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寒冬读后感锦集
《漫长的寒冬》是一本由[美] A. G. 利德尔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3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一):我读《漫长的寒冬》
得说我有很多年没看科幻小说了。但美国的科幻剧没少看,所以一翻开本书,对其设定就很容易带入。并且,其细致地描写比美剧带来了更加真实的感觉。比如,看剧时会忽略很多的科学问题。这书里都有解释。在第一章就告诉了太阳能帆板为什么要散热,宇航员的骨密度流失会造成什么后果,还吐槽了空间站的厕所对女性多不友好。这些细小的情况说明,既体现了真实感,也为情节增加了一丝紧迫。
至于本书中的地球危机,则是在第一章第一节的最后才告诉。整个世界将因为宜居的地方变得很小,只有少部分人会存活,从而有爆发战争的可能。到了本章的结尾,随着空间站的剧烈摇晃,女主这边的危机正式开始了。而第二章,则是男主视角了。本书是女主男主交替叙述,单数章节为女主第一人称,双手章节为男主第一人称。可能也是因为这种转换,每一章的内容量最长不过6、7页左右,短则只有2页,以至于本书干脆没有章节目录。这种方式,倒也使阅读变得很轻松,抽空读上一章,像追剧似的。
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也很有意思。女主是空间站上的长官,这点很符合主流设定。而男主除了是科学家外,同时是个深陷监狱的罪犯。在凛冬将至的时刻,一场越狱突然发生。第二章就在男主面临跟随囚犯越狱还是救下善良的狱卒时戛然而止。不得不说,作者善于制造悬念,每一章都吊足了胃口。
再就说下,阅读前我没想到的这本书充满了对人性的质问。很多灾难片里都会拷问人性。这部书里没有那么直接,却以两位主人公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人性。不在意的人,读罢会不以为意,在意的人,则陷入久久的沉思。善良的狱卒,为了家人的未来选择了这个职业,可随着漫长的寒冬,所做的选择与努力则成了没有意义的行为。而控制监狱后的囚犯们无非是想把监狱变成他们最后的自由之地。却被官方下毒,全部死掉。他们的生命就这么没有价值吗?女主在太空中握着已经成为宇宙尘埃的逝去下属的航天服,这一幕太触动我了。
同时,他们又是被动地前行。男主从监狱中出来,就只能服从去太空的命令。女主想回地球,也回不得。因而他们想拯救地球,也是充满了无奈。他们最大的共同点算是都关心家人,在知道自己生还希望渺茫时,他们分别请求上级给他们的家人在宜居点留位置。虽然男主的弟弟一家不肯原谅男主,可正如男主那句,“他们是我的家人”,这就足够了。
再说这书内容以外的,外书封设计的很科幻,不错。但内封就感觉差了些。我看书时都要把外封撤掉的,时间久了,外封也就丢了。然后,这是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期待后面两部的出版。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二):《漫长的寒冬》:拯救地球
阅读科幻作品总会让人忘却尘世间的烦恼,有空读一读还是蛮有意思的。
最近的国内外不少科幻作品越来越将题材聚焦于地球本身。对遥远的外太空的关注度似乎有所减弱。有可能地球自身的问题越来越频繁,连科幻小说家的注意力都被拉了回来。
最近阅读的《漫长的寒冬》也是聚焦于地球,书中我们人类居住的蓝色星球又遭难了,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其灾难程度,类似于《流浪地球》。
与《流浪地球》相比,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缺少阳光,地球在变冷。但不同的是变冷的原因不同, 本书里寒冰笼罩在那个整个地球,阳光被吞噬,冰雪覆盖了地球,新的冰河时代正在到来。而《流浪地球》里,地球因为各种原因需要流浪,所以暂时远离了太阳,所以变冷了。
但本书的故事主要聚焦于天空,兼有《流浪地球》、《地心引力》、《国际救援》等诸多特点。
虽然剧情主要在太空,但是地球更加的不平静。生存危机会导致骚乱和灾难,人类结束了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和平状态。各种敌对势力纷起,人类内部战争随之而来。
有一点比较有趣,对于地球上因生存危机爆发的战争,作者称之为世界内战。足见,此时的人类已将地球视为同一个共同家园。
和地球的那个骚乱相比,太空、空间站,相对和平一点,尽管他们的宇航员遇到了许多技术的难题和故障,他们是人类的精英和英雄,团结一致对外。
拯救地球的方式和《流浪地球》又很大的不同,《漫长的寒冬》主要是通过改善地球的外部太空坏境,最终让地球恢复往日的生机。而流浪地球是没法改造既有的所处环境,只好踏上流浪之旅,领域太空栖息地。当然本书的故事主角是美国人。
科幻想象力还是比较丰富的,故事也不枯燥,颇有吸引力。
本文的翻译质量,个人觉得还是比较上乘的,文字也比较流畅,没有拗口的地方,就像在一个中国作家在书写自己的长篇大作。
只是全书没有目录,也没有序言,所以说对读者来说,很难在阅读全书之前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是让人比较遗憾的。
本书体现了抗争和斗争精神,充满了乐观。最终不仅地球重归温暖和宁静,连参加太空对战的女队员也安然怀孕了(丝毫不受危机的影响),暗示了人类生命的生生不息。可见人类的精神还是强大的。
当然作者这么抒写小说的过程和结局,也是作者情绪的反映。
作者创作《漫长的寒冬》的那个时期,正值作者人生的寒冬,他母亲行将入土。他母亲走后的几个星期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光,他暂停的写作停止了一切事物。他还未习惯她的逝去,生活中依然属于她的痕迹,这是他必须面对的悲痛。当然作者最后肯定是熬过了这个寒冬,并迎来了新生。
这也启示着我们:当的人生遇到寒冬,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一定会迎来春天。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三):好莱坞的末日刨冰来一份?
《漫长的寒冬》是作者寒冬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地球因不明原因接收到的太阳能大幅降低,从而进入了寒冬,世界从此永远地改变了。
《后天》《2012》等灾难大片已经向我们形象生动地展现过灾难到底可以大到什么规模,所以说实话,当我看到地球上的监狱叛乱,政治动荡,所有人为了生存需要向赤道地区迁移时,我并没有感到十分意外,这都是极端气候下的常规操作。
我记得之前曾经接触过的一个游戏,叫作《冰汽时代》 (Frostpunk),里面就是让你带领一个冰河时代的社会,穿越漫长的冰河纪的故事。这游戏会让你质疑很多你以为的zzzq的东西,比如要不要用童工,要不要让叛徒和异邦人送死开路,要不要耗费医疗物资治疗老弱病残,诸如此类。
这部小说没有太多讨论地面上的事情,作者更喜欢写太空。而NASA,国际空间站似乎成为了这种情况下不可或缺的元素。从对航天技术的描写来看,小说世界里的技术并没有现实中领先很多,或者说很真实地还原了当前人类的技术现状。
小说以男女主双线叙事进行。一开始,两边都在经历着生死攸关的场面。女主超幸运躲过了一波外星人策划的太空船难,科学家男主从监狱里的亡命之徒手里捡回一条命,顺便还救了狱卒,刷了下圣母人设,反省了自己对人性的无知。随着男女主相识和故事线逐渐融合,女主成功被男主撩到并攻略,双线叙事就没什么必要了,双主角也慢慢变成了男主独挑大梁。
读这个故事有一种和读网文类似的体验,就是特别顺理成章,特别符合情绪曲线和故事曲线,特别符合读者期待,偶尔还给你埋个彩蛋。比如科学家男主为什么会被关在监狱里,是什么导致他被全人类判定为罪不可恕。正是这一点,成为了后期转折的关键点。
故事给出的变天原因是外星人在全宇宙收割能量,顺便捏死地球文明这个小虫子。而后来,外星文明发现了男主这个异常值,还被男主威胁,从而决定和地球对话。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三体里的智子、水滴和罗辑,同样的桥段,大刘笔下人类对外星人的威胁是全宇宙层面的战略威胁,但是在这里的威胁是男主拿着武器对准老外的战术威胁,背后的思维量天壤之别。
然后就是一系列开飞船的骚操作,最后一秒成功防止病毒入侵计算机,然后极限逼死外星清洁工,顺便留了个广播坐标的伏笔,方便后期各种高级外星人来地球送温暖,也方便作者出续集。如果按照大刘的说法,真正的高阶生命体随便弹个二向箔,整个太阳系就会被扁成二次元,哪还有那么多星球大战的戏份。这里引用二向箔只是想说明,高阶文明和地球的战争肯定不会是地球上那种机械战争,而是利用基本物理规则进行降维打击。就像是你杀死纸片人一样轻松,而你根本用不着和纸片人接触。
说到和外星人的第一类接触,作品也难免俗套地开始用数学向“老外”套话。比如斐波那契数列什么的。尴尬的是,对方答出了你的题,结果你没答出对方的题,结果招来了杀身之祸。和高阶文明大佬套近乎就是这种下场啊!所以我挺同意霍金反对寻找外星人的观点,毕竟是处于科技不对等的状态,如果被对方探出了老底,那不是赤裸裸地跟对方说,来呀来呀,来消灭我么。人家外星人后来也说了,你以为我没见过你这样的文明吗?那简直不要看得太多……要不是男主你有点意思,我才懒得跟你们对话……
有一个设定我觉得挺有意思,就是派遣去和外星人接触的有两个飞船,一个是“和平女神”,一个是“天炉星”,如果用玩神级难度的《文明》游戏来打比方的话,那就是一个想获得外交胜利,一个想获得征服胜利。不过吧,人家都来偷你能量了,鸟都不鸟你,全范围监听你的无线电通信,而且只偷太阳朝地球发射的能量,这恶意值还不够满吗?要我说,如果没有主角光环,并且外星人真的等级太低,否则真的分分钟被灭。外星空战乍看之下很爽很带感,实际上就算发生,也是大概率被碾压,毕竟人家有穿越数亿光年的飞行能力,地球人还没出过太阳系呢。
我觉得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大男主爽文。但是读着真的很带感,就跟看大片一样,没事可以读读看,你会体验到吐槽的快乐。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四):《漫长的寒冬》——在寒冬中感受人类的温度
未来会发生什么?也许我们永远也猜不到,也许是春暖花开,也许是寒风怒号,也许是酷热难耐,也许是漫长的寒冬,我们可以做的,是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自己、保护我们所爱的人。
《漫长的寒冬》是美国新生代科幻小说家A.G.利德尓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漫长寒冬的到来,成为人类有史以来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危机,科学家们为拯救所有人类作出的不懈努力。
地球气候突然开始恶化,人类居住地逐渐被冰雪覆盖,整个地球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寒冷,一点点夺走了人类的自由和未来。地球处于漫长冬季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又怎样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为查明地球温度不断下降的原因,人类开展了寒冬实验,探测器发现在太阳前有一个黑色不明物体,它在收割太阳能。空间站遭到摧毁,长官艾玛成为唯一的幸存者,博士詹姆斯营救了她,他们和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在太空集结,优秀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一起拯救人类。究竟谁是制造地球严冬的元凶?他们是否可以为地球带来新的希望?
故事新颖的地方在于它以男女主角视角交替叙述,从主人公詹姆斯和艾玛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所做所悟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悲伤、欣喜、担忧、坚定、犹豫、坚持,他们是那样真实,每一次情感的爆发都触动着我们所有人的心灵。
在这篇科幻文中,在那个极度严苛的自然环境之下,在那种人类未来暗淡无光的境况里,我们却从字里行间看到太多人类的温度。当詹姆斯答应参加可能有去无回的任务,只要求让他的弟弟一家搬到更安全的场所时;当艾玛被攻击后带着伤痛仍不放弃搜救队员时;当詹姆斯抵达太空冒着危险去营救艾玛时:当受到致命攻击,队员们费尽心思将詹姆斯和艾玛送回地球时;当詹姆斯第二次升入太空,将帮助自己返回地球的逃生舱让给滞留在太空的队员时,我们都会深深地为他们所感动。他们面临的是艰难的选择,每一次伸出双手,都是把将生的机会让给自己的同事,将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可是没有一个人会犹豫。在这个漫长的寒冬里,所有人见证了人类的温度。
人类不是完美的物种,也曾导致无数的生物惨遭灭绝,也曾互相伤害,使同胞流离失所,但人类也同样在反思、在进步,在用行动证明自己的意义,那就是,面对人类的危机,我们都绝不会坐以待毙,一定会全力以赴,然后为了爱我们的人努力安全回来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五):《漫长的寒冬》:人类和智慧生命的第一类接触,将带来什么样的结局?
未来的某一天,地球突然开启了极寒模式,从两极开始,整个世界进入了寒冬,那种让人致命的寒冷,看过电影《后天》的读者们一定会有直观印象,大量的人口面临着死亡,地球唯一几个适合生存的地区,成为人类最后的家园。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致命的寒冷呢?在太空站上的艾玛检测到太阳辐射在急剧变化。太阳能是保证地球运行的基本能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异常?空间站派出的探测器意外拍到了太阳前面的一个阴影,一个人造产物。当艾玛把这一信息传回地球时,意外发生了,空间站、所有的地球卫星遭到了同时的攻击。空间站全部损坏,空间站的人员全部死亡,而艾玛是唯一的幸存者。地球将面临空前危机,人类和其他智慧生命的第一次碰撞即将展开。 这就是美国新声代科幻作家A.G.利德尔的小说《漫长的寒冬》的故事情节。幸存下来的艾玛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女主角,而男主角则是有着波折经历的全能型人才詹姆斯。他一出场就是在监狱里,而关于入狱的原因讳莫如深,好像有着难言之隐,而他与家人的关系也让这种神秘感保持到了最后。
艾玛与詹姆斯就这样担负起来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的重任。 当地球接到神秘物体出现的信息时,地面也面临着即将整体冻结的风险,地球人空前联合起来,他们首要的任务就是去探测太阳面前的物体到底是什么?如果他们是智慧生命,他们是否会与地球进行沟通?如果他们拒绝沟通,他们对于地球充满敌意,地球将做好战斗的准备,那他们的弱点是什么?一支由全球精英组成的小队准备就绪,集合全球航天资源组成两只飞船,准备去探测那神秘的人造物。当然,顺便的任务是救下还在空间站废墟中漂浮着的艾玛,这个任务理应又詹姆斯来完成。 一起都非常顺利,至少对于詹姆斯所在的飞船是这样的。两个漂泊在太空中孤独的人也必然会产生爱的火花。这就是故事中温情的那一面。 他们接近了神秘的人造物,也确定了它就是导致太阳辐射变化的罪魁祸首,它在收割着太阳能,就像充电电池一样把太阳能储存带走。如果是这样的话,造成地球进入寒冬的人造物就不会仅仅只有一个,很快他们就发现了另外一个,而根据理论推算,人造物会有一个基地,会有千千万万这样的人造物。
地球人和人造物的第一次沟通并不顺畅,人造物回复了最简单的信号,但又消灭了信息沟通的探测器,他们是怀有敌意的,当飞船准备用核弹摧毁人造物时,人造物先发制人,引爆了自毁程序,核弹和人造物同时毁灭。人类将面临全面的战争,人类必然要提前做好准备,飞船其他人员把艾玛和詹姆斯骗上了逃生仓,设置了直接飞回地球的任务,他们将担负起传递信息的重任,同时也有了逃生的可能性,飞船上的其他人将有可能永远回不到地球。
当艾玛和詹姆斯用了几个月时间重新回到地球的时候,地球已经完全进入了另外的状态,极寒已经遍布全球,比预计速度要快很多,智慧生命对于地球展开了报复。而地球人也分裂成三个大的集团,之间相互猜忌,相互防备,他们还能再次团结起来,再次组织太空飞船去战斗吗?地球将迎来什么样的命运?智慧生命为什么没有直接进攻地球,而是选择这样一直方式来消灭地球?人类还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吗?艾玛与詹姆斯的结局又会怎么样?等等谜团等待着读者去展开。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六):生命的极致可能是永恒吗?文明的尽头一定是毁灭吗?
美国科幻作家弗雷德里克·布朗曾在科幻短篇小说《角斗场》中,对生命进化的终极状态做出了猜想,一个经过了漫长岁月发展的物种,最终会融合成了一个永恒的个体。那么,生命的终极状态是否意味着,属于这个种族的文化将在融合的同时会走向毁灭呢?
詹姆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的有一天会摆在自己的面前,正如他没有预料到自己在几天内从监狱到达遥远的太空之中。在未来的世界里,地球突然发生极端寒冷天气,通过分析发现原来是太阳到达地球的辐射能正在迅速减少,而根据太空站检测得知只有地球发生了这种情况。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太空站观测到一个不明物体,正在向太阳方向前进,随即太空站便被破坏,只有长官艾玛幸存下来。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两个严重的危机,受严寒天气不断缩小的人类聚居地和敌友不详的外星文明。在这种前提下,詹姆斯从监狱中被紧急释放,带领各行精英前往太空进行调查,并在途中救下了漂泊在太空的艾玛。
詹姆斯作为一个知识渊博的科学家,本身还有着敏锐的判断力,这也让他成为了太空探险队的灵魂人物。艾玛则充满了正义感和使命感,成为团队不可或缺的粘合剂。这群充满了智慧和正义的人们一同探索着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的未来谋求出路。
随着两次太空探索和多次试探,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牺牲了许多勇敢的探险者之后。詹姆斯发现,外星文明是导致地球上太阳能急剧下降的原因,面对已经科技水平远超人类的外星文明的拉拢,詹姆斯会如何抉择,人类的命运又该何去何从,这一切都牵动着读者的好奇心。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令人惊艳的科幻小说。分别以两个男女主人公的视角来推动故事,詹姆斯出场便怀揣着一个巨大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在故事的最后部分揭晓,通过詹姆斯的选择可以反映出人类对于生命的思考。詹姆斯总是说自己不了解人性,但是最后正是他的人性让他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艾伦则代表了人类中最正直的那一群人,她会为牺牲的队友感到愧疚,会为了拯救人类而奋不顾身,正是许许多多她这样的人的存在,人类才艰难的度过了这“漫长的寒冬”。
在这个浩瀚的宇宙中,人类不会是唯一的智慧生物,如果有一天,人类面对那些进化到永恒的智慧生物时,能够保持自己的立场,守护人类的文明不被寒冬所吞噬吗?危机仍未解除,新的磨难还在到来,致敬这脆弱又坚韧的地球文化,愿“寒冬”永不到来。
《漫长的寒冬》读后感(七):凛冬之下文明最后的反击
碳排放过量、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人类发展至今,对自然界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地球“过热”的此时此刻,给地球“降温”是当今人类发展的一大课题。
但是,在历史上,曾有几个与温室效应相反的时期,被称作“冰河时代”,期间地球温度下降,冰盖向赤道扩张,对生物圈造成毁灭性打击。
在文明蓬勃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遭受冰河时代,能否逃过一劫?美国新生代科幻作家A·G利德尔的作品《漫长的寒冬》,就是以此为背景。
利德尔的处女作《亚特兰蒂斯:人类起源三部曲》一经面世便引起轰动,《漫长的寒冬》也依然精彩。而译者翻译工作经验丰富,翻译过《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等经典作品,这一次,译者也努力为我们呈现了原汁原味的《漫长的寒冬》。
在故事中,太阳辐射异常,导致地球温度骤降,冰盖扩张,人类文明岌岌可危,为了探明原因,寻找自救的途径,人类派宇航员到国际空间站进行探测活动。后来人类发现,这与地外文明有关,于是,一场对抗强敌、拯救文明的战斗开始了。
故事采用了双线叙事的方式,一条线索为女主人公航天员艾玛,另一条线索为男主人公,被自己天才头脑坑进去的詹姆斯博士。两条线交替叙事,推动情节发展,而且,书中干脆直接省去了目录,让人彻底追随男女主的视角沉浸其中。
关于为什么地球上会有冰川期,学术界有多种假说,比如天文学成因说中太阳光度周期性变化、行星摄动地球黄赤交角变化,地质学成因说中大气透明度降低、地质构造运动、二氧化碳屏蔽作用下降等。
《漫长的寒冬》中,则假想是由地外文明在太阳附近的活动引起。国际航天站因为探测到地外文明活动的痕迹并将数据传给地球,受到外星人的打击而变成一堆碎片,艾玛成了唯一的幸存者在轨道上飘荡。
地球方面,则第一时间发射救生船去拯救艾玛,同时,将詹姆斯从监狱里捞出来,策划一起针对外星人的活动。
整本书一共三百页出头,而这一出活动的策划阶段,就呼啦啦翻过了八十多页,事无巨细,一干人等详细讨论了各种可能的策略,以及每个步骤的细节。没错,这么能水,是科幻本来的味道。
当队伍终于浩浩荡荡从地球上出发,还顺路拯救了艾玛,哪怕因此使任务出现更多变数。绝境之下,依然不抛弃任何一个队友,这一小段剧情让故事中的人性熠熠生辉。
在接下来的阶段,舰队开始了一系列的试探,诸如寻找太阳附近的外星人设施等,同时,还辅以一些烧脑的推理,比如推测出外星人有新的飞船从太阳系外过来等。
关于与外星人接触,有很多经典的科幻题材,比如《接触》《与拉玛相会》等。而在《漫长的寒冬》中,与外星飞船的失败了,舰队再次受到攻击,危急之下,舰队将逃生的希望给了艾玛和詹姆斯。
当他们回到地球,世界竟然物是人非。本来五个月后才到来的彻底冰封,竟然提前到来。
在前两两年,网上出过一部游戏《冰汽时代》,讲述残存的人类奋力挣扎,努力渡过冰川期的故事。在人性的拷问中,中国玩家通过类似996、007的凶残选择,成功通关了游戏,被人津津乐道。
而在《漫长的寒冬》的情节中,地球上为了争夺最后的生存资源不可开交,形成多股势力,而其中最大的三股,是太平洋联盟、大西洋联盟、里海条约。
艾玛与詹姆斯发送回来的资料,成了炙手可热的宝贝,在对资料进行复盘分析后,得出结论:外星人要制造太阳能电池环绕太阳,窃夺太阳的能量,而且,他们的电池制造基地就在地球。
不用说,这里的“太阳能电池”,就是科学假想中的戴森球了。而外星人如此针对地球,则是担心地球妨碍他们,而寒冬则是灭绝地球文明的最佳方案。这样的剧情,颇有黑暗森林的味道。
当推测出外星人基地位于谷神星后,地球文明经受住了人性的考验,集中仅剩的资源,组建了新的舰队,去摧毁外星基地。
在经过激战之后,地球舰队惨胜,外星人基地硬刚不过,又施以威逼利诱,但最终,詹姆斯下达了攻击的指令,摧毁了他们,哪怕这样做将会招来外星人在将来派出更强大的舰队来毁灭地球。
故事中有很多催人泪下的点,比如舰队对艾玛的救援、艾玛骨密度不断流失,却为了人类存亡不惜牺牲自己,“和平女神”号为了确保任务成功,希望新的舰队放弃对自己的救援等。人类文明在绝境之下团结起来,向强敌发出不惜一切的反击,这种勇气在书中极富感染力。
在结局,人类胜利了,冰盖逐渐退去,文明迎来了新的春天,而艾玛与詹姆斯这一对终于修成正果。在战斗中执行最后一道攻击指令而牺牲的人工智能“奥斯卡”,其数据也被带回地球重装而复活,使结尾更加喜气洋洋。
结尾还为下一部故事做了铺垫,外星人的文明似乎是一种将意识载入计算机的联盟,而且,他们不断同化被征服的文明扩大自己。意识上传,是科幻作品中实现永生的方式之一,也是科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可以想见,在下一部故事中,地球将面临更强大的对手。
作者在写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母亲病危,最终没能挽救生命,他的人生,如同故事中得文明一样经历了寒冬。但最终,书完成了,他也从悲痛中走了出来。
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起起落落,见过阳光,也陷入过低谷。但是,时光会冲刷一切,即使冬天再冷,我们也总有一天会重新沐浴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