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你好,忧愁》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你好,忧愁》读后感锦集

2021-05-12 00:1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你好,忧愁》读后感锦集

  《你好,忧愁》是一本由[法]弗朗索瓦丝·萨冈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忧愁》精选点评:

  ●看了其他版本友邻的评语,有一条说“真孤独啊”。是的,在冬夜读一个夏天的故事,并没有感觉到温暖,是孤独啊。安娜勾起了我的思绪:她对好友的丈夫和女儿倾注了怎样的感情呢?如果现实中存在,她,会是个什么样的人?

  ●只记得大学时读完这本书,整个人气鼓鼓:怎么能这么草率地处理结局呢?安娜是个多好的女人啊。小说也没有留给塞西尔多少后悔的时间,错了就错了,年轻人的冲撞反到让我们看到了成人世界的脆弱。这大概是萨冈十八岁时真实的观察。

  ●“我从来没爱过他,我曾经觉得他很好,曾经被他吸引,我爱他给我的欢愉,但我不需要他”。萨冈十九岁的困惑、恐惧、微薄的道德感和孩子般的占有欲…我从来没有这么堂皇地正视过自己的各类感情,读完觉得自己有些可惜。

  ●一个偏移的厄勒克特拉情结的故事。故事中的空间和人物之间的呼应很有趣:塞西尔和其父亲的性格和生活呼应着流体(海滩背景);安娜的理性和冷静一定程度联系着城市建筑的固体(其从巴黎来,又从海边回巴黎途中遇难)。两种物质形态,两种生活模式,终于在厄勒克特拉情结中酿出一场悲剧。

  ●要是十几岁时遇到萨冈该多好,她感受敏锐,思维跳跃,能激发人乱想。三年前在蜂巢剧院看过黄湘丽演的同名独角戏,对一些台词还记忆犹新,原来全出自原作。

  《你好,忧愁》读后感(一):这本书要结合时代背景

  我是一个青少年,看这本书的时候,里面的心理可谓是能感受的清清楚楚,但这本书太浅,纠结的心理并没有很好地刻画,所纠结的问题太幼稚,甚至为了这个幼稚的问题干出某些出格的事。嗯,这是我的第一感受。

  但想到,这本书能有如此多的赞誉,不可能脱离了时代。于是了解了相关的东西。我得知,那个时代的法国青年,被物质生活所困(我也想。。。),在情感上空虚无比,无比放纵甚至是放荡,对待感情也随便的很。到这里,这本书就显现出它的价值了。这本书写出了安娜的爱情观(老一辈的),和主人公本身的爱情观(新生代的)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批判了这种放荡不羁的情感作风。往深处想,真的是物质造成的吗,还是说那个时代太过空虚,太过浮于表面。放在今天或许仍然适用。

  总的来说,我认为还是时代造英雄

  《你好,忧愁》读后感(二):那个忧愁的神秘少女找到了她的乐子

  :你好,无任何逻辑可言。

  大江健三郎:我买的第一部法语书就是《你好,忧愁》。与我同年的萨冈在巴黎出版小说的时候,我才刚开始学法语,这令我非常沮丧。 这世上有真理与公平可言吗?等价的严肃和优雅如何收买未曾被人群的道德关进圈里的羔羊——就算附赠一枚死亡的戒指也拍不下那颗战栗着的渴望被说服的心。 当我母亲曾狠下心不管我的时候,第三天我哭着求她管我,我还是个孩子。 I need u to be the one to make me pink. 年轻人一直在为青春买单,直到有的人抽到霸王餐一笔勾销,有的人落魄潦倒留下满纸抽象派画作似的唠叨。 萨冈在万花筒里一颗闪亮的葱片上搭乘摩天轮从蒸发的盐午后窥探到隧道两端的羞愧和理直气壮,如果世上该有法典为卑鄙毫不留情地捍卫尊严,它刻在所有正在失去的懊悔中,人们在辩解前宣誓:我将一无所有。

  于是闷热敲响了法槌,啊,她说没什么好后悔,当时我已尽力如此维系,你怎知道我的忧愁!

  安娜的忧愁——当我意识到除了“我再也听不见她那有些放荡的低笑,轻蔑又礼貌的眼神”,还有安娜再也不能“用僵硬而轻柔手抚过我的脸庞”时,我只能把生活涂满蓝色和粉色,死去的人和活着的人都会褪色,只有免费而充沛的假想的困难总是扰人忧郁。

  最后谁得逞了?

  《你好,忧愁》读后感(三):何为“你好”“忧愁”

  塞茜尔从未彻底把自己交给任何一种生活态度,在父亲的浪荡生活和安娜有条不紊的生活之间摇摆。这种摇摆意味着她不是对一切都没有反应、更不是在用反叛的方式反应,反而是在用一点少女的赤诚和天然的信任不带预设地体验和审视周遭。

  而她本身就是孤独的,看似自由,却只能在父亲、情妇艾尔莎和未婚夫安娜的世界里游旋,善变的大人们本身就没有给她留一个可以适从的位置。真切地信任却又缺乏一个坚定的自我的认知导致的撕扯让主人公迷茫,于是暂且受父亲的影响选择了轻浮的方式抵抗虚无,选择过一种卑鄙无耻的生活,用希里尔的爱情来抵抗虚无。

  她从不会坚定地明确自己在做什么,信念无法持久,只让意识和行动跟随感性游走,与所学的专业哲学恰恰相反。而她聪明的大脑又总是可以让她在偶尔走出忧愁虚无的时候与现实联结。对安娜的憎恨使她感受到了发生在强烈的动荡中的二元论的情感,感受到愤恨又怀疑自己。她一直没有从这个摇摆中想出一个结果来,兴奋、激动却主导自己大脑的情感——或许感受的意义大于目的——慢慢拨动一些多米诺骨牌产生实际的蝴蝶效应。可是一切按照她设想的进行之后,她仍感受到笼罩着自己的忧愁和迷茫。最后还没有来得及刹车就造成了罪行和赤裸的悲剧结局。

  我认为一切的转折来源于在车上握住父亲的手时感觉到的两人都孤苦伶仃,只能相依为命的情感。这让塞茜尔“真切地哭了”。和以前的空虚不相同的是不会虚张声势、不会逢场作戏、承认彼此的脆弱。长大后的塞茜尔不会被“忧愁”所蕴含的迷茫、空虚感主导,而是变成作者心内的一小块,一个每次想起可以迎接的记忆包含着的情绪,一种敢直面的情感。

  “忧愁”所代表的迷茫与夏日白晃晃、光热交织的天融合在一起,让人真的不能不认为它是一种美。它制造不出什么,唯独有让人愤恨却不能不承认它存在的美。“忧愁”从头到尾都是这种迷茫生发出的美和空虚的意义,使主人公带着哀愁却同时带有被动的主体性。人们想要一次次沉溺在这种“忧愁”里也是能在这种迷茫以及面对它的毫不掩饰里找到共鸣吧。人们会发现错误、修正错误、抵挡诱惑、逃避责任,用尽无数办法假装人类共同面对的迷茫不存在。

  而从头到尾,主人公都没有回避过它的存在。面对晃荡迷茫带来的悲惨结局对它说“你好”,象征着一种观念,“忧愁”在世界上确从来没有终结过。

  《你好,忧愁》读后感(四):青春,忧愁

  读完萨冈的处女作小说《你好,忧愁》,好像是在检视自己的生活一般,突然觉得失去了什么,或者说,某种东西我只在概念上获得过,那就是青春。

  青春、孤独、爱这些词时常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每个孩子的心中,不过谈及青春或者回忆青春时,已然是不再青春了。而描绘这些情感的小说,可以说比比皆是,无需精心挑选,便可以随手取得。然而这些充斥着青春气息或者说少年荷尔蒙气息的小说,真会撩动我们的心弦吗?亦或只是隔空观物,可望而不可即?这只有我们自己可以知道,这是一种隐秘到难言的感受。

  萨冈的名声,还不全在她的小说和文学成就上。她确实在用生命体悟生命,她近乎疯狂的将自己置于生命生活之中,与生活对抗。倘若萨特和密特朗是她隐秘生活的隐秘人物,那么她那放荡不羁的生活更加让人痴迷和神往。

  她的这本小说,写于二战之后。可以这样讲,二战重塑了整个世界,也给那一代年轻人的青春留下来伤痕。当二战前整个西方世界都在一种颇为轻松的氛围中度过的时候,不知是否预感到了人类将会遇上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灾难。萨冈生于一九三五年的法国,她的童年时期想必不会比其父辈欢乐,当纳粹的铁蹄征服这个浪漫而文明的国度时,法国人可能才知道,他们把路易十六推上断头台的光辉历史根本无法望希特勒之项背。当整个世界在战争的巨大恐惧下战战兢兢生活时,我们必然会设想,那代少年儿童们怎样度过那注定不平凡的童年时期。

  当二战结束之后,世界回归宁静,但是人们的内心并没有如想象的那样如释重负,而还是有一种隐忧在心中慢慢发酵。整个欧洲忙着弥合战争伤痕,忙着清除战争影响。这场战争所带来的负面情绪至今未能彻底消失,以至于时至今日欧美世界的电影及其文学艺术仍将二战作为艺术创作的重要母题。

  就此看来,萨冈这本小说的问世和成功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当欧美青年人们沉浸于一种忧伤和颓靡的情绪之中时,虽然有像垮掉的一代这样的群体出现。他们离经叛道,寻求刺激,不修边幅,藐视世界,蔑视权威,他们试图颠覆突破和攻击资本主义世界的虚假。但是在他们真正的心中,却是隐藏着巨大的孤独和恐惧。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癫狂和失态,只是为了掩饰内心中存在的某种慌张,这更像是为了躲避内心诘问而寻求的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就是这代人追逐绝对自由,沉沦颓丧的气氛,才造就了那个时代鲜明的青春标牌。

  萨冈在小说中所写的女主角,只有十七岁年纪,她喜爱放荡不羁的生活,她试图挣脱束缚,她厌恶柏格森,厌恶考试,厌恶井井有条和一丝不苟。这些情绪可以说是萨冈真实情感的投射。面对这个世界,萨冈在自己十八岁年纪的时候便发出了深深的疑问。她不会屈服于教条,她不会被陈规绑住。

  小说的女主人公,在同是放荡不羁的父亲的影响下,也会享受这种近乎肤浅的生活。然而当一个要和自己父亲结合的女人出现后,打破了父女之间的默契。她知道这个要做自己后妈的女人代表了什么,知道将要同自己目前放浪形骸的生活告别之后,她不安分了。她设计逼走了她,那个试图夺走她青春的人。与此同时,女主角又感到矛盾和愧悔,感到纠结和卑鄙,感到悲伤和忧愁。她不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怎样一种境地,她将承担怎样一种后果。这些于她而言,都是未知数。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或者用词上都有一点生涩和稚嫩,在语言的运用上多少有些故作深沉。不过萨冈才十八岁,天,那是个多么美好的年纪啊!她在比我们还要小的年纪就如此敏感,如此细腻,甚至能抓住人心中微妙的情绪。毫不讳言,她是天才。而她于小说中所书写的人的情感,足以撼动一个内心苍白的人,使其充盈起来。

  这就是她们那代人的青春本色,被孤独和恐惧占据心灵,同时又想要尽力驱逐这种情绪,用喧闹堵住恐惧进入心灵的缺口。在今天看来,青年人似乎都应该无忧无虑,甚至是天真无邪,所谓的哀愁,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可是谁又能了解别人呢?谁又能悬想那个离我们远去的时代呢?谁又能斩钉截铁的宣告自己青春年少时从未忧愁过呢?当那些自称是过来人的人讲述起他们的青春时,口水四溅,唾沫横飞,好像他们的青春都是那么多坚定的决然,可是事实真是如此吗?不过那些虚伪的情感和真实的情感都将慢慢泯灭,因为真正的青春已然很少存在。当很多人垂垂老矣时,真正回想起自己的青春岁月时,没有浪漫,没有激动,没有沉沦和颓丧,甚至没有炽烈的感受。

  写到这里时,突然想起西塞罗的一句话“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我想,此刻我在萨冈小说的感召下,开始逐渐理解这句话的意义了。(于室友骂骂咧咧的打游戏声中写完。) ——2021年5月10日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