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机动战士高达ZZ》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机动战士高达ZZ》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1-05-06 23:21: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机动战士高达ZZ》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机动战士高达ZZ》是一部由富野由悠季(Yoshiyuki Tomino)执导,矢尾一树 / 铃置洋孝 / 榊原良子主演的一部喜剧 / 科幻 / 动画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一):【鑑賞感】機動戦士ガンダムΖΖ

  高中时候看的

  前半部分的剧情还有点印象

  后半部分基本忘记了

  幸亏现在重新看完了一遍

  所有的愉快雨郁闷又想起来

  关键是这部作品和Z有着紧密的联系

  而且对UC又有重要的意义

  从战争的角度来看

  前一步Z是地球联邦军的内部战争

  而这部作品最后演变成了新吉翁军的内部战争

  而且相对来说Z的剧情和人物上

  显得比较阴暗 尤其是主角更加叛逆

  ZZ在人物上选择了主角是一个团队

  前半部分的剧情轻松愉快

  甚至连心吉翁军都让人感觉很有趣

  即使在悲伤的时候都可以有充满希望的感觉

  从机体角度上来说

  ZZ是高达中不多见的合体机体

  当然因为这种方式实在是缺乏效率

  甚至经常把自己陷入绝境

  也只有捷多这样的超一流的NEWTYPE才能开得来

  尤其是和哈曼的最终决战

  从合体到分离到百兵战

  算是这个系列的相当高的高潮

  从人物角度上来说

  无疑重新看这部作品的目的之一

  就是要看普露

  一开始我自己也没注意

  为什么玛丽坦在UC第六集里被问到

  自己最喜欢吃什么东西的时候 回答的冰淇淋

  重新看了ZZ之后才想起来

  以及普露2开的四叶草的前身机

  强化人的泛滥也在本作中集中体现

  普露 普露2 马诗文 姬拉

  这些都无疑在脑子里深深留下烙印

  不得不提米内瓦公主

  几乎全部的时间都是哈曼的傀儡

  看完这部作品相信那个时候所有人

  都对公主的下落极度感兴趣

  这也就是为什么UC放映的时候

  那个拥有咖啡色秀发和翡翠般绿色瞳孔的少女

  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

  人们会不止伸长脖子的原因吧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二):哈曼·卡恩为什么要「发神经」?

  富野由悠季是一个AB血型人,AB血型人的特点是神经普遍敏感、纤细,而且AB血型人往往不会犯用常识去看待事物的毛病(但富野自己不一定对血型有研究)。 然后富野有将这种特质放到创作,这种特质被命名为一种全新的人类——“New Type”。和金庸的武侠小说一样,要将人物的性格特点、人性尽可能放大,就要给点超能力,金庸小说里是各种武功,在富野的创作里就是脑电波感应等,用于机动战士实战就有着超强的战力。 在几部重要的高达作品里,他都是将重点放在了新人类的内心,其实元祖高达中的阿姆罗和Z高达中的卡缪都没有问题,都是以中正敏感的心去看荒谬和充满偏见的人类战争。但是ZZ和逆袭的夏亚就比较魔幻了。 ZZ中富野用力去表达的人其实是哈曼,但是她一连串诡异的行为让人摸不着头脑。她早就预料到格列明要反叛,但却一直不去削格列明的实力,反而在喂大他,最后一度危及到自己的生存。如果是明智的权谋家,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因为这些都是哈曼故意引导的,哈曼早年遭到了背叛,当初对某人(夏亚)反叛的无力一直使她挂怀。她放任格列明,是为了诱导格列明反叛,如果格列明真的反了,那么她就可以再次品尝那种被人背叛的痛苦,并且亲手去掐死它。如果高达和Z是表达了纤细内心的正面,那ZZ就是表达了它的暗面,执着于自我敏感的内心,那是可能会引发灾难的。而同样作为新人类的捷多,却是重要的新人类角色中唯一不执着的,他被富野弄成哈曼的强行CP(两人气质并不搭配),其实就是用来比照。哈曼以新人类会互相吸引作为理由,想拉捷多一起去报复社会,但只有像捷多这样乐观的人,才能不在新人类的自我ego中执着、沉沦,捷多的行为在哈曼看来是一种根本的背叛,所以导致了最后一集的决斗。至于逆袭的夏亚,也是沿袭了这种暗面描写,无论是夏亚“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还是两个熊孩子,这种诡异剧情背后其实都隐藏着“天大地大不如劳资的感受大”这种逻辑,这些都是执着于自己敏感内心带来的负面效应。 ZZ和逆夏,可以理解为富野的某种反省,但这种东西一般人并不关心,大多数人甚至看不懂那几个情节,毕竟这实在是太冷僻了。老实说,我也不大欣赏这些情节,很多内心层面的执着都是孤独引起的,如果不存在类似的孤独,那就没有共鸣了。同样是“一颗纤细的心灵造成的悲剧”,有一部很有名的作品——太宰治的《人间失格》。根据学者能见正比古所述,这是一部在AB血型人中引起深刻共鸣的书籍,也是文学界中极其独特的一部作品。 New Type 其实就是这么个意思。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三):这就是动画

  正如同当时动画播放是紧接着1985的前作《高达Z》,本片的剧情也是无缝衔接前作的UC0088年。联邦政府由于Gryps战争的内耗,元气大伤,Haman趁虚而入,重整阿克西斯,改名为新基翁军,想要东山再起占领地球,但讽刺的是这次换成基翁内讧了,Glemy的反叛完全打乱了哈曼的算盘,最后袖手旁观的联邦仅靠一艘由娃娃兵构成Nahel Argama舰就结束了这场战争。史称“第一次新基翁战争”。

  Argama可以说是马不停蹄地从一场战争踏入另一场战争,但剧情远没有如此紧张刺激,起码前半段没有。虽然OP1的歌名是《这不是动画》(空耳名《阿姨没穿内衣》),但前半段确确实实是标准的子供向动画,异常搞笑,连前作的最强OT——Yazan也化身大逗比而且碌碌无为。但随着后期OP2《Silent Voice》的登场,黑富野也随之上线,开始大杀特杀。前期逗比反派们都被强化或者黑化。

  其中最令人心痛的是玫瑰男Mashymre,对Haman忠心耿耿,但碍于不切实际的骑士精神前期屡战屡败,于是甘愿接受强化人改造,并奉命向都柏林降下殖民卫星成为历史罪人,最后英勇地战死沙场也只获得Haman的一句“强化过头了,又少了一枚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的评语,令人唏嘘不已。

  前后反差最大的反派当属Glemy,前期仅仅是作为Mashymre的副手,除了呆萌没有很大的存在感。后期由于《CCA》的制作提上日程,为了符合后者的剧情设定,于是强行把背叛Haman的Char的戏码加到了Glemy的头上。于是Glemy毫无征兆的黑化成了反派大魔王。

  以上种种的人设巨变给观众带来了诸多困扰,剧情也没有交代这些转变的契机或缘由,使得这些性格设定的转变非常生硬,毫无过渡。

  除此以外,主角Judau的刻画也远没有前作主角们那么丰满。除了妹控标签外,感情刻画很生硬。对周边的后宫团没有些许动心,都不知道谁是女主角。Peru等人的死也没有带给主角明显的悲伤情绪。就像是个战争机器一样。当然,他天不怕地不怕的各种对大人的反修正桥段确实圈粉无数,但也注定了他仕途的黯淡。结局和Roux远走木星对他来说也许是最好的归宿。

  本剧将NT这一高大动画代表性的设定进一步强化、突出、拔高。这一超自然现象已经逐渐神棍化,使得NT间的战斗更像是神仙打架。在当时看来确实很带感,但私以为已经偏离了真实系萝卜片的初衷了。

  机设方面,由于出渊裕、小林诚、角木肈、永野护等多为大咖的加盟,使得机体无论是品种还是质量都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特别是反派机体,可以说是每集都有惊艳的新机体登场,万代爸爸的野心昭然若揭。

  音乐方面,由于沿用了很多Zeta高达中的经典BGM,所以整体素质依然很高,但创新度不够。OP、ED也没有前作精彩。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四):干妹妹不如亲妹妹好

  Z结尾的时候就是最后两集迅速发便当,卡缪没什么时间悲痛,我开始还觉得是因为结尾Z太仓促没办法了才这样做,看了ZZ以后发现这应该是富野有意为之。ZZ的有一对很鲜明的对比,莉娜和噗露,亲妹妹和干妹妹。

  前面的剧情里,对噗露和捷多的感情描写篇幅很大细致到位,几乎每一集看到的都是噗露追着捷多跑,让观众有一种“噗露怎么这么乖巧可爱,好想要这样一个妹妹”的感觉,噗露的人气证明了这一点,然而对莉娜和捷多的感情描写的笔墨相比之下少了很多。

  对两人生活状况的对比也是很鲜明,莉娜被古利明抓走以后,监督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就让她过上了公主般的日子。相比之下,噗露被捷多抓来以后,各种被欺负。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洗澡,然而老光头多次安排不让她洗澡的剧情,说明了噗露跟了捷多以后受了很多苦。也许有人会认为莉娜被抓走失去了自由而噗露跟着捷多会很快乐,但是对于小女孩来说,基本的物质条件还是相当重要的。

  接下来是对两个人死的对比,这一块是最明显的,就想弹幕说的一样,富野老头又了黑。莉娜“死”的时候,捷多不但责怪噗露还把她弄哭。莉娜住的房子被炸了以后,对于捷多伤心悲痛的描写就有好几集,多多少少也是因为有了噗露在身边才让捷多走出来。如果单看这一部分的话,也算是合理。但看到后面,轮到噗露死的时候,只有捷多在她身边,只是爆了一分钟的NT就再也没描写过捷多的悲伤。最后的噗露2,为了救哥哥,使出最后的力气用了NT,然而歪头倒下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看着她,包括她的宝贝哥哥。再看看另一个女性角色,拉沙拉。这个妹子一共出场了四集,最后死的时候非常牵强,然而富野老头却用了很常见桥段描写了她的死,死的时候躺在莫迪怀里,向姐姐交代遗言,最后所有船员纷纷默哀,让她有个很体面的离场。看完这一段我不禁开始怀疑他人对ZZ的评论,“后期剧情处理太唐突”。在我看来,并不是富野没篇幅描写了,而是有意为之。亲妹妹死了以后主角悲伤了好几集,最后还没事一样的跑出来了;干妹妹死的时候没人为她悲伤,死第二次的时候还是没人为她悲伤。我觉得这就是这片最神的地方,在观众心中不重要的角色死去的时候用大家熟悉的桥段去描写她的死,渲染出一种貌似且理应很悲伤的气氛。然而最重要的角色死的时候,不花一分笔墨渲染悲伤的气氛。这对比使得观众更加对噗露的死感到惋惜,无声胜有声。相对于种命里的史黛拉,我认为ZZ的描写显然是更好,作者对于史黛拉的死用的笔墨极多,各种桥段都用上了,最后还不停的在飞鸟的脑海里出现。However,小的时候看了大概还会有点感动,现在想想,桥段太多感情描写过度了吧。对于感情过度渲染,就像大学毕业的时候去送别,跟着他们去火车站送了大概一星期,顶着大太阳。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话对那些要走的同学说,因为四年也没说过几句话,根本就没什么感情。现在想想,那时候只是觉得这种情景下就应该这么做,没有个拥抱,不挤出几滴眼泪,是不是少了点什么?其实只是走走形式而已。

  这反讽真让人回味无穷。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五):时代的眼泪(看完zz顺便谈谈对整个uc系的想法

  

0079,z,zz,逆袭的夏亚,高达正史算是看完了。整个系列给我的感觉是,整体看来是一部十分宏大壮阔的作品,虽然去抠每一季甚至每一话的细节的话,槽点非常多,但不影响整部作品的伟大。若是评整部作品,一定可以打5星。但拆开看每一部,却总觉得不尽兴。 不同于一些更早的作品,比如大和号,高达表达的不是简单的正义与邪恶的对立。高达中各势力之间,往往是权威/秩序和对此的挑战,而势力双方却没有立场评判自己的绝对的正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实世界的体现。从0079开始,联邦与吉恩各自都有为人所憎恶之处,联邦对各殖民地的压迫,吉恩自身的军国主义形象使得观众在立场上难免有些纠结。提坦斯的恐怖统治自不用说,奥古也在接受联邦政府之后陷入官僚主义。但正义仍然是重要的内容,作为主角价值观的体现和成长的历程,体现在作品之中。从0079开始到zz的三部作品,主角的成长可以说是核心内容,这样的成长是全方位的,从驾驶MS的技术到三观的形成,从对自己不是军人因而经常赌气不愿出战到负担起责任保护别人。而三部的主角之间横向比较也能看出许多有趣的差别。z中仍然年轻而桀骜不驯的卡缪在第一次碰到金主(记不得叫什么…好像是ae的赞助人之类的)时直接被揍一顿,而捷多则是轻巧地躲过了拳头,让对方感慨,“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像话了”。阿姆罗在一年战争后被联邦架空(软禁?)失去斗争精神,卡缪被西洛克的精神攻击搞成卡疯子,捷多算是几个主角里面下场最好的,去了木星。这样的结局当然跟他们搭上高达之前的经历也有一定的关系,阿姆罗和卡缪都是学生,捷多算是社会青年吧,适应能力生存能力想必更强。而zz中与捷多一同搭上阿伽马的小伙伴们,最后也能扔下林有德,独自指挥战舰。年轻人在时代的洗礼下,一步步走向未来。 除了主角之外的人物,由于是战争时期,大多下场都比较惨。当炮灰的各种妹纸,比如夏亚每次碰到阿姆罗就要念叨的拉拉,卡缪的妹妹们,还有zz里面的普露,逆鸭里的葵丝,不仅仅是战争的炮灰,他们的死给主角带来的成长也可以说是编剧的炮灰。z里面,没什么戏份的阿波利,还有尼歌少尉,艾玛辛中尉,虽然做了一番哲♀学的探讨但也没能逃脱战死的命运。0079的卡尔玛好歹因为“马沙你阴我”而留名。基西莉亚被自己信任且提拔的夏亚一枪干掉。连远离战争的人类都不一定有好下场。真·主角林有德几乎可以说是下场最好的了。 甚至连反派也不放过。作为zz中的反派,哈曼,即使是独掌阿克西斯大权之后,也似乎还留着一点所谓少女的纯真,以至于一直劝诱捷多,到最后也相信了捷多然后死掉。对哈曼的看法似乎很多人有不同的看法。从zz中看到的哈曼,似乎有些寒酸和无奈,顾的只是复兴扎比家(或者说是带领扎比家复兴?),没有那种像自己曾经所崇拜的夏亚那样实现全人类革新的理想,甚至相比于卡缪、捷多相信人类是可以相互信任的这种简单而朴素的信念,也显得没有那么高尚。仿佛只是在战争中挣扎着想要生存下去而已。如果说夏亚代表理想,哈曼便是理想在现实面前的妥协。夏亚的离开更是理想与现实无法调和彻底分裂的象征。但最后的结局,现实在残酷中迎来死亡,理想也在阿克西斯的碎片中化作NT之光。 整个高达系列基本都是比较现实主义的(所以zz前半段瞎搞了一堆笑点显得很突兀),尤其联系当前这个十分魔幻现实的世界。整个系列中多次出现扔卫星(不管成功没有)的情节,这种略显极端的方式,尤其是逆鸭中最后配上的吉恩和联邦的MS一起推“不就是块石头”的阿克西斯时,在正史的最后加了一丝浪漫主义的情节。卫星象征毁灭,毁灭却也带来新生和希望。在这个寒冷的冬天,越来越向高达中的地球圈迈进的北京,也许会有人期待有夏亚这样的人物扔下一颗惊雷吧。 啊,好想入手一个卡碧尼的模型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六):忘记了梦想的、古旧的地球人啊!

  深夜看完了zz,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感觉很想写点什么——有意思的是,我观后感觉更优秀的z却并没有让我有这个欲望。

  之所以有这个差别,我觉得似乎是zz在人物上更深地触动了我……当然,z中的卡缪触动我的程度远大于zz中任何一个人物,然而被卡缪所激发的一切感想似乎又难以言说……排除掉卡缪,z中的其他人物,触动我的程度确实不如zz,哪怕有极有魅力的鸭子和骡子

  zz这部作品,我对它的期望值本来是很低的。刚看完z就接着看了zz,实在是有点受不了……载满了卡缪、艾玛等那么多人的牺牲和奥古为了革新人类而奋斗的意志的阿伽玛,在这帮小流氓眼里不过是赚钱的工具……小流氓们对布莱德为首的幸存的船员们也谈不上什么尊重。花在卡缪疯掉之后还努力逞强想撑住阿伽玛的大局,却被他们当成烦人的老太婆……更不要说比查和莫德两个见鬼的家伙,不停地想要出卖包括香格里拉上流氓伙伴在内的阿伽玛来求荣……此外,看了一些介绍或评论性的文章,基本都把zz说成是四不像,所以要不是UC正史的话我可能前期就弃了……

  可是事实证明,没弃是正确的。这绝对不是一部像很多人所说的那样,拿不上台面的失败作;虽然比不上元祖和z两部难以超越的前辈,zz仍然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最优秀的地方之一,就像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应该是人物吧。触动最深的三个人应该是古利明、普露和捷度。

  对于古利明,我本来也没有什么太强的感觉——直到他死的那一幕。他不是像希洛克一样战死沙场,也不是像贾米托夫、基西莉亚或是基连那样,至少是死于有分量的人物之手。他走出驾驶舱,张开双手想要挽回选择离开自己的普露2,然后就被露——一个仅仅是优秀的士兵的配角——狙击而死。他本也是一代枭雄,却死的那么简单、轻易、出乎意料。他对自己最后栽在了露手上似乎一开始也有些意外和惊讶,但最后却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让我们想起了故事开头那个喜剧色彩十足的对露一见钟情的可爱的搞笑青年:死在自己喜欢的人手里,何尝不是一个如意的结局?和这份单纯的恋情比起来,那些未完成的帝王霸业和阴魂不散的扎比家血统似乎都完全不重要了。

  普露(还可算上普露2)恐怕是本片受到最多观众喜爱和惋惜的角色了吧。关于这个角色无需多说,但是还是想哀叹一下:她(们)悲惨的生命结束后,却也得不到捷度的多少悲哀和思恋,还是实在太令人难过了……(如这篇评论所说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472547/,对比其他不少角色的死亡(或假死)情节就可以看出,并非是没有剧情空间去表现捷度的感情。我个人觉得,只是他单纯的不那么在意……)

  捷度是个有意思的角色,其魅力当然是不如阿姆罗和卡缪,但是却又是和他们两人非常不同的、别出心裁的角色设计。阿姆罗和卡缪的出身非常类似,都是联邦系的高级技术人员的儿子;捷度则不同,出身底层,不负责的父母丢下他和妹妹两人相依为命。很多人(包括一开始的我)可能都讨厌片初完全没有大局观念,一味地见钱眼开的他,却不该忽视他那时多次说的,他想挣钱都是为了让妹妹去更好的学校上学。和阿姆罗、卡缪因为是机械宅而又机械才能不同,他熟悉机械是因为他小小年纪就辍学捡垃圾,来维持自己和妹妹的生活,以及希望为妹妹提供好一点的人生。这样的他(和他的朋友们),只拼命想着钱、而对什么大义毫不在意,并没有什么真的该被指责的地方。要责怪的话,该责怪的是维持这巨大的贫富差距的联邦体制,和那些大腹便便的联邦大人物们。反之,这也体现出很多时候奥古之类所代表的抽象的正义,对真正生活在底层受苦的人们没有什么真正的影响和意义。

  但是,随着和阿伽玛一起经历各种事件,捷度和他的朋友们也逐渐明白了:历史和政治不总是抽象的存在,或者仅仅是大人物们的事情;历史以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将所有人都裹挟其中,尤其是在这样动荡的年代,尤其显示出作为巨大的机器对众多个体的碾压性的力量。捷度从对于战争本身毫不关心,到有了自己的战斗理由,确实一步步成长了。他看到了人类不得不变革的理由,看到了联邦的腐败,看到了野心家的破坏力,看到了人类被重力所束缚的灵魂。OP1的歌词正可以作为他的心声:他朝着那些大人喊道:忘记了梦想的、古旧的地球人啊!

  可他和阿姆罗、卡缪一样,只是一届士兵。就算个人单兵作战能力再强,也改变不了什么。新吉翁虽然被打败了,腐败的联邦看上去却依然可以继续腐败千年,人类的革新却依然遥遥无期,在最后,捷度只能朝着翩翩来迟的联邦舰队的狡猾的大人们带着泪水喊出愤怒的指控。不过,和阿姆罗在一年战争结束后被软禁、卡缪在z结束时疯掉相比,捷度的结局可能已经是很好了。他去了木星探险,据说在后来的作品的小说里,带领一批人甚至离开了太阳系。我同意b站上的一个评论——可能捷度才是最接近NEW TYPE理念的主角吧——灵魂脱离了重力的束缚,为了人类的新的进步而飞向更远的星空。

  《机动战士高达ZZ》影评(七):星尘的回忆

  马士文最后是战死的,就如梭伦所说的雅典之王忒修斯一样,对于从前的国王,对于未来的军人,战死沙场是最好的荣誉的结局。他为亚古斯捷,为自护公国,更确切地说是为哈曼而死的,他不知道自己被哈曼作为战斗机器过度强化了,后果是他失去了自制力和冷静的判断力。他死的时候哈曼只感觉少了一只可以随意操控的棋子,可是他已经死了,哈曼对于他已经无关紧要。

  无论是马士文、姬娜,甚至是古利明,这些人物出场的时候都缺少以往反角所具有的邪恶意味,甚至马士文的骑士精神,姬娜的神经质,还是古利明的痴情与变化,都让我们印象深刻,有时又感觉敬佩。高达的这个系列是轻松幽默的,表面上。认同朋友说的,以往的高达系列都比现在的强多了,无论性格刻画还是剧情,还有对白。或许以往成就太辉煌,以致于现在无法超越。

  古利明是性格变化最大的人物。初登场时他只作为马士文的一个忠心的部下,在以后展开的故事中,我们才知道他拥有沙比家皇族血统,是哈曼甚为器重的一员大将,进入地球圈时他作为哈曼最获信任的统帅介绍给地球联邦的官员。他生活在哈曼的阴影下,担心有一天自己会失势,丧失权力。他有魄力有野心(贬义的话),就似那个“木星回来的人”施洛克一样,但是他身上有施洛克缺少的人性的温情,他喜欢女主角吕嘉,并一直声称要得到吕嘉的爱,由此展开了一段我们印象中的三角恋。如果从新批评的角度,这段三角恋似乎并不存在,主角捷度从来没有过分地关怀过吕嘉,他们也没有发生过传统意义上的感情戏,整部影片他们的关系只不过是亲密的战友,相反古利明与吕嘉,捷度与科蕾的感情戏更多。

  对于古利明的追求,吕嘉印象中是不喜欢的,认为他性格太柔和,吕嘉大概喜欢一些倔强坚定的人,捷度似乎正是此类型。在沙漠小镇的情节里是三角恋若有若无的描写,古利明首先从比查处得知吕嘉可能喜欢捷度,当然比查或者是特意刺激古利明,或者是他想当然,又或者纯粹是他编造的,但古利明认定捷度为情敌。吕嘉是否真的喜欢捷度?又或者她有否喜欢过古利明,只不过因为他是敌人,才否定自己的爱意呢?对于古利明热切的追求,吕嘉不可能无动于衷,在小镇上他们两人独处的时候,古利明表白自己的内心,这时镇外的战事分散了他的注意力,吕嘉对他说了一句:“不是认真的。”古利明不知所以,她补充说,跟女孩约会的时候分心,证明他的爱意并不是认真的。发现真相的她有否难过?她说给古利明听,是否想古利明解释?但是古利明并没有解释,或者他的确被这问题考到了,他的爱意是否只是一场游戏或者是一种天性的冲动?这些我们都不知道,只知道吕嘉的确很在意古利明对她的爱意,因为在结局她开枪杀死古利明时,她说了一句:“你说过你喜欢我,我不会忘记的。”她流着泪说了对不起,这些泪映衬她内心的悲痛,她明白古利明爱她,但古利明是敌人。

  古利明被哈曼重视,不论是因为其血统还是因为其能力,都不重要了,因为哈曼始终提防古利明,她曾经用言语试探过古利明的想法,因为她知道古利明暗中培养了一队新类型人部队。拥有了这个部队似乎就拥有了可以左右宇宙的强大的军事力量,至少古利明是这么认为。他可能害怕哈曼的手碗,再不想过那种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可能看穿沙比家只不过是哈曼手中的一个傀儡,或者他追寻光荣的统一宇宙的梦想,也就是铁碗独裁,总之他最后还是背叛了哈曼并向她宣战。古利明的行动是经过精密思考,具有其自身的哲理性的。他的逻辑与伊凡·卡拉马佐夫的一样,自由是人类痛苦的根源,人的惰性使其习惯被安排被操纵而不喜欢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为了人类幸福和平,一个等级秩序深严的社会是必须的,一个代替所有人决策并承担后果的最高领袖是必须的。这就是他的抱负与梦想,是他使自己自豪的独立思考的结果,所以他看不起捷度,捷度正是应该把自由交给他的那类人,他嘲笑捷度战斗不是按自己意识,捷度的一切行动不过是顺其自然的,被形势所迫,缺少他认为的最重要的自由意志。

  整部作品其实更像是捷度的成长史,一个心灵长大的过程。他由开头懵懂的少年,经历了战争的磨难,真正成长起来,结尾处他有了自己战斗的理由,这是嘉美尤启发他的,同样是嘉美尤战斗的理由,就是他自己在经历中感觉到的不平和愤怒,对于弱小人群无辜受累甚至死亡的不平和气愤,对于善良的人遭受毁灭的痛苦等等,这是个不公正不人道的世界。大人是肮脏与邪恶的,天真的孩子是未来的希望,当人人进化为新类型人(我们可以理解为道德完美的神人类)的时候,美好的世界便会到来。这是嘉美尤和捷度的世界观。太过乌托邦,太过理想,所以世俗的哈曼是不相信的,马沙也不相信。嘉美尤对整个人类抱有希望,他可能是个性善论者,而哈曼则相反,所有人都变成道德完美是不可能的,是人类永远不能达到的梦想,就如人类不会飞一样。人类会飞是超越自然束缚的象征,一天不能超越自然,全人类道德完美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哈曼一直追问捷度人类会飞吗?马沙一直没有出现,上次战争后他隐姓埋名了,开始新的思考,他发现无论他追随哪一方,自己都不是实在的站在正义的一方,人类始终邪恶,战争仍然源源不绝。他努力思考消灭战争的途径,独裁还是民主更好?如果我们相信理想主义就是欺骗自己,刻意扭曲我们经历的日常生活和经验,这是许多人所有的共识,如何树立一个好的价值是所有哲学的困境。

  哈曼与捷度互相感应,让我一度怀疑他们是母子关系,思考一下他们的年龄,科蕾是12岁,她大概与莉娜同龄,作为哥哥的捷度应该16岁左右,而哈曼与马沙是同一代人,一年战争爆发了宇宙纪元0079年,当时马沙至少25岁,而捷度应该是0086年左右遇见哈曼,因此哈曼最多也只是32岁,捷度是她儿子的可能性极少,文中也没有直接表述,莉娜与哈曼也没有互相感应,而哈曼的红发与捷度的黑发也不相似,他们的感应应该出自他们同属于巅峰的新类型人。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不同思想不同性格的巅峰新类型人,正是表达世界价值观的多元性,我们可以在这些价值观之间摇摆,当然最后作者选择的自然是捷度嘉美尤代表的正义观,带着一些相信全人类都会进化为道德完美的神人类的希冀。

  从前总爱幻想捷度与吕嘉是一对小情人,或者因此厌恶科蕾,或者讨厌科蕾率真固执的性格,她的性格太缠人。科蕾应该是新类型人,而科蕾二世则是强化人。她们统一起来才算是有爱有恨的一个人。比起科蕾对捷度天生的爱与亲密感,科蕾二世表现的是天生的恨与厌恶感,她是科蕾的爱的反面。科蕾是被扭曲了的人,是捷度对不公正世界感到不平的其中一个原因,12岁的女孩已经参加残酷的战争,科蕾自小被培养成战争人才,但她内心很孤独,一半由于生存环境,一半由于她自身优越的天赋,遇上捷度她才发现第一次遇到与她相同种类的人。新类型人被视为异类,尽管其优秀与卓越,由于只占人类数目的极少部分,因此其天赋被认为是魔术,是与魔鬼立下契约得来的邪恶力量。哈曼也感觉孤寂,大概马沙、阿宝与嘉美尤都如此,所以她才渴望捷度加入她的麾下,她才三翻四次想说服捷度,同一种族的人没有相残的理由。科蕾似是刚出生的儿童,第一眼遇见的人就是她的亲人。她一直想得到捷度,作为情人,更似作为哥哥,她嫉妒莉娜的幸福,她的爱是野性的,未经过驯化的占有欲,不想与莉娜分享一个哥哥。当莉娜和捷度的包容都使她感觉爱可以共享,他们三人都可以成为兄妹时,莉娜却被误认为死亡,这时,她想代替莉娜成为捷度的妹妹,但捷度把她推开了,在他心中血亲始终最重要,科蕾有感受人心的敏感力,她知道捷度在内心始终不能把她与莉娜视为平等。大概她的死亡才是她的幸福,我们可以看到她的死唤不起捷度同样的悲痛,或者她作为一种意识进入了捷度内心,真正成为了他,又或者捷度看见与科蕾一模一样的科蕾二世,因此感觉消失的科蕾又再回来,分担了悲痛,无论作何解释,捷度在此处有我们不能接受的残忍,在此处我们也真正同情科蕾。但她的死是幸福的,我始终强调,因为她真正进入了他,成为了他。虽然在物质、在外界、在肉体上她都分享不到捷度最深的爱。

  最后的问题是捷度与吕嘉可能一直互相在意,是暗地里的,只表现在细微之处,是作者有意的含糊其词,不明白他为什么不想表达,又或者他想赋予作品更丰富的内涵,让我们自己挖掘。吕嘉可能很在意捷度,在莉娜被认为死亡后,捷度颓废,她看不惯这样的捷度,死亡过后,人生还得继续面对,她不想捷度的心也随着莉娜而死亡,她鼓励捷度,用自己激进的不被理解的方式。或者捷度也理解了,感受到了,因为是吕嘉对他的关心。吕嘉出走以后,捷度才恢复过来,可能因为出走的是吕嘉,他担心再失去一个自己在意的人?到作品的最后我们才慢慢看到吕嘉对捷度的留意,了解捷度内心想法,清楚地知道捷度要与哈曼作一个了结的,大概只有她一个人吧?我们不知道最后捷度与吕嘉共同奔赴土星加入正规军是否他们商量的,还是两人自然而然的未经刻意的选择,也有可能是两人间秘而不宣的默契。在最后的最后的结局画面中,映着他们乘坐的宇宙船的特写,在落地玻璃的背后,我们勉强看见两人倚着栏杆,捷度突然伸手搭上吕嘉的肩膀,我们勉强看到,吕嘉的反应是有些惊讶也有些含羞。我们不知道捷度的想法,这算是爱的象征还是一时情之所至,如果确是爱意,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也不知道吕嘉对捷度的确切反应,这是否是她一直期待的,或者是她突然感觉到的。

  这些一眼不能看穿的人物,才是最引人入胜,吸引我们不断去思考去猜测的。而现在的高达系列中,似乎再也找不到这些让我们浮想联翩的人物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