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他乡挺好的》经典观后感有感
《我在他乡挺好的》是一部由李漠执导,周雨彤 / 孙千 / 白宇帆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一):真的太真实了
这个剧啊,看了第一集之后预测它的评分会8.5以上,短评里面有一个说这个句悬浮的,我就想问问你生活在什么时代?你给我的感觉就是山猪吃不了细糠,又蠢又坏的傻逼。
太接地气了,跟隔壁剧组《北辙南辕》拉开的根本不是一个档次了!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会抑郁,会被骗,会被男朋友送假包、会被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压垮。真的没有认识第二面的人强行拉着你要借你30w开餐厅,这个才悬浮吧?!!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二):我在他乡挺好的
新号不能打五分,那我打四分,内心想法是五分,是周雨彤颜粉和剧粉,但是是第一次给她电视剧打分。本来我一直想看她偶像剧的谁不爱帅哥美女谈恋爱啊,所以对这剧没有太大期待值,但是昨晚看第一集就看进去了,甚至把倍速调回来1.0,真的真的好好看,这个剧的剧本真的挺好的,加上演员都很棒的演技,剧方制作也很用心,配乐剪辑啊都很好,就是植入广告有点多啊哈哈哈哈,虽然这个题材听着老套,但是拍的真的好真实又新颖,第一集的铺垫伏笔啊,节奏递进都好棒,真的是一部不错的国产剧,希望打爆。最后夸夸周雨彤演技哭戏牛逼,你可以永远相信她的剧本眼光和演技,金婧也给我很大的冲击,一个喜剧演员演的一定不出戏,那种崩溃感好棒,任素汐就不用说了,老演员了,孙千本来无感,而且在演技类节目被夸我觉得有点夸大,所以一般,但是这剧也演的不错。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三):在外10年挺好的
一口气看了三集,中间被小事打断,情绪崩溃三次,中途吃饭凶男朋友一次,结果自己哇哇哭的厉害。
谁会在自己生日的时候选择自杀呀,可能有的人并不理解,理解的人可能无数次想跨出自己家的窗户。
我是一个自己在外10年的女孩,大学四年自己在外父母没看过我一次,好羡慕那被父母疼爱的孩子,上学的时候被同学欺负,跟家里讲只是被呵斥专心读书。没毕业就自己找工作,摸爬滚打6年到了现在。
两年前,得了一场病,对于女孩来说挺严重的,家人是在手术前一天才到身边,一个月复查,当天下午就离开了。男朋友因为我的病和家人的态度,最后也分手了。
这10年,不敢回头看,眼泪流的太多,20几岁的时候,就像剧里的乔夕辰,现在可能更多的好似胡晶晶。我确实也没有勇气去像胡晶晶那样做,但是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个世界。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四):晶晶女孩
《我在他乡挺好的》,很多人说治愈,也有很多人说致郁。 其实我想大家可能都没想到那个最乐观,最善良,爱笑又爱闹,像向日葵一样的女孩子,其实是最压抑,最孤寂的那个。晶晶的扮演者金靖说:“当乐观的人开始难过,属于她的那个自我就已经烟消云散了。”所以她的生命也在情绪一次次内耗下,走向了终点。 她告诉很多人,没什么过不去的,无论发生什么,你都可以跟我说,我陪着你呢。她让很多人相信,明天的太阳就是和今天的不一样。今天的天空一定没有明天的蓝。而明天的乌云一定不会再来了。可北京真的好大啊!大到不同的人看到了不同的太阳。你们的天是蓝的,而我的天是阴的。大到可以包容下千千万万个北漂的人。可北京也真的好小啊!小到大家都这么拼命了,还是会被淘汰。小到连这么一个无欲无求的女孩都容不下……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五):你也许在社会新闻上看到过,但她是我的朋友
由几个好姐妹展开叙述的生活。每个人都有每个人需要解决难题。最起码这部剧让我感受到一点真实性。谁没做过晶晶赶早去找客户谈单子然后谄媚的递上早点:我帮您也买了一份呢!谁没做过小乔在主管的算盘否定下妥协点头:好的好的。
剧中的亮点挺多,比如小乔推着手推车见不到车镜头给她和手机特写,我以为下一步她就要给简总打电话来个英雄救美,来的却是好姐妹。这才符合现实嘛!又或者许言的新包被同事嘲讽高仿我以为妹子会心灰意冷和误解男友再冷战,没想到她豁然开朗转身拥抱爱情。
晶晶被辞退的那一段放空恍惚的很真实。时而放大时而模糊的镜头让观众更清晰感受到晶晶的无助彷徨。小乔面对失守的家的客厅,眼眶通红双手撑在卧室门框祈求。都挺真实,也是我眼睁睁看过的新闻。
我认识的女主管加班加到在后台大出血送往医院,第二天被轮椅推着来公司交接。前不久因为怀孕被辞退的服装店员在网络请求大家帮忙,有谁还记得之前蛋壳暴雷,一个女生拿着菜刀在夜晚与三四个陌生男人对峙。这一切都在不久之前,是互联网时代大家的记忆都太短暂了。
90后乃至00后步入职场或正在职场水深火热中,绝大多数人独自一人远在他乡拼搏。去看看地铁上公交上早班或者晚班通勤的人的面部表情,麻木放空,留着一对耳机唱出人情味的歌曲为灵魂续命。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六):独在异乡为异客
果然编剧重要。近些年的剧,有些演员演技不错,但是剧情太垮。比如有些剧剧情水,没啥情节,台词干巴巴,整个剧主题就是恋爱。人不是只有恋爱的好吗?来来回回剧情就是霸道总裁爱上我,都快看吐了。终于有点接地气,深刻的剧了。
开头有能力不加班被说态度不好太真实了。虽说我没经历这种变态公司,但是我知道有这种公司。此外,这个剧处理悲伤的方式比较正常,比如被不合理地开除晶晶有反驳但是没有一般狗血剧里那种撒泼打滚。正常有智商的人成年人都知道这个时候那种方式没有用。接着晶晶也没有疯狂大哭,破口大骂。她发泄的方式是沉默无声流泪,对,这是正常成年人悲伤的方式。她没有立刻妹倾诉,因为知道她们都不容易。
女强人得癌症没有大哭大闹,疯狂叫好,像正常人一样悲伤,不告诉父母。遇到不讲理的老妈和熊孩子,有发脾气,但是合理发脾气。后来知道她得癌症,更理解了。都得大病了有啥可太计较了。
咖啡公司工作的女主善良,但是不过分善良,就像正常人一样。被骗那里挺心酸的。不过如果是我我会向家里寻求帮助,毕竟很多时候朋友也不容易。还是家人好开口啊。
物质的少女,虽然我身边没有这种人,但是这种任性展现地还比较合理。没有把女生刻画成极端的物质怪。
把演员的高工资多分点给编剧吧。好的故事只需要演技,哪怕不是大制作也好看。烂故事就是天仙来演,影帝影后全来,也好像在看人在餐厅挖鼻屎一样兴致全无。
我喜欢这部剧,剧本好演员演技不错,女演员外貌还是很贴人物的。不需要女主个个大美女。在社会上美女本来就是稀缺资源。有的说男演员拉垮,其实还好吧。女主上司职位高长得中等看着顺眼挺符合现实。现实当中管理层本来帅哥少。反而小年轻那对男生挺帅,符合年轻人恋爱的规律。女强人搭配的男生,我觉得我看着确实像会看上女强人的那类,来个大帅哥也不是很配了啊。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七):不回避人血馒头的良心剧
真的记不清上一部不用倍速看的现代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是什么时候看的了。
一口气看完三集,开头两集胡晶晶的遭遇,竟然让我一个大老爷们有点钝刀子割心的感觉,有些话憋好久了,不说出来会喘不上气的。
被恶意辞退虽然不一定是胡晶晶自杀的全部原因,但一定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重点在于胡晶晶和经理的那段对话,对话时间不长,但几乎没一句废话:
胡晶晶问陆经理:公司如果要辞退我的话,应该有个说法有个理由吧,是什么标准要辞退我呢
陆经理:标准,当然就是你的工作表现了。你自己好好想一想,你是不是你们整个线路开发组里加班加的最少的一个?
胡晶晶:那是因为我按时完成我的工作了呀
陆经理:那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也可以帮助其他人啊~~~年轻人不能太自私~~~我像你这个年龄的时候,公司那帮老人的活儿,包括打扫卫生,那都是我们干!
胡晶晶:我真的不明白,公司要辞退我,就因为我没有帮别人完成他们应该要做的工作?那为什么不辞退那些自己做不完工作的人呢?按您的意思说,我还要帮公司的保洁阿姨打扫卫生吗?
陆经理:我就是打个比方,我也不怕挑明了和你说,人家要么,就是有那个人脉资源,要么,就是天天加班态度好。总得综合考虑吧。其实,我让你走啊,也是为你好,说不定你去了其他公司发挥自己的特长,扶摇直上呢
胡晶晶:行,陆经理,我明白您意思了,那我们谈一下赔偿金的问题吧
陆经理:呵呵,是这样啊,可能刚才我说的也不是特别清楚~~~我希望你能主动辞职~~~放心,我可以给你写一封推荐信
胡晶晶:要我主动辞职!我觉得公司真的有点过分了吧!连赔偿金都想省了是不是!那我今天要是不主动辞职呢
陆经理:公司有淘汰制度,连续半年业绩不达标,公司有权力劝退,劝退的话,档案可就不好看了,推荐信更是想都别想了~~~
胡晶晶:。。。。。。
首先要大大的赞一下编剧,只有见过或体会过职场不要脸技巧的精髓,才能编写出如此写实的对白,更赞的是就连陆经理的每一个表情眼神,都把那种满脸道貌岸然满肚子男盗女娼的“上位者们“的无耻精髓演绎的淋漓尽致。电视剧虽然是戏剧化的生活,但完全脱离了生活就狗屁不是了。
其中几个谈话要点,不但见过遇到过,而且还很熟悉的感觉:
1. 首先要抢占道德制高点,要辞退你是因为你的工作表现不好,具体就是加班少。
其实直到十多年前,加班,尤其是无偿加班,还是很难拿上台面的事情。
也就是最近这几年,某个搭上了网络时代顺风车把一个名称low的不能再low的企业做成了当下增长最快市值最高的的”成功企业家“,到处现身说法,什么加班光荣啊,996福报啊。加上一些心怀鬼胎的老板们跟风,造出舆论,仿佛不加班就是大逆不道天理难容一般。把无耻的压榨描绘的如此清新脱俗,还被广泛接纳,呵呵。
传统经济学里的讲到劣币驱逐良币时候,简直没有更合适的案例了。
2. 你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就应该帮助别人啊,否则就是太自私。
这句话被无数上位者和老板们用过数不清的次数了,我在过往不长的职业生涯里耳朵都快听出茧子了,可是我依然不敢当面反驳。
照这个逻辑,老板高管们,你们赚的钱除了供自己基本生活的,怎么不把多余的拿出来帮助帮助工资低的员工呢?你们北上深买房置地一套一套的,怎么不把多余的房子拿出来给买不起房的员工住呢?
宁赠友人,不赏家奴。话糙,理不糙。
3. 希望你能主动辞职,还有推荐信,否则
08年出台的新版《劳动合同法》,至少在刚出来的那几年,把北上深那些心怀鬼胎的老板们震慑住了一阵子,但随着经济形式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每个毛孔都滴着劳动者血汗的资本还是找到了一些应对办法的。
所谓的推荐信和档案之说,就是利用市场上越来越被畸形重视的背景调查流程,来实现辞退行为的低成本化,以抵消劳动法律法规里对劳动者被辞退的保护条件。
专业化正规化的背景调查流程因为花费成本和耗费时间的原因,始终没有被市场广泛接受,取而代之的,就是那些简简单单给前雇主随便打个电话就完事的”调查“。恰恰是这样的”调查“,成为无数变相违法裁员企业的护身符,而且也有着明显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
曾经和监管部门的某内部人士非正式交流过,他也叹气:想管还是很容易的,但最大的问题是想管不想管。
短短的两三分钟的对话,就把现代职场上红果果不要脸的精髓部分展现的淋漓尽致。早有位先哲说过,其实里面就俩字:吃人。
很多当下的影视剧,对此不但不反思,反而把舍命加班当作是人生努力拼搏的噱头来正面弘扬,为利益既得集团摇旗呐喊不遗余力。
人血馒头吃多了,连基本的礼义廉耻都没有了,也就不能算是个人了。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八):是啊,成年人的崩溃,真的就在一瞬间
我在看这部剧的时候,突然想起去年的一条新闻。 说的是大连一个研究生,因为害怕自己不能顺利毕业,导致学业压力过大,于是选择自杀。 临走前,他留下一封遗书,内容诙谐幽默,语气也很平淡温和。 任谁都想不到,这样一个看起来“云淡风轻”的男生,会用这么决绝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我记得当时网上有人说,多大的事儿啊,这么想不开,生活上比这难的事多了去了…… 还有人说,这么玻璃心,怎么在社会上混,不就是心理素质低,不够努力,也不够优秀嘛,所以才会用轻生来逃避现实…… 这一句句的,看似都很有道理,让你无从辩驳,却又深感无力。 我开始明白,人类的悲欢或许真的并不相通。别人的痛苦,你若不曾亲历,就不会感同身受。 其实,要彻底摧毁一个人,不必非要什么大风大浪。 就像梭罗所说的,大多数人都处在平静的绝望中。
生活看似平静,但只要不幸的小事接连不断发生,还不给人喘息的机会。
那么,这些一点点累积起来的小绝望,最终就会演变成致命的大绝望。 金靖饰演的晶晶就是如此。 你看她,多么温柔,多么仗义的一个女孩。 性格活泼开朗,工作认真努力,对朋友关爱照顾,对陌生人也充满善意。 但就是这么好的一个人,居然也会一狠心,就直接从天桥上跳下去…… 她不过是手机不小心掉下天桥,她至于跟着一起跳下去吗? 好像不至于。 那么,到底哪件事,才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是失业?是见识到公司丑恶的嘴脸?还是她接的最后一通电话? 又或者,是那个地铁里的小男孩,不小心用冰激凌弄脏了她的衣服? 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是啊,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不光是晶晶,几乎所有在大城市里生存的人,都是如此。 乔夕辰的租金被黑心中介公司骗走,那是她全部的钱,但说没就没了。 飞来横祸,突然就砸在你头上,真是一点道理都不讲的。
那个营销主管,马上就要生孩子了,羊水都破了,救护车来接她,她都被架上担架了,只能躺着。 就这样,她还不忘提醒属下,记得把工作汇报发给她。
可是,她就算这么拼,也一定想不到,公司马上就会安排下一任,来顶替她的位置。 尤其是晶晶,明明公司要裁员,辞退,却偏要威胁她主动辞职,如此挖空心思,只是为了省下一笔本该返给员工的赔偿金。 由此可见,打工人彻底沦为案板上的鱼肉,被资本吃干抹净,骨头渣都不剩。
有心的恶意,无心的过失,天灾以及人祸……在这些持续的受挫中,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 其实你已经到极限了,其实你已经受不了了。但还是要忍耐。 这就是看似很平静,最终却能压垮一个人的绝望。 生活辛苦吗? 很辛苦,但再辛苦,也不能袒露出来。 对父母,对好友,你都不敢抱怨。一是怕他们担心,二是知道问题到最后还是得由自己解决。 当你没办法给父母尽孝心,让父母过上更好的生活,也没办法给好友提供快乐和帮助的时候,你能做的,只是不给他们添堵。 于是,电话响起,你还是会重复说起那句:“我没事儿,你放心。”
只是鼻子突然一酸,你还是强装镇定地解释,我可能感冒了,所以声音不对劲。 终于,你知道了——那个在电话另一边听出你声音不对劲的人,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得知这一点,让你获得稍许的安慰…… 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这种永无休止的压抑与绝望。 但好在总有人会陪伴在你左右。他们就在你身边,你可以信赖他们的。
资本将普通人异化为工具,无情的剥削和压榨普通人。
而普通人深受其害,却还要劝说自己,我之所以过得不好,都是因为我无能,我不够努力……我认为,这样下去人们迟早会被逼疯。
所以,我想说,有些苦能扛就扛,扛不住了也没关系,不如就暂时放过自己吧。 第一集里,有一幕我印象极深。 乔夕辰和晶晶同时下了地铁,两人都蹲在地上,情绪就快要崩溃了。 只是她们背对着对方,所以没有看见彼此。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想:如果不是这两节车厢挡住了她们的视线,如果不是她们背对着彼此…… 甚至说,如果不是男孩一不小心弄脏晶晶的衣服,晶晶后来就不必去擦衣服,手机也就不必滑落…… 那么,晶晶是不是就不必纵身一跃了?结局是不是也会有所不同? 很可惜,事实就是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事实已成定局,只能祝愿活着的人好好活着。 “我在他乡挺好的。” 或许只是一句用来自我安慰的,逞强的假话。 远在故乡的亲人,或许也无法解救身处他乡的你。 但我仍然祝愿你的身边,有人懂你假话中蕴含的真意。 倘若有人懂你,他乡便是故乡。 倘若无人懂你,你也要成为自己的光。
我在他乡挺好的 (2021)
暂无评分
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李漠 / 周雨彤 孙千
《我在他乡挺好的》观后感(九):三集破防,有泪、有光
【前三集四星半】
看见又一部“女性群像”时,舒心酱起初是排斥的。
只准备瞄一眼,验证一下“看,果然又是跟风套路、碎片式植入热门议题的悬浮剧吧”,然后马不停蹄滚蛋。
结果,不到十分钟,就牢牢被吸引。
一口气看完三集,破防。
【友情提醒以下内容含剧透】
吸引我的第一点,说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是金靖饰演的胡晶晶挤地铁。
短短三帧画面,把上下班高峰期打工人挤在地铁里的无奈、辛苦,表达得非常准确。
看,这届观众被折磨成什么样了?
见到一段靠谱的“挤地铁很累”画面都要激动“好真实”。
很快,剧中龚蓓苾角色上线,几个细节瞬间立住形象。
开会时卢以宁(龚蓓苾饰)羊水破裂,一群人手忙脚乱围上来。
一两秒之内、所有人忙忙乱乱其实都没真正反应过来。
反而是这位产妇自己发话“拿手机给我”,打电话给老公,交代他拿着准备好的东西去医院;清醒镇定有条理。
众人送她上救护车,提出陪她去医院,她笑“生孩子你们帮不上忙”;性格很有意思。
上车了她还在惦记嘱咐工作上的事,门关了还让人开门补充“记得发给我”;工作狂实锤。
见惯了各路悬浮剧作中表面拉风、空有架势的奇怪“女强人”,很感慨龚蓓苾这个角色塑造路数的精准。
前三集中她下线生孩子目前还没回来,很期待后续她的内容。
从已播出内容来看,《我在他乡挺好的》质感、品相都相当出众,如果后续9集水准不掉线,那么芒果季风剧场、这一次终于拿到一手王炸。
一,情绪共振基石:对生活“毛边”的敏锐捕捉。
剧中周雨彤饰演的乔夕辰被同事陷害。
空口辩驳没有证据,一时之间情绪失控,愤而走出领导办公室,这个时候电话响起。
平行的另一段剧情中,她闺蜜的姐姐急性肠胃炎住院。
(单手不方便开瓶盖的细节好评)
电话一响,舒心酱内心:完了!又要上演她在工作危急时刻被叫走、导致和领导误会加深的老套刻意戏码了!
结果,周雨彤接完电话吼了一句“没钱买”“不买”。
当时我就震惊了。
一通骚扰电话,被用出了“神来之笔”的既视感。
卖房子卖保险卖理财产品的,狗皮膏药一样的推销电话,无休无止,大家生活中都有不胜其扰的经历。
在焦头烂额的时候,以为是正经电话、却接了这么个无聊推销,一句“没钱买”对情绪的宣泄,很能让人被拉近距离。
任素汐饰演的南嘉的出场,也比隔壁莫名其妙好有钱又好有闲的“富一代”像样多了。
让人对这个角色顿生好感的,是她妈妈一通电话。
南嘉正在忙工作,手上一刻不得闲处理着业务、嘴上心不在焉应付着老妈。
老妈问“王阿姨你还记得吧?”
任素汐想也没想顺势应声“记得”,然后回过味来不对“什么王阿姨哪个王阿姨”。
老妈开始絮絮叨叨说小时候的往事,南嘉火速打断“妈说正事”。
整段戏都让人觉得非常自然。
故事里姐妹们、闺蜜们在一起时,横七竖八随便倒着的姿态、互相挤兑的习惯,都很自然。
这个四人小团队,三个是同乡、同学、发小,同当北漂;
另一位是表姐,这样的关系混在一起、也比莫名其妙见了两面就要死要活要送洗衣机扎实多了。
剧中在家的老母亲们,牵挂孩子,诸多细节都很戳心。
乔夕辰妈深夜打电话来嘱咐天气预报说降温,惊闻孩子还在加班,心疼不已“回去打正经出租,别舍不得钱拼车”。
乔夕辰继续忙工作,手机叮一声。
进来一条转账,上面写着“打车钱”。
一下子就让人鼻子酸了。
亲情,牵挂,都在这些细腻的日常角落里。
几十块的一个小红包、可能远比狗血剧里的嚎啕大哭更有情绪感染力。
同样,另一边许言(孙千饰)妈妈絮絮叨叨:给我这么贵的包我也没正经事、我还是给你寄回去吧。
诸多细节都有着生活真实的、未经裁切装饰的、不刻意的“毛边”质感。
此后剧中南嘉回老家,工作时她的倒霉堂侄子捣乱,她教训孩子,孩子口无遮拦:我妈说等你死了你的东西全是我的。
一句话,一个熊孩子,彻底活了,塑造角色的功力很厉害。
此处安排孩子说什么,都比不上这一句“你死了钱全是我的”有效果。
“我妈说”,这是熊孩子之所以熊的根源,家庭教育问题:什么样的妈在背后和孩子这样说大姑?
“你死了”,很有冲击力;虽说童言无忌,但这句话里过于露骨的功利色彩,还是叫人心寒。
此外,一家人对“虽然有事业但没结婚”的女性隐隐约约的歧视,也很直观。
至于南嘉妈妈和她吵架的内容,也非常真实。
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当爹妈的想的都一样,还是感慨“编剧你是偷偷藏我们家了吗”。
你看,骚扰电话、熊孩子、被催婚,每一项都是各路剧作里经常出现的常规例牌菜,看似非常不起眼、很边角料。
但《我在他乡挺好的》是活的,有机的。
不是将敏锐热门议题搞成短议论文、让角色生硬念出来,也不是东一段西一段在故事里刻意安排生硬冲突,而是自然、贴切、顺着生活的肌理拍出来。
让角色说人话,让角色活在真实的生活里。
也简单,也难。
二,艰难处境里的灰暗和光芒。
《我在他乡挺好的》第一集结尾,重要的女主角之一,金靖饰演的胡晶晶,就从天桥跳了下去。
目前剧作通过插叙、倒叙等方式,回溯胡晶晶生前的故事,全部谜底暂未完全揭晓。
但纵使如此,你依旧能感受到她的绝望。
工作被辞退,不是因为她最差,而是因为别人要么有资源、要么肯一直加班。
被炒鱿鱼时她想要补偿金,反被威胁:如果是劝退可以给你写推荐信,如果你不同意、那么按照末位淘汰制淘汰你、你这履历可就不好看了。
走投无路的胡晶晶,上班时间游荡在小朋友的游乐场里。
用沙子给自己堆了一个生日蛋糕。
回头看这个蛋糕,你会明白:她那个时候就已经打定主意不和姐姐、闺蜜们一起过生日了吧?
可是纵使在最绝望的边缘,她也依旧拥有美丽、温暖的一面。
小孩子把球打到树上,找她帮忙。
喊她阿姨,她还记得“叫姐姐”。
帮完忙之后,小朋友又叫回阿姨。
(哈哈哈这个小朋友也太逗了吧)
她依旧记得嘱咐人家改口“叫姐姐”。
换了一条漂亮的白裙子,在地铁上被拿冰淇淋的小朋友不小心蹭脏了。
而直到最后的时刻,她依旧在仔仔细细整理雪白的袖口。
她强撑出的笑脸中,有一部分是打落牙齿和血吞的伪装,负面自己扛、连对最亲的人也不吐露分毫;
但另一部分,是真正温和的美好愿景和期许啊。
洁白美好。
剧中乔夕辰遇上诈骗中介。
房东几个月没收到钱,儿子的房贷已经逾期一个多月,迫不得已带着人上门砸门、清理她的东西。
好说歹说求她立刻马上搬出去住。
她死死堵在自己的房间门口,很崩溃:我没有钱了,我刚刚交了六个月的房租。
胡晶晶没有钱可以借她,于是铤而走险抄起一把刀、替她吵架。
最终闹到警察局(当然她们俩并没有真正伤人),好心的警察帮她们协调、要来三天的搬家缓冲时间。
警察对胡晶晶说:刚看你身份证,今天是你生日吧。
说了一声生日快乐。
来自陌生人的一点善意,像是无边海域中闪耀的一点星光,瞬间就让这段灰色故事有了一脆弱但珍贵的光芒。
剧作前三集,胡晶晶和乔夕辰两位的生活都很辛苦,工作压力大、生活捉襟见肘。
一不小心就要被汹涌的人潮淹没,无边灯火里没有任何一盏属于她们。
低头看看,手机上排队两三百号的打车序列。
拖着一箱子货物在马路牙子上睡着。
援兵终于来了,腿麻了站不起来。
时刻要提防着同事因为担心被辞退而害自己背锅。
挚友离世、工作不顺,万千压力之后,极其抠门的乔夕辰终于放肆一把,买了一瓶八百多的威士忌,买完身上就只剩下二百多块了。
好难啊。
可是《我在他乡挺好的》真正拍出了一股绵长、温柔、强悍的劲头。
影视剧都想要极端困难的戏剧化处境,再添加些温暖善意做调味料,妄图大起大落吸引人,但往往浮夸走形、刻意生硬。
《我在他乡挺好的》似乎匍匐在这届年轻人生活的呼吸里,拍出了真实的他乡生活众生相。
有朴素落地的生活质感,也有细腻微妙的火苗般的热情。
有泪,有光。
三,特殊语境下的职场戏份。
《我在他乡挺好的》的切入点,是内娱剧作重灾区中的特重灾区:职场戏份。
乔夕辰上场之后,开会向领导汇报818活动方案的内容。
本外行看这一段,观感还不错。
该有的戏剧性到位,讲述案例也很清晰。
各路剧作里满满都是“连外行都能看出明显不对劲、浮夸上天”的职场桥段,对比执行无论如何《我在他乡挺好的》至少有进步。
另外,剧中目前已经上线的三位高管/老板,我都很喜欢。
任素汐、龚蓓苾、白宇帆。
龚蓓苾前文已经简单聊过。
至于任素汐和白宇帆,首先外形和气场,就跟各路“浮夸精英”不是一个路数,比较实。
任素汐处理工作的业务内容本身,还是让人隐隐觉得有一丝金手指轻松解决的痕迹。
但她的气场和氛围,似乎天生“自带真实感”。
更重要的是,任素汐这个角色的重点显然不在事业成功,而是事业成功但未婚未恋的35岁女性,在婚恋问题上要遭遇的诸多偏见和歧视。
正是这困难的一面,让觉得更有温度、更能引发共鸣。
性格干净利落脆,爽快独立又仗义,叫人喜欢。
相亲现场暴脾气恐吓对方“你知道什么是轻微伤吗”,“我练过五年泰拳、东北的不爱听人哔哔”,简直非常爆笑。
准备犒劳同事们,浑然不知是七夕。
“孤家寡人”落单之后,独自在酒吧,以为身旁的年轻男孩是来搭讪,害羞理了下头发。
结果对方问:我们三个人,您如果一个人可以往旁边挪一点么?
很可爱。
剧中周雨彤的角色,越看越耐看,代入感也很强。
开会时带外卖进会议室这个情节有点离谱,进门前说话时随手把外卖放桌子上就好啊。
基于“带外卖迟到来开会”这个点,引起领导注意,套路略有些不靠谱。
此后,胡晶晶跳下天台偏偏砸中的就是简亦繁的车子。
因为目睹了乔夕辰的崩溃,所以对她的态度复杂,这是二人未来有感情萌芽、多看一眼的重要基石。
但依旧有“过于倚仗巧合”的嫌疑。
真“打工人”,领导有心体恤、让她放假,她始终觉得这是变相想开除她。
心里觉得领导讲的是废话“呵呵就你聪明”,嘴上还有奉承。
后续剧作是否会把故事变成让人不放心的“披着职场外衣恋爱”,也让人不敢打包票。
第三集结尾,所有人温暖上线帮忙的转折、刻意又突兀。
但前三集剧作质感整体上都很难得。
目前为止最明显的槽点,是小剧场。
本“尊贵会员”每次看戏看到投入的时候,冷不丁突然跳出一个小剧场。
一集反复好几次。
怎么讲呢,看见好剧能有多个植入、能挣钱,认真替剧方高兴。
我们观众也很怕乱七八糟的剧作反而越播越有噱头越能挣钱,怕劣币驱逐良币。
但是,能不能稍微控制一下?
就算把三个小剧场合并成一个也好过频繁打断剧中内容吧。
另外再鸡蛋里挑骨头吐槽一下,明明是很有真实质感的一部剧,各路主角名字怎么搞的和霸总言情题材一样。
当然,剧好看、角色让人有共鸣就行,乔夕辰叫不叫乔夕辰不重要。
舒心结语
常见的剧作路数,是从商业诉求和爆款数据中来,手握没有生命力的干瘪台词中、编造天上一脚地上一脚的奇葩乱象,妄想制造爆款。
自己都不信,拿什么糊弄别人,更遑论感动他人?
为什么喜欢《我在他乡挺好的》?
道理很简单,让我觉得,是在拍我和我朋友们的故事。
剧中人的故事都是虚构,和我们并不一样,但那股气息,太熟悉。
这就是影视作品“虚构意义”上的真实吧。
创作者从生活中来,有真心想表达想倾诉的内容。
看见这部剧作,就像萍水相逢、路遇世界上另一帮自己。
听她们彻夜长歌浮生艰难、细数所爱所珍重,不觉怅怅念念、入画入戏。
“我在他乡挺好的”,从目前的剧情来看,这是剧中人怕家人担心而报喜不报忧;可纵使有重重困难、层层阻碍,努力热爱、用力生活的啊人,一定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