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ZARA》读后感1000字
《从0到ZARA》是一本由[西]哈维尔·R.布兰科 / [西]赫苏斯·萨尔加多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80元,页数:32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从0到ZARA》精选点评:
●写的过于琐碎了,印象深刻的是Zara不做广告,以及为了实现时尚民主化而在商铺设计,产品,生产,物流所做的努力。
●就是数据有点点老了,还不错
●描述了一个商业帝国内部的细节。但是没有过多的学习方面的借鉴。
●大概真的是主角太低调,没啥可写的吧
●传记这么写简直是研究报告
●还是写的很详细的一本书 比较喜欢后半部分ZARA的危机与优势 有比较客观的分析 其实对于阿曼西奥之前并未听说因为他太低调了 后来因为公司上市才不得已暴露身份 在对家族的介绍并没有仔细看因为分不太清 难得看的一本类似于人物传记的书籍
●为了论文研究课题而读的,我想要的营销部分所占篇幅只有一点点,也没有什么新意,都是已经知道的了…… 又及,品牌创始人低调到这也没什么值得挖的逸闻吧……
●对zara这家公司比较感兴趣,备考期末的时候顺便看的。整本书感觉重点不突出,讲了很多阿曼西奥身边人的分析,这很没有必要。我主要是看这个公司的发展历程,在各个转折点上的战略决策,谁要看你家里的那些事儿呀?总体来说看的有些无趣。
●大主题下的叙事结构及内容并不清晰啊,这本书30%厚度归功于意大利人那一长串名字。
●没啥内容的一本书,浪费了这么好的装帧和定价
《从0到ZARA》读后感(一):《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哈维尔·R·布兰科、赫苏斯·萨尔加多
每次提起zara,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抄袭速度很快的品牌,但接触了本书就会发现:大家所认同的速度正是zara成功的因素,但是绝不是抄袭那么简单。因为zara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速度很快,从设计到销售仅要15天,因为它自建了服装供应链的全部环节。 但是zara成功不仅仅是因为速度,除此之外,其还有三个特点:一是款式时尚度可与奢侈品同步,二是价格不贵,三是布料一般。在这些特点背后的深层原因是,zara一直紧扣用户需求,为顾客提供准确的产品,并且有一个很独特的设计理念——“当季新衣与旧衣的搭配”。 说起zara,不得不说其创始人阿曼西奥,他14岁开始在服装店做送货员,27岁后开始转到高级服装店工作,最后遵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创业。其创业初期,有两条经验很值得借鉴:一是少量生产,二是根据预期销量控制成本,以适中价销售。
《从0到ZARA》读后感(二):阿曼西奥是全球知名服装品牌Zara的创始人。2016年,阿曼西奥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二位。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高纳,ZARA品牌创始人。这个出身贫寒、40岁才开始创业的男人,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创立了覆盖全球,令人惊艳的ZARA时尚王国。 本书讲述了他的人生、他的家庭,并揭秘了ZARA独特的零售理念。
·阿曼西奥是全球知名服装品牌Zara的创始人。2016年,阿曼西奥荣登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第二位。
·阿曼西奥低调、神秘,从不在公众场合接受采访,因此外界对他知之甚少。
·他开创了“快时尚”模式,全球15天生产周期,每周2次上新,带给消费者最新潮最时尚,却又可以负担起的衣服。他摈弃传统广告,大胆的选址、吸睛的橱窗、考究的陈列是他成功的灵魂。
·本书在西班牙再版九次,是第一本深入研究Zara所在集团Inditex Group的书,同时也深入探讨这位神秘背后人物。
《从0到ZARA》读后感(三):何德何能(还没有看完结构紊乱)
2019年1月7日 养成读书笔记好习惯。
07 重塑奥特加的一生就仿佛在拼衣服拼图。
那些神秘的人物之所以充满谜题,恐怕是周围亲朋好友都守着讳莫如深的契约或者秘密。
而真正的神秘不是在于他不抛头露面,而是巨大财富的疯狂累积。
但偏偏他又不是特朗普那样的大嘴巴。
从神秘感引发,甚至在2001年上市都没有去敲钟。
7
我自己的评分:
受众评分:
阅读容易度:(是否适合众生)
初衷是这家店的衣服还基本上买得起。
自己也写了关于高ZARA的公众号 险恶的DUTTI
欢迎关注我各人公众号主要是读书笔记名字:从ZERO 到 zara
装潢:texture非常舒服,有CASH的凸印。我觉得以后要严肃认真地用单反拍出细节。
内封面外封面触感很棒阅读需要解答的问题是
1. WHY SO FAST?
2.HOW TO MAKE IT ?
3. WHY NO COMPETITORS?
封底上写着零广告,显然现在已经不是ZERO了。不过也没有多花经精力在代言人上。
看到第三章 或许才开始触及到核心 成本,瞬间就想到那些看似BLINGBLING或者极度型格的OUTFIT都是从脏乱不堪的厂房出生 一天工作10小时,却给6小时的薪酬。
《从0到ZARA》读后感(四):Zara的故事:快时尚如何颠覆服装行业陈规
文/郑渝川
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西班牙Inditex集团可能显得有些陌生,但肯定听说过这家公司下属品牌Zara(飒拉)。Zara以及GAP、H&M、KM、优衣库几家品牌,在服装品类中创造出一个全新的品类“快时尚”,使得都市消费者可以以十分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与全球当季时装时尚品味接轨的衣服。这一过程也被褒扬式的称为“时尚的民主化”。当然,“快时尚”及其开创品牌Zara,也一直面临强烈争议,最集中的批评集中在诱导过度购买,产品质量远远称不上卓越精良,因而消费者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衣柜,这就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材料和资源浪费。
Inditex集团多年来是全球排名第一的服装零售集团。有趣的是,这家公司尽管在全球已经拥有数千家直营门店,网上业务也十分发达,却没有像其他很多知名企业那样,把总部迁入巴黎、纽约、米兰等全球时尚潮流的一线城市,连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也不考虑。Inditex集团的总部一直位于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亚(该地区最有名的城市是拉科鲁尼亚),距离马德里的高速公路里程有600公里。公司上下内外对此都颇为微词,因为从物流角度考虑,距离中心城市过远,意味着人为加大了运输成本和时间,也不利于吸引人才。
但Zara品牌、Indite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却一直固执己见。他不愿意从加利西亚迁入更加繁华的马德里或巴塞罗那。Inditex集团只好迁就他的想法,想办法将公司的生产车间向加利西亚各地迁移,之后在互联网开始扩散的背景下,更率先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业务导航系统,统一集团从产品包装、标识到其他环节的一切标准。物流成本高、额外运输时间的压力逼迫Inditex集团进一步简化生产流程,以确保能够做到急速上架新品。为了增强终端与公司总部的联系,Zara店铺很早就推广了平板电脑,门店店长可以实现高效的库存与销售管理,数据在全球范围内共享,客户信息可以实时反馈到总部,无需总部调配,货品可以灵活在门店间调转,这是该公司20世纪90年代就已经做到的。
非但如此,Inditex集团还竭力缩短新款更新的周期。不管在中国,还是其他许多国家,服装行业迄今沿用着传统的运作模式,即提前一年由设计师列出生产的款式,由加盟商及公司总部销售部门下单确定生产数量和款型,提前半年到三个月生产,然后放入仓库,等到时间到了依次发到门店销售。这种传统模式可以相对有效的控制生产浪费的风险,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引领市场潮流,但最大弊病就在于低效,还可能造成严重滞销、返仓积压,并且,货品更新频率通常只能维系在一个季度一次,会让经常逛街的顾客产生严重的视觉疲劳。
Inditex集团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贡献就在于,完全抛弃了传统运作的模式,概括起来就是将产品分为流行款和常见款,前者需要追逐潮流,推出更多款型,每款货量相对较小,频繁上市,让哪怕是经常逛街的顾客每次到来都能发现惊喜;而后者则是可以搭配其他各类型衣物,品质和风格稳定的常销品种。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GAP、H&M、KM和优衣库,其实不过是Zara模式的复制品。
Zara模式的另一大奥秘还在于,为了满足亚太市场的需要,Inditex集团在该地区也选择了供应商和代工商,但欧美市场的产品仍主要出自集团所在地加利西亚。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欧洲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居民收入相对较少的国家,劳动力成本当然也要比英国、德国等国家要低,Inditex集团正是看中了这一点,通过订单外包,转嫁了直接运营生产所需要承担的劳动力福利成本,而将生产总成本控制在非常低廉的水平。这样一来,直接产自欧洲的产品,就大大节省了运费,还能规避欧盟和美国的关税壁垒。
西班牙加利西亚电台评论员哈维尔·R.布兰科和记者赫苏斯·萨尔加多合著的《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一书,近日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引进出版。这本书向读者揭秘了长期以来保持低调,很少为外界所知的Inditex集团及其创始人阿曼西奥·奥尔特加,解析了Zara成长为全球著名服装品牌、快时尚第一品牌的奥秘。了解阿曼西奥·奥尔特加的创业传奇,也有助于读者对于快时尚文化形成更为深刻的理解。
全书第一章、第二章回顾了迄今为止,对于消费者、读者而言,显得非常神秘的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创业史。依照书作者的介绍,阿曼西奥·奥尔特加是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人中的“异类”,对于物质享受没有太多奢求,对于曝光在公众视野更是避之不及,更接近于古板的美国清教徒或者德国人,一心忙着工作。Inditex集团的生意从家居服做起,初始阶段也是从事生产制造,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因为意识到了单一的生产制造利润稀薄,继而主动的抛开上游品牌企业,开创了Zara。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关Zara的品牌特征、营销手法等,有很多也确实出自阿曼西奥·奥尔特加个人之手。尤其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将服装生产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控制到最短12天的周期,表现出超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
在这本书的第三章,书作者介绍了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开创的时尚帝国在资本大鳄的帮助下,走向上市,并在之后开启大规模扩张(购买地皮、开设新店)的过程。进入第四章,读者可以了解到阿曼西奥·奥尔特加领导时期,Inditex集团的公司架构。
尽管Inditex集团在运营效率上做到了接近极致,但这家公司也面临着诸多突出风险,有些甚至很可能成为致命危险。例如,不断增加的开店数量,需要公司付出高额的购地或房租成本、管理成本和人工成本;又如,在中国等新兴市场,Zara品牌面临着GAP、H&M和优衣库的强烈竞争,还需提防更多本土化的快时尚品牌借助移动互联时代抢夺其市场份额;再如,线上销售与门店销售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还有设计部门对于消费者喜好、消费模式等的预判都存在出现重大错误的可能。书作者在全书第五章中还提到了Inditex集团面临的产权风险,一方面是Zara品牌经常被控抄袭大牌设计的诉讼风险,另一方面,欧洲市场之外的其他市场上,普遍存在着以Zara等全球快时尚品牌为学习甚至抄袭对象的行为。
所评图书:
书名:《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
作者:(西)哈维尔·R.布兰科、赫苏斯·萨尔加多
译者:刘萍、史文静
《从0到ZARA》读后感(五):zara首席产品经理给产品人的8个启示
“只有有钱人才能衣着光鲜是不公平的。我想要解决掉类似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
这句霸气的鸡汤式的引言出自Zara的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Amancio Ortega),670亿美元身家在2016全球福布斯富豪榜排第2仅次于盖子,一个卖衣服的传统行业老板。
从一个出生贫困的加利西亚裁缝到富可敌国的西班牙首富,阿曼西奥做对了什么?最近读新书《从0到ZARA:阿曼西奥的时尚王国》,拆来看看阿曼西奥作为Zara的首席产品经理给我们的启发。
1、找到“产品机会”的一种好方法——普及,想办法把当前的小众转变成大众产品。
产品使用的人少,可能的原因是定价高多数人买不起、使用成本高普通人不会用或者质量设计差很多人不愿用。凡能通过产品创新解决这3个问题就可能创造一个大市场。
Zara早期进入家居服市场时,在产品定价上“我们的开价比市场上大部分同类产品高出一些,但质量相同的纺织品里,我们的价格最低。”;在产品设计上,“GOA制成的居家服有剪裁、有设计。传统意义上的居家服就像个带袖子的布袋,GOA则打破了这一概念。” ;关注被遗忘的顾客,“不少过于丰满的女士羡慕地看着那些她们穿不进的居家服,于是阿曼西奥决定生产大号和超大号。” 结果是,无数女士穿着居家服上街。
通过产品创新让没有穿居家服的人开始穿居家服,普及了居家服。后来Zara让买不起大牌的人却能拥有大牌的时尚感,普及了时尚,是同理。
Apple和Microsoft降低产品复杂度和价格,把电脑从极客工具普及到普通人的桌面。
YouTube降低使用成本,把拍摄视频普及到人人都是拍客。
微博降低使用成本,让文笔不好的人也可以通过写段子走红。
被普及的产品代表了已被验证的需求,产品经理只需创新让更多人用上。
2、产品一定要有清晰的定位,认知优势大于产品优势
Zara的产品定位是高端时尚平民化,牢牢占据了“买得起的时尚”的用户心智。
想用十分低廉的价格购买到与全球当季时装时尚品味接轨的衣服时,就选Zara——这种用户心理认知要比服装质量更为重要。
想看高清优质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开眼,想看乡村社会摇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快手,想看性感美女短视频我们会想到微拍,这就是定位。
所以你希望用户在什么场景下首先想到你的产品?
3、围绕定位构建产品、运营、推广体系,所有策略服务于产品定位
Zara的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动作,都是为了保证用户能快速获取平价时尚的衣服并强化这个认知。
设计,Zara的设计师都是平级的,有权利自主决定产品设计和推广方案,是为了在设计环节更快捕捉时尚潮流走向。
产品标准化,Zara率先建立起基于网络的业务信息系统,做SOP,统一集团从产品包装、标识到其他环节的一切标准。是为了做到急速上架新品。
物流,ZARA物流仓库规模是亚马逊的9倍,所有的远程运输都使用飞机,而非货船,是为了不让物流拖慢上架新品的时间。
信息系统,Zara门店店长通过平板电脑随时把客户信息反馈到总部,无需总部调配,货品可以灵活在门店间调转,是为了及时收集用户需求并提升服务品质。
选址,ZARA在最繁华的大城市开大店,选择与品牌相匹配的城市和地段,是为了提升品牌影响力。
垂直一体化,控制整个流程(从市场调研,到设计、打板、制作成衣,批量生产、运输、零售),是为了让消费者快速获取时尚衣服。
评论家从其中某一项或几项来解读Zara如何创新和反常,但阿曼西奥心里清楚的很——一切都是为了高端、平价、快、时尚。
那么你的产品、运营、推广、品牌等一堆大大小小的动作是否在支持着你的产品定位呢?
4、知道用户最重要的接触点touch point是什么,对Zara来说是橱窗
A touchpoint can be defined as any way a consumer can interact with a business, whether it be person-to-person, through a website, an app or any form of communication (“Touchpoint Glossary”, n.d.). When consumers come in contact with these touchpoints it gives them the opportunity to compare their prior perceptions of the business and form an opinion (Stein, & Ramaseshan, 2016).
用户在哪里接触到你的产品,完成沟通、形成认知,你就在那里加大投入。
阿曼西奥坚持橱窗对销售最重要,一开始我不太理解,后来细想了一下觉得老爷子对服装理解很深——生活中人们在逛街时对时尚、品牌的认知信任来自线下橱窗的强化,香港一个5㎡的小店兜售给你劳力士你会忐忑不安,Zara没有劳力士知名但1200㎡的大店外面嵌着宽5m的橱窗瞬间让你产生了大牌的感受。橱窗是服装品牌沟通的最强点。
所以无论是做产品定位还是推广,先思考一下用户最重要的接触点在哪里?
5、产品本身是最好的宣传
“我们要让别人为我们宣传,也要为他们的宣传铺平道路。”
ZARA几乎不打广告,极力压缩营销费用,营销就是它的产品、定价、开在各种人流密集商圈的大门店和世界各地接头提着的Zara的购物袋。
把巨额广告费投入到产品提升上,从而真正还实惠于用户,Zara让产品人看到了专心做好产品的希望。
6、所谓全栈即垂直整合,本质为了品控和效率,非性价比最高
我们近期常听到的全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ZARA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所用的模式,叫Vertical Integration(垂直整合)。 阿曼西奥·奥尔特加将服装生产从设计、生产、物流到销售,控制到最短12天的周期,表现出超一流的垂直整合能力。
什么功能放在产品内做什么功能拿到产品外做?是自己做还是找别人做?可以简单理解为:为了效率,内部解决,比如PGC。为了低成本,外包协作,比如UGC。
7、体验营销比付费广告更有效,有效传递感受比推广重要
Zara没有和外部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签约,也从不把公关、橱窗设计或服装设计等项目外包。一切都是在集团内部完成。
为了保证用户在店内获得最佳体验,Zara的策略很像另外一家主张“End to End”的公司——Apple,因为感觉不说谎,让用户通过体验产品从而爱上产品是最划算的营销推广。
8、真正满足顾客需求
有点像一句废话。
用户对服装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比如礼貌的收银员,漂亮的导购,精良的广告片也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丰富的款式、时尚的颜色、低廉的价格。
德鲁克说过一句话:“只有鞋子是真实的”,意在强调对公司来说真正重要的是抓住用户对鞋子的需求,其他的比如利润随之而来。阿曼西奥聪明之处就在于坚持认真做衣服。
最后,产品人如果不小心拥有了成为下一个阿曼西奥这样大的梦想。那么最重要的其实是要像这位Zara首席产品经理一样:
“明明是个胆儿不大的孩子,但是一做起生意来就会胆大包天。 ”
作者:kk,前腾讯产品经理,创业中,柚子生活COO。个人微信号:71806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