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锦集

2022-03-14 15:59:5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锦集

  《走出焦虑风暴》是一本由韩非著作,宁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页数:3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一):说说内心的纠结

  书是好书,因为读了书感受到满满的诚意,加了作者的公众号继续学习,后来作者居然开放了微信号,真的是满满的感动,可就加了微信不多久,作者说要发视频学习并马上询问学不学习,并告知费用是一千多元。在得知我只是想静静的跟作者学习不打算购买后第一时间删掉了我。这样的两幅面孔,这样举动真的是让我无所适从,说话的医者父母心呢,说好的信任带领难道都敌不过金钱吗?一整天心里都很犯堵。只能说白瞎一本好书,还是沦为赚钱的敲门砖。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二):面包会有的,爱情会有的,焦虑会不见的

  文/林小白

  之前刚读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了一个名词「人生四分之一危机」,也就是,二十出头,三十将至,但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不知道未来在哪里。看似选择很多,然而面临选择,我们却感到恐慌与逃离。瞧,多么贴切。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三):向内寻,而非向外

  取其精华。非常推荐的一本书。简单摘录几句:

  1.有些人煽动各种对外界的批判或指责,其潜意识中有一部分动机只是释放自己的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

  2.成熟的成年情感模式不仅不会被“万一”所牵绊,他们也根本不会去做出许多无效的动作来解除这种“万一”,甚至连想都不会想,照样该享受生活就享受生活,该扩大业务就扩大业务。而当“幼年情感模式”占上风时,为了防止“万一”而做出的许多费时费力的动作,实际上就是儿童式的抗拒,把“灾难性联想”无条件地当成了现实。

  3.许多无明烦恼的本质就是焦虑,焦虑背后就是一份恐惧的感觉;恐惧的感觉背后一定是一份深深的失落;失落背后是我们自己所坚持的一些深层价值体系,或许现在这份价值体系需要做一些调整。

  4.终极而言,一切现象都是可以超越负面的,都是开放的,不管什么环境,即使它表面上是负面的,我们都必须尝试看它的正面部分。

  5. 当妨碍快乐的事情消失时,当各种压力消失时,快乐与幸福感就会自动出现了,一个人根本不必刻意追求它,不是吗!反之,当一颗心灵一遇到压力便立即跑去寻求解脱,仅仅只是徒增业苦,抑或是一种逃避的假象。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四):慈怀读书会给予《走出焦虑风暴》书评

  当下社会,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被焦虑困扰着。似乎都有一些莫名的恐惧和不安。现代人的典型生活特征是匆忙和热闹,忙挣钱、求关注。如今,有时候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忙,似乎不忙就成了“被淘汰”,被边缘化了;不少人在微信朋友圈发一条消息,如果缺少人点赞,也会成为一个焦虑的源头。

  这恰恰暴露了内在的焦虑和空虚。让自己忙起来,不管忙的是否有意义,来掩盖自己的焦虑,求关注求热闹,来暂时掩盖内心的空虚。我们大多数时候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他人。所以总是在后悔过去,担忧未来,不满今天。忙碌的生活让我们行走的太快,当一个个既定目标呈现眼前,由于受到自身视角的限制,总是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相处,与他人相处,持续地感受着焦虑痛苦。

  本来,偶尔有一点焦虑并无大碍,就如我们有时身体会患感冒咳嗽,过段时间也会不治而愈。但是,目前的焦虑已经变成一种流行病,常见病,甚至像恶性肿瘤般地威胁着人们。所以我们不得不正视它,重视它,治愈它。

  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是相互作用、也是相互映射的。很多道理也可以类比。就如我们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必须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的起居饮食,经常的锻炼运动。要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在心灵层面,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平和的心态,经常的学习思考。

  在喧闹、混杂的生活中,我们期待与自己的心灵和平相处。非常喜欢一个词,叫“心安理得”。心安则理自得,理得则自心安。正如《大学》所言: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我相信这应该是治愈焦虑的根本之道。

  《走出焦虑风暴》这本书的作者韩非先生不仅运营现代心理学知识,并吸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总结出一套深入浅出的缓解和治愈焦虑的方法。对读者而言,很具有可操作性。非常让人欣赏的是,韩非先生的这本书定位为“助产士”,是一本自助书籍,针对一些处于焦虑之中的人们,通过聊天式的娓娓道来,提供许多很好的心灵成长的切入点和辅助性策略。帮助有缘人,认识自己,认识焦虑,打下拨云见日的基础,进行自我心灵成长之路,找回迷失的自己,回归到心灵自由,心安理得的境界,把日子过成你想要的样子。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五):你那么急着成功,其实是焦虑

  01 我的全世界都在急

  前一阵子,我在学习驾考的科目二,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项目是定点停车和上坡起步。这个项目对有些人来说科是小菜一碟,可我在缓慢地松离合器后,脚板也跟着松开。教练反复地说:“松开离合器后,不要一下子放开,先稳住两秒。”我也听进去,可十几个回合下来,我依然一下子松开离合器,车子重重地顿了一下,熄火了。

  这下惹火了教练,他气急败坏地质问我:“你那么急干嘛?”

  是啊,我这么急干嘛呢?我扪心自问。

  两秒!两秒!两秒而已!我都要急,这是为什么呢?

  谁说只有我一个人急,当咪蒙和PAPI酱拿到上千万的广告收入时,很多人也急着加入公众号运营,急着开通原创、留言和赞赏功能,急着接到广告。

  就连现代文学的名作家张爱玲都说了:“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了。“

  不是只有我一个人在急,是整个时代都在急,急着毕业,急着结婚,急着成功,可是谁能告诉,你们在急啥?

  02 打破焦虑的死循环,才能慢慢地靠近成功

  当我慢下来思考时,我深深地觉察到我的“急”背后的情绪是深深的焦虑。

  当我在阅读《走出焦虑风暴》一书时,作者韩非说“焦虑背后的心灵坑洞现象最初由失落、空虚、沮丧的情绪演化而来,它喻指一颗心灵和自己最重要的本体与“成年成熟情感“失去联结的时候,”小我“的盲目幼稚性情感开始占据上风,而”自我”往往有时候意识不到。“

  也就是很多人都有焦虑,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可荣格说“你没有察觉到的事情,就会成为你的‘命运’。”可见,当焦虑被觉察时,人生将会重大的变化。

  当我一个人独处时,我试着按照《走出风暴焦虑》第213页“以逸待劳”的静坐冥想方法继续深入地觉察我的焦虑的目的,刚开始脑袋里的念头散乱,并不能深入地观察焦虑,不一会儿又是大腿酸痛。我试了好几天,在第六天时我才真正地发现我那么焦急的目的。我做事急躁,刚开始学车时我就想着一次性地通过考试,在最短的时间取得驾照。这种直线思维使我第一次考科目二时,紧张到踩离合器的大腿一直在发抖,自我期望值太高了,压力太大了,致使我科目二挂掉了。其实,我并不着急着拿到驾照,那我急着考试干嘛。

  焦虑从小孩开始了。。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六):知本

  闲得无聊写篇书评吧

  关于此书,觉得甚好。作者以个人客观认知的角度来看待心理各种潜在的成因。在阐述心理疾病因果关系之中,作者从患者之前记忆或者童年之中,找到了许多病因。也同时简单明了地解释了现代精神心理学地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医院地心理治疗制度地不完善。

  我个人感觉最深的便是,儒释道灯传统思想在心理治疗方面地积极作用。以往我在这方面关注的并不事很多,但是作者在了解中外宗教信仰思想,以及对儒释道有更深地理解地前提之后写了此书,并且积极建议儒释道在心理治疗方面地作用,我便有了另一层地兴趣。

  关于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等心理症状,作者认为大部分的成因非一日之成就,乃是数年积累,终于爆发之后的结果,往往很多咨询的患者病因可追溯到童年。每个人的成长环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性格成长,在青春期期间这种影响作用更大。也许多少年之后忘记了过去某件让人极为印象深刻的事情后,但是这种记忆创伤在那时间之后便慢慢强化到了潜意识里面,作用于日后的生活,虽然那件事已经淡忘了,但是遗留症仍在。我个人有这种体会,初中一些事对我打击很大,后来慢慢走了出来,但是却忽略了它的作用仍停留在我的脑子里,依然发挥着作用。当我的超我对我提到更高的要求的时候,潜意识里就会触发自我保护的机制,超我的力量过于强大,以至于自我无法平衡,所以我高二轻微的强迫症,当我意识到再要求自己的时候,事态的发展可能不太好控制的时候,我逃学了,经常逃学。这或许是那是“自我”意识做出的选择。

  忽略了潜意识的作用性是潜在地雷。作者认为心理上的病因最终都是需要患者本人去自我觉察、自我觉悟,自我升华。重度患者需要心理医生方面的长时间的心理引导。现今大部分医院虽然都设有心理咨询,但是短周期、不科学定性等等让很多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特别在不发达的城市里,胡乱定性为精神病或者神经病,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也许患者只是有轻微的抑郁症而已。本人曾经在本市最大的医院看过心理医生,以半小时收费,数额不大不小。这要是得了重度症患者,那不得三四个星期。

  患者的自我觉悟可能会触发潜意识自我保护的机关。作者实际上觉得,任何一种心理疾病都是在自我保护,只不过这种保护与生活有了冲突。所以有些患者从一开始就抗拒心理深层恐惧的的东西,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越是抗拒,就越容易陷入到泥潭之中。自我心理的矛盾不断激化就越容易加剧心理上的症状,从轻微变成重度患者。作者提倡的”接纳“的思想,当对立的冲突出现的时候,无视它,接受它的存在,就是好的解脱方式。如何看待这种冲突的时候,这就需要本我的正见,也就是自我的认知。比如强迫症的完美人格,顺心而为,保持客观,接受自己的无能表现,人不可能尽善尽美,完美无缺。

  如何具有更有力的正见呢?儒释道传统思想具有几千年的思维辩证的智慧,从中修心治心,平和中庸,缓缓而至。

  作者还提倡,静禅和动禅两种释放心灵的方式,静禅修内,动禅修外。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七):我们为何会焦虑?

  焦虑不安的状态几乎每个人都有过,有的人甚至因此患上了因为焦虑而引起的心理疾病。

  我大学的舍友就有强迫症,而且非常专一,晚上睡觉前必须要把厕所的门关紧,否则在上铺的她跳下床也要关掉才能睡好觉。

  我一个朋友则有余光恐惧症,她明明长得很美,偏偏上街的时候特别害怕别人看她,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迎面看到她的人往往会再多看她几眼,只是因为她特别美。她却觉得别人的眼神让她浑身不自在,很害怕,别人的眼神看起来很邪恶。

  我自己其实也有点被害妄想症,我很害怕厌惧煤气罐。每次看到煤气罐在我身边的时候,我会不由自主的紧张,害怕,心里默默幻想着煤气罐爆炸后我的肉体被炸上天的恐怖景象……

  而现实生活中,焦虑的人太多,焦虑的情绪时刻蔓延着,因为焦虑而引起心理疾病的人数更是越演越烈,那么,到底我们为何会焦虑,焦虑这种情绪是怎么产生的?了解了根源,我们才能因病求方,解决我们的问题。

  看了《走出焦虑风暴》以后,我对人为何会焦虑有了新的认知。

  归根究底,焦虑的本质是恐惧与不安,是一种失落的情绪和最原始自我价值体系面对客观世界后持续受挫形成的否定性自我压抑。

  引起焦虑的现实因素很多,失业了,考试考砸了,对自己要求过高,完美主义,求而不得所以辗转反侧,焦虑暴躁痛苦难安。

  在《走出焦虑风暴》一书中侧重讲解瞬间让人坠入各种灾难性联想的焦虑原因,不侧重于求之不得而焦虑不安的原因。

  焦虑症状的缘起,来自于一次偶然的恐惧经验,而自我的智慧并不能解释自己为何会受如此痛苦。于是我们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一遇到类似的事情就恐惧不安,从而引起深深的焦虑。

  说到底,倘若我们了解自己更多,了解世界运行规律更多,就不会因为遇到事情而害怕不安,也就不会引起那么深刻的焦虑了。

  这本《走出焦虑不安》结合佛法知识,中医理论以及西方心理学理论,作者提出了焦虑的实质后,逐层抽丝剥茧的揭开了焦虑的面纱,让我意识到,我自己深深焦虑的事情,与我自己的过去有关,更与我了解自己太少了解世界规律太少有关,当我懂得越多,知道的越多,我越不会害怕,也不会焦虑。

  年幼无知的我害怕的不得了,晚上陷入了无法自拔的恐惧中,我怕我自己会死去,也怕我的家人会死去,深深的焦虑牢牢锁住我,让我无法入睡。

  结果呢?第二天我照样看到了初生的太阳。

  书中作者结合中医和佛法讲解了如何化解焦虑,怎样在日常中恢复正常的情绪,让自己慢慢告别焦虑的情绪。

  正如作者所说:“我们总能在有限的绝望处,邂逅无限的风景”。如果你被焦虑不安的情绪干扰着,或许你可以看看这本书,找到帮助自己的方法来。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八):走出焦虑风暴

  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烦恼,烦恼久了就变得焦虑,焦虑久了就变得抑郁。

  有句话叫少年不识愁滋味,其实少年甚至是儿童也有烦恼的时候,只不过多数孩子仅仅只是烦恼,过去了就抛到九霄云外了。在没上学的时候特别羡慕上学的孩子,可是上了几年就不爱上学了,记得小学的时候,当时我的学习成绩不错,班级前几名,我就是不喜欢上学,就和班级的学习委员做了一个调查统计,问班级里的每一名同学是否喜欢上学,结果是只有一名同学说喜欢上学,结果这名同学初中没读完就不念了。真不知道她当时的回答是不是真的,但结果是她辍学了。

  在读高中的时候,清楚的记得临近假期结束,快开学的几天有些焦虑,不想上学,就是希望假期能够在长一些。但是开学之后,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这种焦虑就会慢慢消失,因为扑面而来的各科作业压得没时间想着焦虑的事情,就跟现在上班族的节后综合症差不多吧。距离我最近的一次焦虑是MBA毕业答辩,真担心答辩不过,造成延期毕业。后来是顺利毕业了,现在想想也没什么,你把它看得越重要就越焦虑。

  现在职场竞争这么激烈,工作压力大,职称晋升困难等等,引发焦虑的因素层出不穷,当焦虑时,千万不要采取彻底脱产的休养策略,若是身体虚弱,至多休息一周,一旦休息久了,反而容易心生空虚,不论多么焦虑先动起来,除去爬山、游泳、打球等运动,这种身体力行的有氧活动本身会耗掉许多此前因为情绪波动所分泌出来并残留在体内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

  找出焦虑的原因,为何而焦虑,许多时候都是因为悲观情绪,此时一定要积极、乐观、自信。相信逆境之终必是顺境,要学会开导自己,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涌动式发展的,低谷前面必是高峰,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放诸四海皆准的道理。即便是有一些焦虑也不必过分担心,千万不要把焦虑放大化。在无常人生中,没有快乐不包含一定的痛苦,也没有痛苦不包含一定程度的快乐,有时候它们是手拉手一起前行的,而我们修炼的就是中庸平衡之道。

  《走出焦虑风暴》以探秘焦虑开始,找出焦虑产生的真正原因,让读者更加了解焦虑,最后提出调和身心焦虑的十五个策略,总有一款适合你。相信通过此书的积极助力,能够吸收源自心底深处的直觉灵感与力量,进而又能力为自己的人生创造一份平静和快乐。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九):今天,你被焦虑的小手抓住了吗?

  都市的街头,繁华异常,人流潮水般涌过。人们妆容精致,表情冷漠,行色匆匆,奔赴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岗位。而每天当工作结束,又有多少人因工作不顺而怨气冲天;因经济入不敷出愁上心头;因家庭关系的不和谐而借酒浇愁;因对明天的迷茫而焦灼无比……

  今天,你焦虑了吗?

  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与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给生活带来了便利和满足,但是人们的内在快乐与平和的情绪,却并没有跟随着快速增长。一种新型的疾病堪比乙肝和糖尿病——焦虑症,在现代都市人中蔓延渗透。

  焦虑的本质是恐惧和不安,是失落情绪和原始的自我价值体系与客观世界不断发生碰撞后持续受挫而形成的自我压抑。原因则来自各个方面,比如常规的焦虑,来自于生活、工作上的愿景,人际关系、家庭关系的和谐愿望,对未来的愿景等等。大多数的焦虑都可以在短时间内找到调和的方法,及时做一些精神减压和调整人生观、烦恼观,即可达到心理卫生的目的,不至于发展为慢性焦虑症状。但若持续一年未得到纾解,心境状态就相当于坠入了心灵炼狱。

  《走出焦虑风暴》讲的是那些不正常的焦虑情绪。它是一种瞬间可以让心灵坠入惊惧和苦难的沼泽地的各式灾难性灾难联想;是极端的焦虑情绪,是最强烈的一种烦恼;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莫名冲动,其本质是源自于强烈的不安,甚至于毫无理由;它是人心魔的主宰。若不能应对,苦痛的心灵很难看见希望,不断内耗。而越来越多的现代心灵就被这种莫名的漂浮性焦虑与灾难性联想所奴役,已经严重影响到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它间歇性的发作,临床意义上定义上叫做强迫情绪、强迫联想、广泛性焦虑、突发惊惧障碍等。

  你知道吗,慢性焦虑是可以被填满的“坑洞”。

  朋友们,你听说过宇宙“黑洞”吗?宇宙中存在着的黑洞所产生的引力场非常强大,它会主动吸附恒星彗星星云等天体,而且任何物质和辐射一旦进入黑洞的临界点内都将很难逃脱,科学家甚至已经证实,即便是目前已知的传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逸不出黑洞的魔力。有些朋友看到这里,可能会觉得,人一旦陷入慢性焦虑状态,岂不是跟进入黑洞一样万劫不复了?而黑洞对应人类的内心而言不过是极端恐惧焦虑的幻象罢了。当一颗心灵恐惧到无法面对所有的一切时,那便是心理上的一个黑洞现象了。但这个黑洞,只是一个心识的幻象,无法离开心的作用力。若离开了心,不管是黑洞和炼狱,你说他们根本不存在也是可以的。

  韩非导师强调,慢性焦虑情绪,是“坑洞”不是黑洞。意在强调,这个洞是可以被填充甚至填满的,并不是一个让人束手无策的怪物。

  都市心灵中最广泛的坑洞,就是焦虑坑洞,而持久焦虑的原因,则多种多样。心病认识坑东,后天教育坑洞、青春期敏感坑洞、自卑心理坑洞、超我的过度评判坑洞、信念系统坑洞、信仰坑洞、幼年时期遗留下来的创伤印痕坑洞……这些坑洞在我们的心灵上,挖了无数个洞,让满载压力负荷的自我沦陷其中,感到无尽的失落感。如果缺失了科学的导引,心灵则会被这些坑洞奴役甚至吞噬,持续数月或更长,会严重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

  不同的亚健康人群体验着不同的焦虑情绪,因此正确的面对和调和就很重要,也是未来心理卫生中最重要的大课题之一,同时是每一颗烦恼的心灵都需要了解的。

  慢性焦虑背后的秘密(原因)

  焦虑背后的秘密

  《走出焦虑风暴》读后感(十):我是如何走出“焦虑风暴”的?

  韩非在《走出焦虑风暴》开篇引用此句,表明要获得如莲华一般清透的平和、喜悦之心,必将经历一番挣扎,当然心灵要在“卑湿淤泥”中的历练成长。而我看到这句话联想到,其实凡是烦恼、焦虑皆有原因,只要找到烦恼之根、焦虑之源,克服心理的阻碍去解决它,那么一切便迎刃而解。逃避问题或者等待问题自行消失,反而将自己卷入了烦恼的漩涡,不可自拔。

  道理就是这样简单,往往我们把它想复杂了。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患有焦虑症。那是因为我一直向往老子的“宠辱不惊”,陶渊明的“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追求心灵平和的我,怎么会被严重的焦虑缠身呢?

  一次偶然的采访,接触到了金老师,关于心理咨询的话题我们聊了很久。比如,对待孩子的哭闹要“温柔地坚持”,懂得“延时满足”的道理就会获得更多的快乐……这些观点对我来说是多么新鲜,具有吸引力啊!聊着聊着,我突然问她:“金老师,你看我心理健康吗?”她倒是坦然地说:“你有很严重的焦虑,应该及时调节,否则一旦遇到大的意外事件,有可能会崩溃。”我当时脸上带着疑惑的微笑,却想着我这样一个追求平和的人还患上焦虑症了?

  她建议我适当地运动,培养正向关注的能力,并推荐了几本心理学爱好者的书籍。买来之后,我开始“挑灯夜读”。自从有了娃之后,看的书真是寥寥无几啊!无论如何,我在改变……

  每周坚持3天以上的运动,每天记录自己正面的思想,比如遇到什么样的人带给我什么启发,做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希望晚上做一个什么样的梦……还有就是不看负面新闻。记者这个职业,似乎很奇怪,总是希望找到问题,报道问题,其实也不过是为了引起人们的关注,目的还是让大家引以为戒。但负面的力量不仅缠绕了自己,也从一篇文字中传递到社会上,萦绕在看到它的每个人身边。

  其实,摆脱焦虑的办法有很多种,《走出焦虑风暴》中也多有揭示。只要用心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下定决心将它扫地出门,而不是安于现状,与之抱团取暖。我们在阅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时,书中会给我们很多启示,也会告诉我们很多方法。但究竟哪一种适合我们,就要像小马过河一样,自己去实践。而且要保持耐心,这种方法不行,也不要认为其他方法都不行。或者嫌麻烦,对固有的情绪听之任之,也不可取。

  最重要的是要正视问题(烦恼)。

  我对自己的焦虑进行了分析,大概是来自家庭和工作的压力。对于孩子,我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但现实是,我经常暴怒,因为我认为她不够听话。其实是我的思想欺骗了我,孩子的本性就是这样,需求得不到满足,自然会嚎啕大哭,而且也会顽皮淘气,似乎故意挑逗你发脾气,然后她笑嘻嘻地看着你……总之我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的,虽然在外人看来我温顺贤良。我不得不承认,当我用“发脾气”的方式教育她不要“发脾气”的效果就是我们相互发脾气,她少不了挨揍。所以,我决定改变,试着温柔地对待她的哭闹,温柔地对待她的一切。慢慢地,我看到她的变化,发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少,也和我更加亲近了。不得不说,孩子也帮助我治愈焦虑。尽管这个过程需要自己克制情绪,有时它还会反复发作,但是都是值得的。因为我不希望我的孩子也和我一样被焦虑缠绕。

  关于工作,我想做得更好,或者赢得领导的信任。但前提是我自己先贴了一个标签“自己不够好”,我也陷入了这种自寻的苦恼之中。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就是抛开顾虑,立刻行动做好手头的事情。的确,外面没有别人。领导认为我能力不行,某个同事可能不喜欢我……其实一切都是自己的有害思想和“多心”想象出来的。所以,外面真的没有别人,只有一颗心。烦恼由心而生,也可以由心而灭。焦虑的时候,什么都不要想,静下心来做好手头的事情,烦恼便会一扫而光。而你会获得内心的喜悦与平和,这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可比拟的,因为它会帮助我们的心智走向成熟。尽管这个旅程不会一帆风顺,但只要你愿意,喜悦和平和会一直眷顾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