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发力久久为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带,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期盼,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社会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因此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民生工程这个“牛鼻子”久久为功,就业、教育、住房以极大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落实好每一项改革举措,惠民政策。
强化就业政策久久为功。就业位于“六保”之首,可以看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动因所在,当前正值后疫情时代,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都受到了重大打击,做好保就业工作迫在眉睫。一方面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国有企业和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加大机关事业单位尤其是县级及以下基层单位招(录)聘高校毕业生力度,扩大“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项目招募规模,扩大就业见习规模,鼓励参军升学,千方百计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另一方面,整合线上线下渠道,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岗位技能提升和就业技能、创新创业等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确保就业服务不断档不断线。
强化住房政策久久为功。总书记曾说过“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我们必须牢牢把握这个定位,保障好群众住房需求。要解决好住有所居的问题,通过增加土地供应、安排专项资金、集中建设等办法,切实增加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供给,规范发展长租房市场,降低租赁住房税费负担,尽最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与此同时,向住有宜居迈进,可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改善小区环境,让居民居住舒适,并让物业、社区、业委会三方齐发力,破解“物居业网”融合中的难点痛点和堵点,开展物业网格联动治理,打造邻里之家,全域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强化教育政策久久为功。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接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教育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首先,认真做好规划,在新增人口较多的地区,建设学校增加学位做好幼儿、中小学教育,让幼有所教;其次,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并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参加职业教育;最后,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通过重点建设,可以使一批高校的水平快速提升,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发展以及区域发展需求,培养与之匹配的、具有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做任何事情,民生都是不变的“指南针”,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民生工程这个中心,抓好就业、教育、住房这三个方面久久为功,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让中国这条大船载满更广大人民的幸福,乘风破浪驶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