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草木》的读后感大全
《人间草木》是一本由汪曾祺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8.00,页数:2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间草木》读后感(一):人间草木,人间烟火
佛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草木皆有情。汪先生写花草鸟兽颇具画面感,故事娓娓道来,像一副徐徐展开的画。
哲学家说世界没有两片一样的叶子,所以只要你仔细观察这个世界,大自然比人类更有生命力,更有不可言说的故事。
花花世界,烟火人生,希望现代人能爱护大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不然后代可能再也看不到秀丽的树木,绽放的花朵,不知道春色生机为何物。
《人间草木》读后感(二):学会看热爱生活的作品,从而越来越爱这个世界
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道理,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看到草木篇的时候,在脑海里想到自己曾碰到的那些植物,可惜大部分的时候连个样子都想象不出来。
看到美食篇的时候,馋的口水直流,感慨着,会吃的人才会写;最喜欢的则是西南联大的人物篇,沈从文、闻一多、金岳霖在他的笔下活灵活现,都是些可爱又极具特色的人物。
大家就是大家,对生活的观察,细致入微,从他的文字中就能看出是个热爱生活的人。
学会看热爱生活的作品,从而越来越爱这个世界。
《人间草木》读后感(三):无事此静坐
《文心雕龙》中对散文有段描述: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读罢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让人真切感受到了散文的魅力,以及造就这种魅力的恬淡自然、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汪先生回忆,外祖父家待客的地方,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
正是静坐的习惯,让他犹然独坐,浮想联翩,故人至交、儿时童趣、桌边美味、师长同窗,曾经的生活点滴“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汪先生在西南联大时曾师从沈从文,行文中有浓浓的沈氏“不折不从,亦慈亦让”味道。
本书分4篇,写身边的草木、夏天的昆虫、故乡的食物及求学的往事,都是平实亲切的生活滋味。最大的读后感,在于能让长草的心变得平和,可以安安静静地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人间草木》读后感(四):四时风物,赏味人间
在我阅读这本书的时刻,和以后我想起来这本书时刻,都是救赎。
以前觉着大抵在内心宁静的时刻才适合读汪曾祺先生的书,但是读书也是需要缘分的。虽然近来心思纷乱,却又偶然间读到了这本《人间草木》。
认识汪曾祺先生可能要追溯到语文课本上《端午的鸭蛋》,作为课文我是从心里抵触的,也觉得如此温暖雀跃的文笔和之中蕴含的生活情趣大概是中学生品味不到的。
可能有些少时不能品味的文章入了课本的意义,是增加在日后忽然需要的时候,得以重读的可能吧。
汪曾祺先生将笔轻轻抚触过中国的大江南北,春夏秋冬,这该是个对于生活有着怎样的天真与热忱,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这文字虽大都与味觉相关,却又让人觉得吃得情趣吃得精致吃得潇洒。
行了,动车快到站了就这样吧。反正拍一部舌尖山的中国或者小森林绰绰有余。下车,拜拜。
《人间草木》读后感(五):人间草木,草木人间
他的文章,看着很爽快。一点都不拖拉,感觉极清爽。就像吃凉拌菜,清清淡淡,却有植物本来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
写草木非常写实,不给草木强加人的思想,就那样平铺直诉,该是什么样,还是什么样。
我喜欢这种感觉,凭什么梅兰竹松就得到人的称赞,凭什么路边的小花小草就得到蔑视。草木都是吸食天地精华所形成,没有谁比谁高贵。
文中描写栀子花和白兰花的部分,写得更是痛快。栀子花说:“去,我就是要这样香,香的痛痛快快,你们管的着嘛!”刚看到此句,先是惊讶。怎么会有这么不文雅的词出现在文章中呢?不过,再念一遍又觉得痛快,想痛快地大笑。是啊,为什么不能出现。就是要这样痛痛快快的说出来!瞬间觉得作者更加可爱了。
有些书让人振奋,有些书让人反省,有些书引人思考……而这本书,让人静下心来,毫无杂念,就想安安静静的待在作者所描绘的世界中去。不管是那草木世界,还是老昆明的西南联大,都让人神往。
因为我本身就在昆明,看着书中所描绘的老昆明,感觉我们现在的生活少了很多乐趣。那些老的糕点铺不见了,相反面包店却多了,可那终究不是我们传统饮食,少了一份韵味。那些老茶馆也不见了,再也感受不到书中所述的那种各式各样的茶馆。真是可惜,可惜了。
这本书,简单、干脆、很是痛快!
《人间草木》读后感(六):震惊!汪曾祺爆料林徽因死后一年金岳霖请大家吃饭竟是为林微音生日!
初识汪曾祺还是中学课本里的《黄油烙饼》和那张抽着烟望向斜上方的照片。以为他是个桀骜不驯的人,现在才发现是如此可爱,竟是一个洒脱清冽孩子气的诗人。
除了可爱,还颇有令人艳羡的浪漫之处,比如夏天躲在家中院子里的井里看月亮。这里就很容易联想到迅哥儿家里院子的趣事了,看来千古文章事首先还得是要先有个大院子,说到院子,汪曾祺曾在院子里撩拨土蜂,这我就不得不说上几句了,你说“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不开,为文人不取,于是它说去,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管得着嘛!”这很好,但是土蜂蠢蠢笨笨,总是喜欢把屁股在花朵上撅来撅去,你觉得它有点不配还去愚弄它。你知道土蜂怎么想的吗,它就是要蠢蠢笨笨,就是要把屁股撅得老高老高,你管得着嘛
一点点哲理与心动之处:
“看见祖母琥珀扇坠里的黄蜂展翅的瞬间在对比地摊上的人工湖泊,于是感叹道,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PS:闻一多的课可以抽烟,人家还说了,痛饮酒,熟读《离骚》
《人间草木》读后感(七):人间草木
终于,静下心来读完了汪老先生的 《人间草木》,初读觉得杂乱,现感是自己心不宁静。
今晚静下心来再翻阅之前读过的部分,只觉得他为什么那么有趣!每一行文字都能唤起我少时的回忆。到了文章中程,愈发觉得闲适舒服、温情美好,顿感生活中每一景致都充满趣味:
他写梧桐
想起用落叶根茎拔河 看谁的茎梗先断
他写冬天
想起兰妹妹说的南方的“青菜”
他写葡萄月令
竟然想起很小的时候奶奶家葡萄藤下的蚯蚓 我好像还组织过它们足球比赛
他写草木鱼虫鸟兽
我也隐隐高兴 因为配料都买好了 周末马上可以做大酱雪蟹汤了 正配豆芽儿菜
简单记下心中所想,真是应了汪老的一句:凝眸既久,欣然命笔,人在一种甜美的兴奋和平时没有的敏锐之中,这样的时候,真是虽南面王不与易也。
《人间草木》读后感(八):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本书主要从草木、昆明和江南食物,虫鱼鸟兽,汪曾祺先生本人的习惯与爱好和影响较大的老师,还有联大学生最爱的泡茶馆及反映出联大人才辈出的“跑警报"情形。
最喜欢书中的“自得其乐”和”无事此静坐”汪曾祺先生爱好颇广,但每一个爱好都是有所成就.可能能主要因为他的“静”吧
从画画、书法、唱戏、写作到做菜.每一个他都喜欢且静心努力与研究,每一个爱好都得依靠大量积累才能有所成就的。
到今天,引诱我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当我想读书的时候.想到“德雷尔这一家”的剧还没看,当我连续每天坚持30分钟阅读的时候,想到这对我提高收入并改有任何帮助,反而可能还会耽误我多余研究与工作相关内容的时间,心里开始烦燥。问我自己,我坚持这个习惯为什么呀?为了让自己精神世界更丰满?为了体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当我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时候,也不得不放弃可以做提高收入事情的时间。于此,我明白,所以大部分的作家,艺术家创作前期为什么都是穷人,除非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
世界上看书的人永远比写书的人多,为什么那么多人看书?为什么有书?
当我从书中体会不到幸福与乐趣时,看书如同做运动一样难受。 前一个月一直在看毛姆的小说,那时每天都在为自己在寻找而开心,当前境况下,寻找有两种意义:一是为逃避努力找的借口,二是真的在寻找,前推是得有计划.是这样吗?
我经常看完一书就会忘记书里面好的句子不像其他人,看到某句话就会马上知道,这是出自哪里,而我只有熟悉感。这应该怎么办呢?摘抄吗?
人间草木中最让我喜欢的是曾先生外祖屋内的一幅横幅,,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
《人间草木》读后感(九):从无问西东到人间草木
原是因无问西东里有关西南联大的描写,朋友介绍了这本书。从人间草木读到无事此静坐....比起汪对于事物花草的描写,更是喜欢这背后的人情味。
第一章节里,一草一木背后是的是童年自家畅玩的天地,是和这个阿公那个阿嫂有关的记忆。比起现在的孩子,那些在大自然中嬉闹的孩子感觉更有灵气。在天地间,感受草木冬去春来时节的变化,感受昆虫从新生到老去。同时,这些草木也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一朵花,是姑娘家鬓边的装饰,一串水果,是隔壁张大爷罐子里泡的果酒,一只虫,又是和小伙伴游戏的记忆……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美食不仅仅给予味蕾惊喜,草木背后也是对家的回忆……
最后一章中作者说西南联大为什么会出那么多优秀的人?答曰:自由! 在那个时候,作者对他一个个老师的介绍感觉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而不像现在的老师,被学校要求,又去要求学生。学生也是一副“闲散样”。如今呢?学校,家长,老师,总以他们觉得好的方式来要求孩子。但是,也许这并不真正的去适合孩子。“教育”、“成功”早已变成货架上被兜售的成功学鸡血,而我们也在变成一个个粘贴下来的复制品……我所理解的“自由”不是指学生可以为所欲为,更多的是思想和学术上的自由,还有方式的包容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喜好,去学习了解自己想要的知识。也可以根据自己习惯和喜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不一定就是必须坐在教室里,通过书本。
最后,说下对书的整体感受。这是一本适合在一个闲散的下午,漫无目的读的一本书。一章一节,毫无关联。你不需要急着想知道后面的发展。作者对感情的叙述,是娓娓道来的。可能全文不提“想念”二字,但你能从全篇文章下来感受到背后的感情。比起那种把感情放在文字上的作者,这种文风让人感受更真实。
《人间草木》读后感(十):从前生活慢——汪曾祺先生与《人间草木》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引自《人间草木》
青年时期的汪曾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