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狼与战地
荒原狼和今日无脑
荒原狼这本书依然是从视觉小说的拓展中认识到的,简单点讲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酒吧里鬼混的故事。实际上这涉及到了现代文学的普遍的特点,后现代和迷惘,尤其是在本书的年代,20世纪60年代,经历了两次的世界大战,无论是美国式的理想还是布尔什维克的愿景,在欧洲人看来可能都是难以适应的。这也就表现在书中交替时代的特点,荒原狼处于两个时代的过渡期,在经历早期的意气风发后,在中年就已经陷入了迷惘,有点像荣格的中年危机,更别说处于一个更新的时代了。荒原狼所处的时代,应该是追求真理、能够用最真诚的本心去交流的时候,没有肤浅的娱乐,没有。我们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他的狼性,而不是他的人性。我甚至想说,在文中对于自身归属与曾经真理的追求是一种狼性,而其沉溺于欢愉中的是人性。
“荒原狼将控制的了的称作人性,而驾驭不住的就称之为狼性。”书中也反思了这样一种二分法的矛盾,感慨。实际上我还是看不懂这本书,你要说我对他的孤独能否感同身受,似乎不能,一种不适合本阶层,但又属于本阶层的形势。能够理解,但不能消化。最后的荒诞戏剧的形势也令人无法理解,或许还是我的阅历不够吧。也许确实荒原狼最后并没有死。
另一方面,这本书序的部分对作者的对于另一个人的人物描写挺不错,通过行为和场景环境来描写,我认为这比陈述要好的不少。比如说作者在前期以普通职工的视角对荒原狼哈里进行描写,写他对气味的敏感,他听音乐时的表情、在家里南杉树前的表现,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孤独和沉默的气质。至少再一次肯定了这样的人物描写手法,值得学习。
专注于生活吧,无论幸福与否。我现在还难以读懂这本书,感叹。
今天的无脑也来源自战地系列的游戏,这个游戏表面是反战的,实际上在游玩过程中还是挺割裂的,需要不断重生。不过倒是能够很好的体验到战场上渺小的个人,战争令人害怕,还是少点吧。这可能也是荒原狼反战的原因吧,最后其荒诞的戏剧也是写他喜欢上开枪的感觉,这种与其反战的内容产生的反差,一样变得荒诞。