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读书》读后感1000字
《旅行与读书》是一本由詹宏志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一):生活还在继续着
在杭州时,书店推荐位偶遇的一本书。当时没舍得买,最后看到KINDLE有折扣入手的书籍。
其实这是本没有看完的书籍,约莫只阅读了1/5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经历不够,还很难理解书中记叙的内容。当然,理解不了不一定不好,同样,理解明白也不代表好,个中的关系,我觉得只要你能从中窥视到自己从来没想过的观点,那便是极好的事情了。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二):值得推荐的旅行书籍
1、詹先生去的店我们很难重复,但可以从文字中体验;
2、文字描绘生动逼真,有亲临其境之感!
3、詹先生学富五车,读书破万,文章写得丰满密实。
第一次阅读詹先生的书,感觉是一场盛宴、酣畅淋漓,非常解馋。旅行除了欣赏美景、购买美品之外就应该是品味美食了,可惜我们的时间和金钱不允许我们去周游世界,那就继续读书吧,准备去找寻他的其他佳作!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三):书无一图,身临其境!
一次品红酒的晚餐中,接受推荐买了这本书,读罢觉得真的很值得~仿佛跟着作者去了那些地方,也期待自己有机会去那些地方;读书和想象是同步的,确实。作者对事物感知的敏感细致、对生活的积极乐观、对读书与行走的热爱都在字里行间体现。也启发我们:“好”可以因为观察、阅读、体验、沟通而变得更具体、更生动、更有感召力。明白之后,你就不会用一句“肉夹馍好吃”来表达“美味”了!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四):做世界的读者
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五):一直在路上 修行
旅人的旅行接触到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但学是在继续,就好像电影该有的结尾,经历总总,还是会背上背包,再度踏出家门。
毕竟还有没去过的地方呀,毕竟还有那么多耗尽一生想看也看不完的书;有些地方不一定会再回去,但还有更多想去却没去的地方,所以能出发的时候还是记得要出发。
长大之后有太多放不下的东西,应该早一点丢下一切就出发的。
人生只是走一次的旅程,什么东西都得试试。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六):旅行就是读人生之书 读书就是体验不一样的旅行
读完感觉游记性质多一些,挺不一样的旅行经历。很长时间不看书了,短时间内可以读完,很有感触。我一边向往旅行,一边又惧怕乏味的旅行,看完之后突然觉得学会了享受旅行,喜欢的是自由自在的感觉,不再计较去过哪里看过什么。对读书的意义也有所改变,以前是凭着兴趣,拓宽眼界而读。现在好像是对不一样的生活更加感兴趣,谁知道呢,也许一直都在变化,就是喜欢不一样。期待下一本书,但愿可以带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原来日子可以这样过!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七):文化的旅行
旅行里包含的是行走中的文化交融,看起来很舒服,经历也是趣味与文化感并存,老先生很低调的姿态很耐人寻味。
我缓缓的看,好像自己也就是跟着他在旅行,老者的智慧和豁达,让我更加感受到旅行的意义。
其实不在于根据哪个旅行攻略,而在于读书的文化底蕴与旅行结合起来,老先生的姿态很值得尊重!
不过我老是代入成梁文道先生,序是我准备看完再看的,不然单看真的有些无聊,也不能理解透彻了。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八):两段读后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旅行途中的所见所感。每一次旅行都由书而起,伴书而行。大约是台湾人的缘故?文风有一种朴素而淡泊的美感,兼之各种新奇有趣的旅行故事,蛮好看的。 看完啦,补一段读后:很好看,看完最后一篇伊斯坦布尔游记,都想去土耳其旅游啦。当然不可能像作者一样有那么大段的时间;另外几篇看的太久,有些忘记了。唯一没看下去的是写日本的几篇,本以为我会很爱读呢,毕竟我去过呀,大概是作者笔下的日本太静谧,与热闹不太想干吧。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九):别人的旅行永远成就不了你的行程
我读过这本书之后不打算再读类似的关于旅行的书籍了。因为别人的旅行永远成就不了你的行程。不是这本书写的不好,恰恰相反,这本书的文笔很好绝对不是应付之作。但是对于我而言詹先生的旅行与我没有共鸣。我读过半本之后突然觉得没有了丝毫兴趣,不像开始看到书名时的那份激动,致使预定才会买到书也不厌其烦地等待。
期待和现实就是不同的。给这本书三星,是我的感受使然,不代表这本书的水平。只不过这本书让我清醒了,旅行的意义就在于路上风景中,而不在于别人的文字里。
《旅行与读书》读后感(十):读后之言
全篇着重描写旅行过程和美食体验,我觉得不如改名为《旅行与美食》。可以看出詹宏志先生是一个有趣而优雅的成熟男士,不得不说他刻画画面情境的能力很强,言语之间还是很能给人代入感,让人有很多想象。对于旅行与读书的关系除了序言之外并没有很多的着墨,希望从此获得更多关于读书与外界沟通的方式和角度的读者来说可能会有些失望。但是现阶段我认为读书不需要太多的功利性,被文字吸引和被作者特别的人生态度打动所带来的简单的愉悦不比纠结于从中一定要获得什么而乐得自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