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日·怪谈》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知日·怪谈》读后感100字

2021-05-10 03:4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日·怪谈》读后感100字

  《知日·怪谈》是一本由苏静 主编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6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日·怪谈》读后感(一):这一期还行

  知日系列注意力比较集中的一篇,日本诡秘静谧孤独甚至变态文化中的果实。

  折页是很多书的介绍,可以MARK一下,小泉八云《怪谈》;《毛骨悚然撞鬼经》;山白朝子;黑白乙一;安达宽高;《世界奇妙物语》;英名二十八众句;东京神秘能量地图。

  别册推介的插画家:JUN OSON

  最后是小资的设计旅店。

  《知日·怪谈》读后感(二):日式恐怖,独树一帜

  正如书中所说,人们看喜欢去了解恐怖的事物,正是为了能在心里接受它。我本人也是不太看的了恐怖片之类的东西,但是依然买了这期怪谈专题,据说这是知日创刊以来,销售最火爆的一期,说到底,各式各样的恐怖艺术,其实都是呼应人类自身的心理特征来创造的,而且日式恐怖又独树一帜,往往在打到让人心理恐慌的地步同时又能给人以人性的某种暗示。。--2015年10月3日于北京

  《知日·怪谈》读后感(三):这怪谈好有日本风情啊!

  难得一本杂志专访这么多大咖!看起来都是好厉害的人物。。看了一点富江的电影,其实也不怎么恐怖,就是越到最后越有种很揪心很郁闷的感觉,之前看日剧也常这样。

  好像还有本妖怪特集,本来以为这两个词意思差不多的。。。都是有点神怪的样子,现在发现完全不是啊,怪谈基本都是基于生活的,然后有人情啊有故事还有一些扭曲的情感类的东西,是这些扭曲的情感改变了一些物理性的东西,成为怪谈,总之我现在是这样理解怪谈了~

  如果从《古事记》里的那些传说,就是开始了怪谈,那么我还真的觉得是日本特有的一种风情了,一脉相承的。哪位词汇量大的,帮我总结下,是什么感觉呢。

  最喜欢高桥洋的访谈!真的值得一读!倒不是说其他的不好~就算是让对恐怖电影有了新的认识吧,好像也不是为了“吓人”那么简单。

  推荐!

  《知日·怪谈》读后感(四):一场奇妙的文化之旅

  紫色封面,近处乌鸦,远处可以视作富士山吧,毕竟看到乌鸦就想到神社还有富士山在日本就是蓬莱的仙山,一切都指向了怪谈。

  对我来说从学生时代我就爱日本的动漫和恐怖片,这样的影响既有自身的,也来自我画过漫画的表姐,是她的一些行为让我对很多日本文化有了简单了解,大学也更多的接触了日本的文学作品。而知日系列无疑从各个方面把日本的文化生活等内容让更多想了解日本文化的人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次的《怪谈》特集,一如既往的翔实专业,而且在盛夏读起来有特别的凉意。本书里其实没有过于恐怖的文字和图片,因为像《裂口女》《咒怨》等只是说到,或是人们的谈论或者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最有恐怖感的大概是采访伊藤润二时给出的几张《富江》的漫画吧。

  特别喜欢讲述小泉八云与《怪谈》的那一篇,因为小泉八云在日本的怪谈文化的发展上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他虽然是希腊人,却在日本这片土地上找到了自己的所爱,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情。

  本特集从古记事到当代的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怪谈,还有一些占卜职业的探访,都为这本书在怪谈上的探究做到了全方位的呈现,可以说读一遍是了解,再读便是一次文化的寻访之旅,怪谈是会让你觉得恐怖,也会让人有惋惜和反思的文化,要体会这些情感,不如去入手一本《知日·怪谈》特集,你会喜欢的。

  《知日·怪谈》读后感(五):经典的日本怪谈资料库

  从来认为那种定期出版的杂志类读物更像是快餐类的产品,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当时却给人一种非常满足愉悦的快感,过后却很难留下一丝一毫的印象。但是知日这个杂志却完全颠覆了我对于这种定期出版的系列读物的印象。

  怪谈系列是我接触知日的第一本书,作为实实在在的怪谈迷,这本书像具有魔力一般深深的吸引了我:

  1.这本书给出了读者整个日本怪谈发展的长卷,展现了日本的怪谈故事是如何一步一步由中国的民间传说素材,脱胎到具有日本本土色彩的民俗故事的进化长卷。

  2.小泉八云、鹤田法男、伊藤润二等日本怪谈领域的大师级人物的访谈非常精彩。通过了解这些大师级人物的生平,创造怪谈作品的想法以及细节,你能够更清楚的认知怪谈在日本人心目中的意义以及地位。(我爱死鹤田和伊藤了)

  3.神秘诡异的怪谈风图画,这个在国内出版行业非常难得

  于是我就欲罢不能的全部读完了,真的很精彩,基本上日本国内所有的关于怪谈的重要人物元素都能够在这本书里面进行体现。

  他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本能够解开我所有关于日本怪谈故事疑问的书:日本怪谈是从哪里来的?日本怪谈与城市奇谭是怎么演变过来的(为什么毛骨悚然撞鬼经会这么火爆),日本怪谈的始祖是怎么样的?所有的这一切,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找到答案,不算厚的一本书却图文并茂的包罗了你想知道的日本怪谈的一切,因此称之为日本怪谈资料库也完全没有问题。

  我非常欣赏知日系列的制作人,这完全就是在用制作科学图鉴的态度来制作系列读物。读这本书,尤其是观看前面关于怪谈系列的介绍以及历史演变,简直就是一种享受。

  另一本知日系列妖怪专题也买入,还有一本明治维新,都是我感兴趣的话题。但是很遗憾的是,貌似这两本书都已经断货升值,在浮躁的国内出版业能这样静下心来做的这么好,真的很难得。

  《知日·怪谈》读后感(六):怪谈,不只是恐怖那么简单

  每每夏日中最炎热神烦的时候到来,我总有兴致找几部鬼片或是志怪小说来看,看完便再也感觉不到一丝焦躁热意。当今年又到与鬼怪们近距离接触之时,无意中发现一直很爱的知日系列竟推出来怪谈专题,正中我下怀。

  一边兴奋地嘀咕着快快来吓我吧=。=,一边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一如既往的干货十足,原来日本怪谈界除了我们会立刻条件反射想到的<午夜凶铃>、<咒怨>等恐怖片,还有希腊人小泉八云整理撰写的日本版聊斋---<怪谈>、伊藤润二二次元也能让人惊悚入骨的恐怖漫画、江户时期延续至今只讲述灵异故事的剧幕---落语等等,仿佛打开了更广阔的怪谈新世界,触动你又去找来书中提到的延伸作品细细品味。

  很有趣的一点是这些不同领域的怪谈家们在interview中不约而同的提道自己其实很胆小,且许多都曾有过灵异的体验,正如日式恐怖片之父鹤田法男所说,“自目击幽灵之后,我一直感觉日常生活处处存在着恐怖,作品只是将我的心灵体验忠实地再现出来”,与我之前“大概是怀着恶作剧的心态创作”的揣测大相径庭。也许怪谈中的片段真真在这个世界上演过呢。

  相比西方怪谈简单粗暴刺激感官的血浆四溅,日式怪谈则更像是平静水面下暗自浮动的致命水草。日本人笃信神灵,并将这种敬畏化作现实生活中一种几近苛刻的精神约束,怪谈中的主人公或许只是为了自己小小的私欲误让他人丧命而遭到鬼怪的报复,种种结局中死亡不是恐怖的极致,比死更恐怖的是带着内心的愧疚苟存于世万劫不复。大概正是慑于怪谈成真的心理放大了人们的恐惧。

  在日本因为盂兰盆节的缘故人们认为夏季是离鬼怪最近的时刻,我合上书看着紫色的封面,好像听到乌鸦凄厉的啼叫,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

  《知日·怪谈》读后感(七):霓虹之妖魔鬼怪,不外乎一个怨(xing)字。

  霓虹之妖魔鬼怪,不外乎一个怨字。当然怪谈也不例外,从小泉八云的《怪谈》到《午夜凶铃》到《咒怨》,均都是痴男怨女居多,就拿这本杂志来说,不仅有大部分育龄妇女撸管宅男都知道的伊藤润二、雨月物语之类,也有大家不熟悉的日本神秘学、新兴宗教之流,而神秘学和迷信仅仅又只有一步之遥,大部分这类介绍神秘学杂志都是蹭蹭不CHA进去的水平,此书恰恰没有卖弄神秘还是有点干货,因为神秘学是研究古文化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这刊既然说的是怪谈,当然也是让读者了解下日本的神秘学和新兴宗教,这也是日本从艺术人员创作的极佳源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本书提到的灰乙一和山白朝子等人,再有前面对几位专业人士的访谈值个人认为应该是本书最有内容的一部分了。

  反观对于现在主张相信科学反对迷信滴我朝,是不鼓励大家玩刺激大肆宣传有真妖魔鬼怪的怪谈的,神秘学啊、怪谈啊这玩意也是搬不上台面的。但是日本却把这个作为传统文化给保留了下来,并不是像我们一样凡是不能用科学解释的就一味摒弃了。而要说我朝的怪谈在水面下的也着实不少,从莲蓬鬼话到贴吧相关吧,再到豆瓣相关骗奸的做法大仙人士,有多少待艹妇女和男性在这一块未知的恐怖领域寻求大师的驱魔开菊,有多少被吓的哇哇乱叫的大妈和老爷们那净化呀,感恩呀,养小地魔啊,回头跟姐妹们探讨一下顺便买个佛牌舍利子,七颗凑一起召唤包邮,给五分好评还返现哟亲 。

  综上所述,无论日本鬼还是洋鬼,其演艺的怪谈虽然都很刺激,但无论内容多么骇人,都是有惊无险的。这种安全的恐惧,既满足了原始XING冲动释放的需要,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伤害,所以也会吸引人着迷。现实中,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有性的需要,而女性日常能够表达性的方式相对较少,所以倾向于选择体验“安全的恐惧”作为表达刺激的一种方式,跟你去玩过山车的感觉是差不多的。这种成本比较低的消遣方式还是比大保健、打小三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唯一缺陷就是真别假的当成真的,因此而疑神疑鬼,远离颠倒梦想,吓吓自己得了,别找大师驱邪,费B。

  《知日·怪谈》读后感(八):欢迎来到怪谈世界

  戴着面具抓人类小孩的裂口女,从电视机里缓缓爬出的长发女人,持着退魔剑游走四方的卖药郎……想必绝大多数人都听说过甚而看过这一到两个异闻。

  怪谈,作为日本灵异现象及诡异事物的一个专有名字,就这么通过文学、影视及动漫作品,在普通人心中流传开来,成为独树一帜的现象。而它的历史流变如何,这些奇思妙想如何酝酿而成,现实世界中又有哪些神秘地图?关于这些,多少可以从《知日•怪谈》中找到答案。

  怪谈爱好者们,这里还有深度访谈:《午夜凶铃》的联合导演高桥洋、推理恐怖小说家乙一、恐怖漫画家伊藤润二,这些是鼎鼎有名的大拿;创“小中理论”的小中千昭,怪谈落语家林家正雀,神秘学热潮推手武田崇元,这些国人并不熟知的名字,看上去较之前者更多了几分趣致。除手相占卜、西洋占星术、姓名占卜这些在中国也拥有高人气的“神算子”外,宿曜占星术、九星气学等则叫人大开眼界,甚至有了想近距离体验一把的冲动;历史考据癖也能从开篇的怪谈年代记、浮世绘英明二十八众句中略窥其详;大胆的好奇宝宝们一定会对最后的东京神秘能量地图着迷,尤其是“绝缘树”这种存在,简直就是为“我的前任是极品”而生,想离开谁就前来祈愿,想想真是自带槽点呢。

  对我而言,看得最过瘾的部分除乙一和伊藤润二的访谈外,当然就是几位日本恐怖片大师的对谈。尤其“日式恐怖片之父”鹤田法男的经验谈,对想要拍摄恐怖片的人来说大有可借鉴之处。“将幽灵拍摄出与普通人一样的感觉”;“将自己的心灵体验忠实地再现出来”;“想表达出那种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的、不知何时就会与人共存的恐怖”……他的《毛骨悚然撞鬼经》能延绵24年不衰,归根到底,都是因为抓住了人的畏惧之心:“血花四溅和内脏涌出的恐怖容易被习惯,若是不习惯的话也就不会有医生吧,但是,存在于身边的异界和寄居于自己内心阴暗面的恐惧,是一辈子都会跟着自己的。”他的一席话点出了日式恐怖片最精华的部分:不以狰狞面相或鲜血淋漓取胜,而是通过氛围深挖日常中的不寻常。

  盛夏翻开这本鬼气森森的特集,阖上书页,封面是一只乌鸦。这不禁让我想起乙一《暗黑童话》里啄人眼球的乌鸦,它用残酷的方式,带给一个失明小姑娘五色斑斓的世界。这或许可作为怪谈盛行的隐喻:在温情和寒意并存的灰色地带里,绽放夺人心魄的恶之花。

  《知日·怪谈》读后感(九):日本特色文化—怪谈

  近几年来,日本的怪谈文化深入中国,电影《午夜凶铃》就是代表之一,那什么是日本的怪谈文化呢,它有着怎样的发展历程?让我们去《知日•怪谈》寻找答案吧。

  《知日》系列从2011年开始至今已经发行了33期,每一期都讲述着日本特有的文化,像武士道精神,礼仪,日本偶像,“萌态”等等,而最新的这一期描绘了日本的怪谈文化。从制作上来说,大量精美的鬼怪图片,逼真生动而且有恐怖的感觉。如图书有一张《恐怖》女鬼的形象,午夜我不甚翻到,当时就吓了我一跳。从内容上主要分为怪谈的历史发展,名人专访以及日本怪谈现在的状态。

  什么是怪谈呢?在《古事记》中记载,怪谈泛指在日本发生过的各种超出人类认知范围的灵异现象以及异常行为,包括各种鬼怪变化之物。怪谈文化通常源于人类的想象与传说之中,随着时代的风土人情、社会现象、人性心理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另类文化。怪谈从奈良时代开始经历了平安时代、江户时代、明治时代、昭和时代,一直到至今,其中昭和时代怪谈达到巅峰。怪谈中的裂口女、河童、阴阳师等故事依然流传至今,让很多人难以忘记。

  访谈方面,分为两种,一种是开始篇的七人谈,另一种是对日本怪谈大师的专访。在七人谈中,可以看到中国作家对日本怪谈的印象,日本的怪谈基本来源于欧洲的灵异故事,还有受中国神话、民间传说等影响。在日本的建国发展中,不难发现日本这个民族是一个模仿并创新的民族,在文化发展中也有这样的特点,虽然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它还是发展成为了自己特色的一种文化。在深入专访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导演高桥洋讲述《午夜凶铃》的故事,还可以看到当今日本恐怖漫画传奇伊藤润二的专访。我个人更喜欢山白朝子(乙一)的访谈。他写的《胚胎奇谭》,虽然披着黑暗的恐怖外表,却是纯洁的人间真情,故事曲折悠长,哀怨鬼惑,令人回味无穷。而乙一本人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他的访问也只是通过电子邮件完成。

  通过本书,个人发现怪谈已经不光只是书中的故事,而是发展成为恐怖、灵异、鬼怪的电影、电视剧以及漫画等,形成了日本特色的文化产业。将来的怪谈文化发展也许会有更多的娱乐、恐怖因素存在。

  另一方面,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怪谈会蓬勃地发展呢,恐怖、灵异事件会成为大家喜欢的文化?在我看来,怪谈本身就是很有趣味的小故事,而且在高压的日本社会中,它可以释放压力,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刺激感。还有,它会揭开人心中最“黑”的那一面,用恐怖和灵异来解脱自己。

  《知日•怪谈》中还推荐了很多的电影和书籍,如果你喜欢怪谈,不如来书中读读,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知日·怪谈》读后感(十):哎呦,不错哦!

  这一期的《知日》主题是“怪谈”。提到怪谈,第一个想到的其实是日本的恐怖电影。因为读书的时候,《午夜凶铃》和《咒怨》的出现实在是令人终身难忘,此刻看着深紫色的封面上漆黑的乌鸦,不禁也开始对这期的内容产生了小小的恐(期)惧(待)。

  然而,才翻开第一页,又被拉回到现实。开篇的内容自然少不了对日本怪谈的历史做一番回顾,这样一来,读者便能够从源头开始了解怪谈文化产生的根源了。这部分的内容有点像大学里讲文学史,比如《小泉八云与<怪谈>》”这篇文章,读过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日本怪谈的鼻祖,原来竟然是一个希腊人!而小泉八云的《怪谈》则是通过日本的民间故事、古典文学、戏剧作品等重新编写而成的英文短篇故事集。

  《怪谈》作为小泉八云的代表作经平井呈一翻译成日文后受到了广泛认可,最终奠定了他“日本现代怪谈文学之父”的地位。这不得不让人感慨世界的奇妙,虽然人类有种族和肤色的划分,但对于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渴望之心却是共同的。

  接下来关于《日式恐怖片之父 鹤田法男》和他“隐匿于日常生活的真实恐怖故事”,以及随后的两篇对高桥洋、小中千昭两位日本恐怖电影大师的介绍则大大弥补了我之前因为害怕而不敢观看日式恐怖片造成的知识缺失。电影虽然恐怖,但却总是吸引着人们去挑战自己的胆量与神经,这便是恐怖电影的魅力所在,更何况日式恐怖片还有许多涉及人性的话题可供探讨,总是让人欲罢不能。

  日本怪谈除了文学和电影,还能有什么形式呢?没有看到“怪谈落语”的介绍时,我还真想象不出这种类似于中国评书的表演形式,也能造成恐怖感。不过,当一个见识过千奇百怪灵异事件的人在自己面前忽然进入一种“落寞”、“无神”的状态时,那种身临其境的恐惧怕是更加令人抓狂吧(有点像读书的时候爱讲鬼故事的朋友讲到关键时刻就会做出吓人的恶作剧的戏码啊)。

  关于神秘学、乙一的小说、伊藤润二的漫画、《幽》杂志、《世界奇妙物语》大巡礼的介绍可谓内容丰富,视角多元。加之占卜、宝石开运、浮世绘、翻案小说、民俗中的“人造生灵”、神秘地域等周边补充,让这期的怪谈主题更加充实完整。遗憾的是这次没有看到毛丹青的专栏,不知是不是在中间错过的几期里完结了。

  总体来说,这次的“怪谈”主题做得相当不错,让我这个对日式恐怖“敬而远之”的人看起来也津津有味,忘却了恐惧。当看完一遍之后,还有些意犹未尽,不少篇目又反过头来再次细读品味。

  其实,想了解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必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跳进去自己游泳”固然是一种勇敢的实践主义方法,但寻找好的领路人也不失为一种经济有效的策略,至少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寻找自己想要努力了解的方向。

  嗯,最后还是想说,这期的“怪谈”真的不错。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