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脖子上的安娜》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脖子上的安娜》的影评大全

2021-04-08 23:52: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脖子上的安娜》的影评大全

  《脖子上的安娜》是一部由Isidor Annensky执导,Alla Larionova / Vladimir Vladislavsky / Aleksandr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脖子上的安娜》精选点评:

  ●

  ●很小时看得,记忆不深,就记得漂亮的裙子,女主很漂亮

  ●我是不懂为什么有钱和孝顺不能兼得

  ●真的就是好看,没办法

  ●三星半。契诃夫作品改编。

  ●偶尔翻出来,体会一点苏联味道

  ●女主拒绝了好莱坞的邀请,在俄罗斯人眼中完全大美人一个。。比起带小狗的女人,俄罗斯人对这部片子爱得更多~难得观点一致~Москва

  ●看点是:俄罗斯大美女。大俄罗斯美女。

  ●很无奈很凄凉。看的国语版,国语配音不错就是说话有点含糊不清。

  ●契科夫著名短篇小说改编,原著是从婚礼部分开始的,电影加上了前面的铺垫,基本上维持了原小说的韵味,辛辣的讽刺无情的鄙视都充满了契科夫的味道。PS翻译方面多少有点问题有些语带双关的台词在翻译的时候最好做一下注释,那句现在就等小弗拉基米尔的降临了,其实这里指的是弗拉基米尔勋章而非孩子。

  《脖子上的安娜》影评(一):女人变坏就有钱

  我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十几年前,我刚进入社会工作,本单位的一个大姐亲口对我说的,我那时还年轻,还不知道世界人心的险恶。她那时已经三十多岁了,是一个领导公开的情妇,那人比她大十几岁,相貌丑陋,非常好色贪财,是见女人就玩弄的典型的不挑肥拣瘦的恶棍,一个贪污成性的蛀虫。那时侯,他提拔她做了二把手,她那时就已经在市中心买了一套房子,在90年代初期我们这些小城市的国企职工还不敢想。她的老公本是个胡同串子,小地痞,也借着她的光开了一家酒楼,买了辆黄色的面的,手里拿着大哥大,很是得意。

  她很爱美,几乎天天换新衣,那时侯整形还是件稀罕事,她就去上海割了双眼皮,纹了眉,据说花了几千块,我们都张大了嘴。

  很多年后我一边看这部老苏联电影一边回忆那个女人,觉得契诃夫的伟大就在于他通晓永恒的人性。

  片子里的好女孩安娜终于堕落了,变成了一个庸俗虚荣的女人,忘记了可怜又清贫的父亲和小弟弟,唉,清高有什么用!那个可怜的父亲一边弹萧邦一边喝酒,萧邦有什么用!还不及寒冬的一条围巾。安娜不堕落又怎么办!她要活下去啊!没有爱情,没有钱,没有自由,你清高自尊有什么用!去卖菜啊,在寒冷的市场象那些农妇一样喊叫,冻得发抖,还有贫穷带来的丑陋,这是最可怕的,对女人来说。

  你知道贫穷的滋味吗?

  你知道走投无路的滋味吗?

  你知道被人唾弃的滋味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当安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美貌可以换来金钱,漂亮的衣服,狂欢,还有男人的献媚,她还能回到那个老吝啬鬼的家吗,她还能过从前地狱般的日子吗,反正什么都没有了,爱情,亲人,再不用青春换点金钱和快乐还剩下什么?什么都没了。

  她不想就这么死啊!

  你很懂得时尚,有足够的鉴赏力,还有理想和对美的追求,但是你没有钱,虽然那个TODS的手袋你非常喜欢也适合你,虽然那条古绮的丝巾系在你的脖子上绝对不比杰奎林差,可你没钱。你绝不可能象那些女孩子一样拎着假LV招摇过市,你感到俗气,低级,可你--只能费劲心思跑遍个个小店淘一只有点明星象却不至于太象的包包,还要和店主费劲口舌。穷啊,又想有品位,真可怜,也可悲。还不如买个仿芭宝利的包。起码便宜。

  假如我是安娜,处在那样可怜的境地,那我也选择堕落了。假如我的出卖换来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生活,金钱,舞会,华服,不再悲哀和寂寞,不再受气和蹂躏,为什么不?

  我害怕去街上叫卖,即使我喊破嗓子也没有那些农妇卖的多,我害怕凌晨三点就起床登三轮去送牛奶或者炸油条,在寒冬的北京街头看着那些高楼大厦,匆忙的行人,川流的汽车,一点点攥着可怜的钱,我害怕被人象畜生一样驱赶,讨要保护费,我害怕每天被挤下公车摔倒在冰冷的地上,没人看哪怕一眼。

  所以我只能出卖自己。就这么堕落吧,象芳丁一样苦笑着说,全卖了吧!

  为什么我不能拥有美丽,金钱,消遣,快乐,难道杰奎林不是把自己卖给了奥那西斯?那些女人能卖我也可以,假如她们是高等寄生虫我就是条小蛔虫。

  哼,即使我不卖也没有人可怜我,说不定卖了倒有人赞美我,这就是人世间!

  附带说一句,我那个女同事后来又穷了,因为她为一个小白脸着了迷,离了婚,结果钱让人家挥霍光了就跑了,她又开始在批发市场卖服装了。

  爱情使女人贫穷啊!哈。

  《脖子上的安娜》影评(二):如果堕落能让你富满金山 那么站在冰冷的黄金上你快乐么

  在我看来这世界上两类人活的比较快活,一类是非常富有的人,那么还有一类就是非常贫穷的人了。我为什么这样认为呢,我不过是觉得对于非常富有的人来说,基本想要的都能弄到手,想做的都能办到。那还有什么不爽快的呢?而对于非常穷的人来说,要什么没什么么,想做什么都难。自然是不爽的了,可穷有穷的好处,因为一无所有便了无牵挂。倒也活的洒脱。反到是掉半空中的,穷不穷富不富的,叫人上天不能落地不成,活生生掉半空中被岁月的风吹干了。

  认真想想执拗的女人其实并无多大意思,这世界本就虚无,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但这世界上常常执拗的女人不是一两个,估计就是那半空中不穷不富还没把世界看透的女人吧。若真是到穷的什么也没有了。还有几个傻瓜会说我要坚持等我的爱情。有句话说爱情建立在物质之上的。我觉得这话并不无道理,我说他要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整天张罗着怎么找饭吃,他还念叨个狗屁爱情啊。那天我和朋友路过扬家坪,看到墙上贴着巨副的纪念张国荣歌友会。我说想不通他怎么自杀了,为什么呢?给人感觉他那么有钱又那么帅那么有魅力一人,怎么会自杀了呢。我朋友说:“他是吃饱了没事干,叫他每天早上天不亮就去工地上搬石头,搬到天黑月亮上山才回家睡觉,你看他还想狗屁自杀不。什么情情爱爱,什么自杀不自杀的,简直就是有钱人吃饱了没事干,没事找事,想多了!”

  黑白的电影像在告诉我们这故事离我们的年代很久远,起码就黑白的画面一扫不用看简介,不用多做任何了解就可以知道是一部老电影,拍于很多年前。故事里的安娜公爵仿佛又在说这不是一现实中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放高了枕头像看一群歌妓在舞台上剔牙一样对她指手画脚,嗤之以鼻┅这有什么关系呢,这和我们的生活完全不沾边,看完电影喝杯香浓的奶茶然后盖着温暖的棉被香香的睡一觉。

  可是,那不过是个缩影而已。细品就发现那个荒唐可笑可悲又可叹的故事出自于生活,来源于生活。到处能在生活里找到故事的影子,在故事里又到处能看到现实里人的摸样。久而久之,那部古旧的电影就和你新鲜的生活重叠了,混淆了。你的生活,也不过一出戏,只不过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安娜,一个贫困的美人儿。出了美貌与青春,她一无所有。可贫困像条毒蛇,再美丽的女人也会被他吞噬得姿颜残存。贫困的她选择嫁给一个50岁的糟老头,而且还是一个视钱如命的吝啬鬼,对一个18岁还在做梦的女孩来说再没比着更糟糕的了。只有对于一个贫困到什么都没有,只剩青春做赌注的女人才有勇气走那条嫁给一个50岁糟老头如此不堪的路吧。稍稍还有点经济作支撑的姑娘,又或是有段爱的死去活来的爱情牵绊,就都狠不下心来做那个嫁给一个如此不堪的人的决定。

  她变了,变的庸俗了,变的有钱了,她忘记了她的老父亲┅

  她坐在漫天大雪的马车上奔跑,穿着华丽的礼服出席一场又一场的舞会,她快乐的在钢琴前弹奏着┅只有深夜回家的她才看起来有点哀愁,落寞,凄凉。

  她再不贫困了,她快乐么?

  也许有时候我们执拗坚持的并无多大意义,坚持到最后又有什么呢?坚持的人给自己找一点坚持的借口,不坚持的人给自己找一点不坚持的安慰。其实怎么生活都无所谓,最后也一切都是虚空。

  人活着就自己给自己找点活下去的借口,找不到活着的借口就自杀了。

  如果堕落能让你富满金山,那么站在冰冷的黄金上你快乐么?

  《脖子上的安娜》影评(三):伊西多•安涅斯基作品《脖子上的安娜》观后座谈会纪要

  伊西多•安涅斯基作品《脖子上的安娜》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5年3月28日(星期六)上午10:35—11:02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伊西多•安涅斯基作品《脖子上的安娜》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王犀灵、杨越辉、金爱武、马以乐、卢炘、杜素梅、孙凤凤、韩美娣、何吉、王玉香、张小平、黄方悦、刘炜杰(观影者:王玮玮、章毓苏、姬伯庆、张征辉、翁锡良、王月芳、姜天鸿、万邦炎、范大茵、姜希珍、庞健、陈小芳、田瑛、丁云珍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契诃夫短篇小说搬上银幕的至少还有《带阁楼的房子》与《带叭儿狗的女人》

  范达明:《脖子上的安娜》是根据契诃夫同名短篇小说改编拍摄的。契诃夫(1860-1904)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生于19世纪下半叶,时间上应是最晚的,因只活了44岁,所以比大于他32岁的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死得还早——普希金、果戈里与契诃夫寿命都太短(分别为38、43、44岁)。契诃夫短篇小说搬上银幕的,我知道的至少还有《带阁楼的房子》与《带叭儿狗的女人》。前者1963年公映,那年我刚满16周岁不久,看后尝试写了影评,是我平生第一篇影评,已贴在了我的网易博客上,还转到了微信上。但那两部《带》片的影碟至今没有着落。本片的影碟来自深圳版“上译经典”套装版本,名曰“上译”,实际混入不少长春厂译制版本,可见其质量了。本片就是长影配音,当然50年代初的汉语对白,也谈不上什么风格。我手边有《脖子上的安娜》中文版小说,原著其实是篇很短的作品,小说开始就写安娜因家里经济窘迫而结婚了:18岁的她嫁了有钱的官吏,一个52岁的老男人!难怪富翁阿尔狄诺夫拦下他俩的马车时把他们认作是父女了。这一婚姻关系确属“不相称”。而俄国绘画史上,此前就有一幅叫《不相称的婚姻》的名画,是V.普基廖夫学生时代的毕业创作,作于1862年,契诃夫写于1895年这篇小说或许也受此画的影响。扮演女主角安娜的演员名叫拉里奥诺娃,在那个年代属苏联著名青年女演员,我曾看过她参演的苏联版莎翁喜剧《第十二夜》、神话片《萨达阔》,还有写捷尔任斯基“契卡”的《仇恨的旋风》等。下面,还是请王大姐先来说说看法。

  今天影片里的安娜,我倒觉得她的做法可以理解,是把积压内心的怨愤释放出来

  王犀灵:我上次对于托翁作品《安娜•卡列尼娜》的发言可能有点偏激。如果站在作家的人文主义立场上来看,对于安娜的形象全盘否定,那是不对的。作家通过安娜这个形象实际上是批判了当时沙俄的社会,对于安娜则给予了同情,虽然也有批判。但是改编的电影,可能写得不好,我对里面安娜的形象是比较反感的。安娜•卡列尼娜与卡列宁结婚,就跻身进入了贵族的行列,她的人生态度就可能会有变化,她的哥哥奥布浪斯基也有婚外情。今天这部影片里的安娜,我倒觉得她的做法可以理解,就像《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女主人公那样,可给以赞美和同情。影片把每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都刻画得很好。安娜是被迫嫁给了这个莫杰斯特的。她父亲是个教师,有点修养,虽然家庭穷困借了女婿的钱,但在有了薪水后就如数归还。而那个小文官莫杰斯特真是个混蛋,有钱却不舍得花。他与安娜的婚姻完全是一种金钱交易。从具体描写来看,三部影片三个女人都不一样。本片中安娜后来的寻欢作乐,显然是社会造成的:你只要人漂亮了,就有人来买单来捧场。她自己就是条件反射,也是一种报复。她成为了红人,是把原先积压在内心的怨愤释放出来,当然也是自甘堕落,她家里对她也管不着。另外,她做华丽的衣裳,她丈夫也管不着,我们只看到一张张账单送到她丈夫面前,他只管付钱就是了。这里也可以发现,她自己其实是管不了钱的,手头也没钱,所以也无从接济家中父亲与两个弟弟了。

  莫杰斯特对他老婆安娜的做法是破坏了游戏规则,他是丢掉了个人尊严

  杨越辉:影片中我们看到那个公爵高高在上,但即使是他也是被他夫人管着的。这样,他就是在游戏规则里,至少他当面对老婆是服从的。而莫杰斯特对他老婆安娜的做法,却是破坏了游戏规则的。他是丢掉了个人尊严,让她在外面任意交往,等于是自己老婆可以让给别人来玩。安娜再怎么享受荣华富贵,或许有她的理由,但应对自己父亲负些责任。而现在她这个样子,说明她已经堕落了,良知没有了。她忘记了自己的家,这样,她就与他丈夫一样,是走到了规则之外。

  安娜不是别有心计,只是利用了自己的美。契诃夫批判的重点是上层社会

  金爱武:契诃夫小说的批判矛头主要是安娜的丈夫莫杰斯特及其所作所为。安娜是社会底层的人物,她原本单纯、善良。结婚之后进入了新的环境,给了她机会;安娜不是别有心计,只是利用了自己的美。契诃夫批判的重点是上层社会。而通过描写他的丈夫,也看到小人物怎样慢慢往上爬,而且达到了这样的程度,是以他老婆的全部付出作贡献与代价的。

  影片高潮与看点在“舞会”这场戏里:安娜的美被认为是“连大炮也得屈服的力量”

  范达明:影片的高潮与看点显然在“舞会”这场戏里。穿上舞会礼裙的安娜进入贵族俱乐部,美艳动人,气压群芳,这是事先连她自己都没料想到的。她陷入了男人的重重包围中——这幕情景让人联想到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里的玛蒂尔德。在富翁阿尔狄诺夫赢得头筹潇洒地与安娜跳起双人舞以后,又有公爵大人亲自出马捧场,给她献上鲜花,赞她“太漂亮了”、“太迷人了”,要给她这个“绝代的美人”颁发“美人奖金”。公爵自己就认为,安娜的美的力量让他这个“一向崇拜美人”的人怎么也难以自控。在敬酒时安娜被誉为“舞会的女皇”,她的美丽被认为是“连大炮也得屈服的力量”。影片通过安娜的形象,肯定了美丽或美人是一种无比的力量,虽不无讽刺她周围地位高低不同的各种男人的“德性”,但也说出了某种真理,因为安娜的美并非虚假的存在,这一点连一旁目睹她丰采的父亲也不否认。其实,安娜的美,不仅是外在的,还有她的气质,这是来自她家庭尤其她母亲的家学风范的影响。安娜沉浸于舞场交际的热浪中,她对此固然喜出望外,而她的这一经历更是完全改变了她的人生观:丈夫、校长、公爵大人等等原先都让她觉得是威严可怕的压抑着她的力量,现在却都不在她眼皮底下了;安娜由此而认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的美的力量,这对她显然是一次认识上的觉悟与飞跃。安娜的生活与命运从此改变了,以至于最后她能够对着来她面前求助的丈夫脱口而骂出“滚一边去,蠢货”的话来,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里,并不是来评价安娜后来行为的对与错,但是一个美丽女人在一定机遇下可能产生的力量,不仅在当时俄国的上流社会存在着,即使在今日的世界各国,包括我们今日的中国,它的存在都是不争的事实。

  影片每个人物都有特色,刻画得入木三分:父亲有骨气,安娜就是整天享乐

  马以乐:影片每个人物都有特色,刻画得入木三分。父亲还是有骨气的,借了钱记得要还。而安娜她要钱花,就可以花,她无所谓。她并不是要钱,要的就是整天的享乐。

  父亲的酗酒与贪杯,写出了像他这样的小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很有典型意义

  范达明:从父亲彼得在舞会上见女儿翩翩起舞为众人所瞩目,说女儿安娜多么像她的母亲,由此可以料想,父亲原先娶了个好太太,既漂亮又有涵养,生下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全家其乐融融,未料太太不幸去世,他便开始酗酒,直到被解除教职而倾家荡产。从这个角度来说,父亲在全家最终的悲惨结局中,也是负有相当责任的。换言之,如果契诃夫小说的批判矛头主要是针对了行将崩溃的沙皇帝制的腐朽与不合理,那么,就具体的小说人物来说,作家也指出了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普通平民阶层中所存在的各中缺点与坏的东西,譬如酗酒与贪杯——这个问题,可能是俄罗斯民族性格本身的问题,直到今天还没有解决。在本片中,它作为个案,倒也写出了像彼得这样的小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很有典型意义。

  影片对安娜在这样的社会里走上这样的路是有批评的

  卢 炘:契诃夫写短篇多。影片是从一个短篇开发出来,很不容易。上层社会各个人物刻画得性格鲜明。有些没有交代。譬如安娜的父亲可能有多次借钱。安娜没有关心家里,影片最后车子过了家门,她可能自己也不清楚。影片对安娜在这样的社会里走上这样的路是有批评的。安娜最后是成为了上层社会的一员了。

  杨越辉:人要守住底线。钱拿到了,还是要给家里。

  看了影片让人心灵震撼。社会如果把人逼迫到了绝路,那么肯定就会引起变革

  杜素梅:这部影片的名字也挺好的,有深意。看了影片让人心灵震撼。上层社会纸醉金迷,而像安娜父亲这样的普通百姓却没有活路。扮演安娜的演员用肢体表演来展现人物的性格,非常成功。应该说,最后安娜这个人是发狂了。社会如果把人逼迫到了绝路,那么肯定就会引起变革。

  安娜要的不过是自己的放开的生活,这对人没有什么不好

  孙凤凤:我有这样几点看法:影片对安娜的批评,并不是第一重要的,而安娜要的不过是自己的放开的生活,这对人没有什么不好;人为了自己的地位、名誉或其他什么东西,可能需要有所付出,这往往就构成一种交易;工作养家,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男人对于家庭没有责任,那么子女今后对他也没有责任。

  国外与中国习俗不一样。要在中国,就绝不会像影片中那样的结局

  韩美娣:安娜到后来已不管自己家里,也不拿钱给家里,父亲又是这样一个酗酒而潦倒的人。看来,国外与中国习俗不一样。要在中国,就绝不会像影片中那样的结局。我觉得还是中国的传统好。

  何 吉:影片证明,只要国家存在,就有官员的腐败,就有娶小三这样的事。从古到今,都是如此。

  莫杰斯特的功名心理与往上爬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

  范达明:莫杰斯特在得到圣安娜勋章时,曾对公爵大人说:“现在我只巴望小弗拉基米尔出世了。我斗胆请求大人做教父。”这里,显然不是指让自己的老婆去跟公爵大人结合而生出下一代,“做教父”在这里已经有很明确的含义。在原著小说里,作家对此也专门做了解释:这是一句双关语,既是莫杰斯特盼望自己与安娜早生贵子并认大人做儿子的教父,又以暗语指望来日还能通过公爵大人从皇上那里获得“四等弗拉基米尔勋章”。可见,莫杰斯特的功名心理与往上爬的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他是把这个看得比一切都重要、都珍贵,为此他可以对上竭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不惜一切代价、不顾自己起码的人格尊严。这确实是一个俄罗斯官场很典型的人物,不仅是官吏中的一个“小人物”,在性格心理上更是个真正的“小人”。

  2015年3月31日22:30整理,4月1-2日补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