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摘抄

2021-04-06 03:2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摘抄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是一本由(法)罗曼·罗兰著作,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精选点评:

  ●傅雷的翻译多了诗意,所以重又花了四个小时看了克利斯朵夫的童年部分。他的前半生坚毅果断冷酷,后半生温润多了,更让人敬仰,但一如既往的爱音乐,至死心理也在热情谱写一曲和弦,激荡。身临其境,前半生经常描写克利斯朵夫的境遇,住处寒酸胃口惊人却常常挨饿,后半生这些没有触及,作者仿佛带着我们在他的精神世界遨游,其余的一切都是辅助了。

  ●不愧是经典,惊叹于作者对社会和人性的深刻洞悉,看后的人多少能从小说人物中看到自己的情(欲)和影子,找到自己向上的那股力。傅先生的翻译让我以为是在看一部中国小说,相得益彰!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便是克利斯朵夫那与生俱来的喷张的生命力,人生的休止符落下之前只管尽情地随音乐唱吧跳吧,因为生命原本就是一团火,要划破黑夜纵情燃烧!

  ●作为小说,显然是一部不太高明的小说,好在作者并不承认他是在写一部小说。尽管如此,从“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开始,我还是被这部啰里八嗦的小说感动了。有一点我很赞同罗曼罗兰,艺术作品的成就不会因它的体裁受限,因为更重要的是灵魂的真,约翰·克利斯朵夫不就是千万个正走在“永远回归”路途上的查拉图斯特拉的其中一员吗?我爱理想主义者,我爱活着的人。

  ●某些细节的翻译有着难以逾越的年代鸿沟,不过原著伟大到可以忽略这些细节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继续热爱生活。”

  ●断断续续一年终于读完了…读完全文几乎没有心理活动的红楼梦后开始读JC大篇幅意识流的时候一开始接受无能。。在卷二结束后,为作者的蒙太奇、真实架空和art insights折服。ps.至少一半cr都要给傅雷

  ●我想评两次分,打十颗星星❤️

  ●这不是一部小说,或是人物传记,这是一个人,一个有力的生命。

  ●有错别字、错误标点,装订不结实,容易散页。不要买这一版。四星是给罗曼罗兰和傅雷,给这部关于生命长河、关于信仰的著作。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一):一个糟蹋傅雷、误尽后学的北日版本

  关于版本

  傅译本的《约翰克里斯多夫》,我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北京日报的版本,一个是江苏文艺出版社的上下册版本;北京版是四卷本,排版相对科学,读起来舒服,江苏版是两卷本,书厚重不说,字迹也密密麻麻的,有些章节还印刷不清晰,读起来不爽。

  但北京日报版有两个大问题:

  一是她他不分、都是他,当一个句子两个甚至三个他时,让你搞不清这个他是谁,那个他又是谁;而且傅雷先生的译文里一个句子两个、三个他的情况相当多

  。二是名人的译名的问题严重:莫扎特居然译为莫扎尔德、门德尔松译为孟特尔仲、舒曼译为舒芒、韦伯译为韦勃、李斯特译为列兹、舒伯特译为修倍儿脱、巴赫译为罢哈、亨德尔译为亨特尔、瓦格纳译为华葛耐、海顿译为罕顿,只有贝多芬是一样的。

  真不知从哪里找的这么早的译本,真是糟蹋傅雷、误尽后学啊。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二):“我是即将来到的日子”

  断断续续半年多过去,看尽一个人的一生。第三册读的最慢,朋友相伴,渐渐志得意满,烦琐喧闹一如人生中场。等到朋友倏然离别,环顾四周无亲眷无爱人无挚友,让人灰心。少年时代吉普赛般的舅舅,热爱音乐的苏兹老人的温情,闪耀着人性光辉的耶南姐弟,青年时未曾留意的天真女孩在远离他的地方长成独立坚韧的魂灵于中年后重逢,都是幸运的相遇。

  书尾的概括已经够好了:

  “青年时期拼命的努力,为的要控制自己;顽强的奋斗,为的要跟别人争取自己生存的权利,为的要在种族的妖魔手里救出他的个性。便是胜利以后,还得夙夜警惕,守护他的战利品,同时还不能让胜利冲昏了头脑。友谊的快乐与考验,使孤独的心和全人类有了沟通。然后是艺术的成功,生命的高峰。他不胜骄傲的以为把自己的精神征服了,以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了。不料峰回路转,突然遇到了神秘的骑士,遇到了丧事,情欲,羞耻,上帝的先锋队。他倒下去了,被马蹄践踏着,鲜血淋漓地爬着,爬到了山顶上:锻炼灵魂的野火在云中吐着火焰。他劈面遇到了上帝,他跟他肉搏,像雅各跟天神的战斗一样。战斗完了,筋疲力尽。于是他珍惜他的失败,明白了他的界限,努力在主替我们指定的范围内完成主的意志。为的是等到播种,收获,把那些艰苦而美妙的劳作做完以后,能有权利躺在山脚下休息,对阳光普照的山峰说:祝福你们!我不欣赏你们的光明,但你们的阴影对我是甜美的……这时候,爱人出现了,握着他的手;死神摧毁了她肉体的障碍,把她的灵魂灌输到了他的灵魂里面。他们一同走出了时间的洪流,到了极乐的高峰。在那儿,过去,现在,将来,手挽着手围成了一个圆周;平静的心同时看到了悲哀与欢乐的生长,发荣,与枯萎。在那儿,一切都是和谐。”

  一部不折不扣的巨作,所有概括与评论不及书中所写之万一。傅雷的译文也很精彩,珍贵的人类宝藏。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三):4.6

  初读《约翰克利斯朵夫》,120w字的大部头实在宏大,而自己阅读初心又过于狭隘,只是想在阴霾期鼓励自己,所以很多内容都没吃透,很多精神都未曾领悟到,只能称得上“看”完了,这次先记录一点点个人想法,以后再细细拜读吧。

  每个生命的方式是自然界一种力的方式。有些人的生命像沉静的湖,有些像白云飘荡的一望无际的天空,有些像丰腴富饶的平原,有些像断断续续的山峰。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命从呱呱落地那一刻起便伴随着人间的不公道、哀伤、痛楚。现实的狰狞在孩童面前也不会被粉饰,天才的克利斯朵夫成为父亲接近权贵、荣誉的工具,音乐给他的快乐是伴随着痛苦的快乐。这样成长起来的克利斯朵夫卑微、敏感、倔强、好斗,伤透了身边人,亲手断送了自己生命中很多看似平坦好走的路。带着情绪读书的我的局限性便在于此,不断用克利斯朵夫缺点和自己的缺点对比,陷入越来越难过的情绪中,我讨厌曾经那个不能与世界愉快和解的自己,也讨厌这样的克利斯朵夫,我心中完美的人应该是大卫·科波菲尔那样饱经磨难却总能淡然面对的人呐,是面对仇敌也能放下武器的人呐。可是读到后面,渐渐喜欢上了这样的克利斯朵夫,这个世界诚然不是为了配合克利斯朵夫这种顽强的性格造的,世界需要圆滑懂事的人,也需要不妥协不懂事的人。他抱着没有希望的希望,登上千古长存的受难的高岗,遇到千古不灭的痛苦,血管里烧着整个宇宙的烈火,被迫逃离故土、漂泊异乡,追求艺术和真理,不断挑战不断斗争不断燃烧,过着波澜壮阔的一生,直至晚年。克利斯朵夫生命力太过旺盛,经得起暴风雨的洗礼,这样的克利斯朵夫才是我更应该看到的克利斯朵夫。同时,凡事绝不妥协的克利斯朵身边伴随着奥利维这样性格互补的挚友也是书中很和谐的一笔。

  阅读途中,总是会想起最近很爱的李娟的几句话“生命一直陷落在那些岁月里。将来,见到他以后,我要对他说:‘世上竟会有那么多的悲伤。不过,没关系的。我最终还是成为了自己最想成为的样子。’”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四):生活的真相:残酷又可爱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那么生活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在《约翰克里斯朵夫》里面,罗曼罗兰给我们清楚地展现了:

  你可以拥有天赋,但依然生活贫苦;你可以拥有母爱,但依然饱受桎梏;你可以拥有友情,但难免面临失去;你可以拥有爱情,但最终无法相守;你可以拥有荣誉,却无法摆脱不被理解的孤独;你可以遭遇激情,但难逃内心的煎熬;你可以回归平静,却不得不面对死亡。

  看起来很残酷,但是换一个角度就好多了:你可能生活贫苦,但依然拥有天赋;即使被现实牢牢抓住,但友情和爱情依然在某个时刻等待着你;常年不被理解,孤独相随,但你的光芒总会透过压抑的空气传到某些人的身边。

  正如我在赏析《情人》的时候也提到过,生活只是生活,是美与丑的结合。生活从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暗无天日,关键是你要永远保有那一份热情,保有那种敢于“反抗”一切你不认同的事物的勇气,保有那种生机勃勃的“力”。

  总之,这是一本叫做勇气的人生史诗,从前面几章感受到小克里斯朵夫和母亲的善良,感受到中低等家庭对贫穷的无奈,感受到这个小天才和命运抗争中的痛苦。随着故事发展,看到他的思想和社会传统的对抗,感同身受,一种桎梏加身却无法摆脱的失落,以及对他不肯妥协顽强对抗社会的感动。再到他终于遇到了最重要的友情,能够一起感受那份欣喜,遇到知音的那种快乐也令人愉悦,看着他成功你会由衷的高兴,看着他失落你也会随之揪心,总之你就像一个朋友陪着他走完了一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感受作者展现给我们的那种生活的“力”,你的内心也随着这种“力”会想要对抗那种“二三十岁就死去”的颓废,也会面对生活的挫折萌生出抗争的勇气。每当我面对现实的压力感到无法喘息的时候,总会想起克里斯朵夫肩头的那个孩子,没错,坚持下去才能迎来将来的日子。

  读一部经典就是经历一种人生,留下的经验足以在我们日后的生活中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它们会成为我们的血肉和骨骼,成为我们精神的另一个故乡。

  感谢罗曼罗兰留给我们如此珍贵的“礼物”。

  《傅雷译 约翰·克利斯朵夫(全4册)》读后感(五):传奇的人生 —— 读《约翰 . 克里斯朵夫》

  编著:罗曼 . 罗兰(傅雷译)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3-1

  罗曼 . 罗兰的这部《约翰 . 克里斯朵夫》一拿到手,着实让我惊喜,因为我发现这个版本的分卷更合理、更细致些,特别是中部及后半部分小标题的卷文分解,让读者一目了然,在读的过程中更加轻松地理解小说人物的心理特征和作者的思想境界。据有关资料介绍,作者以贝多芬为原型,创作了克里斯朵夫这个千古不朽的伟大人物,可谓是传奇的人生。

  无论哪个版本,第一卷都是亘古不变的《黎明》,而开篇的第一句“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恢宏的气势,是罗曼 . 罗兰用一腔热血表达了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翻译家傅雷先生翻译这本书极具神韵的最佳体现。在本书二十页的内容,“江声浩荡”这个词出现三、四次,可见外国作品,即是翻译家的再创造作品,具有神韵的作品,另读者着迷。

  接下来是初生的婴儿,一位老人,以及刚生了孩子的女人在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从老人与女人的对话里,读出这个家庭看似幸福,其实充满了茅盾,特别是还没有出场的婴儿的父亲,虽然这个家庭在当地很有名望,但他却贪恋杯中物,沉醉在自我中不能自拨,以致让婴儿的祖父叹气,却又无可奈何。婴儿即小说的主人公——约翰 . 克里斯朵夫。

  当约翰 . 克里斯朵夫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听到圣 . 马丁寺的钟声便停止了哭声,多么神奇!后来,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祖父首先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祖父陪伴了他的整个童年,给予了他童年的欢乐,在潜移默化中,祖父也渐渐培养了约翰 . 克里斯朵夫的音乐才能。为了培养克里斯朵夫,祖父曾卖掉一口十八世纪的雕有人像的柜子,那是老人一生最珍爱的物品。与此同时,因为太过宠爱,也造成了小克里斯朵夫的自大心理。

  有一次,在克里斯朵夫七岁的时候参加了一场音乐会,在与父亲曼希沃合奏了曲钢琴曲后,他又独奏了《童年的遣兴》而轰动全场。在大家高声叫好中,他反而有些生气了,原因是他们的喝彩带有“命令”式,这在他的人生中,需要做调整才能认识到的。好在,克里斯朵夫有一位好舅舅——高脱弗烈特。他在克里斯朵夫的人生中占有很重的地位,他是个真诚,善良的人,他一直在给予和分享。他教会克里斯朵夫什么是爱,宽容,信仰和自由。

  在克里斯朵夫的生命中,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奥里维。奥里维是外表钢柔并济,内心纯净清醒的一个人物,他与克里斯朵夫似乎超出了有血缘的亲人。关于奥里维这个人物,我查阅了有关资料,我的初步认识是,在书里书外,奥里维的原型有可能是罗曼 . 罗兰自己。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只能用笔大声疾呼着爱与正义,勇气与责任,他试图用他的笔来唤醒麻木的人们,在腥风血雨中催开善良纯美的人性之花。然而,可惜的是,奥里维命运不济,尽管他“预先就知道了一切邪恶不可避免的重复”,但他永没有停止对正义的追求,他过早的离世,也给了克里斯朵夫致命的打击。

  “江声浩荡,自屋后升起......克里斯朵夫看到自己肘子靠在楼梯旁边的窗槛上。他整个的生涯像莱茵河一般在眼前流着。”此时,克里斯朵夫的头脑里闪现的是母亲,爱人,朋友......读到这里,做为一名读者,我已经N次泪流满面了。在感叹克里斯朵夫人生传奇的同时,我更愿意做这样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何在——珍惜当下的幸福,好好活着,让自己的生命活得精彩。也许这是每个人最需要思考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