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同栖生活》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同栖生活》读后感摘抄

2021-04-19 03:43:2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同栖生活》读后感摘抄

  《同栖生活》是一本由吉田修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5.00,页数:24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同栖生活》读后感(一):评《同栖生活》

  书中说过这个房间是一个聊天室,每个人都有联系但只保持着最基本的交往,每个人都只展示自己作为室友所需的那一面,使这小小的房间保持着平衡,互不干扰,但也因此使得满满的住着五个人的房子显得“空”。每个人都有着自己隐藏的,不愿被别人知道的秘密,但这个秘密却是由于人尽皆知而小心翼翼不去触碰。当你从主角的位置下来,发现别人都在配合着你演戏,而你那禁忌的秘密被他人视为无足轻重,这一切的意义也顿时消散,那么该如何面对这苍白贫瘠的生活

  《同栖生活》读后感(二):文景版关于“小漥サトル”的姓名翻译

  这篇不是评论,是对译名作一解释。

  台版中,小漥サトル译为“小漥悟”,简洁顺眼。而且,如原文中所说,小漥像个照出众人的池塘,别有浮于众人的清醒和了然。

  竺老师的译稿将其译成“萨特鲁”,初见有点惊讶。但默音、建云老师和我商量后觉得,既然原著中サトル是以片假名来强调表示的,音译为萨特鲁而非简单以汉字对应更符合翻译准则。

  为此我们也写信咨询了吉田修一先生及其日文版编辑茅原秀行老师。

  吉田老师回信称赞了我们的译者,说他对这个人物的身份定位,他所希望的这个人物呈现的氛围,就该音译为 “萨特鲁”。

  在此感谢竺老师。

  并就此译名特此说明。

  《同栖生活》读后感(三):第六周 第一本

  因为有一回看赵又廷直播,他提到最近在读吉田修一的书,所以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就借来看看。

  书好软啊,我想大概是封面的缘故吧,总之觉得有些神奇。

  不觉得自己读懂了,但也有自己的几分理解。

  先是疑惑:

  为什么他们都知道直辉的所作所为,但什么都不说。

  是不是认为知而不言,是对对方更为恐怖和残忍的惩罚。

  亦或是不在意,随便他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因为不在意,所以就无所谓,更别提谈论。

  可是我记得之前还有一个片段是有一个人在猜测最近的那个袭击女性的人是不是萨特鲁吗?

  哎……现在不是悠闲地写书评的时候……去写作业……

  《同栖生活》读后感(四):我还没有灰心

  巧的很。未来章节的对同居生活的讨论也是自己现在想的(和大学寝室很像嘛),还有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主角的想法,和不同人交往是在进行不同的角色扮演。

  读完了,很伤心。孤独到悲惨的地步。无人可说,只能用暴力做窗口。

  又觉得这是合理的,五个人怎么可能交心呢。是想成为家人吗,就算家人也有说不出的秘密。为什么要戳破表面和谐下的冷漠呢,你们只是寄宿关系啊,共同生活没有妨碍就好了啊(是我对人际关系要求太低了吗)。

  真正的生活在别处,(可是如果没有别处呢,我虚构一个美好的乌有乡,永远也到不了,永远安慰我)。

  不应该在同居关系里找一个知心人,也不应该对人际关系灰心。我还没有灰心。

  (在哪里找?从老友?爱人?可是一个热切关系从无到有的建立过程都是不可能的,又怎么能深入发展。每个人都把自己保护起来。接收别人伤口的时候,也在自己身上相同的位置制造了一个伤口。很痛的。深切的安慰只会是感同身受。谁会肯割一个刀伤为别人疗伤?

  就算苦闷孤独也不要伤害别人。

  《同栖生活》读后感(五):孤独

  小说只有最后十页的逆转让人目瞪口呆,前面部分有点无聊,叙述略显平淡,我还以为是翻译的缘故。但在占卜师给良介占卜时,实则占卜的直辉,他的说法已经铺垫了,他说他是一个渴望变化,与世界对抗的直辉。也许他对抗的方式就是以此为乐,他并不是没有愧疚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他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关爱别人让自己得到一点"赎罪"。

  由于前面铺垫的过于长了,所以看到最后反而让这个收尾潦草了点,不过我也觉得这样反而给读者的冲击更大。

  每个人在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内心真实的那一面谁也不知道。不得而知。即使我们居住在一起,可大概我们还有别的住处,还有别的地方,在这个时间内我是在这的,可并不代表我是真实在这的。这是现代世界的孤独,这也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无奈。

  "无论是辩解,忏悔还是谢罪,这些权利都不会给你。"

  也许某一天,你做错了事情,被人骂不是最惨的,惨的是别人根本不在乎,你之于我,无关乎我。

  这是最深的孤独。

  《同栖生活》读后感(六):真空地带的群居生活

  不得不说,吉田修一非常擅长描写普通人的生活,五个普通的年轻人,阴差阳错一同住进这个小房子,每个人都在扮演着合群的角色,可是每个人又是那么孤独。

  良介:在校大学生,和学长的女朋友保持着不正当的关系,到东京上大学只是因为能认识厉害的人,真切的在东京生活,发现和想象完全不一样,大学毕业打算回乡生活。

  未来:梦想成为一名插画家,却在杂货店做全职,喜欢混在同性恋男人的圈子里,喝起酒来一定要喝到不省人事的程度。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看自己特地录制的不正常的录影带。

  琴美:家乡的小日子过得太舒服,舒服到非要给自己找不舒服,来到东京。和十八线小明星保持着牛郎织女般的恋爱会面,没有和小男友在一起的时间,就依靠在客厅看小男友拍的电视剧消磨时光,浑浑噩噩,终日都没有做什么事情。

  萨特鲁:不可描述的职业,无家可归的少年。

  直辉:唯一一个正常的上班族,可是却会在半夜袭击独身女性。

  五个人看起来毫无交集,却又融洽的生活在一起,互相知道彼此的缺点,没有谁嫌弃谁,这种感觉既熟悉又陌生。

  《同栖生活》读后感(七):恰到好处的疏离是维持现状的良药

  我们的关系不都是这样么。脆弱却又因疏离维持平衡。

  心知肚明的秘密,表面维持的热络。只要这些不被击碎,就可以继续相安无事的生活。

  你的生活,我懒的关心。我的生活,不需要你们的多余关注。最好大家就这样,默契的遵守生活的规则,不然就走出彼此的社交世界。

  我们不了解小悟,却借着他的脚步看到了每个人的阴影面,却又从其他人的眼中组建了自己眼中的小悟。

  我想了一下,也许自己努力创造的想呈现给别人的人设,可能也早就被撕碎。只是大家都善(leng)良(mo)的不戳穿罢了。因为无论我发生什么,这丝毫不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除非,打破这平衡,然后彻底拉进彼此的社交黑名单。

  有些人离开自己的生活,变成无所谓的谈资,或者连提都懒得提及。然后再认识些无关紧要的新朋友,在这冰冷的城市森林里,好像冬天呼出的热气,来证明还有些温暖的存在。

  不管怎么说,能被巨大的无边黑暗包围,也是种强烈安全感了。总比在光天化日被扔在大街上,捅破的垃圾袋强吧,流出塑料袋的肮脏液体和腐化食物散发的恶臭,不敢直视行人的视线。只能想象一下,那些视线所包含的感情。

  《同栖生活》读后感(八):【剧透】不靠谱青年的生活

  这个星期抽零散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如果不是看之前听说会有意外结局,我大概没法坚持看完最后一页。

  小说的写法会让人联想到《世界奇妙物语》。在寻常和不寻常之间切换,最终在极度异常中结束。

  小说前半本都是絮絮叨叨的生活琐事,逐一从每一位房客的视角去看其他住客身上和住客之间发生的事情。中间开始插入杀人事件的悬疑(根据柯南观影经验,杀手一定在你们之中!),但这个悬疑并没有写太多,又继续絮絮叨叨。结局是对悬疑的答案。

  我觉得最后一位主角所以为的“大家都知道真相只是没说出来”只是他的臆想而已。他所回想出来的那些证据我并不觉得长得像证据呀!

  这五个人,除了最后一位,可以说都是对自己生活十分不负责任的不靠谱青年。一位挖学长墙角的大学生,一个把青春消耗在房间里无所事事的女生,还有一位酗酒的插画家,一位连睡觉的地方都找不到的男孩子。

  可能是因为他们的不靠谱,才让我没有因为沉闷和无聊而放弃这本书,而是想要了解他们这种生存状态是怎么维系下来的。

  。

  。

  。

  。

  。

  。

  一个小时前看完的书。已经记不得具体说了些什么了。只知道目录里的脉络而已。

  《同栖生活》读后感(九):令人窒息的孤独感

  人类是最自私的生物,却选择了群居生活。

  从中学开始就在寄宿学校读书到现在参加工作住集体公寓,宿舍生活整整陪伴了我13年。所以当我读《同栖生活》时那种熟悉的孤独感真是让我有点恐慌。小说开始的叙述很平淡也很轻快,就像所有过着集体生活的年轻人一样,五位主人公的生活也是平淡无奇,相安无事。然而就是这样的相安无事才更加让人难以忍耐,他们的相处模式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冷漠,没有深入的交流,没有逾距的过问,有着你不说我不问的完美默契。这种点到为止,堪称完美的合租规则让我觉得窒息。明明是那么渴望交流的五个人,明明生活在同一个狭小空间里的五个人,却选择各怀心思,舔着自己的伤口孤独地挣扎。良介和未来,都有着失去朋友这一相同遭遇,明明可以感同身受地去倾诉,或寻求或给予对方安慰,明明可以在交流中释放自己的痛苦然后得以治愈。然而,他们却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刚刚读完小说,除了震撼以外还有不解,在我看来最像“正常人”的直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举动?联想到他向萨特鲁讲述自己离家出走的经历时说过的一段话【就在打破它的一瞬间,怎么说呢,我实在表达不好,我就已经完全了解那个小木屋了。而那个小木屋也是知道我的】。我想直辉的动机只是单纯地想要让世界如同那个小木屋一般去感知他的存在.....像良介随时流出的眼泪,未来的恶趣味,小琴对男朋友的执着,萨特鲁的潜入癖一样,都只是为自己孤独的内心找一个出口。

  人类是最自私的生物,为什么选择群居生活?也许是太过害怕孤独.....

  《同栖生活》读后感(十):你感觉不到孤独吗?我放大给你看。

  在阅读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曾经三次差点弃坑。“平淡无奇”,是主要的阅读体验。然而在被最后几页的情节震惊了之后,再回味前面的章节,才庆幸自己“还好我没放弃”。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同栖生活》,那就是“孤独”。这可能是书中五个人物唯一的共同点。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孤独呢?是一种身边没有任何亲密关系的孤独。

  良介背井离乡来东京上学,最好的朋友去世,却无人可说,他是孤独的。在贵和子家吃早餐时脑海突然浮现出了父亲的身影而泪流满面,贵和子和她弟弟像看着精神病人一样错愕地看着他,此刻他是孤独的。

  小琴日复一日等男朋友电话时是孤独的。她欺骗父母欺骗男朋友时,是孤独的。决心打胎时,是孤独的。

  未来的画作永远得不到伯乐的青睐,她是孤独的。

  萨特鲁看上去是最潇洒的,但在五个人里,他的表现和内心反差也是最大的。每一次伪装都是孤独的。

  以上这些孤独,为什么会给我“平淡无奇”的体验呢?也许是因为,它本就时时刻刻存在于生活中,只是习惯了。

  吉田修一似乎是预测到了我会对这些孤独麻木,于是用直辉作为一剂强心剂。当直辉可怕的恶行暴露,所有人都能继续装作自己什么都没发现,留直辉一个人在客厅中呆呆站立。吉田修一用如此夸张的情节,把贯穿整本书的孤独放大了无数倍,好像在说“怕你看不清,放这么大你总能看清了吧”。

  这时,再反观自己的生活,嗯,原来这么多小小的孤独都被我遗漏了呢。

  但是那又怎样?人本来就该独立的啊。孤独只是学会独立的必要条件而已。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