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任你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任你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4-16 01:49:1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任你行》经典读后感有感

  《任你行》是一本由林夕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2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任你行》读后感(一):原来是林夕啊

  林夕的散文随笔,这不是林夕的第一部随笔了。之前还写过《是非疲劳》和《曾经》很多。选择看这本书,大概还是年少情怀的作祟,喜欢他写的歌词,觉得带着种心有戚戚焉的感谢。书里面有歌词,适合在某种时刻,某种境遇里看。本来随笔这种东西,虚张声势的感情戏多,其余的少。但是,很喜欢林夕。毕竟当年用水笔在草稿纸上写歌词的时代里,他的歌词表达了我们很多又微妙又自以为是的小情怀。

  《任你行》读后感(二):谢谢夕爷

  还记得高中时最爱夕爷写的一首首经典,挚爱到把他写的书都买来看一遍。从我所爱的香港到何时故人来,文笔犀利而精干,与歌词营造的感觉而有所不同。但是依旧带有个人色彩,冷静、睿智、深刻,有些话语直抵内心最深感受。

  已经很久没再好好看看他的书了,到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又重新认真听他写的歌,感受他的文字透露给我的力量,唯有在内心好好珍藏他带给我的思考、感悟。起承转合,心怀感激。

  《任你行》读后感(三):做不到_任我行

  用了三四个小时,读完这个散文集。

  很少会在经历某件事后刚好解惑的那么一篇散文,现在整体读。自己做不到书中说的乐观,淡定,也不认可林夕批评在大街上因为男友责怪没化妆,而大声吵架的女孩。

  也奇怪林夕的脑回路,因为笑丧,而想到目前怎么总是发个朋友圈拍照的必要性。

  知道台湾的周梦蝶,慧海大师。

  高阳和他的《胡海岩》

  更加喜欢苏轼了,有想摘抄他所有诗词的冲动。

  也打算把林夕作词的所有歌曲听一遍。

  《任你行》读后感(四):知我莫过于你

  听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听的类型和听的方式。至于我,第一遍,听旋律;第二遍,看歌词。只有歌词和旋律都能跟我此时此刻的心跳频率合拍的,才会继续第三遍甚至开启单曲循环模式。最后连同歌词和旋律都烂记于心。林夕写的歌,每一首都能找到一条通往你内心的幽径,一层一层剥开你内心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小情愫,或是旧时的朋友,或是刚刚遗失的恋人,也或是孤独时的落寞,迷茫时的彷徨。他的歌就像一个忠诚的老朋友,总是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带你流浪,陪你释放,让你遗忘,令你坦荡,教你坚强。

  《任你行》读后感(五):只能说还行

  《任你行》 好像没怎么看过香港作家写的文字,所以也不好说这书的风格是不是港式风格。有点悠闲轻佻,像是在某个周末的下午茶听某位损友吹水。喜欢他写的很多歌词,这是第一次看林夕的书,有点抓不住他的断句韵律,有时前后两句的主语不一,断句后一下子没接上,然后就要往回看,这样看起来太不舒服。不过这书好像也没太多的深奥繁杂的推理,数百上千字一篇,零零落落看下来,越想越觉得适合在慵懒的周末午后阅读。有些篇目读起来让人感觉是先立个假想敌,然后疯狂输出,让我联想到当年看每期《格言》的开篇文章,就是把一句俗语或成语的逆命题当成是题目,然后开写。听说林夕信佛,但在这书里也未引用多少佛偈,或者是我没看出来,他所想的佛偈,大概已经直白轻松的语言说了出来。

  《任你行》读后感(六):任你行

  如果连悲欢都惧怕承认,还说什么免于恐惧的自由。 鬼魅来了,就对它们说:连生都不怕,何必怕死?只有不怕死,才不一定会死,淡定。 习惯会变成依赖,依赖让自己变成无赖,特别是在爱情的世界。 习惯让一切变得理所当然,当然忘记了感恩。 死亡即是告别,都说若能好好告别,对于这必然发生的事,也就没有可惜不可惜。 你都不知道你损失了什么。这是推介人的口头禅,要回应还不简单:既然我不知道损失了什么,那就不能叫损失。 己之所欲,勿施于人。以“我是为你好”之名,抹杀了个人意志,己之所欲,硬施于人。 可不可以说,人是犯贱的,无事总爱生写无关痛痒的非,人心里其实多多少少存在着好战的种子?抑或是生活有时需要脱离一点常规,才有歇息的空间,或者说,其实我们没有想象中那么怕乱,没那么爱一成不变的超稳定? 修炼必然与诱惑并存,才有意义,不然,就像一个从未真心爱上过的人,告诉你爱情可有可无。

  《任你行》读后感(七):任你行,不意味着要拒绝与一切非我为伍

  《任你行》里并没有那些故弄玄虚的文字,也几乎没有长句,完完全全是大多数人所哼唱过的林夕的词的影子,灵气有哲理。是一本读第一遍觉得不过如此,但之后每再读一遍,便总会因自己所遭遇的日子不同而有不一样感悟的书。因为每篇章的字数非常少,很适合初初试图通过阅读来使自己不那么心烦意乱的人。

  这本书香港版的序的第一句话就直击人心:“任你行,你又能行到哪里去?”人们很容易误解特立独行就是与外界、与群体划界限,是一个人的精彩。而《任你行》带给读者的逻辑主线是:外界、群体的存在才使得特立独行有了能够自由的空间。这里包括两点:一是有时候,如果任由人随着性子去做某件事,人反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谓特立独行其实是在与外界的纷扰摩擦中的其中一种选择。二是人们忘记了往往正是群体的存在,才使得自己能够更便利、更安心、更无后顾之忧地去追求个性。 只有真正了解了个性与外界、群体的关系,才不至于偏激地以个性为名,拒绝与一切非我为伍,最终得不偿失。这是保存自己特立独行品质的前提心态。

  《任你行》读后感(八):《任你行》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感觉有种只知陈奕迅的歌,不知林夕的词!后来听了他写的许多歌,有种,啊,是林夕呀!

  《任你行》书名来源于歌曲《任我行》,到底要如何洒脱才能真正任你行呢?每一章节篇幅不长,但却用各种隐喻回应了生活中许多不得不面对的选择与思考。读《任你行》更像是与一位朋友交谈,原本最初是想寻找答案,后面却觉得很享受生活中的谜题。

  关于梦想。林夕说:买一个梦想成真,不问前景如何,但求在输得起的时候无悔。”关于现状,林夕说:“用不算最想过的今天,买应该会过的更好的明天,这是经济动物最符合国际标准的人生路线图”。梦想与现实其实并不冲突,既要勇敢的追逐自己的梦想,毕竟人生短暂又有几个勇敢任你挥霍,也要尊于现实,但永远要牢记初衷。在没有能力的时候默默的去积攒,为的就是有一天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这难道不才是追逐梦想的正确打开方式吗?

  到底如何才能“任你行”,大概就是“听从你心,无问西东,爱你所爱,行你所行 ”

  吧!

  《任你行》读后感(九):任你行

  知道林夕是因为听了 Eason 的粤语歌,后来沉迷广东乐坛,知道了林夕黄伟文周耀辉等一众作词人,风格各有千秋,但还是对林夕更为喜欢,我只是个普通听众,很多词的意思是百度之后才知道什么意思,不过这不影响我喜欢林夕,他可以写出巜钟无艳》等情歌,也能写出巜皇后大道东》,《六月飞霜》等隐喻世情的歌。《任我行》同样是一首讲世间道理的歌,讲人合群好还是离群好,在二者间抉择的歌。写出这么多类型的词的他,散文集居然有点千篇一律的意思,都是一些生活细节和他本人的碎碎念。睡觉前看几篇会心静,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

  不过细细想来,他作为一个写词人,把所有想表达的都通过歌词这种浓缩载体表达完了,当他写书时他可能就想写一些私人化的东西,写一些他在生活中的所见所想,很平常的事悟出些许道理,再向读者娓娓道来。写书的林夕和写词的林夕并不矛盾,他还是一个想通过文字把自己的思想表达给大家的人。

  真正的任我行在社会中又有几人能做到,但我们在社会里拼博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终究能等到我们任我行的那天;可能任我行会付出一些代价,但我们内心会很坦荡,因为我们说了自己想要说的,做了想要做的,就像现在功成名就的夕爷一样,他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付出一些代价,但他应该并不后悔,因为他做到了任我行

  《任你行》读后感(十):1.津津有味读了林夕的一本随笔

  这随笔看起来有点像我写日记的感觉啦。

  读起来挺放松的。

  他是心思细腻之人,会有些奇思妙想,比如节日并无特殊,每天都一样珍贵~比如你的睡相如何呢,相由心生啊~

  挺有意思的,让人会有意去想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让心不由自主地沉淀安静下来。

  “一灯忽照千年暗 ”

  心除了像画笔,会改变看到的世界,也会调整人的性格。

  在书里看到陆游的 咏梅,好动人,意境好美。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集腋成裘,梦想可能早就圆了。

  有些戏越说越好看,有些菜越说越好吃,当然,更有些人,是自己越爱越觉得可爱。

  忽然多出来意外之时辰,不铁了心去做有意义的事,很容易一懒,就用打发的心情去耗,这是多么痛心的事。

  看到作者偶尔引用两句诗词,也很亮眼啊。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鲁迅

  作者还提到了他对机会成本的思考,例如花钱时,会想到吃这个冰淇淋又吃掉了几本书哦,好有意思。

  旅游的最高原则是时间用的完美无瑕。旅游就是买经历买故事买美好记忆

  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已读完。内容留下的不多,却很惬意放松,我对读书也更有耐心。这很重要的,晚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