

  ●穿插着普通人面孔和名词解释,还带一些思考问题,很友好的一本书,可以作为了解以色列和犹太人的入门。

  ●社科版《孤独星球》

  ●很浅显,更像一本册子类的概况。

  ●不知道为什么评分低,就很长姿势也很浅显易懂,让人有无限欲望读下去的一本书。

  ●18/12 @2018 看着“安妮日记”的时候正好被推送了这一本,想着相关内容大概了解一下也无妨。虽然看着看着就看出了作者的美国身份对以色列的偏袒很明显,但是自己保持理性态度也能大概梳理一下历史,因为自己原来是个犹太犹大阿拉伯穆斯林等等都分不清的人……

  ●#2018第4本#相对单调的科普读物,简短的历史介绍,辅之以以色列人的简介,但还是难掩本书的单薄。以色列是个矛盾神奇又复杂的国家,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直面这样一个周边的世界——世界都拿着矛对准它。不知道这个奇迹般的故事可以延续多久?50年,100年?但是我知道他们一定会握紧手中的宝剑,奋力拼杀,直到宝剑锈迹斑斑。

  ●历史上的重大决策 往往不仅看对错看是否公正,还看利害,对个人的利害、对部分民众的利害、对国家的利害

  ●一本了解以色列的科普书,适合没事翻翻

  《为什么是以色列》读后感(一):为什么是以色列

  以时间推进的方式讲诉以色列建国的过程和存在的冲突,通过不断解决冲突的方式跨入新的进程。从丢失到再次得到应许之地的抗争。可以作为初步了解以色列之国由来的入门书,一种靠精神建立起的独立王国,但对于本书标题的解释还可以更加深刻和深入。美英立场、阿拉伯等国立场、中东非冲突以及恐怖组织都在这里交织上演,是意思形态的投射之地。

  《为什么是以色列》读后感(二):被操纵的信仰,我何在?

  015|123,《为什么是以色列》。

  对于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我在读《耶路撒冷三千年》时,深切体会到一点“如没有宗教,耶路撒冷啥都不是。”

  一天,跟朋友聊起“中国的凝聚力源自什么?”,关乎台湾的回归问题。谈到一点叫“乡土情节”。自古以来,儒家及士大夫精神影响下,大多人都有一种“告老还乡”及“种豆南山下”的情节。但随着城市化发展,乡土远去,乡土情节何处安放?(无论是台胞还是新一代国人)事实上,政治统一还不如经济统一来得更实际、更融合。城市文明就是利己、吸收与扩张,还有生人社会的彼此猜忌与依法信任。

  巴勒斯坦的诉求更为急迫:“土地”及“自治”。以色列周边国家诉求是土地及安全问题。以色列就像美国的中东副政权,牵制阿拉伯国家。其实,作为单一生命体而言,这几个国家的国民实在不幸,多少人为了所谓集体利益牺牲了个人的一生,包含战争死去及受伤、战争生活的不安全感、犹太人-阿拉伯友谊的被剥夺等。“信仰”是个可怕的推手,“被操纵的信仰”更是可怕的魔鬼。

  难道我们不也被“操纵”着信仰吗?

  《为什么是以色列》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11

本书以时间为线,讲述了从罗马帝国至今,整个犹太民族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情。宗教渊源,二战大屠杀,民族冲突,以色列建国,阿以冲突,巴以冲突。从到处流离失所到建国的,以及至今以色列仍然身处于战争中。

书本最后附有大事年表。

一点点感悟:

经过几乎近两个世纪的流离失所和不公平待遇,犹太人更加包容,所以在以色列依然享有平等权利地生活着至今不承认以色列,甚至要毁灭以色列的阿拉伯人,在中东这个宗教色彩异常浓烈的地区,以色列已然做到各个宗教共存;另外,长时间的颠沛流离也让以色列更加团结和爱惜现在以色列的这片国土和人民,所以现在以色列每年都在为了国家安全而战斗,但是任然在坚持同巴勒斯坦人谈判,为了和解可以放弃所有占领的土地给巴勒斯坦。

战争是血淋淋的,人民永远不会选择战争,但也是一种选择,相对于历史的大屠杀。

以色列建国造成的另一个悲剧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人,他们在政治家和宗教大佬的操弄下现在任然没有自己的家园,不愿意和犹太人共存,至少时至今日不接受犹太人在巴勒斯坦人的地方建立以色列。

沙特某一任国王曾说,基督教和欧洲人屠杀和迫害犹太人,现在却在伊斯兰的土地上建国,把这种灾难带给伊斯兰人民。虽然在伊斯兰和阿拉伯人这里,目前埃及、约旦、黎巴嫩与以色列通过战争和谈判换取了安宁,但是叙利亚,特别是伊朗目前任然相当仇视以色列。

  《为什么是以色列》读后感(四):一个充满苦难也充满奇迹的国家

  (了解以色列的历史与政治,可与讲述以色列经济与创新的《创业的国度————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一起看)

  以色列真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

  它和日本的“多灾多难”又不一样,后者多是自然灾害,老天爷存心让那个狭长的列岛常年陷入海啸、火山、地震等灾害困境中。而以色列却更多是“人祸”。

  前几年,新闻频道中时常出现巴以冲突、恐怖袭击、哈马斯、阿拉法特、加沙地带、人肉炸弹、自杀式爆炸、武装分子……许许多多的战争与冲突在许多年里时常在那片土地上发生。那时觉得特别遥远,对我们而言它只是出现在电视中的一条新闻而已。

  工作后,因为与科技产业接触多了,以色列在我眼里已然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第二硅谷”,是世界的创业热土。它既有耶路撒冷宗教圣地的神秘感,又有特拉维夫这样一个充满阳光沙滩酒吧与激情的创业高地。在小小的弹丸之地里,聚集了七千多家创业创投机构。无数的高科技新技术在这里完成了从0到1的诞生,并从这里借助资本走向了世界市场。无数的政府、企业来以色列考察科技创新,来学习在科创上“为什么是以色列”。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将以上两个场景在同一时间上联系起来。于是几乎已经忘记这个中东“小国”曾经的战火纷飞、硝烟弥漫,以为这个全世界最聪明的民族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安稳富足、活力四射的国度。

  与之前那本《创业的国度》不同,这本书聚焦在第一个场景,描述了以色列的历史与政治发展进程。在这两三千年的漫长时光里,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犹太人、阿拉伯人,以色列、巴基斯坦、黎巴嫩、叙利亚、埃及,宗教、民族、国家、政党……不同的人因为不同的利益而在这里争夺领土、主权、家园。他们互相杀戮、他们也和平谈判,一方将另一方赶出了这片土地,在多年以后又再次迎来了新一轮的复仇。枪炮、弹火在这里交锋,新生的婴儿在这里长大后又加入了战斗。警报拉响15秒后必须找到藏身地,从小就被告知你的家园被仇人掠夺你的使命就是向他们复仇,死亡成为了生存的目的。

  这两年电视新闻看得少了,不清楚这样的状况是否还在继续。看完书后对以色列更加感到不可思议,深深觉得,也就犹太人这样苦难沉重的民族,才能在战争瓦砾中依然头脑清醒地寻求长久生存,努力通过科技创新在新时代闯出一条以色列的奇迹复国之路。对比隔壁,真真印证了中国的老话,“发展才是硬道理”。

  《为什么是以色列》读后感(五):中东和平遥遥无期

  出于个人对中东地缘政治的兴趣偶然读了这本书,在此之前我可以复述出贝尔福宣言、五次中东战争以及若干中东领导人的生平事迹,但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对这段历史是没有体系框架的。贝尔福宣言到以色列建国之间发生了什么,每次中东战争之间发生了什么,奥斯陆协议之后巴以关系的走向是什么,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领导人更迭的原因是什么,解答了这些问题是这本书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

  本书作者米切尔·巴德是美籍犹太人,本书原著用于向美国青少年科普以色列历史及国情。所以从政治立场来讲本书是完全亲美亲以的,甚至本书后半部分颇有政治宣传的意味。但尽管如此,个人还是非常敬佩以色列这个国家的,从夹缝中诞生,又在一次次绝境中涅槃。我也认为巴以关系中,以色列是寻求和平的一方——考虑到地理位置和生存环境,以色列当然是更需要和平的一方。而且历史一次又一次证明了以色列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和各种妥协,而巴勒斯坦,尤其是阿拉法特,对中东和平起到的是副作用。这个想法应该和国内教育是向逆的,但是多次事例足以证明。

  中东以后会走向和平吗?我觉得未来可以预见的时间是不可能的,巴以双方是不太可能走向完全和解的。即使“国家”层面达成协议,譬如1993年的奥斯陆协议真的实现,那也解决不了中东关系的核心问题,即宗教对立。换句话说,恐怖主义日益猖獗,问题就在于恐怖主义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的。恐怖主义并非简单的“报复社会”,比如,原教旨主义推动的恐怖袭击,似乎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将某一宗教完全消灭,最简单的道理,事实证明恐怖活动几乎不可能停止,因为恐怖分子知道他们在死后将会被视作为抵抗以色列占领而献身的烈士和英雄,这一点和巴以是否互相承认,是否达成合作无关。既然根本问题无法解决,巴以对峙就总有一把锁无法打开。

  此外,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都有可能造成巨大的政治变动,这种不稳定性在和平进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是否有相关研究?这似乎是一个很值得讨论的内容。以色列自拉宾之后的六任总理都保持了相对的政治稳定,这一点实属难得,可是巴勒斯坦则完全相反。先不说单阿拉法特自己就先后矛盾使得戴维营和谈破裂,巴勒斯坦错失最好的建国机会,阿巴斯和未来的继承人就能保持稳定吗?希冀于哈马斯和法塔赫能保持统一和稳定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对于以色列而言,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摆在每次谈判的桌面上,如果今天才订立和平协议的党派明天就被其他仇视以色列的群体推翻了,该怎么办?事实上这个问题不仅存在于巴以双方,任何一个政权都(可能)有这个潜在的隐患。

  总而言之,中东和平遥遥无期,似乎根本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事实上,全世界双边对峙哪一对不是这样呢(或许半岛关系不是?)。

  又及,再说一下这本书,鉴于立场问题不能说是客观的好书,但有阅读价值,而且推荐阅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